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影像诊断图谱(第2版)

肿瘤影像诊断图谱(第2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周纯武,赵心明 著
图书标签:
  • 肿瘤学
  • 影像学
  • 诊断学
  • 医学图谱
  • 肿瘤影像
  • 影像诊断
  • 临床医学
  • 医学教育
  • 第二版
  • 肿瘤诊断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人民卫生出版社
ISBN:9787117249898
版次:2
商品编码:12331667
包装:精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8-04-01
用纸:铜版纸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展示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影像科丰富而珍贵的肿瘤影像资料

★分享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影像科多年宝贵的诊断与鉴别诊断经验。

★第2版亮点:增加儿科肿瘤内容;根据*WHO肿瘤病理分类重新梳理;补充影像新技术应用;添加和替换更典型、更有意义的图片;根据读者对第1版提出的“有些内容略有难度,影像阅读吃力”的反馈,第2版特意请年轻医师对全书图片进行读片,挑选出有难度的内容增加更多的标注。


作者简介

周纯武

——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现任北京协和医学院影像医学与核医学系副主任,北京医师协会放射影像专科分会会长;北京乳腺病防治学会影像诊断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北京医师协会医疗信息化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首届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放射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放射学分会副主任委员等。1995——2015年连任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影像诊断科主任20年。1997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赵心明

——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现任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影像诊断科主任,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肿瘤影像诊断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放射学会腹部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影像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装备协会普通放射装备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胰腺疾病分会副主任委员等。


内页插图

目录

1 鼻腔、鼻窦肿瘤

2 鼻咽肿瘤

3 口腔、口咽肿瘤

4 下咽、喉肿瘤

5 涎腺肿瘤

6 甲状腺肿瘤

7 颈部软组织肿瘤

8 支气管、肺肿瘤

9 纵隔肿瘤

10 胸膜与胸壁肿瘤

11 食管肿瘤

12 胃肿瘤

13 小肠肿瘤

14 结直肠肿瘤

15 肝脏肿瘤

16 肝外胆道肿瘤

17 胰腺肿瘤

18 脾脏肿瘤

19 乳腺肿瘤

20 肾脏肿瘤

21 尿路肿瘤

22 男性生殖系统肿瘤

23 子宫、宫颈肿瘤

24 卵巢肿瘤

25 腹膜后间隙肿瘤

26 肾上腺肿瘤

27 腹膜肿瘤

28 淋巴瘤结内侵犯

29淋巴瘤结外侵犯

30 大脑肿瘤

31 小脑及脑干肿瘤

32 脑室内肿瘤

33 脑膜肿瘤

34 颅内特殊部位肿瘤

35 髓内肿瘤

36 髓外硬膜下肿瘤

37 髓外硬膜外肿瘤

38 成骨性肿瘤

39 成软骨性肿瘤

40 骨巨细胞瘤

41 骨髓瘤

42 骨血管瘤

43 纤维组织细胞性肿瘤

44 脊索瘤

45 未明确肿瘤性质的肿瘤

46 骨与软组织其他肿瘤

47 转移性骨肿瘤

48 软组织肿瘤

49 儿科肿瘤



癌症影像诊断图谱(第二版) 概述 《癌症影像诊断图谱(第二版)》是一部全面、权威的影像学参考著作,旨在为临床医生、放射科医生、病理科医生以及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提供在癌症影像诊断方面的深度洞察和实用指导。本书第二版在第一版的基础上,吸收了最新的影像技术进展、诊断标准和临床实践经验,内容更为充实,涵盖范围更广,尤其侧重于现代影像技术在肿瘤早期发现、良恶性鉴别、分期、疗效评估及复发监测中的关键作用。本书以图谱化的形式呈现,将大量的典型病例影像图片与详尽的文字描述相结合,力求做到图文并茂,直观易懂,能够有效地帮助读者提高癌症影像诊断的准确性和效率。 核心内容与特色 本书内容覆盖了人体各个系统和器官常见的恶性肿瘤,从头颈部、胸部、腹部、盆腔到骨骼肌肉系统,以及儿童肿瘤等,均有深入的阐述。其核心内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影像学技术的综合应用: X线摄影: 尽管其在某些肿瘤诊断中的地位有所下降,但对于骨骼、肺部等部位的初步筛查和诊断仍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本书会回顾X线在诊断中的基本原理和局限性,以及如何结合其他影像技术进行互补。 CT(计算机断层扫描): 作为目前癌症影像诊断的基石,CT在肿瘤的发现、定位、定性、分期等方面扮演着核心角色。本书将详细介绍不同层厚、不同增强方式的CT扫描在各种肿瘤诊断中的应用,包括多层螺旋CT(MSCT)和能谱CT(Dual-energy CT)等先进技术。对于肿瘤的形态学特征,如边界、密度、强化方式、内部结构(坏死、囊变、钙化)、与周围组织关系等,都将进行细致的解读。 MRI(磁共振成像): MRI以其优异的软组织分辨率和多序列成像能力,在脑部、肝脏、胰腺、前列腺、乳腺、妇科肿瘤等领域的诊断中具有独特的优势。本书将深入探讨MRI的各种序列(T1WI、T2WI、DWI、SWI、CE-MRI等)在肿瘤诊断中的价值,以及高场强MRI、弥散加权成像(DWI)和扩散张量成像(DTI)在肿瘤检测、定性诊断、微小病灶发现和良恶性鉴别中的作用。特别是在脑肿瘤、肝脏占位、乳腺肿块等方面的鉴别诊断,MRI的价值将得到充分体现。 超声(Ultrasound): 超声因其无创、实时、经济等优点,在浅表器官(如甲状腺、乳腺、淋巴结)和腹部器官(如肝脏、胆囊、胰腺、肾脏)的肿瘤筛查和诊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书将介绍彩色多普勒超声、造影超声(CEUS)在肿瘤血流动力学分析、良恶性评估中的应用,以及其在引导穿刺活检中的作用。 PET/CT(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计算机断层扫描): PET/CT结合了功能代谢信息和解剖结构信息,在肿瘤的早期诊断、分期、疗效评估和复发监测中具有显著优势,尤其是在肺癌、淋巴瘤、头颈部肿瘤、食管癌等多种恶性肿瘤的全身筛查和转移灶检测方面。本书将重点介绍¹⁸F-FDG PET/CT在不同肿瘤中的显像特点,以及其他示踪剂(如¹⁸F-FMISO、¹¹C-MET等)在特定肿瘤诊断中的应用。 介入放射学影像: 对于一些需要介入治疗的肿瘤,本书也会涉及相关的影像学表现,如肿瘤血管的评估、靶血管的选择以及治疗后影像学变化等。 2. 肿瘤的影像学特征与鉴别诊断: 形态学特征: 详细描述肿瘤的边界(光滑、浸润)、形态(圆形、不规则)、密度/信号(均匀、不均匀、囊变、坏死、出血、钙化)、内部结构(分隔、结节)、与周围组织关系(侵犯、压迫、推移)等。 功能与代谢特征: 结合PET/CT、CEUS等技术,分析肿瘤的血流灌注、代谢活性等功能性改变,辅助鉴别良恶性。 动态增强分析: 详细阐述不同肿瘤在CT和MRI增强扫描中的不同强化模式(如快进快出、缓进缓出、延迟强化等),以及这些模式的临床意义。 病理学关联: 强调影像学表现与病理学诊断之间的联系,通过大量的病理证实病例,帮助读者建立影像-病理的直观联系。 良恶性鉴别: 针对不同部位、不同类型的肿瘤,系统性地列出常见良性病变和恶性肿瘤的鉴别要点,以及需要警惕的“假阴性”和“假阳性”表现。 3. 肿瘤的临床分期与疗效评估: TNM分期: 结合影像学证据,详细解释TNM分期系统在不同肿瘤中的应用,指导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 治疗前评估: 影像学在评估肿瘤大小、侵犯范围、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等方面的作用。 治疗反应评估: 介绍RECIST(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等国际通用评价标准,以及影像学在评估肿瘤缩小、坏死、新发病灶等方面的应用,指导后续治疗调整。 复发与转移监测: 探讨影像学在术后、放化疗后肿瘤复发和转移的早期发现中的作用,以及不同影像学手段的优劣。 4. 特定肿瘤的影像学诊断: 本书将按系统和器官对各类肿瘤进行分类论述,例如: 胸部肿瘤: 肺癌(不同亚型)、纵隔肿瘤、胸壁肿瘤等。 腹部肿瘤: 肝癌、胆道肿瘤、胰腺癌、胃癌、结直肠癌、肾癌、肾上腺肿瘤、脾脏肿瘤等。 盆腔肿瘤: 前列腺癌、膀胱癌、子宫颈癌、子宫内膜癌、卵巢癌、直肠癌等。 头颈部肿瘤: 口腔癌、鼻咽癌、喉癌、甲状腺癌、涎腺肿瘤等。 乳腺肿瘤: 良恶性乳腺病变的影像学鉴别。 骨骼肌肉肿瘤: 骨肿瘤(原发与转移)、软组织肉瘤等。 中枢神经系统肿瘤: 脑肿瘤(胶质瘤、脑膜瘤、转移瘤等)。 儿童肿瘤: 神经母细胞瘤、肾母细胞瘤、肝母细胞瘤等。 对于每种肿瘤,都会详细介绍其在各种影像学模态下的典型表现、鉴别诊断要点、分期依据以及预后相关的影像学标志。 5. 图谱化呈现: 本书最大的特色之一在于其丰富的影像图例。每一章节、每一个病例都配有高质量的、具有代表性的影像图片,并辅以清晰的标注和详尽的描述,使读者能够直观地理解肿瘤的影像学特征。这些图片涵盖了各种二维、三维重建图像,以及多种增强和后处理图像,力求全方位地展示肿瘤的影像学面貌。 目标读者 放射科医生: 无论经验丰富还是初级医生,本书都能提供最新的诊断思路和鉴别要点,提升诊断水平。 肿瘤科医生: 帮助了解影像学在肿瘤评估和治疗决策中的作用,更好地与放射科医生沟通。 病理科医生: 加深对肿瘤影像学表现的理解,有助于结合临床信息进行更准确的病理诊断。 影像技师: 了解不同影像学技术的应用和最佳扫查方案,以获取高质量的诊断图像。 医学影像学专业学生与研究生: 作为学习和研究癌症影像诊断的权威参考。 相关学科的科研人员: 为研究提供影像学基础数据和诊断依据。 价值与意义 《癌症影像诊断图谱(第二版)》的出版,对于提高我国癌症的早期诊断率、明确诊断、准确分期、优化治疗方案、有效评估疗效以及提高患者生存率和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书不仅是一本工具书,更是一本能够启发思维、巩固知识、提升技能的教学读物。通过对本书的学习,读者可以系统地掌握各种癌症的影像学诊断方法,深刻理解影像学在癌症诊疗全过程中的关键作用,最终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 总结 《癌症影像诊断图谱(第二版)》是一部集科学性、实用性、图文性于一体的精品著作。它系统地梳理了当前癌症影像诊断的最新进展,融合了多模态影像技术的应用,深入剖析了各类肿瘤的影像学特征与鉴别诊断,并强调了影像学在肿瘤分期、疗效评估和复发监测中的核心地位。通过海量的高质量影像图片和精炼的文字描述,本书为临床医生提供了一个全面、权威且易于理解的癌症影像诊断“教科书”和“工作手册”,必将成为肿瘤影像诊断领域不可或缺的参考。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出版,无疑为广大临床医生和影像学同行提供了一份宝贵的学习资料。我是一名基层医院的影像科医生,日常工作中接触的肿瘤病例种类繁多,但限于经验和知识储备,总会遇到一些棘手的情况,尤其是在肿瘤的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方面。这本书的出现,恰如一场及时雨。 首先,从整体的结构来看,我个人非常欣赏其编排的逻辑性。它似乎遵循了一个从宏观到微观、从常见到罕见的脉络,使得读者在逐步深入的过程中,能够建立起一个清晰的知识框架。例如,在介绍某个特定器官的肿瘤时,会先给出该器官的正常影像解剖,然后是常见的良性病变,接着是恶性肿瘤的影像特征,最后再辅以一些少见但需警惕的病变。这样的循序渐进,对于我们这些需要打牢基础的人来说,实在是太友好了。而且,书中大量的彩图,色彩还原度很高,细节清晰,这对于我们肉眼观察影像的医生来说,无疑是至关重要的。很多时候,一张高质量的图像,比长篇大论的文字描述更能直观地帮助我们理解。

评分

作为一名肿瘤科医生,我一直密切关注着肿瘤影像诊断的最新进展。这本书的出现,让我对当前肿瘤影像诊断的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它不仅涵盖了经典的影像学表现,更重要的是,它融入了许多近年来新兴的影像技术和分析方法。 我特别关注书中关于人工智能(AI)在肿瘤影像诊断中应用的章节。虽然我个人在这方面还处于初步学习阶段,但这本书的介绍,让我看到了AI技术在提高诊断效率、降低漏诊误诊率方面的巨大潜力。它以一种非常接地气的方式,解释了AI如何辅助医生进行图像分割、病灶识别、特征提取等任务,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了说明。这一点让我感到非常振奋,也激励我更积极地去学习和拥抱这些新技术。 此外,书中在讨论一些复杂或不典型的肿瘤病例时,提供了多种影像模态的对比和分析,比如CT、MRI、PET-CT等,并详细阐述了不同模态在诊断中的优势和局限性。这对于我们制定个体化的诊疗方案,选择最合适的影像学检查,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评分

这本书的出版,对于推动肿瘤影像诊断的规范化和标准化,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我在工作中,经常会遇到一些影像报告不够详细,或者描述不够精准的情况,这给后续的临床决策带来了一定的困扰。 这本书在各个章节中,都强调了影像学诊断的严谨性和科学性。它不仅提供了大量的图片,更重要的是,它在图片旁边配以详细的文字描述,解释了该影像学征象的形成机制,以及它在诊断中的重要意义。 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陷阱”的提示。很多时候,一些良性病变可能会模仿恶性肿瘤的影像特征,或者一些肿瘤在影像上表现得非常隐匿。这本书会针对这些情况,给出一些警示,提醒我们在诊断时需要特别注意的细节。 此外,书中对于不同影像检查方法的选择和配合使用,也有着深入的探讨。比如,在某些情况下,单一的影像检查可能不足以做出明确诊断,需要结合其他检查方法。这本书在这方面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建议,帮助我们更科学、更合理地利用影像学资源。

评分

这本书的出版,对于医学影像专业的学生和年轻医生来说,无疑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学习工具。我最近刚开始接触影像学,深感学习的压力和挑战。 在学习过程中,我最看重的是资料的系统性和权威性。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它没有像一些教科书那样,过于理论化和抽象,而是紧密结合临床实践,通过大量的典型病例图片,直观地展示了各种肿瘤的影像学表现。 尤其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对于肿瘤的良恶性鉴别、分期评估以及治疗后变化的影像分析,都进行了详尽的阐述。很多时候,在看片子时,我们会因为对某种病变的影像特征不够熟悉,而产生犹豫。这本书提供了清晰的鉴别要点和诊断思路,帮助我们排除一些干扰项,更加精准地做出判断。 我还会经常翻阅书中的图片,与我目前接触的病例进行比对。这种“图文并茂”的学习方式,极大地提高了我的学习效率和兴趣。对于初学者而言,这本书不仅是一本“字典”,更是一位循循善诱的“良师”。

评分

作为一个常年与影像打交道的临床医生,我深知影像在肿瘤诊断和治疗过程中的关键作用。这本书的出现,无疑为我们的工作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它不仅仅是一本图谱,更像是一本“诊断宝典”。在日常工作中,当我们遇到一些形态不典型、位置隐匿的病灶时,往往需要快速查阅相关资料,进行鉴别诊断。这本书的索引设计非常人性化,可以方便我们快速定位到相关的章节和图片。 我尤其欣赏书中对一些少见肿瘤的影像学特征的介绍。这些肿瘤虽然不常见,但一旦漏诊,可能会延误患者的治疗。本书的覆盖面很广,对于这些“疑难杂症”也给出了清晰的影像学提示,这对于提升我们整体的诊断水平非常有帮助。 而且,书中对于一些影像学征象的命名和描述,都符合国际通用的规范,这为我们与同行进行学术交流,提供了统一的语言基础。总而言之,这本书是每个肿瘤科和影像科医生案头必备的参考书。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