内容简介
主要内容:本书是胡随瑜教授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教学与临床实践的经验汇编,其价值在于传承古典药学知识与中医药学术思想,为中医药传承的教学与实践提供重要参考。内容分为上、中、下三卷,汇集了胡随瑜教授关于《神农本草经》阅读的难点和疑点解答,中医临床治疗验案160例,以及跟师学习心得15篇。特色:古典中药学经典传习与现代中医临床实践相结合,传承以《神农本草经》为代表的古典药学知识,为中医药传承的教与学提供范例与新经验。
目录
上篇 《本草经》浅释
一、问曰:如何解读《本草经》书名的内涵?
二、问曰:《本草经》书名有哪些略称?本草图书代表作有哪些?
三、问曰:如何解释《本草经》原书的失传与传承?
四、问曰:如何理解《本草经》阅读与中药学教材使用的关系?
五、问曰:《本草经》与中药学教材对比阅读有何体会?
六、问曰:怎样从《本草经》的三品了解生命、疾病与药草?
七、问曰:如何理解《本草经》上、中、下品的基本含义?
八、问曰:《本草经》三品分类揭示怎样的用药原则?
九、问曰:五行的最早记述及其与《本草经》识药有何关系?
十、问曰:如何理解《本草经》中的五行类比思维?
十一、问曰:药物的色、形、气、味皆可从五行类比中得到启发吗?
十二、问曰:如何理解《本草经》中一词多义的现象?
十三、问曰:《本草经》一词多义的术语有何规律?
十四、问曰:中药的品种有多少?是否掌握中药数量越多越好?
十五、问曰:如何理解中医的“百病生于气”,以及气的“升降出入”?
十六、问曰:《本草经》以“气”论药的术语、代表药物有哪些?
十七、问曰:如何理解《本草经》“下气”的关键重在肺主肃降?
十八、问曰:《本草经》有关“下气”及“咳逆上气”的药有哪些?
十九、问曰:如何理解《本草经》“下气”药的多样性?
二十、问曰:常见血分病证治则及其五脏相关代表药物有哪些?
二十一、问曰:如何解释痰之为病?常用治痰药物如何归类?
二十二、问曰:《本草经》中与肝脏象相关的药物如何归类?
二十三、问曰:如何解释神志、神志病的概念及源流?
二十四、问曰:《本草经》与神志相关药物如何归类?
二十五、问曰:《本草经》神志病相关药物有何不同论治?
二十六、问曰:中药治疗精神疾病的优势何在?
二十七、问曰:《本草经》“寒热”相关术语的含义有哪些?
二十八、问曰:《本草经》男性疾病有哪些记述?
二十九、问曰:《本草经》男性相关用药有哪些类别?
三十、问曰:请举例说明一药多能的男性用药
三十一、问曰:请分析金石药备受重视的成因,如何理解主要药效成分?
三十二、问曰:请举例说明矿物药的中医临床应用及体会。
三十三、问曰:细辛被《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记载无毒,何也?
三十四、问曰:《本草经》载多少种有毒药物?有何预防毒副反应的方法?
三十五、问曰:“十剂”是指药物分类,还是方剂功用分类?
三十六、问曰:古今用药剂量如何换算与比对?
三十七、问曰:中药新药的意义及特点有哪些?其关键问题是什么?
三十八、问曰:中医药基础研究与中药新药开发研究有何关系?
三十九、问曰:中药急毒、长毒、药效学试验如何设置剂量?
四十、问曰:中药开发研究应遵循哪些程序与技术路线?
四十一、问曰:中药药理学实验有何局限性?如何创新设计思路与方法?
四十二、问曰:如何选择中药制剂的质量控制和检测指标?
四十三、问曰:中药的有效成分(或活性成分)主要来源有哪些?
下篇 验案实录
一、肺系病证
(一)咳嗽
(二)咯血
(三)肺胀
二、心脑病证
(一)不寐
(二)眩晕
(三)头痛
三、脾胃病证
四、气血津液病证
(一)郁证
(二)梅核气
(三)汗证
(四)消渴
(五)虚劳
五、肢体经络病证
(一)痹证
(二)痿证
六、外科病
(一)骨折
(二)皮肤病
(三)乳房病
七、妇科病证
(一)阴痒
(二)痛经
(三)闭经
(四)月经过少
(五)月经过多
(六)月经后期
(七)经行头痛
(八)产后疼痛
(九)不孕症
八、男科病证
(一)遗精
(二)阳痿
(三)早泄
(四)精浊
九、癌病
十、其他
附录
附录1跟师心得
(一)从经络角度出发浅析“济川煎”治愈老年便秘合并频发室性期前收缩案
(二)也谈当归、熟地黄合用
(三)浅谈胡随瑜教授临证中的“因时制宜”
(四)竹叶石膏汤临证新用
(五)清火祛湿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六)从阴阳平衡入手治疗睡眠障碍的点滴体会
附录2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胡随瑜教授简介
附录3传承工作室工作剪影
《神农本草经》浅释与验案实录 内容简介 《神农本草经》是中国古代最早的药物学专著,集古代人民认识、应用药物的经验之大成,被誉为“本草学之祖”。它以独特的理论体系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为后世中医药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本书《神农本草经》浅释与验案实录,旨在深入解读这部经典巨著,使其蕴含的智慧与疗效,能够为当代读者所理解和运用。 本书共分为两大部分:“浅释”与“验案实录”。 第一部分:浅释 “浅释”部分,我们将对《神农本草经》进行系统而详尽的解读。这部分内容不仅仅是对原文的简单翻译和注释,而是力求深入挖掘其背后的哲学思想、古代科学认知以及临床应用价值。 1. 《神农本草经》的渊源与价值: 成书背景与传承:首先,我们会追溯《神农本草经》的成书历史,探讨其与传说中神农氏的关系,以及在不同朝代的流传与校订情况。理解其成书的时代背景,有助于我们把握其思想的局限性与伟大之处。 在中华医药史上的地位:我们将阐述《神农本草经》如何成为后世本草学著作的蓝本,其“三品九 তত্ত্ব”(上、中、下三品,九种功能)的分类方法、三百六十五种药物的收载,以及对药物性味、功效、主治、炮制、用量等方面的系统阐述,是如何深刻影响了中医药理论的发展。 哲学思想的体现:《神农本草经》蕴含着丰富的古代哲学思想,如阴阳五行、天人合一、辨证论治的萌芽等。我们会深入剖析这些哲学思想如何体现在药物的性味归经、配伍应用等方面,揭示其独特的认知世界和认识生命的方式。 2. 《神农本草经》核心理论解读: 药物的“三品九 তত্ত্ব”:详细解释“上、中、下三品”药物的含义,即上品具有滋补强壮、延年益寿之效,久服不伤人;中品能治病,适度服用有益,过量则可能伤人;下品能治病,但药性峻猛,不可久服,否则会伤正气。同时,阐释“九 তত্ত্ব”的理论,即“主、治、杂、长、生、老、病、死、不老”九种功效,揭示了药物不同的作用层次和应用原则。 药物的“四气”与“五味”:深入解析药物的“四气”(寒、热、温、凉)和“五味”(辛、甘、酸、苦、咸)。理解药物的四气如何反映其寒热性质,五味如何与其脏腑、经络的偏好相对应,以及四气五味如何共同决定药物的功效。例如,寒凉药物如何清热泻火,温热药物如何散寒助阳,甘味药物如何补益和中,辛味药物如何发散行气等等。 药物的“无毒”、“小毒”、“大毒”:分析药物毒性的概念及其在用药中的重要性。《神农本草经》对药物毒性的划分,为临床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提供了重要指导。我们会探讨“无毒”药物如何用于养生保健,“小毒”药物如何用于治疗一般性疾病,“大毒”药物的临床使用原则和注意事项。 归经理论:解释药物“归经”的概念,即药物的药性如何选择性地作用于人体的特定脏腑、经络。理解归经理论,是掌握药物精准疗效的关键。我们会逐一分析经典中药物的归经特点,及其在治疗相关脏腑疾病中的应用。 3. 三百六十五种药物的精要解读: 经典药物的系统阐释:本书将精选《神农本草经》中具有代表性、应用广泛的药物,进行深入的解读。这包括对每味药物的名称考证、形态特征(古代的描述)、性味归经、主要功效、临床主治、炮制方法(古法)、以及古代用药配伍的经典案例进行梳理和阐释。 常见药物的现代化视角:在解读经典的同时,也会尝试从现代药理学和临床实践的角度,对部分药物的功效进行对照和补充说明,使其更符合当代读者的理解习惯。例如,分析某些草药的现代化学成分、药理活性,以及其在现代中医临床上的应用拓展。 重点药物的深入剖析:对于如人参、黄芪、当归、甘草、生地黄、熟地黄、白术、茯苓、柴胡、黄连等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药物,我们将进行更为详尽的分析,包括其历史演变、不同炮制品的效果差异、经典方剂中的应用,以及现代医学对这些药物的最新研究进展。 4. 《神农本草经》的配伍与方剂思想: 君臣佐使:阐释《神农本草经》所蕴含的药物配伍原则,特别是“君臣佐使”理论的早期萌芽。理解如何通过药物的组合,达到增强疗效、减轻毒副作用、扩大治疗范围的目的。 经典配伍与方剂举例:选取《神农本草经》中记载的经典药物配伍,或与书中药物相关的著名古代方剂,进行分析讲解。例如,分析四君子汤、当归补血汤等方剂中药物的配伍关系,及其在治疗相应病症中的确切疗效。 第二部分:验案实录 “验案实录”部分,是本书的另一大亮点。我们将选取大量真实、典型、具有代表性的临床案例,这些案例或直接源自古代医籍,或基于《神农本草经》的理论和药物,由当代名老中医或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医生整理而成。 1. 案例的来源与选择原则: 经典案例的挖掘与整理:精选历代名医医案中,体现《神农本草经》药物理论和应用精髓的案例。 当代名医的实践记录:收集当代资深中医师,运用《神农本草经》中的药物或理论治疗疾病的真实案例。 病例的典型性与代表性:所选案例涵盖内、外、妇、儿各科常见病、多发病,以及一些疑难杂症,力求体现《神农本草经》药物广泛的适应症。 疗效确切与经验宝贵:所有案例都经过严格筛选,确保疗效显著,且案例中的用药经验具有重要的学习和借鉴价值。 2. 验案的结构与分析: 病例基本信息:包括患者的姓名(化名)、年龄、性别、主诉、现病史、既往史、体格检查、舌苔脉象等,详细记录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 辨证诊断: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体征,以及中医理论,进行准确的辨证分型。 治法与方药:详细列出所采用的治法(如扶正祛邪、调和阴阳等)以及具体的方剂组成,并重点说明方中各药物(特别是《神农本草经》中的药物)的选用理由、剂量配伍,以及是如何体现《神农本草经》的药物理论的。 病程记录与转归:详细记录患者的治疗过程,包括药物的调整、病情的变化,直至最终的康复情况。 医者心得与经验总结:由医者对该病例进行点评,总结用药的体会、辨证施治的要点、以及在运用《神农本草经》药物时需要注意的细节,为读者提供宝贵的临床经验。 3. 案例的分类与重点解读: 按病种分类:根据疾病的性质,将案例分为内科杂病、外感热病、妇科疾病、儿科疾病、皮肤科疾病、骨伤科疾病等,方便读者按需查阅。 按药物或方剂分类:也可将案例按照所用核心药物或经典方剂进行分类,以便读者深入了解特定药物或方剂的临床应用。 疑难病例的攻克:精选一些治疗难度较大的病例,展示《神农本草经》药物在应对疑难杂症时的独特作用和灵活性。 养生保健案例:收录一些利用《神农本草经》中的上品药物进行日常保健、强身健体的案例,体现其在预防医学方面的价值。 本书的特色与价值 《神农本草经》浅释与验案实录,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力求实现以下价值: 提升经典理解深度:通过深入浅出的讲解,使读者能够真正理解《神农本草经》的科学内涵和哲学智慧,而非停留在字面意义。 指导临床实践:大量的验案实录,为中医师、中药师提供了丰富的临床参考,帮助他们更好地运用《神农本草经》的药物,提高临床疗效。 普及中医药知识:本书语言通俗易懂,结构清晰,不仅适合专业人士阅读,也适合广大中医药爱好者和普通读者学习和借鉴。 传承中华医药瑰宝:通过对这部古代经典巨著的深入挖掘和现代化阐释,有助于将中华民族宝贵的医药遗产发扬光大,为人类健康事业做出贡献。 我们希望通过本书,能够让《神农本草经》这颗璀璨的中华医药明珠,在当代焕发出新的光彩,为更多人的健康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