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圖書定位是:精品圖書,適用於中等成績以上的考生。
主要分為重點知識點解析和試題解析兩大闆塊:
重點知識點解析
我們通過嚴謹的近十年各科試題數據分析,按照每一知識點的考查次數和分值,確定瞭分值zuigao、考查次數zui多的四百多個重點知識點,即核心命題點,涵蓋瞭大部分重點、難點、易混淆點。與市場上的其他輔導書相比,我們以更多的篇幅,深入解析每一個重點知識點,輔以2008~2012年部分真題(部分試題僅摘取題乾或選項)和圖錶。在每一重點知識點內部,仍遵循“重點多寫,一般少寫,不考不寫”的原則,確定各部分的字數,做到詳略得當。攻剋瞭這些知識點,意味著你已經接近瞭法考要求的知識水平,進入瞭法考的核心地帶。
試題解析
我們的各科作者對近五年(2013~2017年)真題進行瞭全麵解析,其體例上的獨特之處有三點:
“命題和解題思路”:還原命題人的思路,深度分析解題思路,zuida程度地讓考生“知其所以然”。
“難點解析”或“易混淆點解析”:對於部分試題的難點或易混淆點作齣深入分析。
“重點乾擾項”:部分試題指明瞭重點乾擾項,並作齣詳細分析。
通過真題的反復訓練,你會對各科的所有考點、命題規律瞭然於胸,實現由知識水平嚮應試水平的轉變。
叢書主編
桑磊
2003年畢業於中國政法大學研究生院,進入司法部考試中心工作,曆任主任科員、副處長、處長。2017年2月辭職,主編《法學第一課》,開設“桑磊在綫”微信公眾號,緻力於法律教育與考試圖書齣版工作。
本書作者
劉東亮
北京大學法學博士後,浙江工商大學法學院教授、浙江省“之江青年學者”,人生逆襲成功的典範。美國太平洋大學麥剋喬治法學院(Pacific, McGeorge)、美國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UCD)訪問學者。由中專生、鄉乾部修煉成法學教授,在理論與實務之間“上下求索”。做過廣播員,善於“吹法螺”,把憲法課講成瞭“詩朗誦”,頗受學生歡迎。
叢書前言1
憲法
導言
重點知識點解析
第一章近代意義憲法的産生
第二章中國憲法的曆史發展
第一節舊中國憲法的曆史發展
第二節新中國憲法的産生與發展
第三節現行憲法的曆次修改
第三章憲法的淵源
第四章憲法典的結構
第五章憲法效力的錶現
第六章我國的行政區域劃分
第七章民族區域自治製度
第一節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機關
第二節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權
第八章特彆行政區製度
第一節中央與特彆行政區的關係
第二節特彆行政區的政治體製
第三節特彆行政區的法律製度
第九章村民委員會
第十章公民的基本權利
第一節政治權利和自由
第二節人身自由
第三節社會經濟權利
第四節文化教育權利
第十一章全國人民代錶大會
第十二章全國人大常委會
第十三章國務院的職權
第十四章地方各級人民代錶大會
第十五章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大常委會
第十六章地方各級人民政府
第十七章憲法修改的程序
第十八章我國的憲法監督製度
第十九章《監督法》專項考查
第二十章《立法法》專項考查
第二十一章《選舉法》專項考查
第二十二章近年新增考點
第一節憲法宣誓製度
第二節《國傢勛章和國傢榮譽稱號法》
第三節特彆行政區公職人員就職宣誓
第四節《中華人民共和國監察法》
試題解析(2013~2017)
2017年試題
一、單項選擇題
二、多項選擇題
三、不定項選擇題
2016年試題
一、單項選擇題
二、多項選擇題
三、不定項選擇題
2015年試題
一、單項選擇題
二、多項選擇題
三、不定項選擇題
2014年試題
一、單項選擇題
二、多項選擇題
三、不定項選擇題
2013年試題
一、單項選擇題
二、多項選擇題
三、不定項選擇題
法製史
導言
重點知識點解析
第一章先秦法製主要內容
第二章秦漢律的主要內容
第三章魏晉南北朝時期法典的發展變化
第四章西周、秦漢司法製度
第五章永徽律疏與中華法係
第六章宋代契約與婚姻繼承法規
第七章明律與明大誥(含明清會典)
第八章唐宋至明清時期的立法思想與刑罰原則
第九章唐宋至明清時期的司法製度
第十章清末主要修律內容
第十一章清末司法體製的變化
第十二章羅馬私法的基本內容
第十三章羅馬法的曆史地位
第十四章英國法的淵源
第十五章《法國民法典》和《德國民法典》
試題解析(2013~2017)
2017年試題
單項選擇題
2016年試題
單項選擇題
2015年試題
單項選擇題
2014年試題
一、單項選擇題
二、多項選擇題
2013年試題
一、單項選擇題
二、多項選擇題
這本書最讓我驚喜的是其前瞻性和時代感。雖然是一本關於曆史的書籍,但作者卻能將其中蘊含的道理與當下的社會現實緊密相連。他並沒有將曆史簡單地視為過去,而是挖掘其內在的邏輯和規律,並以此來審視和反思我們當下麵臨的挑戰。例如,在討論某個曆史時期的權力製衡機製時,作者會巧妙地將其與現代政治製度進行類比,並提齣一些值得我們警惕的信號。這種“古為今用”的寫作手法,讓這本書具有瞭極強的現實指導意義。我感覺自己不僅僅是在學習曆史,更是在汲取經驗,為理解和解決當前的問題提供新的視角。書中對一些社會變遷的分析,也讓我對未來的發展趨勢有瞭更清晰的認識。作者的這種宏觀視野和戰略眼光,著實令人欽佩。這本書讓我意識到,曆史的智慧並非陳跡,而是能夠穿越時空,指引我們前行的明燈。它是一本能夠讓你在閱讀中不斷産生共鳴,並引發深度思考的書籍。
評分這本書的獨特之處在於其極具啓發性的問題設置。在每一章節的末尾,作者都會提齣一些發人深省的問題,引導讀者進行獨立思考。這些問題並非簡單地復述課本內容,而是指嚮瞭更深層次的理論探討和現實意義。例如,當談到某個曆史時期的法律改革時,作者會追問:這次改革真正解決瞭哪些問題?又可能埋下瞭哪些新的隱患?它對我們當下有什麼藉鑒意義?這種引導式閱讀,極大地激發瞭我的求知欲和批判性思維。我不再是被動地接受信息,而是主動地去探索、去分析、去構建自己的理解體係。書中對一些爭議性話題的討論,也體現瞭作者開放和包容的態度。他並非強加某種觀點,而是呈現不同的學術見解,並鼓勵讀者形成自己的判斷。這種學習方式,對我來說是一種巨大的提升。我感覺自己不再僅僅是知識的接收者,更是知識的參與者和創造者。這本書讓我明白,學習曆史和法律,不應止步於記憶,更在於思考和創新。
評分這本書我剛拿到手,迫不及待地翻瞭幾頁。首先吸引我的是它嚴謹的結構和清晰的脈絡。作者在開篇就明確瞭本書的寫作目的和研究範疇,這對於我這樣想要快速抓住核心要點的讀者來說,無疑是打瞭一劑強心針。序言部分對於“重點突破”的解讀,也讓我對後續內容的期待值飆升。我尤其欣賞作者在梳理曆史脈絡時,並沒有流於錶麵,而是深入挖掘瞭各個時期憲法和法製發展背後的深層原因和社會背景。例如,在討論某個重要憲法文本的誕生時,作者不僅列舉瞭當時的政治氣候,還詳盡分析瞭社會各階層的影響力以及思想文化的碰撞。這種宏觀與微觀相結閤的敘事方式,讓原本枯燥的曆史事件變得鮮活起來,也讓我對整個法製演進的邏輯有瞭更深刻的理解。書中的一些細節,比如對早期司法實踐的案例分析,以及不同學派觀點的對比,都體現瞭作者深厚的學術功底和嚴謹的治學態度。讀起來感覺像是在跟一位資深的史學傢對話,他循循善誘,讓我逐漸撥開瞭曆史的迷霧,看到瞭法製發展的真實麵貌。
評分初讀這本書,我被其極具感染力的文筆所打動。作者並非僅僅在陳述事實,而是將曆史事件仿佛描繪成一幅幅生動的畫捲。他善於運用一些生動形象的比喻和充滿力量的詞匯,讓那些曾經遙遠而抽象的法律概念變得觸手可及。我尤其喜歡他對於一些關鍵性曆史轉摺點的描寫,那些文字充滿瞭戲劇張力,仿佛能讓我身臨其境地感受到那個時代的風雲變幻。書中對人物的刻畫也相當到位,無論是那些推動曆史進程的偉人,還是那些默默無聞的普通人,作者都努力展現他們的性格特徵和內心世界,使得整個故事更加飽滿和有血有肉。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在描述某個重要法律的齣颱過程時,作者沒有止步於官方文件,而是深入挖掘瞭背後錯綜復雜的人際關係、權力博弈和利益糾葛,這種“人性化”的敘述角度,讓我對法律的産生有瞭全新的認識。它不再是冰冷的說教,而是充滿人情味和時代印記的産物。這本書讀起來一點都不像在啃一本厚重的學術著作,更像是在聽一位經驗豐富的說書人,娓娓道來一段段精彩絕倫的曆史故事。
評分我必須說,這本書的案例分析部分是我最看重的部分。作者並非簡單地羅列案例,而是將每一個案例都置於特定的曆史背景和法律框架之下進行深入剖析。他能夠精準地指齣案例的核心爭議點,並詳細闡述當時適用的法律條文以及法官的判決理由。更難得的是,作者還會引用一些不同時期的判例,通過橫嚮和縱嚮的對比,展現齣法律理念和實踐的演變過程。這讓我對法律的生命力和適應性有瞭更直觀的感受。例如,在討論某個侵權行為的演變時,作者通過對比不同時代的判決,清晰地展現瞭社會對“權利”和“責任”的認知是如何隨著時代發展而不斷深化和修正的。這種細緻入微的分析,讓我仿佛置身於當時的法庭,親曆那些充滿智慧和激辯的時刻。書中對一些經典案例的解讀,更是充滿瞭啓發性,讓我對法律的邏輯和推理有瞭更深刻的理解。這本書不僅僅是知識的傳授,更是一種思維方式的培養,讓我學會如何用法律的眼光去看待現實世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