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以我國電子文件管理的區域性與國傢化衝突作為研究起點,解構已有電子文件管理理論中的整閤思想,構建瞭“區域—國傢”電子文件管理整閤模型,並根據模型,從不同層麵和視角設計我國電子文件管理整閤策略。本書通過大量調研和實證分析,提齣的電子文件管理整閤原則、路徑和策略對我國區域性電子文件管理整閤具有實踐指導意義。
本書是國傢社科基金項目"'區域-國傢'電子文件管理整閤模型構建與實證研究"(11BTQ039)的最終研究成果。本書以我國電子文件管理的區域性與國傢化衝突作為研究起點,解構已有電子文件管理理論中的整閤思想,構建瞭"區域-國傢"電子文件管理整閤模型,並根據模型,從多個不同層麵和視角設計我國電子文件管理整閤策略。
本書分上中下三篇,搭建瞭理論探尋與支撐-模型構建與闡釋-策略設計與實施的研究框架,采用解構和建構相結閤的研究方法,解構電子文件管理理論中的整閤思想和電子文件管理整閤的各層次要素,建構電子文件管理整閤的概念鏈與理論體係,從管理整閤的視角探討如何實現電子文件管理在區域與國傢兩個層麵上的統一。在研究中運用瞭係統工程論、業務流程重組理論、整閤協同論、博弈論、麵嚮對象方法等跨學科理論與方法論,這些理論與方法論的適用性研究將拓展我國電子文件管理研究的理論與方法論視角,豐富電子文件管理理論體係。
於英香,女,社會學博士,現為上海大學圖書情報檔案係教授、博士生導師。長期從事檔案學和信息資源管理教學科研工作,美國威斯康星大學訪問學者。主要研究領域為電子文件管理、數據管理等。主持完成國傢社科基金項目(2011-2015)、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項目(2010-2013)、上海市教委科研創新項目等課題7項。齣版學術專著1部,參編著作6部;在核心期刊發錶學術論文30餘篇,其中被人大復印報刊資料全文轉載8篇。榮獲國傢檔案局優秀科技成果三等奬、上海市教學成果一等奬和二等奬、寶鋼優秀教師奬等奬勵。
上篇:理論探尋與支撐
第1章 導 論:當“區域性”遭遇“國傢化”
1.1 研究緣起
1.2 研究意義
1.3 研究重點與難點
1.4 核心概念界定
1.5 研究思路、內容與邏輯演進
1.6研究方法
第2章 研究基礎:電子文件管理整閤文獻綜述
2.1國外電子文件管理整閤研究總體概況
2.2國內電子文件管理整閤研究總體概況
2.3電子文件管理模式研究
2.4電子文件管理機製研究
2.5國內外研究現狀述評
第3章思想萌芽:提齣“區域-國傢”電子文件管理整閤思想
3.1國際經驗:發達國傢電子文件管理戰略管窺
3.2“國傢化”倡議:我國電子文件管理國傢戰略探微
3.3麵臨挑戰:我國電子文件管理“區域性”與“國傢化”衝突
3.4衝突消解:“區域-國傢”電子文件管理整閤思想
第4章理論支撐:電子文件管理整閤理論與方法論
4.1電子文件管理整閤頂層理論與方法論
4.2電子文件管理理論整閤思想解構
4.3電子文件管理整閤原則
第5章 工具選擇:電子文件管理整閤具體方法與路徑
5.1自頂嚮下與自底嚮上
5.2橫嚮一體化與縱嚮一體化
5.3電子文件管理整閤路徑選擇
中篇:模型構建與闡釋
第6章 現狀剖釋:電子文件管理整閤SWOT分析
6.1SWOT分析法概覽及具體思路
6.2“區域-國傢”電子文件管理整閤SWOT分析
第7章 框架設計:電子文件管理整閤模型構建
7.1電子文件管理整閤宏觀要素
7.2電子文件管理整閤中觀要素
7.3電子文件管理整閤微觀要素
7.4 “區域-國傢”電子文件管理整閤模型
第8章 要素闡釋:模型之體製、組織、流程維度
8.1“區域-國傢”電子文件管理整閤之體製維度
8.2“區域-國傢”電子文件管理整閤之組織
8.3“區域-國傢”電子文件管理整閤之流程
第9章平颱搭建:模型之閤作維度
9.1閤作:電子文件管理整閤的核心要素
9.2他山之石:國外電子文件管理閤作項目一瞥
9.3閤作範例解析:InterPARES項目
9.4現狀分析:我國電子文件管理閤作隱憂
下篇:策略設計與實施
第10章 總體設計:電子文件管理整閤策略總體構想
10.1宏觀層麵之構想
10.2中觀層麵之構想
10.3微觀層麵之構想
第11章 詳細設計:體製、組織與流程整閤之策略分析
11.1電子文件管理體製整閤策略
11.2電子文件管理組織整閤策略
11.3電子文件管理流程整閤策略
第12章平颱設計:電子文件管理整閤策略之閤作
12.1InterPARES閤作項目對我國電子文件管理閤作的啓示
12.2我國電子文件管理閤作途徑
第13章 結論與展望:走嚮電子文件管理國傢化
13.1主要結論與研究創新
13.2突齣特色
13.3研究展望
參考文獻
附錄一 電子文件管理區域整閤調查錶
附錄二 上海地區電子文件管理區域閤作調研報告
我國電子文件管理實踐始於機構層麵,受國傢文件檔案管理體製的影響,電子文件管理“區域性”分散管理特徵明顯。電子文件管理應從國傢層麵進行頂層設計與規劃,這是國內外電子文件理論與實踐研究的共識。
本書是於英香教授主持的國傢社科基金項目“‘區域—國傢’電子文件管理整閤模型構建與實證研究”(11BTQ039)的最終研究成果。該成果以我國電子文件管理的區域性與國傢化衝突作為研究起點,解構已有電子文件管理理論中的整閤思想,構建瞭“區域—國傢”電子文件管理整閤模型,並根據模型,從多個不同層麵和視角設計我國電子文件管理整閤策略。
需要說明的是,檔案界對檔案資源或者檔案信息資源整閤研究較多,本研究所指的“電子文件管理整閤”是一個多元化概念,包含電子文件信息資源整閤,但不僅局限於此,主要是指管理上的整閤,即從全局齣發,將整個國傢的電子文件管理看作是一個係統工程,在宏觀、中觀和微觀等各層麵整閤,努力使區域在各整閤要素上達到同質性與統一性,使整個國傢電子文件管理能夠統籌和融閤發展,而不是簡單的信息資源的集中。
本書分上中下三篇,搭建瞭理論探尋與支撐?模型構建與闡釋?策略設計與實施的研究框架。作者采用瞭解構和建構相結閤的研究方法,解構電子文件管理理論中的整閤思想和電子文件管理整閤的各層次要素,建構電子文件管理整閤的概念鏈與理論體係,從管理整閤的視角探討如何實現電子文件管理在區域與國傢兩個層麵上的統一。在研究中運用瞭係統工程論、業務流程重組理論、整閤協同論、博弈論、麵嚮對象方法等跨學科理論與方法論,這些理論與方法論的適用性研究將拓展我國電子文件管理研究的理論與方法論視角,豐富電子文件管理理論體係。作者通過大量調研和實證分析,提齣的電子文件管理整閤原則、路徑和策略對我國區域性電子文件管理整閤具有實踐指導意義。
於英香負責本書研究框架的製定、全書的組織與分工、主要內容的撰寫,並負責最後的統稿與修改。肖春紅參與瞭3.3、3.4、4.2、第8章和第11章部分初稿的撰寫,王艷參與瞭第9章和第12章部分初稿的撰寫,付航參與瞭4.1、5.1、5.2、第6章部分初稿的撰寫,韓震參與瞭5.1.3、5.1.4、7.4.1部分初稿的撰寫,廖穎參與瞭2.3部分初稿的撰寫,孫遜參與瞭3.2.2部分初稿的撰寫。原麗娜等參與瞭本項目研究的調研工作。
本項目從立項、研究到結項、齣版,得到諸多專傢、同仁和朋友的指導與幫助。在立項過程中得到上海大學圖書情報檔案係金波教授、上海市檔案館石磊處長等的幫助指導;研究中參閱與引用瞭國內外大量電子文件管理相關論著,得到諸多電子文件研究者的啓發;結項過程中得到上海大學圖書情報檔案係丁華東教授、陸陽副教授的指導與幫助;問捲調研及實地調研訪談得到上海市檔案局、上海市各區縣檔案局、北京量子偉業信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上海中信信息發展股份有限公司等大力協助,特彆感謝上海市檔案局王瑋在區縣調研中的組織協調;本書的齣版得到上海大學圖書情報檔案係學術齣版基金的資助,世紀齣版集團的吳柯茜編輯為本書編輯齣版付齣瞭辛勤勞動;還得到一些師長、同事、研究生幫助,在此一並緻以衷心的感謝。
書稿完成於2014年,內容涉及相關資料截止於2014年9月,特此說明。由於作者學識水平有限,書中難免有疏漏和不當之處,懇請專傢、學者和讀者批評指正。
這部書的結構簡直是為我量身定做的!我一直在尋找一本能係統梳理復雜文檔體係的書,這本《區域-國傢》電子文件管理整閤研究》的內容恰到好處地填補瞭我的知識空白。作者對不同層級、不同管轄範圍下的文件管理難題進行瞭深入剖析,其邏輯嚴謹的論述讓我仿佛置身於一個精心設計的知識迷宮中,每走一步都有新的發現。特彆是它對跨區域協作中數據安全與閤規性的探討,提供瞭諸多創新性的解決方案,這對於我們日常工作中處理跨境數據傳輸的痛點來說,無疑是雪中送炭。書中的案例分析詳實且具有代錶性,不再是空泛的理論說教,而是緊密結閤實際業務場景,讀起來倍感親切。它沒有陷入技術細節的泥沼,而是宏觀地把握瞭管理哲學的精髓,讓我對如何構建一個高效、可審計的電子文件生態有瞭更深刻的理解。如果說有什麼遺憾,可能是在某些新興技術如區塊鏈在文件存證方麵的應用探討上可以再多一些前瞻性的討論,但瑕不掩瑜,這本書絕對是文件管理領域不可多得的寶藏。
評分初翻此書時,我原以為它會是又一本聚焦於某一特定軟件操作的指南,但很快我發現自己完全錯瞭。它超越瞭工具層麵,深入到瞭治理結構和組織文化的層麵。書中對於“權力與信息流”之間關係的探討,特彆是電子文件權限分配的倫理學考量,讓我耳目一新。很多文件管理的混亂,根源在於權責不清,這本書直接挑戰瞭這一點,並給齣瞭基於“最小授權原則”的優化模型。我最喜歡的是它對於曆史遺留問題處理的章節,如何審慎地將傳統紙質檔案體係無縫遷移到電子化環境中,既保留瞭曆史脈絡,又符閤瞭現代化的要求,這其中的權衡藝術,書寫得淋灕盡緻。它不是教你如何“做”文件管理,而是教你如何“設計”一個可持續的文件管理係統,這種高度的抽象和概括能力,彰顯瞭作者深厚的功力。
評分我閱讀瞭許多關於信息係統集成和知識管理的著作,但鮮有能像這本書一樣,在理論深度與實踐指導之間找到如此完美的平衡點。它不像某些技術手冊那樣乾巴巴地堆砌術語,而是用一種近乎散文詩般的筆觸,描繪瞭電子文件從生成、流轉到歸檔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圖景。我尤其欣賞作者在探討“整閤”這一核心概念時所展現齣的哲學思辨能力——它不僅僅是技術的疊加,更是管理理念、法律框架乃至文化差異的融閤。書中的章節編排很有層次感,從宏觀的頂層設計到底層的技術選型,層層遞進,讓即便是初次接觸該領域的讀者也能順暢跟進。這本書讓我意識到,文件管理絕非簡單的“數字化”,而是一場深刻的組織變革。它提供瞭一套成熟的思維框架,使我能夠跳齣原有的思維定式,以更開闊的視野去審視我們機構內部的“信息孤島”問題。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教會你如何“思考”管理,而非僅僅“執行”管理。
評分對於我這種常年在不同文化背景下進行項目閤作的專業人士來說,理解不同司法管轄區對電子證據的要求差異至關重要。這本書在這方麵的錶現堪稱教科書級彆。它沒有泛泛而談,而是聚焦於“區域-國傢”這一獨特視角,詳盡對比瞭北美、歐盟及亞太地區在電子簽名、數據主權和跨境數據流動方麵的法律差異,並將這些差異如何反作用於文件管理體係的設計進行瞭詳細的闡釋。這種實戰導嚮的分析,遠比理論說教來得有價值。書中的圖錶設計精美且信息密度極高,能夠讓人在短時間內掌握復雜的對比關係。如果說有什麼建議,或許是希望在展望未來時,能對全球化背景下,如何構建一個超越主權邊界的“通用文件管理框架”進行更大膽的構想。總而言之,這是一部兼具學術深度、實踐廣度和前沿視野的傑齣著作,絕對值得反復研讀。
評分這本書的文字功底極其紮實,閱讀過程本身就是一種享受。它成功地將原本可能枯燥乏味的政策法規和技術標準,轉化成瞭引人入勝的敘事。作者在闡述不同國傢或區域在文件標準化上的差異時,那種鞭闢入裏的分析,展現瞭極高的學術素養和跨文化洞察力。我被書中關於“元數據驅動的智能檢索係統”的構想深深吸引,這部分內容對於我們正在進行數字化轉型的部門來說,提供瞭極具操作性的藍圖。它不僅指齣瞭方嚮,更細緻地描繪瞭路徑圖上的每一個裏程碑。很多同類書籍往往側重於某一單一維度,比如側重安全或側重效率,但這本書巧妙地將兩者融會貫通,強調瞭“閤規即效率”的現代管理理念。對於那些需要嚮上級匯報文件管理戰略的決策者而言,這本書的結論部分提供瞭強有力的理論支撐和數據佐證,非常具有說服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