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貫》《醫貫砭》

《醫貫》《醫貫砭》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刁青蕊,王琳,李成文 編
圖書標籤:
  • 中醫
  • 醫史
  • 醫學史
  • 醫論
  • 古代醫學
  • 醫籍
  • 傳統醫學
  • 清代醫學
  • 醫學古籍
  • 傷寒論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人民衛生齣版社
ISBN:9787117256254
版次:1
商品編碼:12327248
包裝:平裝
叢書名: 古代名醫學術爭鳴叢書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7-12-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168
字數:168000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醫貫》初刊於1617年,係明代趙獻可對命門學說進行充分發揮之專著,全書6捲。《醫貫》重視基礎理論研究,深入探討陰陽五行理論、藏象學說,尤其重視先天腎命與後天脾胃,從易儒釋道闡發命門水火學說,對命門的部位、性質、作用,病理變化、治療原則和方藥等進行瞭係統論述。以命門真火、真水為主,倡導溫補,善用六味丸、八味丸治療命門水虧火衰,對後世産生瞭深遠的影響。
  《醫貫貶》初刊於1741年,係清代徐大椿對趙獻可《醫貫》進行爭鳴之作,全書2捲。
  徐大椿針對《醫貫》過分重視培補,濫用溫燥、忌用攻下之流弊,著《醫貫貶》,逐篇、逐段、逐句批駁;或論、或方、或藥評點,直斥趙論不當之處,引經據典,闡發己見,學術觀點勢同冰炭,文辭犀利,言簡意賅。
  《<醫貫><醫貫砭>》收錄的即是上述兩部醫書。並采用現代標點方法,對原書進行瞭句讀。

目錄

醫貫
醫貫砭

精彩書摘

  《<醫貫><醫貫砭>》:
  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齣焉。肺者,相傅之官,治節齣焉。肝者,將軍之官,謀慮齣焉。膽者,中正之官,決斷齣焉。膻中者,臣使之官,喜樂齣焉。脾胃者,倉廩之官,五味齣焉。大腸者,傳道之官,變化齣焉。小腸者,受盛之官化物齣焉。腎者,作強之官,伎巧齣焉。三焦者,決瀆之官,水道齣焉。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氣化則能齣矣。凡此十二官者,不得相失也,故主明則下安。以此養生則壽,歿世不殆,以為天下則大昌。主不明則十二官危,使道閉塞而不通,形乃大傷,以此養生則殃。以為天下者,其宗大危,戒之戒之。至道在微,變化無窮,孰知其原,窘乎哉?消者瞿瞿,孰知其要?閔閔之當,孰者為良?恍惚之數,生於毫厘,毫厘之數,起於度量,韆之萬之,可以益大,推之大之,其形乃製。此《內經》文。玩《內經》注文,即以心為主。愚謂:人身彆有一主非心也。謂之君主之官,當與十二官平等,不得獨尊心之官為主。若以心之官為主,則下文“主不明則十二官危”,當雲十一官矣。此理甚明,何注《內經》者昧此耶?蓋此一主者,氣血之根,生死之關,十二經之綱維,醫不達此,醫雲乎哉?
  或問:心既非主,而君主又是一身之要,然則主果何物耶?何形耶?何處安頓耶?餘曰:悉乎問也!若有物可指,有形可見,人皆得而知之矣。惟其無形與無物也,故自古聖賢因立論,而卒不能直指其實。孔門之一貫,上繼“精一執中”之統,惟曾子、子貢得其傳。然而二子俱以心悟,而非言傳也。若以言傳,當時門人之所共聞,不應復有何謂之問也。後來子思衍其傳而作《中庸》,天命之性,以“中”為大本,而終於無聲無臭。孟子說:不動心有道,而根於浩然之氣。及問浩然之氣,而又日難言也。老氏《道德經》雲:“榖神不死,是為玄牝。玄牝之門,造化之根。”又曰:‘恍恍惚惚,其中有物。“佛氏《內經》雲:“空中無色,無受、想、形、識,無眼、耳、鼻、舌、身、意。”又曰:“萬法歸一。”“一”歸何處?夫“一”也,“中”也,“性”也,“浩然”也,“玄牝”也,“空中”也,皆虛名也,不得已而強名之也。立言之士,皆可以虛名著論。至於行醫濟世,將以何味的為君主之藥,而可以綱維一身之疾病耶?餘一日遇一高僧問之:“自心是佛,佛在胸中也?”僧曰:“非也。在胸中者是肉團心,有一真如心是佛。”又問僧曰:“真如心有何形狀?”僧曰:“無形。”餘又問:“在何處安寄?”僧曰:“想在下邊。”餘曰:“此可幾於道矣。”因與談《內經》諸書及《銅人圖》,豁然超悟,唯唯而退。今將十二經形景圖逐一申示,俾學者按圖考察,據有形之中以求無形之妙,自得之矣。特撰形影圖說於後。
  髒腑內景,各有區彆。咽、喉二竅,同齣一脘,異途施化。喉在前主齣,咽在後主吞。喉係堅空,連接肺本,為氣息之路,呼吸齣入,下通心肝之竅,以激諸脈之行,氣之要道也。咽係柔空,下接胃本,為飲食之路,水榖同下,並歸胃中,乃糧運之關津也。二道並行,各不相犯。蓋飲食必曆氣口而下,氣口有一會厭。當飲食方咽,會厭即垂,厥口乃閉,故水榖下咽,瞭不犯喉。言語呼吸,則會厭開張。當食言語,則水榖乘氣送入喉脘,遂嗆而咳矣。
  喉下為肺,兩葉白瑩,謂之華蓋,以覆諸髒。虛如蜂窠,下無透竅,故吸之則滿,呼之則虛。一吸一呼,本之有源,無有窮也。乃清濁之交運,人身之橐龠。
  ……

前言/序言

  學術爭鳴主要是批駁謬誤、闡述新說、考辨質疑,或對特定的內容進行專門討論或辯論,有助於糾正謬誤,揭示真理,深化認識,活躍學術氣氛,是推動學術發展與進步的強大動力。
  中醫學術爭鳴自古就有,宋元以降,中醫學術理論創新與爭鳴發展興盛,以“補偏救弊”的方式展開的學術爭鳴成為主流。尤其是著名醫傢劉完素針對一些時醫、庸醫墨守《傷寒論》成規,不思辨證,偏執《太平惠民和劑局方》成方治療溫熱病,以緻因濫用溫燥而造成傷陰劫液流弊,首先提齣“六氣皆從火化”“熱極生風”觀點,自製雙解、防風通聖之劑,開創辛涼或甘寒解錶之風,為中醫病機理論、治則治法、內科感冒風熱證、溫病辨治奠定瞭堅實的基礎,開創瞭金元中醫學術爭鳴的新局麵。張元素則提齣“運氣不齊,古今異軌,古方今病不想能也”,闡發髒腑辨證理論與歸經學說,指導臨床用藥。張從正主張“病由邪生,攻邪已病”,強調祛邪為要。劉完素三傳弟子元代著名醫傢硃震亨受其影響,根據《局方》“可以據證檢方,即方用藥,不必求醫,不必修製,尋贖見成丸散,病痛便可安痊。仁民之意,可謂至矣!自宋迄今,官府守之以為法,醫門傳之以為業,病者恃之以立命,世人習之以成俗”的現狀,著《局方發揮》以批判《局方》一方通治,用藥燥焊、香竄的弊端為突破,提齣30多個問題,進行論辯和質疑,糾其偏頗,並創立瞭“陽常有餘,陰常不足”的理論。這些醫傢的學術創新與爭鳴對後世産生瞭重要的影響,因此,清代紀昀在《四庫全書總目提要·醫傢類》中評價說:“儒之門戶分於宋,醫之門戶分於金元。”
《醫貫》和《醫貫砭》兩部著作,猶如中華醫學長河中兩顆璀璨的明珠,各自以其獨特的視角和深邃的洞察,為後世醫者開啓瞭認識人體、診療疾病的寶貴之門。這兩部古籍,雖然書名相近,但其側重點和學術旨趣卻各有韆鞦,共同構成瞭中國傳統醫學知識體係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 《醫貫》一書,顧名思義,旨在貫通岐黃之道,將曆代醫學精華熔鑄一爐,以一種宏觀而係統的方式,呈現中醫的整體觀和辨證論治的精髓。其篇章結構嚴謹,從髒腑經絡的生理病理,到病因病機的分析,再到治法方藥的運用,層層遞進,環環相扣。作者(這裏假設是位學識淵博、經驗豐富的醫傢)在撰寫此書時,並非僅僅是知識的堆砌,而是傾注瞭大量心血,對前人的理論進行瞭梳理、辨析和升華。書中對於人體的結構與功能,有著細緻入微的描述,強調瞭“天人閤一”的理念,認為人體的生理活動與自然界的四時變化、氣候陰陽息息相關,人體的病變也往往是內外因素相互作用的結果。 在病因病機方麵,《醫貫》尤為重視邪氣的侵襲與正氣的抗爭。書中詳盡闡述瞭六淫(風、寒、暑、濕、燥、火)和七情(喜、怒、憂、思、悲、恐、驚)等緻病因素的作用機製,以及它們如何損傷人體的髒腑功能,導緻氣血失調,最終引發疾病。更難能可貴的是,《醫貫》並非停留在對病因的簡單羅列,而是深入探究瞭疾病發生的內在規律,即“邪氣盛則病,正氣虛則病”。它強調瞭辨彆“本”(病之根源)和“標”(病之錶現)的重要性,認為隻有抓住病機的關鍵,纔能製定齣切閤實際的治療方案。 在治療原則上,《醫貫》秉持“辨證施治”的核心思想。書中詳細闡述瞭八綱辨證(陰陽、錶裏、虛實、寒熱)等多種辨證方法,教會醫者如何通過望、聞、問、切四診閤參,全麵瞭解病情,準確判斷證型。隨後,根據不同的證型,提齣相應的治法,如“扶正祛邪”、“調和陰陽”、“益氣生津”等等。在方藥運用方麵,《醫貫》則薈萃瞭曆代名醫驗方,並對常用中藥的性味歸經、功效主治、配伍禁忌等進行瞭詳盡的闡述。作者在介紹方劑時,往往會追溯其源流,分析其組方原理,讓讀者不僅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例如,書中在論述補法時,可能會引用經典的“八珍湯”、“十全大補湯”等方劑,並詳細講解為何采用這些藥物組閤,以及它們如何針對虛損證候發揮作用。 《醫貫》的語言風格樸實而又不失文采,既有學術論文的嚴謹,又不乏經典著作的韻味。它並非枯燥的理論說教,而是充滿瞭臨床實踐的智慧。作者在行文中,常常會引用醫傢名言,引經據典,顯示齣深厚的學術功底。同時,書中也穿插瞭一些典型的病例分析,通過對具體病案的剖析,直觀地展示瞭辨證論治的實際應用,使理論與實踐緊密結閤,極具啓發性。 《醫貫砭》則在《醫貫》的基礎上,更進一步,以一種“砭石”般的銳利和深刻,對醫學中的疑難問題進行辨析和糾正,對當時或前人存在的一些偏差、誤區進行“砭”正。如果說《醫貫》是“貫通”的概括和總結,那麼《醫貫砭》則更側重於“辨析”和“校正”。此書的寫作,通常是針對某一類疾病、某一類證候,或者某一醫學理論的某個方麵,進行深入的剖析和辨駁。 《醫貫砭》可能更側重於對醫學概念的界定和區分。例如,在論述“痰”、“濕”、“飲”等概念時,作者可能會細緻地辨析它們之間的異同,指齣它們在病因、病機、病位以及臨床錶現上的微妙差異。又或者,在討論“熱”、“火”、“溫”等概念時,深入分析它們的性質、程度和緻病特點,以避免混淆,從而指導更精準的治療。 在臨床實踐方麵,《醫貫砭》也可能對一些常用的治法、方藥提齣更精細的考量。例如,對於某些藥物的配伍,書中可能會指齣一些看似閤理但實際存在問題的組閤,並詳細分析其原因。又或者,對於某些久治不愈的疑難雜癥,作者可能會從新的角度齣發,提齣不同的辨證思路和治療策略,甚至是對一些傳統的治療方法進行革新或補充。 《醫貫砭》的文字風格,可能比《醫貫》更為犀利,直指問題核心。它常常會提齣一些挑戰性的觀點,鼓勵讀者獨立思考,勇於質疑。書中可能包含大量的論證過程,作者會引用大量的文獻資料,旁徵博引,層層推理,以證明自己觀點的正確性。這種“砭”的精神,體現在對醫學真理的孜孜以求,對學術的嚴謹態度,以及對病患的責任感。 總而言之,《醫貫》以其宏大的視野和係統的闡述,為我們構建瞭一幅中醫理論的宏偉藍圖,讓我們得以窺見岐黃之術的博大精深。《醫貫砭》則以其精闢的辨析和深刻的洞察,為我們撥開瞭重重迷霧,指明瞭醫學道路上的關鍵節點。這兩部著作,宛如一對相輔相成的指南,它們共同滋養著一代又一代的中醫學子,激勵他們在繼承和發展中醫藥的道路上,不斷探索,勇攀高峰。閱讀這兩部經典,不僅是對傳統醫學知識的學習,更是一種對醫學智慧的傳承和升華。它們所蘊含的“求真務實”的學術精神,“辨證求因”的臨床方法,“因證施治”的治療原則,至今仍是指導我們理解和運用中醫藥寶庫的基石。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本書的內容,簡直是一場思想的盛宴。我常常在閱讀中陷入沉思,作者的見解之深邃,邏輯之嚴密,讓我不得不一次又一次地停下來,細細品味。它不僅僅是在教導我醫學知識,更是在引導我以一種全新的視角去理解生命,去認識身體。我仿佛看到瞭一個更廣闊的世界,一個充滿瞭未知與可能性的宇宙。這本書的價值,早已超越瞭醫學的範疇,它是一本能夠觸及靈魂的書籍。

評分

作為一名從業多年的中醫愛好者,我一直在尋找能夠係統性、深入性地解讀中醫精髓的經典著作。這本書的齣現,無疑填補瞭我的這一渴望。它不僅僅是一本醫學書籍,更像是一部哲學著作,將天地人三者融為一體,用一種宏大的視角來審視健康與疾病。我尤其對其中對古方藥性的精妙闡述印象深刻,那些看似簡單的配伍,實則蘊含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令人拍案叫絕。

評分

這本書的封麵設計我第一眼就被吸引瞭,那種古樸典雅的風格,仿佛能感受到曆史的厚重感。打開扉頁,一股淡淡的紙香撲鼻而來,讓人瞬間心生敬意。我迫不及待地翻開第一頁,文字的排版清晰、疏朗,即使是古體字,也顯得賞心悅目。我一直對中醫的博大精深充滿好奇,但又常常因為理論的晦澀難懂而望而卻步。這套書的齣現,讓我看到瞭希望。

評分

自從拿到這本書,我幾乎是廢寢忘食地在閱讀。書中的內容,與其說是枯燥的醫學理論,不如說是字字珠璣的人生智慧。作者以一種極其細膩的筆觸,描繪瞭人體內部的神奇運作,將原本抽象的概念具象化,讓我這個中醫小白也能窺見一絲門道。每一章節的論述都層層遞進,邏輯嚴謹,仿佛是在帶領讀者進行一場探索人體奧秘的奇妙旅程。

評分

我是一個對醫學抱有極大熱情的人,尤其鍾情於中國傳統醫學的獨特魅力。最近有幸拜讀瞭這套大作,深感茅塞頓開,獲益匪淺。書中的每一句話都蘊含著深刻的哲理,不僅是對疾病的論述,更是對生命、健康、養生之道的全麵解讀。我特彆喜歡其中關於“未病先防”的論調,這與我一直以來所信奉的養生理念不謀而閤,讓我在日常生活中有瞭更明確的指導方嚮。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