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這是一本功能強大的職場勵誌書,近百則生活故事,實景展示溝通技巧,讓每一次溝通都更有效。
2、故事生動,文筆優美。既可以當作勵誌書,也可以用來操練口纔。
3、開本適中,適閤隨身閱讀,也是溫暖的床頭閱讀書,好書伴好眠的很好選擇。
4、無論內容或裝幀設計,從紙張選擇到印刷,都有著很好的品質,有一定典藏價值。
這不僅是一部寓教於樂的溝通寶典,更是一部極具操作性的人際交往指南。本書從心理學的角度對人際溝通進行全新梳理,彆具匠心。生活中和傢人朋友怎麼溝通,纔能情場得意?工作中和上司同事怎樣溝通,纔能贏在職場?這裏有不僅深刻的道理,還有生動的故事,讓你在輕鬆的閱讀中,學會溝通的智慧,掌握溝通的技巧,讓溝通更有效。
範晟晟,西北大學新聞係畢業,資深編輯,曾獨立策劃瞭多本勵誌暢銷書,並編寫瞭多部大眾讀物,代錶作品《一分鍾練就完美溝通技巧》《中國未解之謎》《讓你的簡曆脫穎而齣》等。
第一章妙語連珠放光彩,巧妙溝通贏人心
“老總”還是“老大”,稱呼中的玄機/ 2
妙用修辭,語齣驚人/ 5
幽默,交談的最高境界/ 8
俗諺俚語,入木三分/ 11
恰當恭維,多談對方得意的事/ 13
自嘲,既博取同情又活躍氣氛/ 16
談話中的“溫水煮青蛙”效應/ 19
適當煽情,引起對方共鳴/ 22
第二章運用博弈巧爭鋒,論辯有理無人敵
先發製人,占據主動/ 26
避實就虛,巧妙化解鋒芒/ 28
用機智化解彆人的刁難/ 31
妙用激將法改變對方立場/ 33
滴水不漏,無懈可擊/ 37
將計就計,變被動為主動/ 40
第三章掌握分寸穩拿捏,注意禁忌避嫌疑
語氣比語意更重要/ 44
注意分寸,情急之下切勿口不擇言/ 47
玩笑要適當,避免交淺言深/ 50
言多必失,口無遮攔種苦果/ 53
剛柔並濟,灑脫為人/ 56
關上抱怨的閘門/ 59
小心手勢的禁忌/ 62
第四章不同人要不同待,看客下菜巧安排
藉助提問叩開沉默寡言者的心扉/ 66
以牙還牙,打擊傲慢無禮者的囂張氣焰/ 69
巧妙應對欺軟怕硬之輩/ 72
靈活結交性格古怪的人/ 76
送一頂高帽給虛榮之人/ 79
用誠心打動“好好先生”/ 82
第五章成功演講有技巧,慷慨激昂燃激情
提前規劃演講這盤棋/ 86
字字珠璣,用語言的魅力徵服聽眾/ 91
巧用語氣調動聽眾的情緒/ 95
即興發揮,活躍氣氛/ 98
隨機應變,掌控全局/ 101
牽引互動,讓聽眾積極參與/ 104
機智敏銳,擺脫“卡殼”尷尬/ 108
第六章恩威並舉巧變通,噓寒問暖兩相親
讓批評的話在蜜糖裏打個滾/ 112
事實永遠勝於雄辯/ 115
細心揣摩,方能把話題引嚮深入/ 118
雪中送炭必然好過錦上添花/ 121
好鋼要用在刀刃上/ 125
建言獻策,幫彆人撥開迷霧/ 128
第七章積極管理好情緒,你歡我樂笑開顔
衝動是溝通的攔路虎/ 132
口舌之快貪不得/ 135
用冷靜澆滅嫉妒的邪火/ 138
寬容彆人就是善待自己/ 142
良性溝通從少說“我”開始/ 145
每天與快樂同行/ 148
第八章尷尬衝突可化解,圓場解圍生和諧
讓無心的傷害隨風而去/ 152
笑話是消除尷尬的良方/ 155
用委婉的語言指齣彆人的缺點/ 158
必要時,說點兒善意的謊言/ 161
多多運用調侃的藝術/ 164
第九章察言觀色解人意,耐心傾聽更相通
快速領會對方的真實意圖/ 168
不要隨意打斷彆人/ 171
竪起耳朵,聽齣對方的弦外之音/ 174
及時迴應對方的精彩論述/ 177
拋磚引玉,收獲更多有效信息/ 180
第十章好的形象會說話,此時無聲勝有聲
用友善架起溝通的橋梁/ 184
微笑是最好的名片/ 187
放鬆身心纔能愉快溝通/ 191
眉目傳情,眼睛也會說話/ 194
舉止優雅,坐立有型/ 197
注重儀錶,為形象加分/ 199
凸顯個性,吸引彆人眼球/ 202
第十一章交流靈活不樹敵,同事溝通要融洽
委婉與率真的博弈/ 206
友善待人,創造和諧的工作氛圍/ 209
大度能容天下事/ 211
尊重他人纔能贏得他人的尊重/ 214
聰明地應對異議和分歧/ 217
虛心嚮老同事學習/ 220
熱情關心新同事/ 223
用閑聊拉近彼此的距離/ 226
第十二章上通下達巧遊弋,溝通領導要謹慎
贊美和鼓勵比批評更有效/ 230
彆念唐僧的“緊箍咒”/ 233
批評下屬要有“度”/ 236
給下屬發言的機會/ 239
對癥下藥,巧妙徵服頑固型員工/ 242
注意跟領導說話的方式和技巧/ 245
先發製人,占據主動
/
戰爭講究掌握主動權,談判同理。
因為掌握瞭話語的主動權,
往往就能夠引導整個談話的過程!
/
古語說得好:先發製人,後發製於人。快人一語,往往就能搶占先機,贏得談話的主動權。這一策略運用得好,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1972年12月,歐洲共同體各成員國正在進行一場關於費用的談判。英國首相撒切爾夫人在會議上首先錶示,英國在歐洲共同體中負擔的費用過多,卻沒有獲得相應的利益,因此要求將英國負擔的費用每年減少10億英鎊。這個要求高得驚人,各國首腦們都目瞪口呆。半晌過後,首腦們提議隻能削減2.5億英鎊,因為他們認為這個數字能夠解決問題。可是,“鐵娘子”決心為英國爭取更大的利益,始終堅持原有的立場,於是,談判陷入瞭僵局。一方的提案是每年削減10億英鎊,而另一方隻同意削減2.5億英鎊,差距太大,雙方一時難以協調。
其實,這一切早在撒切爾夫人的預料之中。她的真實目標也並不是10億英鎊,因為她自己也清楚這是一個太高的數字,如果能夠削減3億英鎊她就可以接受瞭。但她的策略是先發製人,通過提齣一個高價來改變各國首腦的預期目標。經過多方協商,歐洲共同體最後同意英國的費用每年削減4億英鎊。
由此可見,在談判中先發製人,往往能取得令人驚喜的效果,輕鬆地達到自己的目的。
在商業談判中,先發製人這一策略同樣有效。
小王是一傢傢具公司的采購人員,一次,他去見一位木材經銷商商談購買一批木料。到達約定地點後,小王先大緻說瞭目前市場上關於這種木料的信息和數據,然後又簡單介紹瞭自己公司的期望。小王的侃侃而談一下子就把木材經銷商鎮住瞭,他沒想到小王竟然如此內行,對木材市場這麼瞭解。他本想耍耍“大牌”,提提價,現在看來是不可能的瞭。看到對方處於被動地位,小王又乘勝追擊,終於以一個很低的價格跟木材經銷商簽訂瞭閤同。
小王的成功在於他充分地瞭解瞭木材市場的實際情況。當他真誠閤理地把現實情況分析一遍後,很容易就掌控瞭主導權,然後,他便可以底氣十足地嚮對方提齣自己的要求。所以,先發製人離不開做功課,隻有做好準備,纔能讓自己的說法有理有據,立於不敗之地。
你想不想一張嘴就語驚四座?你想不想一開口就俘獲他人的心?你想不想什麼都不說,隻靠簡單的錶情就贏得彆人的好感?你想不想從一個平平凡凡的小老百姓變成一位齣類拔萃的成功人士?那麼,請抽空學點兒溝通的技巧吧!
石油大王洛剋菲勒說:“假如人際溝通能力也是同糖或咖啡一樣的商品的話,我願意付齣比太陽底下任何東西都珍貴的價格購買這種能力。”
柯達之父喬治·伊斯曼也說:“人生的幸福就是人際關係的幸福,人生的成功就是人際溝通的成功。”國內的企業傢將此概括為:“山高人為峰,溝通贏天下。”可見,溝通是一種十分重要的能力,是我們立足於這個社會必須掌握的一種技能。的確,隨著社會的高速發展,人際交往已經越來越重要。可以說,沒有溝通,個人就難以生存;不會溝通,個人就難以發展。
為什麼銷售精英總能讓人們高興地掏錢購買他們推銷的産品?為什麼談判高手總能化乾戈為玉帛,化腐朽為神奇?為什麼演講大師總能獲得聽眾的連連贊嘆?因為他們都是溝通高手,能在自己擅長的領域裏馳騁自如。
而現實生活中的我們,往往因為缺乏溝通的技巧,在與他人打交道時,總會顯得束手束腳甚至舉步維艱。是啊,麵對陌生人時,我們常因不知聊什麼話題而陷入尷尬;麵對職場中形形色色的人,我們會因不諳溝通之道而讓自己陷入各種危機中;在尋求他人幫助的時候,我們會因不知道怎樣開口而失去一次次的機會;在與親朋好友的日常接觸中,我們總是因溝通不善而生齣間隙和誤解……因此,我們迫切需要學習溝通的技巧,使我們的工作得心應手,生活美滿幸福。
那麼,溝通的技巧有哪些?它們很難掌握嗎?幸運的是,已經有很多人就這個問題、在這個領域進行瞭長期的耕耘和探索,總結齣瞭大量理論和實踐經驗。本書正是在藉鑒這些經驗的基礎上,結閤當下人們的生存現狀而編寫的。它從溝通中的語言藝術、行為藝術、媒介藝術等角度進行闡述,內容涵蓋瞭生活、學習、工作各個方麵。
如果說溝通是人類必修的交往技巧,那麼《彆輸在不懂溝通》一書則是奉獻給廣大讀者最超值的人際大禮包。希望本書能幫助讀者朋友們找到成功溝通的突破口,使你在與他人的溝通中不斷進步,走嚮成功的巔峰!
我真的非常慶幸自己讀到瞭《彆輸在不懂溝通》這本書。長久以來,我總是覺得自己的人際關係有點“卡殼”,明明想和彆人搞好關係,但總感覺中間隔著一層紗,無法真正地走近。讀完這本書,我纔明白,很多時候,我們都被固有的思維模式和溝通習慣所束縛。書裏對“傾聽的陷阱”以及“有效提問”的講解,簡直是為我量身定做的。我發現自己之前在傾聽的時候,總是急於思考如何迴應,而不是真正去理解對方的訴求,這樣一來,自然會産生誤解。書裏提齣的“復述”和“確認”技巧,讓我學會瞭在溝通中暫停一下,確認自己是否準確理解瞭對方的意思,這大大減少瞭因為信息偏差而産生的矛盾。另外,書中關於如何在不同情境下(比如麵對衝突、錶達感謝、拒絕他人)調整溝通策略的建議,也給瞭我很多啓發。我開始嘗試在工作中,主動去和不同部門的同事建立聯係,用更積極開放的態度去交流,感覺整個工作氛圍都變得更輕鬆愉快瞭。這本書就像一位經驗豐富的嚮導,帶領我在復雜的人際關係叢林中找到瞭前進的方嚮。
評分《彆輸在不懂溝通》這本書,讓我對“溝通”這個詞有瞭全新的認識。我一直以為,隻要我說得夠快、夠多,彆人就能理解我的意思。但這本書徹底顛覆瞭我的想法。它強調瞭“沉默的力量”和“留白的空間”,讓我意識到,有時候,恰到好處的沉默,比滔滔不絕的話語更能引發思考和共鳴。書中對“情緒管理”在溝通中的作用的闡述,也讓我大為觸動。我常常在情緒激動的時候,說齣一些傷人的話,事後又後悔不已。這本書教我如何識彆和管理自己的情緒,在錶達觀點時保持冷靜和理性,從而避免不必要的衝突。它鼓勵我們用一種更加平和、尊重的方式來錶達自己的需求,而不是用攻擊性的語言去指責對方。我開始在和傢人的交流中,嘗試放下那些尖銳的詞語,轉而用更溫和的方式錶達我的擔憂和期望,意外的是,效果齣奇的好。這本書不僅僅是關於如何說話,更是關於如何與人建立更深層次的連接,它讓我看到瞭溝通中那些被忽視的細微之處,並教會我如何去把握它們。
評分《彆輸在不懂溝通》這本書,可以說是我最近一次閱讀體驗中的一匹黑馬。在此之前,我對“溝通”這個概念的理解,停留在“把話說清楚”的層麵,以為隻要口齒伶俐、邏輯清晰就行瞭。然而,這本書卻像打開瞭一扇新的大門,讓我看到瞭溝通背後更為深邃的層次。它不僅僅是語言的交換,更是情感的連接、需求的傳遞以及關係的構建。我尤其喜歡書中關於“肢體語言”和“語氣語調”的分析,原來我們無意識的小動作和說話的節奏,竟然能傳遞齣如此豐富的信息,甚至比我們說的話更具影響力。我開始留意自己和身邊人的非語言信號,發現瞭很多以前從未注意到的細節,也更加理解瞭為什麼有些話明明是好意,卻會讓人聽瞭感到不舒服。書裏提供的很多案例分析也非常貼切,讓我能夠將理論知識迅速轉化為實踐,比如在與孩子溝通時,我不再一味地強調“你應該這樣做”,而是嘗試去理解他們的想法,用更溫和的方式引導。這本書讓我明白,有效的溝通不是一種天賦,而是一門可以學習和掌握的藝術,它需要耐心、技巧,更需要一顆願意理解和連接的心。
評分這本《彆輸在不懂溝通》真的太棒瞭,它就像一個私人教練,幫助我提升瞭我的“人際交往能力”。我以前總覺得,我這個人比較直,說話比較實在,不懂得拐彎抹角,所以有時候得罪瞭人也不知道。這本書讓我意識到,所謂的“直”並不等於“粗魯”,所謂的“實在”也不等於“不顧他人感受”。它教會我如何用一種更有效、更得體的方式來錶達自己的想法,而不會傷害到彆人。書中關於“換位思考”的訓練,對我來說尤為重要。我開始學著站在對方的角度去考慮問題,理解他們的立場和感受,這樣一來,很多原本可能發生的爭執,就迎刃而解瞭。我還特彆喜歡書中關於“故事化錶達”的部分,它告訴我如何通過講故事來傳遞信息,讓枯燥的道理變得生動有趣,也更容易被他人接受。我試著在和朋友分享我的觀點時,加入一些小故事,發現朋友們聽得津津有味,也更容易理解我想要錶達的意思。這本書讓我從一個“不太會說話”的人,變成瞭一個“更懂得如何與人連接”的人,這是一種質的飛躍。
評分這本《彆輸在不懂溝通》真是一本讓我受益匪淺的書。我一直覺得自己是個不太擅長與人打交道的人,尤其是在一些重要的場閤,比如工作匯報、團隊協作,甚至是在傢庭生活中,常常因為錶達不清或者誤解而産生不必要的摩擦。讀瞭這本書,我纔意識到,很多時候,問題並非齣在對方身上,而是自己的溝通方式存在著根本性的偏差。書裏提齣的很多理論和技巧,比如“積極傾聽”和“同理心”,雖然聽起來簡單,但在實際應用中卻能帶來驚人的改變。我開始嘗試在和同事交流時,放下手機,專注地看著對方的眼睛,傾聽他們想錶達的意思,而不是急於打斷或者急著反駁。一開始覺得有些彆扭,但慢慢地,我發現同事們似乎也更願意與我分享他們的想法,團隊的討論氛圍也變得更加融洽。書中關於“非暴力溝通”的章節尤其讓我印象深刻,它教我如何避免指責和評判,而是用“我”開頭的陳述來錶達自己的感受和需求。這不僅僅是一本書,更像是一位經驗豐富的導師,引導我一步一步地走齣溝通的睏境,讓我更加自信地麵對生活中的各種人際交往場景。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