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史研究論叢(二十一輯)

宋史研究論叢(二十一輯)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薑锡東 著
圖書標籤:
  • 宋史
  • 曆史學
  • 中國曆史
  • 宋代史
  • 學術研究
  • 史學
  • 曆史文獻
  • 宋朝
  • 文化史
  • 論叢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科學齣版社
ISBN:9787030562326
版次:01
商品編碼:12347557
包裝:平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8-05-01
頁數:478
字數:490000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宋史研究論叢》是已故著名曆史學傢漆俠先生創辦的教育部省屬高校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河北大學宋史研究中心主辦的一份學術論文集刊。本集刊注重學術研究中的“新材料、新方法、新觀點”,主要刊發宋史領域學術論文,兼及遼夏金元史。此為第21輯,收錄30篇學術專論,分為宋代政治史、經濟史、思想史、文獻與考證、史學與地方社會、金元史、綜述等專欄。

目錄

目錄
宋代政治史研究
呂公著與元祐政局 王化雨 (3)
“懋功疏賞”與“用勞次遷”—宋代轉員製度的再認識 吳淑敏 (24)
宋代宗室居住問題述論 晁根池 (37)
南宋四川類省試類元考論 遊君彥 (52)
宋代“罰金刑”考論 楊竹旺 (66)
宋夏經濟史研究
論唐宋國傢土地産權管理職能之轉變 薛政超 (83)
白鹿洞書院學田沿革考 劉靜 王紅梅 李昱 (101)
論吳越、宋對日貿易 閏華芳 (110)
宋代思想史研究
呂祖謙的經學傳承、詮釋方法與思想探析 薑海軍 (123)
宋代學規的興起及其對生徒的身體規訓 邱誌誠 (146)
感格通天:兩宋時期道教祈雨的變遷 謝一峰 (176)
宋代對張仲景《傷寒論》的彰顯及理論詮釋 楊智文 (191)
試論範仲淹的軍事後勤思想 劉濤 孫遠方 (208)
宋代文獻與考證
北宋楊畏夫婦墓誌(記)發覆 張晨光 (221)
北宋天禧元年三司使馬元方離任始末考論—兼論內藏庫與計司之間的矛盾衝突 崔玉謙 (229)
佚文所見陳堯佐倅潮史事考論 鄒錦良 李鞦香 (248)
王象之書《南宋孫若濛與郭氏夫婦墓誌碑銘》考論 曹曦 (258)
關於鄧廣銘先生《悅齋唐仲友生卒年份考》及其他—唐仲友生卒年問題再探討 趙瑤丹 方如金 (272)
趙甡之與《中興遺史》 許起山 張其凡 (282)
宋元易代與宋季忠義人的曆史書寫—以《宋史 陳炤傳》立傳始末為中心 熊燕軍 (292)
宋代史學與地方社會
論《冊府元龜》對董仲舒刻闆印象的塑造 王宏海 (311)
《資治通鑒》新莽敘事之得失考辨—兼論司馬光的曆史編撰思想和政治理念 郭明明 楊倩如 (331)
《續資治通鑒長編》校識最錄—《國朝冊府畫一元龜》研究之二 尹承 (350)
山西賢將:摺可適與府州摺氏文武風氣的轉變 高建國 (371)
定興慈雲閣作為城市曆史景觀的研究與反思 劉禕緋 黃川壑 (383)
金元史研究
黃榦書信所記金朝史料鈎沉 李浩楠 (393)
渤海遺民集團與金朝宮廷政治 苗霖霖 (408)
黑山威福軍司與兀剌海地望辨析 石堅軍 (416)
吳澄之族譜序跋所見宗族與修譜—以元初江西撫州及周邊為中心 屈斌 王曉薇 (449)
綜述
近30年唐宋災害應對的迴顧與思考 李殷 (467)
徵稿啓事 (479)
Contents
Studies of Political History in the Song Dynasty
A Study of Lv Gongzhu in the Yuanyou Period Wang Huayu (3)
Military Exploit and Seniority:A Rethink of “Zhuan Yuan” System in the Song Dynasty Wu Shumin (24)
A Discussion of Song-Dynasty-Imperial-Clan’s Housing Issue Chao Genchi (37)
A Research on the First Sichuan Similar to Provincial Examination in Southern Song Dynasty. You Junyan (52)
A Research on Fine Penalty of Song Dynasty Yang Zhuwang (66)
Studies of Economic History in the Song and Xia Dynasties
A Discussion of the Transition of Tang and Song Dynasties’Land Property Management Functions Xue Zhengchao (83)
A Research o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Land Owned by Bailudong Academy Liu Jing Wang Hongmei Li Yu (101)
A Discussion of Wuyue and Song Dynasties’ Trade Relations with Japan Run Huafang (110)
Studies of Thought History in the Song Dynasty
A Research into Lv Zuqian’s Inherit of Confucian Classics, Annotation Methods and His Thoughts Jiang Haijun (123)
The Rise of School Rules in Song Dynasty and Its Discipline on Students’Bodies Qiu Zhicheng (146)
Touching Heaven:The Transformation of Rituals of Praying for Rain in Song Dynasty Xie Yifeng (176)
The Promotion and Interpretation of Treatise on Febrile Diseases in Song Dynasty Yang Zhiwen (191)
A Discussion of Fan Zhongyan’s Thought of Military Logistics Liu Tao Sun Yuanfang (208)
Literature of Song Dynasty and Textual Research
A Research on the Epitaphs toYang Wei and His Two Wives in Northern Song Dynasty Zhang Chenguang (221)
A Research on the Story of Ma Yuanfang—The Chancellor of the Treasury in the 1st Reign Year of Emperor Zhao Heng of Northern Song Dynasty (Year 1017)—Leaving His Post Cui Yuqian (229)
A Research on the Lost Articles of Chen Yaozuo’s Taking Office in Chaozhou Zou Jinliang Li Qiuxiang (248)
A Research on Wang Xiangzhi’s Book Called Epitaph Inscriptions of Sun Ruomeng and Guo Couple in the Southern-Song Dynasty Cao Xi (258)
A Research on Professor Deng Guangming’s Article Called “Inspection on the Years of Birth and Death of Tang Zhongyou” and Other Concerning Issues Zhao Yaodan Fang Rujin (272)
A Study on a Historical Record of Southern-Song Dynasty Named ZhongXingYiShi and Its Author Zhao Shenzhi Xu Qishan Zhang Yifan (282)
A Change in Song and Yuan Dynasties and Historical Writing of Loyalties in the Late Song Dynasty Xiong Yanjun (292)
Historiography and Local Society of Song Dynasty
A Discussion of the Book CeFuYuanGui’s Impact on the Shaping of Dong Zhongshu’s Rigid Image Wang Honghai (311)
A Research on the Narrative of Xin Dynasty in ZiZhiTongJian Guo Mingming Yang Qianru (331)
Proofreading Notes on Xu Zi Zhi Tong Jian Chang Bian Yin Chen (350)
A Remarkable General of Shanxi: She Keshi and She’s Transformation of Military to Civilian Gao Jianguo (371)
The Research and Reflection on Ciyun Pavilion in the Historic City of Dingxing as Historic Urban Landscape Liu Yifei Huang Chuanhe (383)
Studies on the History of Jin and Yuan Dynasties
A Research on the Historical Data of Jin Dynasty Recorded in Huang Gan’s Letters Li Haonan (393)
A Research on the Group of Bohai Adherents and the Palace Politics in the Jin Dynasty Miao Linlin (408)
An Analysis of the Location of Hei-shan Wei-fu Chün-ssu and Uraqai Shi Jianjun (416)
An Research on the Ancestral Idea and Genealogy Editing Seen from the Prefaces and Postscripts to Genealogies Made by Wu Cheng Qu Bin Wang Xiaowei (449)
Review
Retrospections and Inspections on the Researches of Disaster Handling in Tang and Song Dynasties in the Past 30 Years Li Yin (467)
《宋史研究論叢(二十一輯)》圖書簡介 編纂宗旨與內容涵蓋: 《宋史研究論叢》是一部匯集海內外宋史學界精英成果的集刊,其二十一輯承載著對宋代曆史、社會、文化、製度、思想等多個維度深入探索的最新研究。本輯延續以往的嚴謹學風,聚焦於宋代曆史研究的前沿課題,旨在推動宋史學科的持續深化與拓展。所收錄的論文,皆是經過嚴格學術審視,代錶瞭當前宋史研究的較高水平和新進展。 本輯內容駁雜而精深,主要圍繞以下幾個核心闆塊展開: 一、 政治製度與國傢治理的再審視 本部分著重探討宋代中央與地方行政體係的運行機製及其演變。論文深入剖析瞭宋代特有的“更戍法”對官僚集團結構的影響,以及它在維護皇權與製約權臣之間的微妙平衡。有研究詳述瞭宋代中後期“三司”職權變化與財政運作的復雜性,特彆是圍繞鹽、茶、酒專賣製度的調整如何牽動地方經濟格局。此外,對宋代司法體係的審視亦是重點,不再局限於對大案要案的敘述,而是著眼於基層司法實踐中“情理相參”的原則是如何在律條的框架內被具體化和適用,揭示齣宋代法律實踐中蘊含的民間社會訴求。 特彆值得關注的是,本輯對宋代宮廷政治的探討也更加細緻入微。通過對新發現或被忽視的史料的梳理,學者們力圖超越傳統的帝王功過評價,深入挖掘諸如“外朝—內廷”權力流動的具體節點,以及後黨、外戚等非正式政治力量對決策過程的隱性滲透。 二、 經濟生活與社會結構變遷 宋代經濟的繁榮是其最顯著的特徵之一。本輯中關於經濟史的研究,不再滿足於對商業、手工業産值的簡單羅列,而是著重於探討經濟活動背後的社會結構性變化。 農業技術的地域差異與傳播: 一篇重要的文章,通過對東南地區稻作技術推廣的個案研究,闡釋瞭政府的農政指導、水利工程的投資以及民間技術交流在提高單位産量中的協同作用。 商業金融的復雜性: 涉及對“交子”、“會子”等紙幣發行與流通的深入分析,探討瞭政府信用、商業信譽與貨幣穩定的關係。同時,對城市中的行會組織和商業契約的法律效力進行瞭考察,展現瞭宋代高度發達的契約精神。 社會階層流動: 關於“士”階層的研究依然是熱點,但本輯更關注“準士大夫”群體,如富民、地方鄉紳、中下層官吏等,他們如何通過教育投資、宗族網絡和經濟活動,逐步融入或影響主流社會結構,打破瞭傳統上對士大夫階層單一化的認知。 三、 思想文化與宗教信仰的張力 二十一輯對宋代文化史的挖掘,展現瞭儒學復興的多元麵貌及其對世俗生活的影響。 理學思潮的細化研究: 區彆於對硃熹、程顥、程頤等核心人物的宏觀論述,本輯有論文深入到理學在不同地域(如四川、福建)傳播過程中的具體麵貌,考察瞭這些地方性學派對當地士人生活實踐的改造。同時也對“道學”在朝廷官方意識形態確立過程中的政治運作進行瞭審視。 文學與史學的交融: 對宋代筆記、史話的分析,揭示瞭文人如何運用敘事手法重構曆史認知,以及這些“非正史”文本在士人群體中形成的巨大影響力。 宗教活動的世俗化: 佛教與道教的研究轉嚮瞭對普通信眾的研究。例如,通過對寺院經濟的考察,分析瞭寺廟在地方救濟、教育和金融活動中扮演的角色,以及他們與地方精英和世俗權力的互動模式。對民間信仰的考察,如城隍信仰的製度化過程,揭示瞭國傢權力對民間宗教滲透的努力。 四、 邊疆互動與民族關係的新視角 宋遼、宋金之間的關係是宋史研究的永恒主題。本輯的貢獻在於,通過對外交文書、碑刻以及相關民族地區的史料的綜閤運用,力求呈現更為動態和多維的互動圖景。 “和議”的常態化解讀: 探討澶淵之盟之後,宋遼之間在經濟、文化、人員往來方麵的復雜關係,指齣“和平”並非單嚮的俯就,而是一種在軍事、經濟製衡下形成的“共存”狀態,雙方均從中獲取瞭特定的利益。 邊境貿易與走私: 對榷茶、榷酒等邊境經濟政策的研究,揭示瞭官方貿易體係的漏洞,以及民間走私活動在維係邊境地區物質流通中發揮的作用。 結語: 《宋史研究論叢(二十一輯)》以其廣博的視野和紮實的考據,為宋代曆史研究者提供瞭一批具有啓發性的新成果。這些研究不僅是對已有結論的補充和修正,更是在方法論上吸收瞭社會史、文化史、經濟史等新興學科的成果,力圖構建一個更具深度和立體感的宋代曆史圖景。它不僅是專業研究人員的案頭必備,也是對宋代曆史抱有濃厚興趣的讀者深入瞭解這一曆史階段的優秀讀本。

用戶評價

評分

說實話,剛開始看這套書的時候,我還有點擔心內容會過於學術化、晦澀難懂,畢竟是“論叢”。沒想到,很多篇目的行文風格竟然齣乎意料地流暢,尤其是一些關於宋代文人雅趣和審美取嚮的探討,寫得真是風雅彆緻。作者們似乎找到瞭一個絕佳的平衡點,既保持瞭學術的深度,又運用瞭生動的筆觸來描繪那些曆史場景。我記得有一篇分析宋徽宗瘦金體的文章,結閤瞭當時的政治氛圍和社會心態進行闡釋,那種文人政治與藝術錶達的相互交織,讀起來讓人心馳神往。它不光是曆史研究,更像是一場跨越時空的文化漫步,讓人感受到宋代那種獨特的精緻與憂思。

評分

購買這套書純粹是齣於對宋代曆史的好奇心,沒想到它居然成瞭我書架上被翻閱頻率最高的一套工具書。它不隻是提供瞭知識點,更重要的是它教會瞭我如何去“做”曆史研究。每一次在其他資料中遇到晦澀的典故或爭議性的史實,我都會習慣性地翻查這套書,往往能從中找到近年來的權威解讀或最新的學術動態。它的價值在於其積纍性——多年來不同學者研究成果的集中體現,形成瞭一種強大的學術閤力。如果你是剛踏入宋史研究領域的門檻,或者隻是一個資深愛好者,擁有它,就等於擁有瞭一個高質量的、經過時間沉澱的研究參考係。

評分

這套書的裝幀設計實在是太復古瞭,拿到手裏沉甸甸的,紙張的質感也很好,讀起來很有厚重感。封麵那種素雅的色調,配上傳統的宋體字,一下子就把人拉迴瞭那個時代。我特意找瞭個安靜的下午,泡上一壺熱茶,翻開第一輯,那種沉浸式的閱讀體驗簡直太棒瞭。裏麵的排版也處理得非常考究,字裏行間都透著一股子學者的嚴謹。我尤其喜歡他們對史料的引用方式,不是那種生硬的堆砌,而是巧妙地融入到論述之中,讓人感覺這些曆史細節是鮮活的,而不是冰冷的文字記錄。每一次翻閱,都能感受到編者對宋代曆史文化的那份深厚情懷,讓人忍不住想去探究更多背後的故事。

評分

這套叢刊的匯編工作做得非常齣色,每一輯似乎都針對瞭當時學術界關注的前沿問題,涵蓋瞭從軍事、法律到哲學、宗教等多個領域,展現瞭極高的學術視野。我留意到不同作者之間的觀點碰撞,有些論題甚至提齣瞭顛覆性的看法,這正是學術進步的體現。它提供瞭一個平颱,讓不同的研究思路得以呈現和交流,而不是單嚮的灌輸。對於我個人而言,這種多角度的審視,極大地拓寬瞭我研究思路的邊界,讓我意識到在看待宋史問題時,需要更加審慎和多元的視角。它就像是宋史研究領域的一個“實時報告”,記錄著學人思考的脈絡。

評分

我最近在研究宋代的經濟製度,對幾篇涉及賦稅改革和商業發展的文章特彆感興趣。這套叢刊的深度和廣度確實讓人印象深刻,它不僅僅停留在對重大曆史事件的敘述,更多的是挖掘瞭那些微觀層麵的社會變遷。比如其中一篇關於宋代城市裏坊製度鬆動與市民階層興起的分析,論證思路非常清晰,引用瞭大量地方誌和齣土文獻作為佐證,邏輯鏈條嚴密得讓人拍案叫絕。讀完之後,我對宋代“與士大夫共治天下”的內涵有瞭更深一層的理解,不再是教科書上的刻闆印象,而是看到瞭一個充滿活力的、正在經曆轉型的社會圖景。對於任何想深入瞭解宋代社會肌理的學人來說,這套書無疑是一座寶庫。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