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雨乱飞,闲花笑也;绿树有声,闲鸟啼也;烟岚灭没,闲云度也;藻荇可数,闲池静也;风细帘清,林空月印,闲庭悄也。”明代小品文家华淑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悠然闲适的生活图景,而他就在这闲花、闲鸟的陪伴下,随兴抽检,随意摘录,编选了一本小品文集,自谓“非经,非史,非子,非集,自成一种闲书而已”。
小品文就是“闲人”于“闲日”写的闲书,表现的是闲情,诸如王羲之兰亭雅集、苏东坡承天寺夜游、袁中郎虎丘听歌、张宗子湖心亭看雪……几许风雅,几许落寞,或许是我们某一刻的心情和渴望吧。
吴小林,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中国古代散文学会理事,出版有作品《唐宋八大家》《柳宗元散文艺术》《王安石传》等。
曹亚瑟:作家,文化史研究者。著有《白开水集》《烟花春梦:金瓶梅中的爱与性》《小鲜集》《有味是清欢:美食小品赏读》等,主编“闲雅小品丛书”。
苗怀明,文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古代小说网的创办人及主持人。已出版作品有《风起红楼》《梦断灵山》《话说红楼》《曹雪芹》等。曾在《中华读书报》《书品》《博览群书》《藏书家》《散文》等报刊发表随笔、书话等数百篇。
闲雅小品,古人清趣。
——《人民日报海外版》
无事闲翻到任何一页,随时可读,读到任何一页,也可随时放下。篇幅短小简约,行文轻快灵动,内容情趣盎然,闲暇自得,清美可口。
——《中华读书报》
小品文就是闲人于闲日写的闲书,表现的是闲情,诸如王羲之兰亭雅集、苏东坡承天寺夜游、袁中郎虎丘听歌、张宗子湖心亭看雪……几许风雅,几许落寞,或许是我们某一刻的心情和渴望吧。
——《中国图书商报》
先是在网上看的书评,立刻就爱上这套书了。临近40,突然很喜欢古代人的生活方式了,亲近自然,远离喧闹,最近在一次爬山过程中,耳中听着绣眉鸟的鸣叫,眼前看着葱绿的山石,突然理解了为什么古代文人总有一个隐居山水之梦。很喜欢张岱,也喜欢小品文,所以一看到这本书,就立刻入手了。封面也很清雅。
—— 读者评论
有时候与书的缘分就是如此可遇不可求。装帧简约,书页质软,拿在手里格外有感觉!注释全面,赏析的可读性也比较强,有些单挑出来也可以算是一篇优美的散文。
——读者评论
装桢清雅,纸张绵软,是本不错的书。古人文字言简意深,读之两颊生津。
——读者评论
小品这个调调定的好,读起来不用正襟危坐,不必高山仰止,想来该是更接地气,更能窥探那时普通人的精神生活。闲来烹茶小读,翻阅小文,美哉!快哉!
—— 读者评论
这套丛书,封面疏朗清通,选文去取谨严,工作生活之余若择一二美文阅读,如餐后精巧的点心,怡情养性,通晓古今。读小品,体味文字间的清闲雅致,字里行间的山水花鸟,写意人生。
—— 读者评论
山水有清音
浮生半日闲
锦书云中来
书卷似故人
一言一世界
芳菲已满襟
绝代有佳人
花间一壶酒
佳茗似佳人
雅人有深致
风物正闲美
尽付笑谈中
有味是清欢
细听鬼唱诗
此中有真意
清白旧家风
落叶半床书
山河空念远
犹闻侠骨香
吾心似秋月
博陵崔护,姿质甚美,而孤洁寡合。举进士下第。
清明日,独游都城南,得居人庄,一亩之宫,而花木丛萃,寂若无人。
扣门久之,有女子自门隙窥之,问曰:“谁耶?”以姓字对,曰:“寻春独行,酒渴求饮。”女入,以杯水至,开门设床命坐,独倚小桃斜柯伫立,而意属殊厚,妖姿媚态,绰有余妍。崔以言挑之,不对,目注者久之。崔辞去,送至门,如不胜情而入。
崔亦睠盼而归,嗣后绝不复至。及来岁清明日,忽思之,情不可抑,径往寻之。门墙如故,而已锁扃之。因题诗于左扉曰:“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后数日,偶至都城南,复往寻之,闻其中有哭声,扣门问之,有老父出曰:“君非崔护邪?”曰:“是也。”又哭曰:“君杀吾女。”
护惊起,莫知所答。老父曰:“吾女笄年知书,未适人,自去年以来,常恍惚若有所失。比日与之出,及归,见左扉有字,读之,入门而病,遂绝食数日而死。吾老矣,此女所以不嫁者,将求君子以托吾身,今不幸而殒,得非君杀之耶?”又特大哭。
崔亦感恸,请入哭之。尚俨然在床。崔举其首,枕其股,哭而祝曰:“某在斯,某在斯。”须臾开目,半日复活矣。
父大喜,遂以女归之。
《本事诗》
【赏读】这是一首凄美浪漫的情歌,令人羡慕崔护有此艳遇,幸甚!幸甚!人人都做崔护想。
尺幅之中,崔护的书生情怀、风流倜傥而捎带轻佻的性格,女子艳若桃花的美貌、含蓄内敛而多情的举止,老父失去爱女的悲痛、对崔护致女儿命殒的怨艾,皆能尽显其人,如读者亲眼目睹。
手笔简洁,惜墨如金。看女子的院落:“花木丛萃,寂若无人。”八个字,传达出花草树木层层叠叠、郁郁葱葱、四野阒然的氛围。
再看女子举止。有人敲门,先是“自门隙窥之”,一看,扣门的人并不认识,于是问:“谁耶?”此处“寂若无人”,很少有客造访,女子自然谨慎。崔护说明“求饮”来意,这时女子才进去“以杯水至,开门设床命坐”,有礼貌地接待客人,自己却“独倚小桃斜柯伫立”,桃花枝叶映衬,美人斜柯独依,一幅何等娇媚的“玉照”,恐怕就在此时触发了崔护“人面桃花相映红”的才思吧?
再看她的情态,“意属殊厚”,“崔以言挑之,不对”,但是“目注者久之”。崔护走的时候,又“送至门,如不胜情而入”。含蓄、端庄、纯情少女跃然纸上。
故事的情感波折起起伏伏。喜悦——崔护与女子邂逅,爱情萌动;怅然——人面不知何处去;惊讶——女子已逝;悲痛——哭而祝曰:“某在斯,某在斯。”惊喜——女子死而复生。作者就是这样挑动着读者的感情。
红叶题诗 范 摅
卢渥舍人应举之岁,偶临御沟,见一红叶,命仆搴来,叶上乃有一绝句。置于巾箱,或呈于同志。
及宣宗既省宫人,初下诏,许从百官司吏,独不许贡举人。渥后亦一任范阳,获其退宫人,睹红叶而吁嗟久之,曰:“当时偶题随流,不谓郎君收藏巾箧。”验其书迹,无不讶焉。诗曰:“流水何太急,深宫尽日闲。殷勤谢红叶,好去到人间。”
《云溪友议》
【赏读】深宫的森严,宫女的神秘,才子的多情,红叶传情的浪漫,都是炒作的好题材。宫女是接近过皇帝的,身份高贵,是曾经高高在上的白天鹅,现在居然能一近芳泽,对多情才子来说,是莫大荣幸,给文人雅士以精神慰藉。于是故事人人乐道,一编再编,男主角也就一换再换,于是卢渥、顾况、李茵、于祐等人轮番上场。
其中顾况居然利用“御沟”跟宫人和起诗来。他得到的诗是:“一入深宫里,年年不见春。聊题一片叶,寄与有情人。”而第二天顾况还在上流答诗一首:“愁见莺啼柳絮飞,上阳宫女断肠时。君恩不禁东流水,叶上题诗寄与谁?”后十余日,有客来苑中,又于叶上得诗,送给顾况:“一叶题诗出禁城,谁人酬和独含情。自嗟不及波中叶,荡漾乘春取次行。”如此方便,跟书信往还差不多,确实有点离谱。浪漫过了头,让人难信服。
对红叶题诗的事,卢渥自己都不敢相信,哪里有这么巧合的事?是不是宫女在冒名顶替?利用姻缘命定的说法,来巩固他们之间的婚姻?卢渥是个细心人,他要宫人把诗再写一遍,“验其书迹”完全一样,大为惊讶,这才确信这位女子正是那位红叶题诗的宫女。
故事凄美浪漫,多情男士捡了流落宫女,自然要感谢皇恩浩荡。但是那些不能出宫,或者不会写诗,或者写了诗而无缘巧遇才子的宫女们呢,她们只有坐以待老,最后的结局只能是:“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评价二: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仅仅是这寥寥数语,便勾起了我对《花间一壶酒》的无限遐想。这本书并非直接讲述酒文化,而是通过酒,串联起一个个关于人生、关于情感、关于过往的故事。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对过往岁月的怀旧,对逝去时光的追忆,以及对人情冷暖的深刻洞察。有时,一杯酒能勾起尘封已久的记忆,让人回忆起年少时的豪情壮志,或是年长时的感慨万千。有时,酒也成为了一种社交的媒介,朋友相聚,把酒言欢,诉说衷肠。但更多时候,书中所描绘的,是一种独酌的孤独,一种在喧嚣世界里寻求片刻宁静的渴望。作者的笔触细腻而富有感染力,他能够捕捉到那些最细微的情绪波动,并将之放大,让你感同身受。读这本书,就像是在品一杯陈年的老酒,初入口时或许有些辛辣,但回味无穷,越品越觉醇厚。它让人在品味杯中酒的同时,也反思自己的人生,审视自己的内心,在迷醉与清醒之间,找到一种属于自己的哲学。
评分评价三: 《雅人有深致》这本书,与其说是在介绍“雅人”,不如说是在描绘一种“雅致”的生活态度。它所呈现的“雅”,并非高高在上、曲高和寡,而是融入生活细节中的一种品味和修养。书中描述了许多关于琴棋书画、诗词歌赋,以及茶道、花艺等传统艺术的赏析,但更重要的是,它揭示了这些艺术背后所蕴含的东方智慧和人生哲理。作者认为,真正的“雅”,是一种内敛的修养,一种对生活的热爱,一种对美好的追求,一种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清高。他通过一个个生动的故事和鲜活的人物,展现了这些“雅人”如何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保持内心的纯净和淡然。阅读这本书,仿佛置身于一个充满古韵的庭院,闻着淡淡的书香,听着悠扬的古琴,感受着一种超然物外的心境。它不仅仅是知识的普及,更是一种精神的熏陶,引导读者去发现生活中的美,去培养自己的情操,去成为一个更有深度、更有品位的人。
评分评价一: 最近偶然翻到一本名为《浮生半日闲》的书,当时就被这个名字吸引住了。翻开之后,发现它并非那种跌宕起伏、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而是一种娓娓道来、润物无声的讲述。作者用一种极其平和的笔触,描绘了许多寻常日子里的点滴美好。比如,清晨第一缕阳光透过窗棂洒在地板上,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尘埃,然后开始一天的生活,不疾不徐。又比如,午后小憩,听着窗外偶尔传来的鸟鸣,或是微风吹过树叶的沙沙声,内心油然而生一种宁静。书中没有惊心动魄的冒险,没有轰轰烈烈的爱情,更多的是对生活细节的观察和体悟,以及由此引发的淡淡的哲学思考。它让你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慢下来,去感受那些容易被忽略的温柔。读完之后,感觉心灵被涤荡了一番,仿佛卸下了许多不必要的负担,重新找回了内心深处的安宁。这本书就像一位温和的朋友,在你疲惫的时候,轻轻拍拍你的肩膀,告诉你,生活其实可以如此简单而美好。它适合在每一个想要放空自己的时刻阅读,让你在字里行间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浮生半日闲”。
评分评价五: “落叶半床书”,多么诗意而又真实的画面!《落叶半床书》给我最深刻的感受,是一种在知识的海洋中沉醉的宁静与满足。书中所描绘的,并非那种急于求成的学习,而是在闲暇时光中,与古人对话,与智者交流。作者用一种温和的语调,分享了他在阅读过程中的感悟,以及那些对他产生深远影响的书籍。他并没有强行推荐某本书,而是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引导读者去发现阅读的乐趣,去体会文字的力量。书中的“落叶”象征着时间的流逝,而“半床书”则代表着知识的积累。这是一种“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姿态,是一种在静谧中不断充实自我的过程。它让你明白,真正的学识,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在日复一日的沉淀中,逐渐内化为自己的智慧。阅读这本书,就像是和一位博学的长者促膝长谈,你从中汲取养分,获得启发,更重要的是,你会重新燃起对知识的热爱,对生活的热情。
评分评价四: “风物正闲美”,仅仅是书名就足以让人心生向往。这本书恰如其名,像一阵清风拂过,带来了大自然的清新气息,也带来了生活中那些朴实而动人的美景。作者以极富画面感的笔触,描绘了春夏秋冬四季的变换,描绘了山川河流的壮丽,描绘了田野乡间的宁静。它让你在阅读的过程中,仿佛亲身走进了那幅画卷,感受微风拂面的惬意,聆听潺潺流水的声音,闻到泥土的芬芳。书中所描绘的“闲美”,并非刻意的营造,而是自然流露的生命之美,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写照。它让你重新审视身边的世界,发现那些曾经被忽视的,却又如此珍贵的自然风光。在快节奏的都市生活中,这本书像是一扇窗,让你得以窥见久违的宁静与美好。它不仅仅是风景的描绘,更是一种对回归自然、回归本真的呼唤,让你在阅读中获得心灵的慰藉和涤荡。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