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時作為北宋著名思想傢程顥、程頤的弟子,上承伊洛之傳,倡道東南,下啓閩中理學之緒,三傳乃至硃熹,是理學史上的關鍵人物,與謝良佐、遊酢、呂大臨並稱為“程門四先生”。他還是是“程門立雪”故事的當事人。
林海權教授點校的《楊時集》1993年首次齣版,至今仍是僅此一部完整的楊時個人作品的整理本;但齣於種種原因,1993版《楊時集》錯訛極多,且絕版多年。中華書局此次推齣的《楊時集》,是林海權教授在耄耋之年所作的全新修訂增補版。就範圍而言,此次修訂包括前言、點校說明、目錄、正文和附錄;就內容來說,不僅有初版本訛誤的訂正,也涉及到校勘體例的調整、文章的增補與序次的變更以及標題的改動等。全書采用繁體竪排、全式標點。
《楊時集》共四十二捲,是北宋著名理學傢楊時的作品全集,包括上書、奏狀、錶、劄子、經筵講義、經解、史論、答問、策問、啓、記、序、題跋、雜著、哀辭祭文、狀述等各一捲,辨兩捲,語錄四捲,書七捲,誌銘及錶碣八捲,詩五捲。
本書以明萬曆十九年將樂知縣林熙春重刊《龜山先生文集》為底本,以明弘治李熙刊本、正德瀋暉刊本、清順治楊令聞刊本、康熙楊繩祖刊本、正誼堂張伯行刊本和四庫全書本為主要對校本,並參考其他史書、經書、文集、方誌、譜牒等資料,進行斷句標點、分段和校勘。
除正文外,本書還包括八個附錄:楊時著作序跋;傳記、墓誌銘、行狀、年譜;像贊、題詞、祭文;誥、詔、記、疏;硃熹《四書集注》所引楊時著作摘抄;曆代名人論楊時;楊時佚詩佚文。附錄堪稱一部小型的楊時資料匯編。
林海權,1930年生,福建師範大學中文係教授,常年從事古漢語研究與教學及古籍整理工作。代錶作有《楊時集》《李贄年譜考略》《泉州文庫·小山類稿》等。
前言
點校說明
捲一 上書
捲二 奏狀
捲三 錶
捲四 劄子
捲五 經筵講義
尚書
論語
捲六 辨一 王氏神宗日錄辨(三十二條)
捲七 辨二 王氏字說辨(二十八條)
捲八 經解
春鞦義(十八條)
詩義(三條)
孟子解(四十四條)
捲九 史論
捲十 語錄一
荊州所聞(八十九條)
捲十一 語錄二
京師所聞(三十五條)
餘杭所聞一(二十二條)
捲十二 語錄三
餘杭所聞二(五十三條)
捲十三 語錄四
餘杭所聞三(二十七條)
南都所聞(十四條)
毗陵所聞(十條)
蕭山所聞(十五條)
捲十四 答問
答鬍德輝問(二十八條)
答周伯忱問(四條)
捲十五 策問(十七條)
捲十六 書一
捲十七 書二
捲十八 書三
捲十九 書四
捲二十 書五
捲二十一 書六
捲二十二 書七
捲二十三 啓
捲二十四 記
捲二十五 序
捲二十六 題跋
捲二十七 雜著
捲二十八 哀辭祭文
捲二十九 狀述
捲三十 誌銘一
捲三十一 誌銘二
捲三十二 誌銘三
捲三十三 誌銘四
捲三十四 誌銘五
捲三十五 誌銘六
捲三十六 誌銘七
捲三十七 誌銘錶碣八
捲三十八 詩一 五言古風
捲三十九 詩二 七言古風
捲四十 詩三 五言律
捲四十一 詩四 七言律
捲四十二 詩五 七言絶句
附錄一 楊時著作序跋
一、宋本
二、弘治本
三、正德本
四、萬曆本
五、令聞本(順治本)
六、繩祖本(康熙本)
七、正誼堂本
八、《四庫》本
九、道南祠本
附錄二 傳記 墓誌銘 行狀 年譜
附錄三 像贊 題詞 祭文
附錄四 敕誥 記 疏
附錄五 硃熹《四書集注》所引楊時著作摘鈔
附錄六 曆代名人論楊時
附錄七 雜錄
附錄八 楊時佚詩佚文
閱讀的過程,我發現作者的筆觸極為細膩,仿佛每一句話背後都藏著深厚的學問和漫長的人生感悟。他對於理學的闡述,並非那種枯燥的說教,而是充滿瞭生活化的例子和精妙的比喻,讓原本晦澀的哲思變得觸手可及。我尤其欣賞他那種層層遞進的邏輯構建,讀起來一點也不費力,反而有一種被引領著進入一個全新思想世界的體驗。雖然有些地方需要反復咀嚼,但那種豁然開朗的喜悅感,是其他書籍難以給予的。
評分這幾冊書給我的感覺是,它們仿佛是曆經風雨後沉澱下來的老茶,初嘗可能覺得味道醇厚,需要時間去適應,但一旦品齣那份甘甜,便會深深著迷。作者的語言風格有一種大傢風範,不急不躁,字字珠璣,讀起來讓人心靜。我尤其喜歡其中對於心性修養的那部分論述,與當下社會快節奏的生活形成瞭鮮明的對比,提供瞭一種難得的心靈棲息地。我時常在感到焦慮時,隨手翻開其中一頁,總能找到幾句能穩定情緒的金玉良言。
評分從整體的閱讀體驗來看,這套書的價值遠超於其標價。它不僅僅是關於理學的專著,更像是一部關於如何安頓自我、如何在紛繁世界中保持清醒的指南。我感覺自己仿佛跟隨著一位睿智的長者進行瞭一次深入的精神對話,那種被深刻理解和啓迪的感覺,是無法用簡單的“喜歡”來概括的。它的分量感,無論是物理上還是思想上,都讓人在拿起和放下之間,體會到一種對知識的敬畏和對自我提升的渴望。
評分這本書的內容簡直像是一座迷宮,每深入一層,都會發現新的通道和未曾設想的風景。我發現作者對於傳統經典的解讀角度非常獨特,他沒有被既有的框架所束縛,而是以一種批判性又尊重的態度去挖掘其中被忽略的精髓。這套書提供的不僅僅是知識,更是一種思維方式的訓練,它教會我如何去審視問題,如何從不同的維度去看待同一件事物。每一次閤上書捲,我都能感覺到自己的認知邊界似乎被悄悄拓寬瞭一點點。
評分這套書的裝幀真是讓人眼前一亮,拿到手沉甸甸的,紙張的質感也相當不錯,摸起來很舒服,讓人忍不住想多翻閱幾下。裝幀設計上,看得齣齣版方是用心瞭的,既有古典韻味,又不失現代審美,放在書架上絕對算是一道亮麗的風景綫。我尤其喜歡封麵那種沉穩的色調,配上燙金的書名,顯得格外有檔次。雖然我還沒有完全沉浸到內容裏,但光是這外在的包裝,就足以讓人感受到它蘊含的文化重量,是那種值得細細品味的藏書。
評分中華書局理學文叢,挺不錯的一套書,值得擁有學習。
評分好書,好評……
評分理學的代錶人物,對理學做齣瞭很重要的貢獻。
評分中華書局理學文叢,挺不錯的一套書,值得擁有學習。
評分理學的代錶人物,對理學做齣瞭很重要的貢獻。
評分好好學習,不虛此生。
評分這個也的理學。。。。。。
評分程門立雪幾個字好有感覺 書的賣相不錯
評分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