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策略与公司治理:如何进行自我管理(精装)

公司策略与公司治理:如何进行自我管理(精装)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奥] 弗雷德蒙德·马利克 著,朱健敏 解军 译
图书标签:
  • 公司治理
  • 公司战略
  • 自我管理
  • 组织管理
  • 商业管理
  • 精装本
  • 管理学
  • 企业管理
  • 领导力
  • 经营策略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11593225
版次:1
商品编码:12353240
品牌:机工出版
包装:平装
丛书名: 欧洲管理经典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8-04-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37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每个公司所面临的公司策略与公司治理的问题,都必须因实际情况而区别对待。本书仅仅是一个工具箱,里面装满了为每个工具所准备的使用说明。每个高级管理者必须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使用合适的工具为自己的公司带来预想的成果。本书的部分会对本书和整套系列著作进行说明,提出一些读者在掌控错综复杂局势时需要关注的前提问题。在第二部分中,本书将解释什么是错综复杂局势下的主控,它为什么能够运行,人们为什么需要掌握它。第三部分将阐述主控的各个模块。第四部分将探讨那些为了达到所必需的系统行为而负责掌握公司策略的高层领导。

目录

目录
总序(郝平)
推荐序一(史宗恺)
推荐序二(李维安)
译者序
前言
导言 // 001
成功造就了自身的失败 // 002
当思维没有跟上 // 002
问题与系统 // 004
新思维的来源 // 005
控制论是重要知识的来源 // 005
两次进化飞跃 // 006
复杂性的利用 // 007
正确的管理就是基于控制论的管理 // 009
从组织到自我组织
第1章 公司发展宣言 // 013
革命性的转变 // 013
绝对的变革: 范畴的变革 // 014
企业还会存在下去吗 // 015
从金钱到知识:还会有全员大会吗 // 015
从知识到认识:新世界 // 016
正确的公司策略是系统策略 // 017
复杂性时代的管理 // 018
系统性公司策略 // 020
系统的一致性与专业问题 // 020
有效的全局控制 // 021
具体策略与系统策略 // 022
公司策略、系统策略与治理 // 024
盲目保留系统内在的自然力 // 025
第2章 利用控制论的公司策略计划 // 027
利用控制论的公司策略路线图 // 027
一般管理背景下的定位 // 032
第3章 论点 // 034
第4章 术语的使用 // 037
新的时代:新的管理学
第5章 变化中的不变内容:恒定性、自我管理、演变 // 045
最高管理层可靠的定位标志 // 045
全局控制、控制论和治理 // 054
两种系统,两种管理 // 061
第6章 系统与自组织 // 073
系统的基本类型:水 // 073
自组织的基本类型:环岛交通 // 075
第7章 通过公司策略建立全局控制 // 078
什么是公司策略 // 079
产生作用的核心 // 081
伪实用主义者 // 082
符合复杂性条件的公司策略的例子 // 083
真正的领导才能和“对伟大人物的想象” // 086
公司策略与扎实的系统工作 // 087
无约束与调节过度,空白点与普遍适用性 // 091
究竟需要调节些什么 // 096
第8章 在复杂性中导航:纵览全局,明辨方向,洞察细节的模型 // 098
近似大脑的模型 // 098
世界→系统→模型→理念 // 100
思维工具模型 // 103
用调节模型来认识和理解 // 104
知道什么情况:巴别塔综合征 // 106
就像大脑:控制室—管理—GPS // 108
三个目的明确的模型 // 110
公司策略基础模型 // 111
取消等级:用嵌入代替列入 // 113
控制论系统的循环逻辑 // 117
专才,通才,通用的专才 // 119
全局控制的三部分理念 // 120
全局控制的最佳媒体 // 121
自组织指南
第9章 企业应当做什么:公司策略 // 127
企业的目标 // 129
企业的使命 // 148
企业的绩效:操作平台 // 157
企业管理的变革:类似大脑的CPC核心绩效控制 // 168
企业目标和使命的控制能力 // 176
第10章 企业在什么环境里运行:环境理念 // 178
要注意什么?一张通用的地图 // 179
环境的全局控制模型 // 184
环境模型的全局控制 // 191
颠覆性的变化 // 207
第11章 企业应当如何和怎样运行:领导理念 // 211
到处通用和人人适合的管理学 // 212
发挥工作潜力 // 214
自组织的形成 // 215
全局控制管理模型 // 216
全功能管理模型 // 217
高效率企业管理的标准模型:“轮状管理模型” // 218
综合性管理系统 // 223
全局控制:“管理理念”一览 // 228
管理学教育和管理学发展:教育回报 // 232
管理教育的成效亟待提高 // 233
马利克管理系统的插图 // 236
全局控制实现的自主权和领导才能
第12章 秩序,时间,宁静 // 243
企业领导的工作条件:更加的复杂性 // 245
企业领导的任务:全局控制系统 // 245
企业领导面临的挑战:改变领导方式 // 246
企业领导的选择:利用复杂性 // 247
企业领导的困扰:颠覆性的变化 // 248
第13章 高层管理概念的转变 // 249
在系统控制的十字标记下 // 249
未来取决于今天,或者早已错过 // 251
第14章 自主运用全局控制:领导能力的源泉 // 257
通过公司策略实现全局控制 // 257
通过公司模型实现全局控制  // 259
通过专项管理进行全局控制 // 262
第15章 展望未来:当前高层管理面对的专项事务 // 264
对股东和金融领域的代表进行解释与“教育” // 264
什么是利润,什么是富裕 // 265
企业家与高层管理 // 266
知识的意义 // 267
对优势的思考 // 267
鼓励高业绩者 // 267
什么是正常运行的社会 // 268
什么叫责任 // 269
高层管理者的收入 // 269
第16章 高层管理机构的危机及其变革 // 271
高层管理结构的理论缺失 // 271
今天的决策形成过程已经不同了 // 272
阴谋论的温床 // 273
传统的公司治理为什么不够 // 274
第17章 变革:从首席执行官到全局控制职责 // 276
超级控制代替超级人才 // 276
彻底的系统全局控制职能 // 277
功能化代替定人化 // 283
第18章 高层管理团队 // 287
三个条件 // 287
六项原则 // 289
第19章 领导才能的全局控制 // 292
领导的区别在哪里 // 293
领导才能的显露,时势造人才 // 294
真正的领导才能 // 295
个人魅力 // 302
第20章 胜利者的决胜技巧:成功的道理 // 304
形势判断的原则 // 306
操控能力与关系能力的原则 // 310
影响信息情况的原则 // 314
公信力原则 // 316
结束语 // 318
附录A 马利克管理系统及其用户 // 320
参考文献 // 330
作者简介 // 336

前言/序言

前言我们无论通过什么途径去构建解决问题的系统,方法只有一个,那就是控制论。要避免让系统出现问题,一方面必须让系统正常运行,另一方面还必须应对随时出现的问题。本书的书名《公司策略与公司治理》符合管理学中的广泛认识,而书中的内容则是只有少数人熟悉的,是复杂性系统发挥作用的基本原则,是通用的系统策略和全局控制,使一个机构组织的管理能通过“自组织”达到所要求的目标。
每个组织和个人都感受到复杂性时代背景下发生的根本性变革及其影响力。我们每个人都会发现,快速的变革今后将成为平常事。许多人,尤其是那些肩负重大责任的人,要靠个人的毕生精力去完成他们的任务。我们将不得不放弃今天在管理学上常用的基本原理,用更好的原理取而代之,这一点几乎不再有人怀疑。
在本书中我要介绍复杂性时代所需要的通用管理学的核心内容:未来企业自动管理的最重要条件。
本书要说的话题用一个模型来表示比较容易,也好实现,但要用不超出一本书的有限篇幅来概括本书要说的内容则并不是一件易事,所以书中有些叙述部分对一部分读者来说显得有点多余,而对于另一部分读者则又恰好是指点迷津。这是对于通用管理学要付出的代价,需要一种对每个人都适用的语言,有的时候还创造出新的词汇。
对于公司策略和公司治理具体与什么有关的问题,只能就具体某个公司而言来分别回答。这本书可以比作配备齐全的工具箱,每件工具都有使用说明,一个机构的高层管理者可以采用这些工具来达到管理的目标。
本书在进入正题的第一部分内容之前先做了些说明,还介绍了本书的系列。第一部分向读者提供了对于把握复杂性所需要注意的最重要的条件,还有根据我理解的制定公司策略的“路线图”描绘了本书另外三个部分的结构。第二部分阐述了什么是复杂性系统中的全局控制,为什么它能够起作用,其用途是什么。全局控制的模块放在第三部分中介绍。第四部分内容针对负责制定公司策略的最高层领导,如何达到所要求的系统行为,这一部分还介绍了高层领导必须用于自身的全局控制。后面的附录里归纳总结了“马利克管理系统”。
我要感谢玛丽亚·普拉克纳女士,她为本书的结构和文字工作提供了宝贵的帮助,她是海因茨·冯·福尔斯特的学生,也是一位有经验的管理学实习生,在复杂性系统的控制论方面具有丰富的知识。玛丽亚帮助我更好地理解了自己的思想和控制论,她擅长把思想用合适的语言表达出来,这对本书的作者和读者都是十分重要的。
另外还要感谢圣加仑马利克管理中心的领导团队和行政管理委员会的成员,尤其要提到的有伊丽莎白·罗特、瓦尔特·克里格和彼得·斯达德曼等人,在我完成此书期间是他们让我从管理任务中腾出了精力。
本书得益于和数以百计公司领导人的长年合作,得到了咨询服务对象和众多管理委员会同行的验证,经历了关键性问题的讨论和实践的检验,在这里我也向他们表达深深的谢意。
《隐秘的地图:商业世界中的智慧导航》 在这个瞬息万变的商业时代,信息如潮水般涌来,机遇与挑战并存。个体与组织都如同航行在茫茫大海上的船只,需要清晰的地图和可靠的罗盘,才能在风浪中稳步前行,最终抵达理想的彼岸。本书《隐秘的地图:商业世界中的智慧导航》,并非一本教你如何制定宏大公司战略或构建复杂治理结构的学术巨著,而是聚焦于那些看似微小却至关重要的“隐秘地图”——那些塑造个人职业生涯、影响团队协作、渗透企业文化、并最终驱动决策的隐形规则与无形力量。它是一份献给所有渴望在商业世界中找到方向、优化路径、实现可持续成长的探索者的指南。 第一部分:个体视角下的“隐秘地图”——自我认知与职业定位 在踏入职场或是寻求职业突破之前,我们首先需要绘制一张属于自己的“隐秘地图”。这张地图的绘制,始于深刻的自我认知。这并非仅仅是列出个人的技能和兴趣,更在于理解自己内在的驱动力、核心价值观以及最能发挥自身优势的“舒适区”和“能力区”。 探寻内在驱动力: 每个人都有其独特的工作动力来源。有些人追求成就感,希望通过挑战性的任务实现自我价值;有些人看重归属感,渴望在团队中获得认同和支持;还有些人则更看重自由和创造力,希望能够独立自主地开展工作。识别并理解这些内在驱动力,是避免职业倦怠、保持长期工作热情的基础。例如,一个极度需要自主性和创造力的人,如果被安排在一个高度流程化、重复性的岗位上,即便待遇优厚,也很难获得真正的满足感,甚至会因为被束缚而产生负面情绪。因此,绘制“隐秘地图”的第一步,就是倾听内心的声音,了解是什么真正让你感到充满活力和意义。 校准核心价值观: 价值观是行为的指南针。在职业选择和决策过程中,将个人的核心价值观与企业或项目的价值观进行校准,能够帮助我们做出更符合自身长远利益的判断。当个人价值观与工作环境发生冲突时,往往会引发内心的挣扎和职业的不稳定。例如,一个非常重视正直和透明的企业文化,对于一个奉行“灰色地带”策略的行业或公司,可能会感到极度不适。反之,一个崇尚快速试错和迭代创新的企业,对于一个追求稳健和零错误的操作模式的个人,也可能难以适应。因此,理解并坚守自己的核心价值观,并在职业选择中寻求契合,是构建稳固职业生涯的关键。 识别能力区与潜力区: 我们的“能力区”是我们已经掌握并能轻松胜任的工作领域;而“潜力区”则是那些我们虽然尚未完全精通,但通过学习和努力能够显著提升的领域。有效的“隐秘地图”会帮助我们清晰地辨别这两个区域,并合理地规划职业发展路径。这意味着,既要发挥现有优势,巩固“能力区”,也要敢于挑战“潜力区”,拓展自己的边界。盲目追求超出能力范围的挑战,容易导致挫败感;而长期停留在“能力区”,则会限制个人成长和职业上限。 洞察“隐性”期望: 除了公开的职位描述和任务要求,每份工作都存在一些“隐性”的期望。这些期望可能体现在团队的沟通方式、决策的流程、工作节奏的快慢、以及对主动性或被动性的偏好等方面。观察和理解这些“隐性”期望,能够帮助我们更快地融入团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并提升工作效率。例如,一个高度依赖口头沟通和非正式讨论的团队,与一个将一切书面化、流程化的团队,对新成员的适应方式要求截然不同。 第二部分:团队协作中的“隐秘地图”——沟通、信任与影响力 个体是组织的基本单元,而团队则是实现大规模协作的载体。在团队内部,存在着一套看不见的“隐秘地图”,深刻影响着沟通的效率、信任的建立以及个体影响力的发挥。 解构沟通的“潜流”: 真实的沟通远不止于字面上的信息传递。语言的背后,往往隐藏着情绪、意图、以及未被明确表达的需求。有效的沟通者能够识别并理解这些“潜流”。这包括学会倾听弦外之音,理解非语言信号(如肢体语言、语气语调),以及掌握在不同情境下选择最合适的沟通方式(正式或非正式、直接或委婉)。例如,在讨论一个有争议的方案时,直接指出对方的错误可能适得其反,而通过提问引导对方自己发现问题,则更为有效。 构建信任的“桥梁”: 信任是团队协作的基石。它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通过持续的行动和互动逐步建立起来的。信任的“隐秘地图”在于理解,可靠性(兑现承诺)、透明性(公开信息)、以及共同的目标感是构建信任的关键要素。一个能够始终如一地完成任务、坦诚沟通、并将团队利益置于个人利益之上的成员,更容易赢得他人的信任。反之,言行不一、含糊其辞、或只顾个人得失的行为,都会侵蚀信任。 绘制影响力的“节点”: 在团队中,影响力并非仅来自于职位高低,而是源于知识、经验、人脉、以及沟通能力等多种因素。理解“隐秘地图”意味着要识别团队中的关键“节点”,这些人可能是信息的传播者、决策的影响者,或是团队氛围的塑造者。学会与这些节点建立联系,分享信息,并适当地展示自己的价值,能够更有效地推动自己的想法和项目。这需要耐心和策略,而不是强行推销。 导航团队动态的“能量场”: 团队内部存在着一种微妙的“能量场”,它受到成员情绪、人际关系、以及工作压力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学会感知并适当地引导这种能量场,是提升团队凝聚力和工作效率的重要能力。例如,在团队士气低落时,适当地鼓励和认可,能够起到积极的作用;在会议气氛紧张时,用幽默或转移话题的方式,可以缓解僵局。 第三部分:组织文化中的“隐秘地图”——潜规则、价值观的落地与行为模式 企业文化,作为组织的核心,往往由一系列“隐秘地图”构成,它们规定了“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以及“什么会被奖励,什么会被惩罚”。这些“隐秘地图”比任何规章制度都更能深刻地影响组织的日常运作和成员的行为。 识别“潜规则”的轨迹: 每一个组织都存在着“潜规则”,这些规则没有被明确写在纸上,却在悄无声息地指导着人们的行为。它们可能是对某种非正式沟通渠道的依赖,对某种“关系”的重视,或是对某种“领导者偏好”的迎合。识别这些“潜规则”,并理解其形成的原因,能够帮助我们更有效地在组织中导航,避免不必要的误解和冲突。例如,在一个非常重视“关系”的组织中,仅仅依靠绩效表现,可能不足以获得晋升,与关键人物建立良好的私交也至关重要。 让价值观“落地”: 许多企业都拥有宏大的价值观声明,但真正让这些价值观“落地”,转化为实际行为,是“隐秘地图”的核心挑战。这需要将抽象的价值观,转化为具体的行为准则和激励机制。例如,如果企业宣扬“客户至上”,那么在绩效考核、奖励机制、甚至客户投诉处理流程中,都应该体现出对客户的优先考虑。如果只是停留在口号层面,员工就会觉得这些价值观是虚假的。 塑造积极的行为模式: 组织文化影响着成员的行为模式。积极的组织文化能够鼓励创新、协作、以及持续学习;消极的文化则可能滋生官僚主义、推诿扯皮、以及抵触变革。理解“隐秘地图”意味着要观察和分析组织中普遍存在的行为模式,并思考如何通过自己的行动,以及对团队和他人行为的影响,来引导和塑造更积极的行为模式。 解读“非正式权力”的分布: 在任何组织中,除了正式的职位权力,还存在着“非正式权力”。这种权力可能来自于长期的经验、深厚的专业知识、广泛的人脉关系,或是独特的个人魅力。理解“隐秘地图”意味着要识别这些非正式权力的拥有者,并理解他们如何在组织中发挥作用。与这些非正式权力者建立良好的关系,并争取他们的理解和支持,往往比仅仅依靠正式的层级关系更为有效。 结语:成为智慧的导航者 《隐秘的地图:商业世界中的智慧导航》并非提供标准化的成功公式,而是鼓励读者成为一名主动的探索者和智慧的导航者。它教会我们,真正的成功,不仅在于掌握显性的知识和技能,更在于洞察并驾驭那些隐藏在表面之下的“隐秘地图”。通过深刻的自我认知,有效的团队协作,以及对组织文化的敏锐解读,我们才能在复杂的商业世界中,绘制出属于自己的清晰航线,规避潜在的暗礁,最终抵达辉煌的彼岸。这份指南,是献给每一位渴望在不确定性中找到确定性,在迷雾中看到方向的商业探索者。

用户评价

评分

一本关于管理实践的书籍,内容深入浅出,从战略规划到执行落地,提供了非常清晰的思路和方法。作者以丰富的案例和理论相结合的方式,将复杂的管理概念变得易于理解。读完后,我感觉自己对公司运营的各个环节都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尤其是在目标设定、资源分配以及风险控制方面,书中提出的工具和模型都非常有启发性。作者并没有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强调实践的重要性,并给出了许多切实可行的建议,让我能够立刻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工作中。这本书不仅适合企业管理者阅读,对于任何希望提升自身管理能力的人来说,都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宝藏。它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导师,循循善诱地引导你走向更专业的管理之道。

评分

这本书给我带来的最大收获是关于企业战略的制定与执行。作者深入剖析了战略分析、战略选择和战略实施的整个过程,并提供了许多实用的工具和框架,例如SWOT分析、波特五力模型等。书中强调了战略的灵活性和适应性,以及如何根据市场变化及时调整战略方向。作者还花了很大篇幅讲述如何将宏观战略转化为具体的部门和个人目标,并确保整个组织能够朝着共同的方向努力。这对于我这样身处中层管理岗位的人来说,非常有帮助,让我能够更好地理解公司整体战略,并将之分解到团队层面,从而提升团队的执行力和整体绩效。

评分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发现它不仅是一本关于企业管理的理论书籍,更是一本关于如何构建健康、高效组织文化的指南。作者通过分析大量成功和失败的企业案例,揭示了文化在企业运营中的核心作用。书中关于如何建立信任、促进沟通、鼓励创新以及处理冲突的论述,都非常有见地。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领导者如何通过言传身教来塑造企业文化的章节,这让我认识到,作为领导者,我们的一言一行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整个团队。这本书让我对“管理”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不再仅仅是任务和指标,更是关于人的连接与成长。

评分

我最近接触到一本聚焦于个人职业发展与自我管理的书籍,它从心态调整、时间管理、目标设定等多个维度,为读者提供了系统性的指导。书中提出的“番茄工作法”和“SMART原则”等概念,虽然在很多地方都听说过,但作者通过生动的语言和真实的案例,让我重新认识了它们的精髓和应用技巧。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并没有将自我管理塑造成一种枯燥乏味的纪律,而是将其描述为一种发现潜能、实现价值的过程,这极大地激发了我内心的动力。读完这本书,我感到自己仿佛拥有了一套完整的“个人操作系统”,能够更有效地规划和执行我的工作和生活。

评分

这本书的出版,填补了市场上关于企业内部控制与优化方面的一块空白。它详细阐述了如何通过构建一套完善的公司治理体系,来提升企业的整体效能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作者在书中特别强调了信息披露的透明度、董事会结构的合理性以及股东权益的保护等关键要素,这些都是现代企业管理中至关重要的一环。通过阅读,我更加理解了良好的公司治理并非只是为了遵守法规,更是企业赢得信任、吸引投资、实现长期价值的关键驱动力。书中对于不同规模和类型企业的治理模式也进行了探讨,提供了多角度的参考,让我在思考自身企业治理问题时,有了更宽广的视野。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