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血液病骨髓病理学彩色图谱

实用血液病骨髓病理学彩色图谱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浦权,姚永华 著
图书标签:
  • 血液病
  • 骨髓病理学
  • 病理学图谱
  • 彩色图谱
  • 实用医学
  • 诊断学
  • 血液系统疾病
  • 骨髓疾病
  • 医学参考
  • 临床医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ISBN:9787030549099
版次:01
商品编码:12298262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7-11-01
页数:412
字数:511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本书按与科学出版社商定的关于“血液病理学数据库”编写要求。外加第一篇介绍正常骨髓结构,各系造血细胞形态;第二篇以下是将数据库内容移植入本书中。介绍各种贫血与其他反应性血液病;或各种克隆性骨髓增殖。每一种良性或恶性血液病均列举典型病例,及骨髓涂片细胞形态和塑胶包埋切片组织的优质照片。全书共150多个病例,附彩色照片580多帧,故全书图文并茂,填补国内、外塑胶包埋病理学图谱空白。

目录

目录
第一章 正常骨髓结构 1
第一节 概论 2
第二节 骨质及相关结构 3
第三节 骨髓活检切片制备技术 6
第二章 正常骨髓形态 9
第一节 概论 10
第二节 切片内的血细胞定位 11
第三章 骨髓造血微环境 15
第一节 血管系统 16
第二节 基质细胞 17
第三节 脂肪细胞 18
第四节 内皮细胞 18
第五节 网状细胞 19
第六节 网状- 巨噬细胞实体 19
第七节 细胞外基质 21
第八节 神经纤维 22
第九节 网硬蛋白纤维和原纤维细胞 22
第四章 正常骨髓活检切片内造血细胞形态 23
第一节 涂片与切片内造血细胞形态的比较 24
第二节 粒细胞系细胞 25
第三节 红细胞系细胞 34
第四节 巨核细胞系细胞 39
第五节 淋巴细胞系细胞 43
第六节 浆细胞系细胞 46
第五章 贫血及其他反应性非赘生性血液病 49
第一节 铁代谢相关疾病 50
第二节 再生障碍性贫血及相关疾病 61
第三节 无效红细胞生成与溶血 75
第四节 红细胞膜构架缺陷相关疾病 86
第五节 非赘生性血小板病 90
第六节 非赘生性粒细胞病 95
第七节 非赘生性淋巴增殖性疾病 102
第六章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及其特殊类型 107
第一节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108
第二节 骨髓增生异常肿瘤/ 骨髓增殖肿瘤混合型 157
第三节 边缘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174
第四节 儿童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儿童难治性血细胞减少症 182
第七章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 187
第一节 概论 188
第二节 形态学亚型和免疫表型 192
实用血液病骨髓病理学彩色图谱viii
第八章 慢性骨髓增殖性肿瘤及其相关肿瘤 243
第九章 淋巴增殖性肿瘤 273
第一节 概论 274
第二节 急性原淋巴细胞白血病形态学变异型- 手镜细胞急性原淋巴细胞白血病 283
第十章 成熟淋巴细胞白血病 285
第一节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286
第二节 幼淋巴细胞白血病 294
第三节 毛细胞白血病 296
第四节 非霍奇金淋巴瘤的白血病期 299
第十一章 霍奇金淋巴瘤 301
第一节 概论 302
第二节 骨髓涂片细胞形态 303
第三节 骨髓切片组织病理 303
第四节 霍奇金淋巴瘤的淋巴组织病理分类 305
第五节 诊断标准 306
第十二章 非霍奇金淋巴瘤 311
第一节 小淋巴细胞淋巴瘤 313
第二节 淋巴-浆细胞淋巴瘤 315
第三节 斗篷细胞淋巴瘤 317
第四节 边缘区淋巴瘤 319
第五节 滤泡性淋巴瘤 321
第 六 节 原发性渗出性淋巴瘤 323
第 七 节 弥漫性大B 细胞淋巴瘤 324
第 八 节 高度B 细胞淋巴瘤 327
第 九 节 伯基特淋巴瘤和伯基特-样淋巴瘤 328
第 十 节 外周T细胞淋巴瘤 332
第十一节 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 333
第十二节 NK/T 细胞淋巴瘤 336
第十三章 单克隆丙种球蛋白病 339
第一节 意义未明单克隆丙种球蛋白病 340
第二节 多发性骨髓瘤 342
第三节 华氏巨球蛋白血症 353
第四节 淀粉样变性 355
第十四章 组织细胞病 359
第二节 噬血细胞综合征 363
第三节 恶性组织细胞增生症 367
第四节 溶酶体贮积病 372
第十五章 骨髓转移瘤 377
第一节 骨髓转移瘤诊断中骨髓活检的意义 378
第二节 骨髓涂片细胞形态 379
第三节 骨髓切片组织病理 380
第四节 免疫组织化学 382
病例目录
例1. IDA(钩虫感染相关) 50
例2. IDA 52
例3. ACD(慢性感染相关) 54
例4. SA(继发性药物诱发的获得性SA) 55
例5. 慢性肾功能不全性贫血 58
例6. 血色病 59
例7. 骨髓病性贫血 60
例8. 急性型AA(非重型) 61
例9. 重型AA 65
例10. 极重型AA 65
例11. 慢性型AA 67
例12. PNH 68
例13. 慢性获得性PRCA(胸腺瘤相关) 72
例14. 微小病毒B-19 感染相关PRCA 73
例15. 叶酸缺乏营养性MA 75
例16. 妊娠期叶酸缺乏相关MA 77
例17. 纯合子β+海洋性贫血并发巨细胞性贫血 78
例18. 血红蛋白H 病(中间型海洋性贫血) 80
例19. 温抗体性AIHA 伴血小板减少(Evans 综合征) 81
例20. 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lucose-6-phosphate Dehydrogenase,G6PD 缺乏所致药物氧化性溶血性贫血 83
例21. 蚕豆病 85
例22. HS 合并B19- 微小病毒感染诱致溶血危象 86
例23. HE(贫血型) 88
例24. ITP 90
例25. ITP 91
例26. TTP 93
例27. 药源性粒细胞缺乏症 95
例28. 中性粒细胞性LKR(白细胞增多性) 97
例29. 热带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 98
例30. IHES 100
例31. AIL 102
例32. IM 103
例33. MDS-RA 124
例34. MDS-RA 125
例35. MDS-RA 128
例36. MDS-RA 129
例37. MDS-RA 130
例38. MDS-RA 132
例39. 低危MDS-RA 135
例40. MDS-RN 136
例41. MDS-RT 137
例42. MDS-RT 139
例43. MDS-RARS 140
例44. MDS-RARS 142
例45. MDS-RARS 144
例46. MDS-RARS 合并骨髓纤维化 145
例47. MDS-RCMD 146
例48. MDS-RCMD 148
例49. MDS-RCMD 149
例50. MDS-RAEB-Ⅰ型 150
例51. MDS-RAEB-Ⅰ型 152
例52. MDS-RAEB- Ⅱ型合并骨髓纤维化 153
例53. 高危MDS-RAEB-Ⅱ型合并骨髓纤维化 154
例54. 5q-MDS 155
例55. CMML-1 型 157
例56. CMML-1 型 159
例57. CMML-1 型 161
例58. CMML-2 型合并骨髓纤维化 162
例59. CMML-2 型 163
例60. MDN/MPN-aCML 164
例61. MDN/MPN-aCML 166
例62. MDN/MPN-JMML 166
例63. MDN/MPN-JMML 169
例64. MDN/MPN-JMML 170
例65. MDN/MPN-JMML 171
例66. MDN/MPN-RARS-MT(或RARS-T)合并骨髓纤维化 172
例67. hypo-MDS(RCMD) 174
例68. hypo-MDS(RCMD) 176
例69. hypo-5q-MDS 177
例70. MDS-f-RAEB-Ⅰ型 178
例71. MDS-f-RAEB-Ⅰ型 180
例72. 儿童型MDS-RCC(增生减退型) 182
例73. 儿童型MDS-RCC 183
例74. 儿童MDS-RCC(增生减退型) 184
例75. AML-M0 193
例76. AML-M1 196
例77. AML-M1 200
例78. AML-M2(AML-M2a)(纯一性浸润型) 203
例79. AML-M2a(非纯一性浸润型) 204
例80. AML-M2a(非纯一性浸润型) 206
例81. AML-M2b(非纯一性浸润型) 208
例82. AML-M3(纯一性浸润型) 211
例83. AML-M3(纯一性浸润型) 212
例84. AML-M3 合并骨髓纤维化 214
例85. AML-M3(纯一性浸润型) 215
例86. AML-M4(纯一性浸润型) 217
例87. AML-M4 非纯一性浸润型 218
例88. AML-M5a(纯一性浸润型) 222
例89. AML-M5b(纯一性浸润型) 223
例90. AML-M5b(纯一性浸润型) 224
例91. AML-M6(非纯一性浸润型) 227
例92. AML-M6(非纯一性浸润型) 228
例93. AML-M6(非纯一性浸润型) 229
例94. AML-M7(纯一性浸润型)合并骨髓纤维化 231
例95. AML-M7(非纯一性浸润型) 232
例96. AML-M7(非纯一性浸润型) 233
例97. AEoL 235
例98. APMF 236
例99. 儿童型APMF 239
例100. CML- 粒细胞(GRAN)型(慢性期) 246
例101. CML-GRAN/MEG 型(慢性期) 246
例102. CML-GRAN/MEG 型(慢性期)合并骨髓纤维化 248
例103. CML-GRAN/MEG 型(慢性期) 249
例104. CML-GRAN/MEG 型(慢性期) 250
例105. PV(纯红细胞型) 252
例106. PV(红细胞与巨核细胞二系混合型) 253
例107. PV(粒细胞与巨核细胞二系混合型) 253
例108. PV(红细胞系、粒细胞系与巨核细胞系三系混合型) 253
例109. ET 255
例110. PMF(纤维化前期) 257
例111. PMF(MF 期) 258
例112. PMF(MF 期) 258
例113. PMF(中间期) 259
例114. PMF(OMS 期) 260
例115. CNL 264
例116. CNL 264
例117. CEL 266
例118. CMoL 合并骨髓纤维化 269
例119. CMoL 270
例120.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 -L1 型 278
例121. ALL-L1 型 279
例122. ALL-L2 型 279
例123. ALL-L2 型 279
例124. ALL-L2 型 281
例125. ALL-L1/L2 型 281
例126. ALL-L3 型 282
例127. 手镜细胞变异型ALL 283
例128. 手镜细胞变异型ALL 284
例129. 单形性小圆淋巴细胞型CLL 289
例130. 结节性小圆淋巴细胞型CLL 289
例131. 间质性小圆淋巴细胞型CLL 合并骨髓纤维化 290
例132. 弥漫性小圆淋巴细胞型CLL 合并骨髓纤维化 291
例133. 结节- 间质混合性小圆淋巴细胞型CLL 291
例134. 弥
《病理形态学:细微之处见真章》 内容简介 在生命科学的宏伟画卷中,细胞与组织的微观结构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们如同精密的机械零件,共同驱动着生命的复杂运转,又如同隐藏的信使,传递着健康与疾病的信号。《病理形态学:细微之处见真章》一书,将带您深入探索这些肉眼无法企及的微观世界,揭示疾病发生发展的形态学基础,掌握诊断的关键线索。本书不仅是一本教科书,更是一扇通往理解生命奥秘的窗户,为临床医生、病理学家、科研人员乃至所有对生命科学充满好奇的读者,提供了一套系统、深入且兼具实用性的病理形态学知识体系。 本书的编写宗旨在于,将抽象的病理学概念转化为具体、可辨识的形态学特征。我们深知,对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精确的形态学观察与解读是基石。因此,本书聚焦于利用先进的显微成像技术和精湛的染色技术所呈现的细胞及组织结构,从宏观到微观,从正常到病变,层层递进,深入浅出。我们力求描绘一幅幅生动而准确的病理图景,让读者在文字叙述与图像呈现的结合中,获得直观而深刻的认识。 第一部分:形态学观察的基础与方法 本书的开篇,将系统介绍病理形态学观察的基本原则和常用方法。这部分内容旨在为读者打下坚实的基础,使其能够更好地理解后续的病变描述。 显微镜下的世界: 我们将详细阐述不同类型显微镜(如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的原理、结构以及在病理诊断中的应用。重点会放在如何正确地调整显微镜,优化图像质量,以及识别不同放大倍数下细胞和组织的形态特征。 标本的制备与染色: 标本的正确采集、固定、包埋、切片是获得高质量病理切片的前提。本书将详述这些过程的关键步骤与注意事项。在此基础上,我们将深入介绍各种常用染色方法,如苏木精-伊红(HE)染色、特殊染色(如PAS染色、Masson染色、网状纤维染色、胶原纤维染色等)的原理、技术要点及其在不同病变诊断中的价值。我们会通过丰富的实例,展示不同染色方法在突出特定细胞结构、纤维或病理产物方面的优势。 形态学描述的语言: 精确而规范的形态学描述是病理诊断报告的关键。本书将教会读者如何运用专业术语,系统地描述细胞的大小、形态、核浆比例、核的形态(如大小、形状、染色质分布、核仁)、细胞质的特点(如空泡、颗粒、色素)、组织结构的变化(如细胞排列、间质改变、血管变化、淋巴组织反应)以及特有的病理产物(如坏死、炎症细胞浸润、纤维增生、肿瘤细胞特征)。 第二部分:系统性疾病的形态学改变 在掌握了基本的观察方法后,本书将带领读者系统地回顾与分析各系统疾病的典型形态学改变。我们力求覆盖临床常见且重要的病变,为临床实践提供直接的指导。 心血管系统的病变: 从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性心脏病到心肌梗死、心肌炎,本书将细致描绘这些疾病在心脏、血管壁上的形态学改变,包括细胞损伤、炎症反应、纤维化、血栓形成等。我们将重点解析心肌细胞的变性、坏死及其修复过程,以及血管壁内膜、中膜、外膜的病理改变。 呼吸系统的病变: 肺炎、肺结核、肺气肿、肺不张、肺栓塞、支气管扩张等疾病的肺部形态学特征将得到详尽的阐述。读者将学习如何通过肺泡、支气管、血管等结构的改变来判断病变性质,例如炎症细胞的类型和分布、纤维组织的增生、囊性变、黏液分泌异常等。 消化系统的病变: 胃炎、消化性溃疡、肝炎、肝硬化、胰腺炎、肠炎、息肉、肿瘤等,这些消化系统疾病在食管、胃、肠、肝、胆、胰等器官上的形态学表现将一一呈现。我们将深入探讨黏膜糜烂、溃疡的形成与愈合,肝细胞的变性、坏死、再生与纤维化,以及肠黏膜的炎症性改变和肿瘤的组织学分类。 泌尿系统的病变: 急性肾小管坏死、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盂肾炎、肾结石、膀胱炎、肾肿瘤等疾病在肾脏、输尿管、膀胱等器官上的形态学改变。本书将重点解析肾小球、肾小管、肾间质以及血管系统的病理变化,帮助读者理解肾功能损害的形态学基础。 神经系统的病变: 脑出血、脑梗死、脑炎、脑膜炎、神经元变性疾病(如阿尔茨海默病)、脊髓病变以及周围神经病变等。我们将聚焦于神经元、神经胶质细胞的损伤与死亡,以及脑组织结构的变化,如水肿、脱髓鞘、淀粉样沉积等。 内分泌系统的病变: 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减退、肾上腺疾病、垂体瘤等。本书将展示这些疾病对相关内分泌腺体造成的形态学影响,如胰岛细胞的损伤、甲状腺滤泡结构的改变、肾上腺皮质/髓质增生或萎缩等。 骨骼肌肉系统的病变: 骨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骨质疏松、骨折愈合、肌营养不良、肌萎缩等。我们将解析骨骼、软骨、关节、肌肉组织的结构变化,包括细胞增生、退行性变、炎症浸润、纤维化以及肿瘤性改变。 皮肤及其附属器的病变: 湿疹、银屑病、感染性皮肤病、良恶性皮肤肿瘤等。我们将描绘皮肤各层结构(表皮、真皮、毛囊、皮脂腺、汗腺)的形态学改变,以及不同类型皮肤肿瘤的组织学特征。 血液与淋巴系统的病变: 贫血的形态学分类、白血病、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等。这部分内容将重点关注血细胞的形态变化、骨髓的造血细胞组成比例、淋巴结的结构改变以及肿瘤细胞的浸润。 第三部分:肿瘤的形态学诊断 肿瘤是现代医学面临的重大挑战,而形态学诊断在肿瘤的识别、分类、分级和预后判断中起着决定性作用。本书将专门辟出一章,系统讲解肿瘤的形态学诊断。 肿瘤的基本形态学特征: 我们将从细胞异型性(核大、深染、染色质粗糙、核仁明显、核分裂象增多)、肿瘤细胞的生长方式(浸润性、非浸润性)、组织结构改变(腺样、乳头状、实性)、肿瘤细胞的来源(上皮性、间叶性、淋巴组织来源)等方面,全面介绍肿瘤的形态学诊断依据。 良恶性肿瘤的鉴别: 重点讲解区分良恶性肿瘤的关键形态学特征,包括细胞核异型性的程度、核分裂象的活跃度、肿瘤细胞的浸润范围、坏死及出血的发生率等。 肿瘤的组织学分类与分级: 针对临床常见的上皮性肿瘤(如腺癌、鳞状细胞癌)、间叶性肿瘤(如肉瘤)以及淋巴造血系统肿瘤,本书将提供详尽的组织学分类标准和分级方法。我们将通过大量图片,展示不同类型肿瘤在显微镜下的特异性形态。 肿瘤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免疫组织化学(IHC)是现代病理诊断不可或缺的辅助手段。本书将介绍几种常用的肿瘤标志物,如细胞角蛋白、波形蛋白、GCDFP-15、PSA、CD标记物等,并阐述IHC在肿瘤起源、分化程度、预后判断以及靶向治疗选择中的应用。 肿瘤的预后评估: 除了组织学分级,本书还将介绍一些与肿瘤预后密切相关的形态学指标,如肿瘤边缘的浸润情况、淋巴结转移的状态、血管侵犯等。 第四部分:特殊形态学技术与未来展望 为了跟上病理学发展的步伐,本书还将在最后部分介绍一些前沿的形态学技术,并展望未来的发展方向。 分子病理学与形态学的结合: 介绍如何通过形态学观察与分子病理检测相结合,实现更精准的诊断和更个性化的治疗。例如,在某些肿瘤的诊断中,形态学改变与特定的基因突变或蛋白表达紧密相关。 数字化病理与人工智能: 探讨数字化病理切片的应用,以及人工智能在辅助形态学诊断中的潜力,如何提高诊断效率和准确性。 活体组织显微成像技术: 简要介绍在临床操作中使用的活体组织显微成像技术,如共聚焦显微镜、多光子显微镜等,它们如何为实时病理观察提供可能。 结语 《病理形态学:细微之处见真章》力求成为一本集理论深度、图像丰富、临床指导性强于一体的病理形态学专著。我们相信,通过对本书的学习,读者不仅能掌握辨识疾病形态学特征的技能,更能深刻理解疾病发生发展的本质,从而提升临床诊断水平,为患者的健康保驾护航。生命的美丽与复杂,常常隐藏在微观的细节之中。本书,正是引领您探索这些细节,揭示疾病真相的向导。

用户评价

评分

评价一 这本书简直是血液病理学领域的一颗璀璨明珠!我是一名临床医生,每天都要面对大量的骨髓穿刺和活检标本,之前总是在翻阅厚重的教科书,寻找那些模糊的图片和晦涩的文字描述。而这本《实用血液病骨髓病理学彩色图谱》的出现,彻底改变了我的工作方式。首先,它的“彩色图谱”名副其实,每一张图片都清晰、细腻,色彩还原度极高,仿佛我正亲自站在显微镜前观察。那些细微的细胞形态、细胞核的异型性、细胞质的颗粒感,都被完美地呈现出来。更重要的是,它不仅仅是图片堆砌,每一张图片都配有详细的文字说明,直接点出关键的病理特征,并且与临床表现和诊断紧密结合。我尤其喜欢它对于鉴别诊断的阐述,针对相似的形态学表现,作者会详细分析它们的区别,并给出明确的提示,这对于避免误诊非常有帮助。这本书的结构也非常合理,按照不同的血液系统疾病进行分类,从增生性疾病到肿瘤性疾病,再到再生障碍性贫血等,几乎涵盖了临床上遇到的所有常见和罕见的骨髓病理。它不像某些过于理论化的书籍,而是真正从“实用”出发,提供的是可以直接应用到临床实践中的知识。即使是一名经验丰富的病理医生,也能从中获得启发和提升。

评分

评价二 作为一名正在攻读血液病理学研究生的学生,我一直觉得骨髓病理的诊断是学习中最具挑战性的部分之一。大量的细胞种类、复杂的异型性变化,以及不同疾病之间模糊的界限,常常让我感到力不从心。直到我接触到《实用血液病骨髓病理学彩色图谱》,我才真正体会到“豁然开朗”的感觉。这本书最大的亮点在于其直观性和系统性。它并没有上来就堆砌大量的理论,而是从最直观的形态学入手,通过大量的、高质量的彩色图片,引导我们认识正常的骨髓细胞结构,以及各种病理性改变的形态学特征。而且,这本书的叙述方式非常清晰易懂,避免了冗余和晦涩的术语,即使是初学者,也能快速掌握关键信息。我特别欣赏它在描述每一个疾病单元时,都会包含该疾病的典型形态学特点、鉴别诊断要点以及一些临床意义的简要说明,这种“一条龙”式的呈现方式,大大提高了我的学习效率。我曾经花了很多时间去理解某些复杂的异型性,但在这本书中,只需要对比几张图片,就能迅速抓住重点。它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师,手把手地教我如何解读骨髓涂片和活检。对于想要深入理解和掌握骨髓病理学的学生来说,这本书绝对是不可或缺的入门和进阶指南。

评分

评价五 这本书简直是我从事血液病临床工作以来遇到的最得力助手之一!作为一个对骨髓病理学既敬畏又略感头疼的临床医生,我一直渴望一本能够清晰、系统地展示各种病变形态,并且能够指导临床实践的书籍。《实用血液病骨髓病理学彩色图谱》正是这样一本令人惊艳的著作。它的彩色图片质量之高,是我之前从未见过的。每一张图片都如同艺术品,细节丰富,色彩真实,能够将骨髓细胞的微妙变化栩栩如生地呈现出来。最重要的是,这本书并没有止步于图片的展示,它通过深入浅出的文字描述,将复杂的病理学知识梳理得井井有条。我特别喜欢它对于一些常见和少见疾病的分类和阐述,逻辑清晰,易于理解。书中的鉴别诊断部分更是我的“救星”,当我面对一些形态学相似但临床意义截然不同的病变时,这本书能够提供明确的指向,帮助我快速做出准确的判断。它不仅仅是一本图谱,更是一本包含了丰富临床经验和精炼学术思想的百科全书。对于任何希望提升骨髓病理学诊断能力,并将其有效应用于临床的医生来说,这本书都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它让我对骨髓病理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更有信心去面对和诊断各种复杂的血液系统疾病。

评分

评价四 我是一名专攻细胞遗传学和分子诊断的血液科研究员,虽然我的工作重点不在于形态学诊断,但深入理解骨髓病理学的形态学变化,对于解读细胞遗传学和分子检测的结果至关重要。很多时候,形态学的异常是细胞遗传学或分子改变的直接体现,反之亦然。《实用血液病骨髓病理学彩色图谱》恰恰提供了一个完美的桥梁。它以极其详实的形态学图片为基础,系统地展示了各种血液系统疾病在骨髓中的表现。我特别欣赏书中对于一些非典型或早期病变的形态学描述,这些信息对于我们在分子层面寻找相关标志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例如,在某些白血病早期,形态学改变可能不明显,但书中详细的图片和文字描述,能够帮助我们预判可能存在的病变方向,从而更有针对性地进行后续的分子检测。此外,这本书的鉴别诊断部分,对于我们理解疾病的异质性非常有帮助,这直接关系到我们对治疗方案选择和预后判断的准确性。它不仅仅是一本形态学图谱,更是一本融合了形态学、临床以及对分子基础的初步启示的书籍。对于任何希望在血液病领域进行深入研究的学者来说,这本书都是宝贵的参考资料。

评分

评价三 我是一名在基层医院工作的检验技师,虽然不像病理医生那样直接负责诊断,但每天接触大量的血液学和骨髓学标本,对于标本的初步处理和形态学识别至关重要。之前的知识体系主要是依靠几本陈旧的教材,图片质量不高,对于一些疑难的形态学变化,往往难以准确判断。自从有了《实用血液病骨髓病理学彩色图谱》,我的工作效率和准确性都有了显著的提升。这本书的图片质量是让我最惊艳的地方,它们色彩鲜艳,细节丰富,使得各种骨髓细胞的形态特征一目了然。无论是成熟的造血细胞,还是未成熟的幼稚细胞,它们的形态、大小、核浆比例、染色质和核仁的特征,都得到了非常清晰的展示。这本书还特别强调了骨髓病理学的“实用性”,它不仅仅展示了图片,更重要的是,它解释了这些形态学特征的临床意义,比如某些细胞的增多或减少可能预示着什么疾病。这对于我们这些非专业诊断人员来说,能够提供非常有价值的参考信息,帮助我们更好地与医生沟通,提供更准确的初步判断。我经常会在工作之余翻阅这本书,反复对比标本和书中的图片,不断加深对各种细胞形态的记忆和理解。这本书为我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让我看到了骨髓病理学的魅力。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