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心:紅色書信品讀

初心:紅色書信品讀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初心:紅色書信品讀》編寫組 編
圖書標籤:
  • 紅色書信
  • 毛澤東
  • 革命曆史
  • 思想政治
  • 傳記
  • 曆史文獻
  • 中國近現代史
  • 政治人物
  • 迴憶錄
  • 紅色文化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人民齣版社
ISBN:9787010190488
版次:1
商品編碼:12341961
包裝:平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8-04-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199
字數:200000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為幫助廣大黨員乾部更好地學習領會中國共産黨人的初心和使命,感悟革命先輩的心路情懷,組織編寫瞭《初心:紅色書信品讀》。
  《初心:紅色書信品讀》主要是革命先輩之間或他們與親友交換看法、交流感情的親筆信件,留存至今則是真實的記載,是寶貴的曆史資料。這些紅色書信,恰恰是理解中國共産黨人的初心和使命的重要史料,是對黨員乾部進行主題教育生動的讀物。通過閱讀這些紅色書信,可以看到一段段波瀾壯闊的真實曆史,看到革命者有血有肉的思想活動和情感生活;可以看到斐然的文采和悅心的文辭,看到熾烈的政治追求和深情的牽掛;可以打開塵封曆史禁閉的大門,再現已逐漸褪色的往事,感知到一個個鮮活的崇高的靈魂;還可以看到領袖褪去神秘光環迴歸樸實,卻更加立體讓人心生敬佩……說到底,從中可以看到那顆鮮紅的、彼時彼刻正在搏動的“初心”。

目錄

前言 從紅色書信中看到堅貞不渝的初心

一、對革命理想的堅定信仰
非效法俄式之革命不易收改革之效——周恩來緻錶兄陳式周(1921年1月30日)品讀
書信原文
注釋和品讀
閱讀感悟
你會看到我們高高舉過的紅旗飄揚在祖國的藍天——夏明翰緻母親陳雲鳳(1928年3月)品讀
書信原文
注釋和品讀
閱讀感悟
請相信這一道路是光明偉大的——左權緻叔父左銘三(1937年9月18日)品讀
書信原文
注釋和品讀
閱讀感悟
中國隻有這一條光明大道——吳玉章緻侄子吳端甫(1944年12月8日)品讀
書信原文
注釋和品讀
閱讀感悟
延伸閱讀
對當年建黨有關問題的具復——李達緻緻上海革命曆史紀念館(1954年2月23日)
對一大二大參會代錶和召開時間等有關事宜的逐條答復——李達緻中央檔案館(1959年9月)

二、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的宗旨意識
要救中國大多數的勞苦群眾——俞秀鬆緻父親俞韻琴等(1923年1月10日)品讀
書信原文
注釋和品讀
閱讀感悟
救人民於塗炭拼死力與國際帝國主義者相反抗——關嚮應緻叔父關成順(1924年)品讀
書信原文
注釋和品讀
閱讀感悟
為人民服務已成終身職業——羅榮桓緻女兒羅玉英(1949年12月7日)品讀
書信原文
注釋和品讀
閱讀感悟
延伸閱讀
以兄弟般的情誼對待人民教育人民——吳玉章緻侄子林宇(1952年)
同群眾看齊同吃同臥同勞動——硃德緻兒子硃琦(1965年4月9日)

三、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愛國情懷
生是為中國死是為中國——劉伯堅緻妻嫂鳳笙等(1935年3月16日)品讀
書信原文
注釋和品讀
閱讀感悟
可愛的中國(節選)——方誌敏緻親愛的朋友們(1935年5月2日)品讀
書信原文
注釋和品讀
閱讀感悟
國傢未來的偉大前途寄托在你們青年一輩的身上——鄧發緻堂弟鄧碧群(1946年1月21日)品讀
書信原文
注釋和品讀
閱讀感悟
全國革命勝利在即建設大計亟待商籌——毛澤東緻宋慶齡(1949年6月19日)品讀
書信原文
注釋和品讀
閱讀感悟
延伸閱讀
給黨中央的信——方誌敏緻黨中央(1935年6月11日)
化敵為友共同抗日實為全國全民族唯一之齣路——毛澤東等緻蔣介石(1936年12月1日)
新中國建設有待於先生指教者正多——周恩來緻宋慶齡(1949年6月21日)

四、對組織的無限忠誠
認定共産主義這個真理就甘願拋頭顱灑熱血——夏明翰緻姐姐夏明瑋等(1928年3月)品讀
書信原文
注釋和品讀
閱讀感悟
我以畢生至誠敬謹請求入黨——續範亭緻毛澤東和中共中央(1947年9月)品讀
書信原文
注釋和品讀
閱讀感悟
盼教以踏著父母之足跡以建設新中國為誌為共産主義革命事業奮鬥到底——江竹筠緻親友譚竹安(1949年8月27日)品讀
書信原文
注釋和品讀
閱讀感悟
延伸閱讀
請黨中央嚴格審查我一生奮鬥曆史——鄒韜奮緻黨中央(1944年6月2日)

五、大無畏的革命鬥誌
此行也願拼熱血頭顱戰死沙場以博一快——袁國平緻母親劉秀英(1927年5月25日)品讀
書信原文
注釋和品讀
閱讀感悟
說到死本來我並不懼怕——楊開慧緻堂弟楊開明(1929年3月)品讀
書信原文
注釋和品讀
閱讀感悟
個人生命早置度外——王若飛緻錶姐夫熊銘青(1933年1月)品讀
書信原文
注釋和品讀
閱讀感悟
延伸閱讀
我入黨之時就抱定視死如歸的意誌——鍾誌申緻兄長鍾誌炎、鍾誌剛(1928年3月12日)

六、孜孜以求的敬業精神
幸福絕不是天地鬼神賜給的——何叔衡緻義子何新九(1929年8月3日)品讀
書信原文
注釋和品讀
閱讀感悟
實施正確的決定要靠很強的組織工作——周恩來緻林伯渠、馬明方等(1947年5月30日)品讀
書信原文
注釋和品讀
閱讀感悟
調查一個最壞的生産隊調查一個最好的生産隊——毛澤東緻田傢英(1961年1月20日)品讀
書信原文
注釋和品讀
閱讀感悟
延伸閱讀
本月當為全麵反攻開始月份——毛澤東緻硃德、劉少奇(1947年6月14日)

七、對同誌的深情厚誼
每一個同誌就義時都沒有任何一點懼怕——裘古懷緻中國共産黨和全體同誌(1930年8月27日)品讀
書信原文
注釋和品讀
閱讀感悟
你是我二十年前的先生現在仍然是我的先生——毛澤東緻徐特立(1937年1月30日)品讀
書信原文
注釋和品讀
閱讀感悟
艱巨的崗位有你擔負韆韆萬萬的人心都嚮往著你——周恩來緻郭沫若(1946年12月31日)品讀
書信原文
注釋和品讀
閱讀感悟
延伸閱讀
毛岸英的犧牲是光榮的——周恩來緻毛澤東、江青(1951年1月2日)
去雨花颱憑吊烈士一時情不自禁潸然淚下——陳賡緻妻子傅涯(1957年3月8日)

八、對親人的摯愛
我夢裏也不能離你的印象——瞿鞦白緻妻子楊之華(1929年7月15日)品讀
書信原文
注釋和品讀
閱讀感悟
希望你不要忘記母親是為國而犧牲的——趙一曼緻兒子陳掖賢(1936年8月2日)品讀
書信原文
注釋和品讀
閱讀感悟
再帶給你十幾個字——左權緻妻子劉誌蘭(1942年5月22日)品讀
書信原文
注釋和品讀
閱讀感悟
花前談心月下互勉——彭雪楓緻女友林穎(1941年9月14日)品讀
書信原文
注釋和品讀
閱讀感悟
腦力同體力要同時並練為好——硃德緻女兒硃敏(1943年10月28日)品讀
書信原文
注釋和品讀
閱讀感悟
延伸閱讀
隻要我倆心情緊緊靠攏在一起——左權緻妻子劉誌蘭(1941年5月20日)品讀
願我能及時關切著你的病狀而能助你啊——鄧穎超緻丈夫周恩來(1942年7月7日)
意誌可以剋服病情——毛澤東緻女兒李訥(1958年2月3日)

九、高度自覺的律己意識
絕不能為一身一傢謀升官發財以愚懦子孫——何叔衡緻義子何新九(1929年2月3日)品讀
書信原文
注釋和品讀
閱讀感悟
如要我黨錄用需比他人更耐苦更努力——徐特立緻女兒徐靜涵(1949年8月)品讀
書信原文
注釋和品讀
閱讀感悟
我沒有“權力”沒有“本錢”更沒有“誌嚮”
來做扶助親戚高升的事——毛岸英緻錶舅嚮三立(1949年10月24日)品讀
書信原文
注釋和品讀
閱讀感悟
人民政府的法令你們必須老老實實照辦——劉少奇緻姐姐劉紹懿(1950年5月2日)品讀
書信原文
注釋和品讀
閱讀感悟
延伸閱讀
一切按正常規矩辦理不要使政府為難——毛澤東緻妻兄楊開智(1949年10月9日)
同誌式的善意的批評是對人的一種好的幫助——劉少奇緻兒子劉允若(1956年1月21日)

主要參考文獻

精彩書摘

  《初心:紅色書信品讀》:
  書信原文
  式周錶哥:
  彆僅三月,而東西相隔竟迢迢在三萬裏外,想念何如!齣國後,途中曾數寄片,想均入覽。抵歐後,以忙於觀覽、寄稿及交涉入學事,竟未得暇一報近狀,僅於在巴黎時一寄賀年畫片,歉殊甚也!
  兄之來函,以本月中旬至,彼時弟至英倫已一旬餘。來書語重心長,讀之數遍,思潮起伏,恨不與兄作數日談,一傾所懷。積思愈多,執筆亦愈遲緩,一函之報,竟至今日,得毋“望穿鞦水”邪!
  八弟事,歸津作解決,亦良好。此等各人生活之道,總以自決為佳。彼蓋勇於一時盛氣,苦無持久力,不入紗廠,未始非彼之有見而然也。近來消息如何,來函中亦望提及為盼!
  弟之思想,在今日本未大定,且既來歐洲獵取學術,初入異邦,更不敢有所自恃,有所論列。主要意旨,唯在求實學以謀自立,虔心考查以求瞭解彼邦社會真相暨解決諸道,而思所以應用之於吾民族間者;至若一定主義,固非今日以弟之淺學所敢認定者也。來書示我意誌,固弟之夙願也,但躁進與穩健之說,亦自難定。穩之極,為保守;躁之極,為暴動。然此亦有以保守成功者,如今日之英也;亦有以暴動成功者,如今日之蘇維埃俄羅斯也。英之成功,在能以保守而整其步法,不改常態,而求漸進的改革;俄之成功,在能以暴動施其“迅雷不及掩耳”之手段,而收一洗舊弊之效。若在吾國,則積弊既深,似非效法俄式之革命,不易收改革之效;然強鄰環處,動輒受製,暴動尤貽其口實,則又以穩進之說為有力矣。執此二者,取俄取英,弟原無成見,但以為與其各走極端,莫若得其中和以導國人。至實行之時,奮進之力,則弟終以為勇宜先也。以今日社會之麻木不仁,“驚駭物議”,雖易失敗,然必於此中乃能求振發,是又弟所深信者也,還以質之吾兄,以為如何?
  傢庭一事,在今日最資學者討論,意見百齣,終無能執一說以繩天下者。誠以此種問題,非僅關係各個民族之倫理觀念,人類愛情作用,屬於神秘者多,其以科學方法據為討論工具者,卒無以探情之本源也。惟分而論之,則愛情為一事,傢庭又為一事。中國舊式傢庭之不閤時宜,不待論矣;即過渡時代暨理想中之歐美現今傢庭,又何嘗有甚堅固之理論與現象資為模仿邪?在國內時,或猶以為歐美傢庭究較吾人高齣多多,即今日與接觸,方知昔日居常深思之恐懼,至今日固皆一一實現矣。盛倡傢庭單一說者,其謂之何?惟哥幸勿誤會,吾雖主無傢庭之說,但非薄愛情者,愛情與傢庭不能並論之見,吾持之甚堅。憶去歲被拘時,曾在獄中草一文,惜其稿為警廳人員所沒收,不得資之以為討論耳!即兄所謂“等量並進,輔翼同功,精神健越”,亦不外示愛情之可貴,固無以堅傢庭之壘也。弟於此道常深思,有暇甚願與兄有所深論,茲特其發端耳。過來人亦願為之證其麯直是非邪?特嫌勾兄心事殊甚,是為過矣。
  來書所論“衣食不敷,日求一飽且甚難,即朝朝叫囂,何裨實際?”兄意以為衣食足後乃得言社會之改革,是誠然矣。然亦唯其“衣食不敷”,方必須“朝朝叫囂”;衣食足者,恐未必理會“衣食不敷”者之所苦耳。且“衣食不敷”之人何罪,社會乃必使之至於凍餓至死而後已?彼不起而叫囂,亦終其身為餓殍耳,是社會組織之不平,無法以易其叫囂也。方今歐美日日喧騰社會之問題,即麵包問題耳,階級問題耳,俄且以是革命矣,德且以是革命矣,英、法、意、美亦以是而政治上呈不安寜之現象矣。是固兄之所謂叫囂,而終不免於叫囂也。願兄有以深思之,當知不平現象中當然之結果,便如是而已。
  自治之說漸亦邀有識之士所宣傳,殆為九年來統一徒成“畫餅”之反動。中央集權,本非大國所宜有,而中國民族性之龐雜,尤難期實現,故地方自治時也,亦勢也。兄之宏願在此,弟之願固亦嘗以此為嚆矢,相得益彰,弟之幸也,何言河海行潦?國內有何好消息關於此類事者,甚望時有以語我!
  弟在此計劃擬入大學讀書三四年,然後再往美讀書一年,而以暑中之暇至大陸遊覽。今方起首於此邦社會實況之考查,而民族心理尤為弟所注意者也。弟本拙於外國語言,談不易收功,計惟苦讀以償之耳。學費當以得官費與譯書兩事期之,果均不可行者,或往法勤工耳。英倫地勢之大,人口之多,為世界冠,因是交通機關雖便利,而讀書則不甚相宜。數月後或往英北部蘇格蘭首都愛丁堡,亦未可知;至通信地址,則永久不變。
  英國生活程度之高為各國冠,每年非中洋韆元以上不易圖存,其他消費尚不論也。
  弟身體甚好,望放心!近狀如何,時望來函告知!
  匆匆報此,並頌
  儷安!
  ……

前言/序言

  前言從紅色書信中看到堅貞不渝的初心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中國共産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這個初心和使命是激勵中國共産黨人不斷前進的根本動力。
  2017年10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上鄭重強調,以縣處級以上領導乾部為重點,在全黨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為幫助廣大黨員乾部更好地學習領會中國共産黨人的初心和使命,讓大傢一起來感悟革命先輩的心路情懷,我們組織有關同誌分類梳理相關黨史資料,深入查閱革命先輩緻故人親人的書信,精心編寫形成這本《初心——紅色書信品讀》。
  書信,是交換信息的重要載體,是交流感情的重要紐帶。比起其他載體,書信具有信息更集中、材料更真實、情感更真切的特點。因而,閱讀書信,有助於以點帶麵,觸類旁通,把握真實。特彆是,可以避開後人編排史料增加的乾擾,通過原信不加粉飾的敘述,透過濃烈的情感色彩,更好更準確地體會作者當時所思所想、所喜所憂。
  中國共産黨人的紅色書信,主要是革命先輩之間或他們與親友交換看法、交流感情的親筆信件,留存至今則是真實的記載,是寶貴的曆史資料。這些紅色書信,恰恰是理解中國共産黨人的初心和使命的重要史料,是對黨員乾部進行主題教育最生動的讀物。通過閱讀這些紅色書信,可以看到一段段波瀾壯闊的曆史真實,看到革命者有血有肉的思想活動和情感生活;可以看到斐然的文采和悅心的文辭,看到熾烈的政治追求和深情的牽掛;可以打開塵封曆史禁閉的大門,再現已逐漸褪色的往事,感知到一個個鮮活的崇高的靈魂;還可以看到領袖褪去神秘光環迴歸樸實,卻更加立體讓人心生敬佩……說到底,從中可以看到那顆鮮紅的、彼時彼刻正在搏動的“初心”。中國共産黨人的這顆“初心”,為瞭人民幸福、民族振興,堅貞不渝,從不褪色!
  本書分九個闆塊選錄紅色書信,並認真撰寫品讀體會。這九個闆塊分彆是:對革命理想的堅定信仰、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的宗旨意識、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愛國情懷、對組織的無限忠誠、大無畏的革命鬥誌、孜孜以求的敬業精神、對同誌的深情厚誼、對親人的摯愛、高度自覺的律己意識。為方便閱讀,我們根據信的主旨,用書信中的關鍵詞句提煉齣一個標題,根據分類將其放在適閤的闆塊。選錄書信原文時,基本保持其原有風貌,僅訂正其中存在的某些明顯錯訛。插入注釋時,根據中央黨史研究室編寫的書籍,對有關的人物、事件作簡要解釋。撰寫品讀時,根據寫作背景概括信的主要內容,抒發閱讀體會。
  本書共選錄瞭49封具有代錶性的紅色書信,其中正文選錄32封書信並進行品讀,延伸閱讀共收進17封書信。選進來的書信,具有很強的可讀性,不僅有正確的主張,有真摯的感情,還有美麗的文采。其中有多篇還被電視颱、網站製作成視頻節目,廣為流傳、深受好評。比如,左權犧牲3天前緻妻子的信,2016年在國內首檔明星書信朗讀節目《見字如麵》上,被張國立以《再帶給你十幾個字》為題現場朗讀,結果好評如潮,點贊爆棚!再如,方誌敏在獄中撰寫的《可愛的中國》,被重慶衛視《品讀》欄目製成同名視頻節目,深受觀眾喜愛,至今仍在視頻網站上流傳。還如,楊開慧1929年3月寫給堂弟的信,被《見字如麵》欄目現場朗讀時,在場的觀眾紛紛飆淚。閱讀革命先輩用智慧、鮮血甚至生命撰寫的這些書信,我們內心波瀾起伏,久久不能平靜。當前,新時代賦予新使命,新時代要有新作為,唯有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永遠奮鬥,方可告慰曆史、告慰先輩,方可贏得民心、贏得時代,方可一往無前、善作善成。讓我們銘記革命先輩的智慧創造、流血犧牲和傑齣奉獻,把對革命先輩赤誠的敬意,轉化為乾事創業的乾勁,團結一心、勠力奮鬥,繼承和發揚優良傳統,共同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力量!
  本書重點參考瞭中央文獻研究室齣版的《毛澤東書信選集》《周恩來書信選集》《老一代革命傢傢書選》《紅書簡》和黨建讀物齣版社齣版的《紅色傢書》等權威著作,書信、注釋和圖片主要選摘參考自這些著作和人民網、中國共産黨新聞網。特此說明並深錶謝忱!編輯和撰稿工作水平有限,疏漏與不當之處在所難免,懇請見諒並指正。
初心:紅色書信品讀 一、 時代的迴響,信仰的溫度 《初心:紅色書信品讀》並非僅僅是一本簡單的史料匯編,它是一段跨越時空的深情對話,是無數革命先輩用血與淚、情與理書寫下的不朽篇章。這本書,以“初心”為核心,精選瞭一批彌足珍貴的紅色書信,這些泛黃的紙頁,承載著一個時代最激蕩的澎湃,凝聚著一代人最堅定的信仰。它們並非齣自高高在上的領袖口吻,而是來自那些在革命洪流中湧現齣的普通人,他們的聲音,樸實無華,卻直抵人心,讓我們得以窺見革命年代最真實、最鮮活的麵貌。 書信,作為那個年代最主要的通訊方式,承載瞭信息的傳遞,更承載瞭情感的交流。在那個信息閉塞、交通不便的年代,一封傢書,一句問候,一份叮囑,都可能成為親人之間最深切的牽掛。而當這些傢書,沾染瞭革命的烽火,當其中的筆墨,飽含著對理想的追求,它們便不再僅僅是私人情感的抒發,而是升華為對國傢、對民族、對人民的深沉關懷。 《初心:紅色書信品讀》所呈現的,正是這樣一群人。他們或許是身處戰火前綫的戰士,在硝煙彌漫中寫下給傢人的訣彆信,字裏行間透著對未來的憧憬,對和平的渴望,以及對革命事業的堅定不移。他們或許是身居後方的革命工作者,在物資匱乏、條件艱苦的環境下,用簡潔的文字傳遞著黨的指示,鼓舞著同誌們的鬥誌,規劃著民族的未來。他們或許是心係祖國的海外學子,在異國他鄉,用飽含深情的筆觸,抒發著對故土的思念,對革命的支持,以及對建設新中國的熱切期盼。 這些書信,就像一麵麵鏡子,映照齣那個時代人們的精神世界。它們沒有華麗的辭藻,沒有刻意的渲染,卻以其真摯的情感,樸素的語言,直擊我們的內心。從這些字裏行間,我們能感受到革命先輩們麵對生死考驗時的從容與勇敢,感受到他們為瞭崇高理想而不懈奮鬥的激情,感受到他們與傢人分離時的痛苦與不捨,更感受到他們對於光明未來的堅定信念。 二、 “初心”的內涵:不止於個人,更在於群體 “初心”二字,是這本書的核心關鍵詞,也是貫穿始終的靈魂。它不僅僅是指個人最初的願望或動機,更是一種精神的傳承,一種使命的擔當。在《初心:紅色書信品讀》中,我們看到的“初心”,是多層麵的,是豐富而深刻的。 對於個人而言,許多書信都體現瞭革命先輩們對自己人生道路的選擇,對個人價值實現的追求。他們為瞭民族解放和國傢富強,甘願拋棄個人的安逸與享樂,投身於艱苦卓絕的革命事業。這其中,有對革命理想的執著追求,有對實現公平正義的強烈渴望,也有對個人生命價值的深刻思考。他們用自己的行動,詮釋瞭何為真正的“初心”——不忘本源,不忘使命,不忘自己為何齣發。 而更重要的,這本書所展現的“初心”,是屬於一個群體,一個時代,甚至是一個民族的。這種“初心”,是集體意識的覺醒,是對國傢命運的擔當。在戰火紛飛的年代,無數人懷揣著同一個“初心”——建立一個獨立自主、繁榮昌盛的新中國。這種“初心”,凝聚瞭無數人的力量,成為推動曆史前進的強大動力。 書信中,我們能讀到戰士們寫給戰友的鼓勵,黨組織寫給黨員的指示,父母寫給子女的期盼。這些書信,都體現瞭群體之間的互助、信任與共同的奮鬥目標。它們證明瞭,革命的勝利,絕非一人之功,而是無數人共同努力,共同犧牲,共同懷揣著同一個“初心”的結果。 三、 品讀的價值:重溫曆史,啓迪當下 《初心:紅色書信品讀》的意義,絕不僅僅止於對曆史的迴顧,它更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啓迪價值。通過品讀這些紅色書信,我們可以: 重溫革命先輩的奮鬥曆程: 曆史的風雲變幻,最終會沉澱為文字。這些書信,如同曆史的活化石,讓我們得以穿越時空,親曆革命年代的每一個重要時刻。我們能從中瞭解當時嚴峻的鬥爭形勢,體會先輩們麵對的巨大睏難,以及他們如何憑藉堅定的信念和頑強的意誌,剋服一切艱難險阻,最終取得革命的勝利。這是一種對曆史的尊重,也是一種對英雄的緻敬。 感悟革命精神的時代內涵: 革命先輩的“初心”,並非早已消逝的塵埃,而是依然鮮活的精神財富。他們的愛國情懷、奉獻精神、艱苦奮鬥的品格,在任何時代都具有重要的價值。通過品讀這些書信,我們可以深入理解這些革命精神的內核,並思考如何在當今社會,將這些精神發揚光大。如何在追求個人幸福的同時,不忘肩負的國傢和社會責任?如何在麵對挑戰時,保持積極樂觀的態度,堅持不懈地奮鬥? 汲取前進的力量與智慧: 每一個時代都有其獨特的挑戰與機遇。《初心:紅色書信品讀》中的書信,為我們提供瞭寶貴的藉鑒。我們可以從這些跨越時空的文字中,學習先輩們解決問題的智慧,學習他們在逆境中保持堅韌不拔的精神,學習他們如何凝聚人心,團結奮鬥。這些經驗,對於我們應對當前的社會發展和個人成長,都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理解“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真諦: 如今,“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已成為時代的主鏇律。但“初心”究竟是什麼?這本書提供瞭最生動、最深刻的答案。它告訴我們,真正的“初心”,是對人民的承諾,是對國傢的熱愛,是對理想的堅守。它不是空洞的口號,而是體現在每一個具體的行動中,體現在每一封飽含深情、充滿力量的書信裏。 四、 文學性的呈現:情感的共鳴,思想的碰撞 《初心:紅色書信品讀》在史料的整理與呈現上,力求做到嚴謹與生動並重。每一封書信的挑選,都經過瞭深思熟慮,力求能夠代錶不同時期、不同身份、不同地域的革命者。在解讀和品讀的過程中,作者並非僅僅羅列史實,而是深入挖掘書信背後的情感世界,剖析人物的內心軌跡。 這本書的文字,簡潔而有力,充滿瞭感染力。它避免瞭枯燥的說教,而是通過對書信內容的情感化解讀,引發讀者的共鳴。讀者在閱讀過程中,仿佛能聽到先輩們的聲音,感受到他們當時的心情,與他們進行一場心靈的對話。 同時,本書也注重對書信所處的曆史背景的介紹,幫助讀者更好地理解書信的內容及其意義。這種結閤瞭史料梳理、情感解讀與背景介紹的呈現方式,使得《初心:紅色書信品讀》成為一本既有學術價值,又有文學魅力,更具思想深度的讀物。 結語 《初心:紅色書信品讀》是一扇窗,讓我們得以窺見曆史的真實肌理,感受革命先輩的精神力量。它是一盞燈,照亮瞭我們前行的道路,指引我們不忘初心,繼續前進。每一次翻開這本書,都是一次心靈的洗禮,一次思想的升華。它提醒我們,銘記曆史,傳承精神,是我們這個時代不可推卸的責任。而那些質樸而真摯的文字,那些穿越時空的深情,將永遠迴蕩在我們的心間,激勵我們為更美好的未來而奮鬥。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本書的目錄結構設計得非常精巧,它似乎並不是簡單地按照時間順序排列,而是遵循著某種內在的情感邏輯或者主題的遞進關係來組織內容的。這種編排方式,初看之下可能會讓人覺得有些跳躍,但細細品味,便能察覺到作者(或編者)試圖構建的深層關聯性——或許是從個體的心路曆程,延展到群體的共同記憶,再過渡到對未來理想的期許。這種非綫性的敘事組織,對於讀者而言,是一種更高層次的智力挑戰,它要求我們主動去發掘不同章節之間的共鳴點和張力。我特彆留意到幾個標題的措辭,它們用詞極為凝練,每一個字都似乎經過瞭韆錘百煉,蘊含著巨大的信息量和復雜的情感張力。這種嚴謹的結構,預示著其內容必然是經過深思熟慮和精心雕琢的,絕非信手拈來之作。

評分

僅僅從書籍的側麵和重量感來判斷,這本書的厚度和分量都暗示著其內容的詳實與充沛。我可以想象,在每一個章節的背後,都沉澱著大量紮實的史料考據和細緻入微的觀察。書籍本身似乎散發著一種“值得反復研讀”的氣場,它不是那種讀完一遍就可以束之高閣的快餐讀物,更像是需要時間去消化、去反芻的“精神食糧”。我預期其中必定充滿瞭那些需要慢下來細品的句子和段落,那些初讀時也許不能完全領會,但經過思考後會豁然開朗的深邃洞見。這本書的物理形態,已經為我設定瞭閱讀的節奏——緩慢而沉靜,帶著一種近乎朝聖般的敬意去對待其中的每一個字。這種厚重感本身就是一種無聲的承諾,承諾著其內裏蘊含的知識和情感的深度。

評分

這本書的譯者署名部分,雖然字體很小,卻透露齣一種專業主義的嚴謹。我猜想,麵對如此具有特定曆史背景和情感色彩的文字,對譯者(或整理者)的要求絕不僅僅是語言的準確轉換,更重要的是文化語境的準確傳遞和情感溫度的精準拿捏。這種對“準確性”的執著,往往是優秀非虛構作品或文獻匯編的關鍵所在。我期待看到的是,語言風格能夠保持一緻的古典韻味,同時又不會因為過於晦澀而疏遠瞭當代讀者。如果它能夠成功地搭建起古今之間溝通的橋梁,讓那些遙遠的聲音以清晰、有力且富於感染力的方式抵達我們耳邊,那麼這本書的價值將不可估量。這種對文本忠誠度的關注,是書籍質量的重要風嚮標。

評分

這本書的裝幀設計著實抓人眼球,那種沉穩的色調和略帶復古的字體排版,初上手就能感受到一種莊重和曆史的厚度。內頁的紙張選擇也很有講究,觸摸起來有一種溫潤的質感,讓人在翻閱時能更專注地沉浸其中。更值得一提的是,很多篇章的起始頁都配有精心挑選的插圖或曆史照片,雖然我還沒有深入閱讀文字內容,但這些視覺元素已經成功地構建起一個引人入勝的敘事框架。從排版布局來看,文字疏密得當,留白恰到好處,使得閱讀體驗非常舒適,即便是長時間閱讀也不會感到視覺疲勞。整體上,這本書的“顔值”非常高,它不僅僅是一本書,更像是一件值得珍藏的工藝品,散發著一種曆經歲月洗禮的獨特魅力,讓人忍不住想立刻翻開扉頁,探索其深藏的篇章與故事。它在視覺上傳達齣的那種對曆史的尊重與敬畏,無疑為接下來的閱讀奠定瞭極佳的基調。

評分

翻到扉頁或緻謝部分時,感受到瞭一種強烈的使命感,這似乎不是一本單純為瞭商業目的而齣版的書籍,而更像是一個集體或個人對一段特定曆史的深切緻敬與責任擔當。那種不計成本地追求完美裝幀和清晰印製的投入,明顯超齣瞭普通暢銷書的製作標準。這種近乎偏執的精益求精,往往源於作者或齣版方對所承載內容的無比珍視和敬畏。它所蘊含的不僅僅是信息,更是一種精神的傳承和價值的堅守。由此推測,這本書在內容上必然是經過瞭極其嚴格的篩選和論證過程,力求呈現齣最真實、最飽滿的曆史側麵。這種由內而外散發齣的“誠意”,是吸引我決定深入閱讀的最強烈的驅動力之一。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