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曆史極簡本

中國曆史極簡本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中國社會科學院曆史研究所 著
圖書標籤:
  • 中國曆史
  • 曆史
  • 通史
  • 簡史
  • 普及讀物
  • 文化
  • 教育
  • 入門
  • 大曆史
  • 曆史故事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中國社會科學齣版社
ISBN:9787520308816
版次:1
商品編碼:12313301
包裝:平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7-10-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332
字數:169000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本書采取“以綫串點,以點化麵”的寫作方法,力求通過確切的史實、清晰的思路、簡潔的文字,完整地敘述中國曆史發展的基本綫索,係統地展現多民族融閤與國傢統一的風貌,簡約地闡述中央集權形成與發展的曆史進程。讀者或可通過這本書,體會中國曆史的源遠流長與輝煌燦爛,感悟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與曆久彌新,進一步理解中國曆史發展的基本特徵與未來走嚮。


作者簡介

«中國曆史極簡本» 編寫組

主    編: 孫  曉

編寫人員: 鬍振宇  蘇  輝  張  翀  孫  曉 梁滿倉  楊寶玉  江小濤  劉中玉 張兆玉  魚宏亮  趙  凱  翟金明


目錄

目    錄

引言……………………………………………………… 1

一  龍鳳呈祥…………………………………………… 3

賈湖骨笛 …………………………………………… 4

龍鳳的遺跡 ………………………………………… 6

炎帝與黃帝 ………………………………………… 10

文明的脈絡 ………………………………………… 13

稻榖的起源 ………………………………………… 17

“草裹泥包”水壩 …………………………………… 21

二  上古遺韻 ………………………………………… 25

遂公盨與大禹 ……………………………………… 25

從“龍骨”到甲骨文 ………………………………… 29

武王伐紂 …………………………………………… 32

分封製……………………………………………… 36

甘棠遺愛 …………………………………………… 38

共和執政 …………………………………………… 40

平王東遷 …………………………………………… 43

司南的故事 ………………………………………… 45

三  百傢爭鳴 ………………………………………… 49

春鞦五霸 …………………………………………… 50

戰國七雄 …………………………………………… 55

師鼎與世卿製 ……………………………………… 59

孔子的“仁” ………………………………………… 61

老子的“道” ………………………………………… 64

諸子百傢: 中國思想的源與流 ……………………… 67

稷下學宮 …………………………………………… 73

玉的文化 …………………………………………… 75

列國變法 …………………………………………… 78

秦國崛起 …………………………………………… 81

四  秦漢精神 ………………………………………… 84

秦始皇統一中國 …………………………………… 85

楚漢戰爭 …………………………………………… 91

文景之治: 無為而治的模闆 ………………………… 97

漢武帝: 帝國的雄心 ……………………………… 100

經學: 是學術不是宗教 …………………………… 103

司馬遷與«史記»: 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 ……… 110

鑿空: 絲綢之路 …………………………………… 112

昭宣中興: 王道與霸道並行 ……………………… 116

王莽?中國第一位社會主義者? …………………… 118

光武帝: 秀纔造反起傢的皇帝 …………………… 126

清議與黨錮 ……………………………………… 129

黃巾起義 ………………………………………… 132

蔡侯紙 …………………………………………… 137

五  魏晉風度 ……………………………………… 141

三分天下 ………………………………………… 142

政通纔能人和: 諸葛亮治蜀 ……………………… 145

西晉統一與分裂 …………………………………… 149

“王與馬?共天下”: 東晉門閥政治的形成 ………… 152

玄學與名士 ……………………………………… 155

十六國 …………………………………………… 158

孝文帝改革 ……………………………………… 162

梁武帝: 一麵王朝興亡的鏡子 …………………… 166

佛教的興盛 ……………………………………… 170


六  隋唐氣象………………………………………… 174

再造統一 ………………………………………… 174

隋煬帝的萬國博覽會 ……………………………… 177

貞觀之治 ………………………………………… 180

無字碑: 武則天的功過是非 ……………………… 183

開元盛世 ………………………………………… 186

科舉製: 一種政學一體的國傢製度 ………………… 188

唐代詩歌興盛……………………………………… 192

蕃像: 唐治理四夷策略 …………………………… 195

安史之亂: 唐朝由盛而衰的轉摺點 ………………… 198

中晚唐的睏局……………………………………… 201

黃巢起義 ………………………………………… 204

七  宋元文明………………………………………… 207

五代十國 ………………………………………… 207

祖宗傢法: 宋太祖趙匡胤 ………………………… 211

澶淵之盟 ………………………………………… 215

繼體守文: 與士大夫共治天下 …………………… 217

王安石變法 ……………………………………… 221

靖康之難 ………………………………………… 224

嶽飛: 精忠報國…………………………………… 227

偏安東南 ………………………………………… 231

東京夢華 ………………………………………… 235

宋代新儒學 ……………………………………… 238

成吉思汗與濛古帝國 ……………………………… 242

大一統與二元政治 ………………………………… 246

忽必烈與海上絲綢之路 …………………………… 250

活字印刷與火藥的發明 …………………………… 253

八  明清光輝………………………………………… 260

硃元璋重典治吏…………………………………… 260

永樂遷都 ………………………………………… 263

鄭和下西洋 ……………………………………… 266

內閣製度 ………………………………………… 269

土木堡之變 ……………………………………… 272

張居正改革 ……………………………………… 274

陽明心學 ………………………………………… 277

白銀王朝 ………………………………………… 279

李自成起義與清軍入關 …………………………… 282

大清的版圖 ……………………………………… 285

盛世大業 ………………………………………… 289

乾嘉時代 ………………………………………… 292

鴉片戰爭 ………………………………………… 295

太平天國 ………………………………………… 298

洋務運動: 近代化的艱難探索 …………………… 301

甲午戰爭 ………………………………………… 304

維新運動: 華夏中心夢醒後 ……………………… 307

宣統退位: 帝製的終結 …………………………… 310

參考書目……………………………………………… 315

參考圖目……………………………………………… 318

後記…………………………………………………… 321






《史海拾遺:另類視角下的中華文明》 一部挑戰固有認知、深入探尋曆史肌理的重量級著作 引言:穿越煙塵,重塑認知 當我們談論中國曆史時,腦海中浮現的往往是那些教科書上固化的敘事、那些宏大敘事下的帝王將相。然而,曆史的真實麵貌,遠比我們想象的要復雜、斑駁且充滿矛盾。《史海拾遺:另類視角下的中華文明》並非對既有史實的簡單復述或梳理,它是一次深入骨髓的挖掘,旨在剝離曆史錶層覆蓋的意識形態光環,直抵驅動文明前行的內在力量、被忽略的群體聲音以及那些深刻影響至今卻鮮為人知的轉摺點。本書匯集瞭曆史地理學、社會經濟史、文化人類學及思想史的最新研究成果,以全新的研究方法和跨學科的理論視角,為讀者呈現一幅立體、多維、充滿張力的中華文明發展圖景。 第一部分:大地的脈絡與早期文明的根源 本部分將焦點從傳統的“王朝更迭”敘事中抽離,轉嚮地理環境對文明形態的塑造作用。我們將探討黃河與長江流域的差異如何催生瞭不同的社會結構和精神氣質。 地理決定論的再審視: 氣候變遷、河流改道如何影響瞭早期聚落的遷徙與融閤?本書引入瞭古氣候學數據,描繪瞭石峁、良渚等新石器時代晚期社會復雜化的環境背景。 “華夏”的邊緣化構建: 傳統的“中原中心論”受到挑戰。我們深入分析瞭三星堆、金沙等西南文明的獨立發展路徑,以及北方遊牧民族與農耕文明之間長期存在的“共生競爭”關係。曆史的早期階段,並非單嚮度的輻射,而是多元文明的碰撞與交融。 早期國傢的權力結構: 側重研究二裏頭文化中的權力分配模式,以及青銅器背後的社會動員能力。這不是簡單的王權展示,而是精英階層通過宗教儀式和資源壟斷建立閤法性的復雜過程。 第二部分:鐵器時代的社會重塑與思想的勃發 春鞦戰國時期,中國曆史迎來瞭第一次結構性轉型。本書不再僅僅聚焦於“百傢爭鳴”的理論成就,而是著力於分析這場變革背後的社會經濟基礎和權力轉移。 土地製度的革命性衝擊: 鐵製農具的普及如何從根本上瓦解瞭西周的宗法等級製度?井田製的崩潰與私有土地的興起,是理解戰國變法和秦朝統一的底層邏輯。我們詳細分析瞭各國變法中,新興地主階層與舊貴族之間的權力博弈。 思想的社會功能: 儒傢、道傢、法傢等學派的興衰並非偶然,而是服務於特定曆史階段社會治理需求的産物。例如,法傢思想的流行與秦國對高效軍事和資源調配的迫切需求直接相關。我們將這些思想放置於當時的社會階層結構中進行考察,探究其社會動員的效能。 “天下”觀念的形成: 從城邦競爭到秦漢大一統,民族與文化認同是如何被自上而下地建構起來的?探討瞭“書同文”、“車同軌”等措施在文化整閤中的隱性作用。 第三部分:帝國機器的運作與日常生活史 漢唐盛世光芒萬丈,但本書將目光投嚮瞭帝國龐大運轉機製下的細微之處和普通人的生存狀態。 官僚體係的“內捲化”: 東漢以後,察舉製、九品中正製如何導緻瞭士族門閥的形成?這種基於血緣與地方勢力的權力結構,如何反過來製約瞭中央集權的效率?我們將分析魏晉南北朝時期,門閥與皇權之間錯綜復雜的聯盟與對抗。 經濟地理學的透視: 絲綢之路不僅是商品流通的通道,更是疾病、技術和文化觀念傳播的載體。本書詳細研究瞭漕運係統對帝國穩定性的重要性,以及大運河的修建如何深刻改變瞭南北方的經濟地理格局。 邊緣群體的聲音: 重點考察瞭女性、工匠、農民起義中的底層參與者。例如,太平道信徒的宗教體驗、手工業作坊中的技術傳承,以及他們在麵對災荒和苛政時的微觀抵抗。 第四部分:中古的轉型與近代化的早期萌芽 宋元時期的變化,往往被視為中華文明的“高峰”或“定型”。本書則認為,這是一個充滿變革性的“轉型期”,其內涵遠超科舉和理學的範疇。 商業革命與金融創新: 探討宋代紙幣(交子、會子)的齣現、商業稅的增長,以及城市市民階層的興起。這些經濟活動對傳統士大夫政治的衝擊是巨大的,甚至可以說是中國早期“資本主義”傾嚮的體現。 技術擴散與軍事對抗: 火藥、指南針等技術的成熟,如何改變瞭宋朝與北方遊牧政權之間的力量對比?分析瞭宋朝在軍事技術上的高度依賴性與戰略睏境。 元代的“天下體係”: 濛古帝國對歐亞大陸的重塑,使得中華文明第一次以前所未有的廣度和深度參與到全球性的交流網絡中。元朝的統治策略對漢地社會結構産生瞭哪些獨特的、暫時的影響? 第五部分:晚期帝製下的停滯與新的張力 明清兩代,在政治集權達到頂峰的同時,也麵臨著內生性的結構性矛盾。 皇權對社會活力的抑製: 考察明中後期“廠衛”製度的膨脹,以及清初“文字獄”對知識分子群體心態的深層影響。分析思想的“內轉”如何導緻對外部世界的關注度下降。 人口壓力與資源枯竭: 清代人口的爆炸性增長,如何加劇瞭地方的社會矛盾,並最終導緻瞭土地兼並的加劇和基層治理的失效?本書將引入環境史的視角來解釋太平天國運動等大規模社會動蕩的深層原因。 遲來的“近代化”挑戰: 晚清在麵對西方衝擊時的“反應模式”,是曆史的偶然還是長期結構性問題的必然結果?探討瞭洋務運動、戊戌變法等改革的內在睏境,它們在多大程度上觸及瞭帝國體製的核心障礙。 結語:曆史的遺産與未來的迴響 《史海拾遺》試圖嚮讀者展示:中華文明的曆史不是一條單一的、筆直的河流,而是由無數支流、迴水灣和斷層構成的復雜水係。理解曆史,需要我們敢於質疑那些看似堅不可摧的結論,關注那些被宏大敘事淹沒的細節,唯有如此,纔能真正把握曆史的深度與復雜性,並為我們身處的當下提供更具洞察力的參考坐標。本書是一份邀請函,邀請所有對中國曆史抱有真誠探究之心的人,共同踏上這場思想的探險之旅。

用戶評價

評分

坦白講,我平時對曆史讀物是抱持著敬而遠之的態度,總覺得那是一條布滿塵埃的死鬍同。但這本書的裝幀和排版設計給我留下瞭非常好的第一印象,簡約而不失質感,這也許是內容吸引力的一個側麵因素。閱讀過程中,我驚喜地發現作者的文筆極具畫麵感,尤其在描述古代城市的風貌、宮廷生活的奢華與壓抑時,那種場景再現的能力令人稱奇。他似乎不滿足於僅用文字描述,更像是在用鏡頭捕捉曆史的瞬間。相比於一些偏重政治鬥爭的作品,此書對社會階層的流動、普通民眾的命運變遷也有著細膩的筆墨,這讓曆史不再是帝王將相的專屬舞颱,而是包含瞭韆韆萬萬普通人的共同舞颱。這種更具包容性和人本關懷的敘述角度,極大地降低瞭閱讀門檻,讓我這個非專業讀者也能夠沉浸其中,感受曆史的溫度。

評分

這本書給我最大的衝擊在於其獨特的視角和宏觀的結構布局。它沒有試圖麵麵俱到地記錄每一朝代的具體事件,而是更側重於提煉齣貫穿始終的曆史主綫和文明發展的驅動力。作者仿佛站在一個極高的維度俯瞰全局,清晰地勾勒齣不同時期權力結構、經濟基礎和思想形態之間的內在聯係。這種“大曆史觀”的處理方式,極大地幫助讀者建立起一個穩定且連貫的曆史框架。每一次事件的引入,都緊密地服務於這個框架的構建,讓人清晰地看到“為什麼是現在這樣”。閱讀時,我經常會停下來,閤上書本思考作者是如何將如此龐大的信息流梳理得井井有條的。它不是簡單的時間軸排列,而是充滿瞭辯證的思考,對於理解曆史的因果循環,提供瞭極具啓發性的新思路。對於想快速建立起紮實曆史認知體係的人來說,這本書簡直是必備的導航圖。

評分

初拿到這冊書時,我還擔心內容會過於學術化,晦澀難懂,畢竟曆史題材的作品往往容易陷入繁瑣的考據和僵硬的年代羅列之中。然而,齣乎意料的是,作者采用瞭極其流暢且富有現代洞察力的筆觸,將漫長的時間跨度濃縮在恰到好處的篇幅裏。他擅長捕捉那些被宏大敘事所忽略的“微觀曆史”,比如某個時期民間的生活習俗、士人的思想流變,這些側寫為冰冷的曆史事件增添瞭人情味。尤其贊賞的是,作者在解釋不同曆史階段的文化與製度變遷時,總能找到精妙的比喻或類比,使得即便是初次接觸這些概念的讀者也能迅速抓住核心要義。行文間,很少有那種故作高深的術語堆砌,而是用最樸實的語言闡釋最深刻的道理。這使得閱讀過程不僅是知識的積纍,更像是一次與一位學識淵博的長者進行深入而愉快的交談,輕鬆卻又受益匪淺。

評分

我特彆欣賞作者在關鍵概念解釋上的嚴謹與清晰。曆史學派眾多,觀點紛呈,如何在不失學理深度的前提下保持閱讀的流暢性,是一個巨大的挑戰。這本書在這方麵做得尤為齣色。它巧妙地平衡瞭“敘事性”與“解釋性”的關係,當齣現需要深入探討的復雜理論或哲學思潮時,作者會用一種非常剋製但精準的方式進行闡釋,絕不拖泥帶水。例如,對於某種思想的興起到衰落過程的剖析,作者不僅交代瞭其背景,更清晰地指齣瞭其局限性,這種批判性的思維貫穿始終,讓人在吸收知識的同時,也在鍛煉獨立思考的能力。讀完之後,我感覺自己仿佛完成瞭一次結構嚴謹、邏輯清晰的思維訓練,對曆史事件的判斷標準也變得更為成熟和審慎,收獲遠超預期。

評分

這本書的閱讀體驗真是讓人欲罷不能,作者的敘事功力非凡,仿佛把我拉迴瞭那個波瀾壯闊的時代。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他對曆史轉摺點的描繪,那種絲絲入扣的細節刻畫,讓人能真切感受到曆史人物內心的掙紮與抉擇。比如,在講述某個重要戰役時,作者不僅僅是羅列瞭兵力部署和勝負結果,而是深入挖掘瞭決策背後的政治考量和社會思潮,使得整個事件的脈絡清晰可見,又不失鮮活的生命力。文字的韻律感也很強,讀起來朗朗上口,一些關鍵時刻的措辭更是擲地有聲,讓人忍不住反復品味。而且,作者在處理那些復雜的人物關係時,也展現齣瞭極高的智慧,沒有簡單地進行褒貶,而是力求還原曆史的復雜性與人性的多麵性,這使得書中的人物形象立體而飽滿,讀完之後,對這些曆史人物的理解又深瞭一層。總而言之,這是一本能讓人在閱讀中獲得知識、激發思考的佳作。

評分

湊單買的,還不錯。

評分

物流很好,商品也很不錯,希望能有更多的活動~~~

評分

好囧,原來就是一張錶。還以為是一本書。

評分

重要的事說三遍:買書,我隻來京東!

評分

內容很好,湊單神器。就是跟其他書一起送的,袋子被捆成其他大32開書一樣的大小,邊角被弄皺瞭。

評分

書不錯,內容豐富,趕到活動,便入手瞭。

評分

買書變成撿破爛瞭

評分

字體小瞭點,其他都蠻好,,,

評分

湊單買的,很不錯,可以作為一個工具書。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