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若主编的《中国影视产业发展报告(2017)/影 视蓝皮书》是以新传智库为学术平台,联合海内外学 界、业界、政府部门、行业协会的众多专家共同编写 的。本报告由《影视风控蓝皮书:中国影视舆情与风 控报告(2016)》演进而来,立足于探索中国影视产业 的整体结构,主要针对中国影视行业各领域的市场问 题、产业问题、舆情问题和风险防控等问题展开研究 和分析,并对未来中国影视行业的发展规律和趋势进 行科学分析和研判。本书通过梳理2016年影视全行业 的发展状况,逐一分析电影、电视剧、网生影视内容 (网剧、网络综艺、网络大电影)等各分支市场产业、 内容、受众、舆情、口碑变化和市场表现,揭示其中 的发展特点和走势。书中多篇报告结合业内的典型实 例,在舆情分析、大数据分析和专家分析相结合的基 础上,生动翔实地解析影视内容生产过程中的问题与 风险,对全景式了解中国年度影视产业发展概貌和未 来发展趋势具有重要价值。
Ⅰ 总报告
1 砥砺前行,亮点频现:2016年中国影视产业发展报告【陈 鹏 蓝皮书课题组】
一 电影产业:盘整爬坡,站上高地
二 电视剧产业:立体收视,竞争加剧
三 电视综艺节目:审美疲态,呼唤创新
四 网络大电影产业:数量庞大,面临洗牌
五 网络剧产业:投入倍增,产业升级
六 网络节目产业:综艺**,整体崛起
七 关联产业:亮点不断,开拓领域
八 影视产业发展中的问题与前瞻
Ⅱ 分题报告
2 2016年电影舆情与风控报告【黄 杰 万程超】
3 2016年电视剧舆情与风控报告【赵 蓓 陈中明】
4 2016年电视综艺节目舆情与风控报告【倪 万 等】
5 2016年网络大电影舆情与风控报告【叶静怡】
6 2016年网络剧舆情与风控报告【王 雪】
7 2016年网络综艺节目舆情与风控报告【倪 万 宋彤彤 郑凯闻 董 迪 刘 松】
8 2016年影视公司舆情解读【王建业 陈 锐】
9 2016年泛影视媒体行业与产业规制综述【徐亚萍】
10 2016年中国**行业专题报告【陈中明】
Ⅲ 年度热点
11 2016年中国电影产业的发展与风险【尹 鸿 孙俨斌】
12 2016年中国电视剧:变局与风险【张国涛 张陆园】
13 2016年电视节目热点与前瞻【彭 侃 陈彦妤】
14 2016年网络视听行业的内容与模式探索【陈 鹏 阎 芳】
15 2016年影视风险与应对【司 若 黄 杰】
16 2016年中国影视领域维权热点与展望【王军律师团队】
17 2016年中国电影受众市场研究【陈 锐 邱 凌 王子腾】
Ⅳ 案例报告
18 2016年类型电影重点影片案例分析【解少堃】
19 2016年电视剧重点案例分析【赵 蓓】
20 2016年网络大电影重点影片案例分析【叶静怡】
21 2016年网络剧重点案例分析【王 雪】
Ⅴ 排行榜
22 2016年中国院线电影市场价值排行榜(***00)
23 2016年中国院线电影口碑排行榜A(TOP50)
24 2016年中国院线电影口碑排行榜B(TOP30)
25 2016年中国导演创作团队综合影响力排行榜(TOP50)
26 2016年中国新导演综合影响力排行榜(TOP20)
27 2016年中国影视男演员综合价值排行榜(***00)
28 2016年中国影视女演员综合价值排行榜(***00)
29 2016年中国电视剧市场价值排行榜(***00)
30 2016年中国电视剧口碑排行榜(***00)
31 2016年中国网络大电影排行榜(TOP50)
32 2016年中国网络剧排行榜(TOP50)
这本书的价值,对于像我这样身处影视行业中游制作环节的人来说,更多体现在对宏观趋势的预判能力上。以往我们总是埋头做片子,对上游的资本动向和下游的观众审美迁移了解不深,容易造成创作上的闭环。而这本书提供了一个完美的俯瞰视角,让我能够清晰地看到资本是如何嗅探下一个风口,以及年轻一代的观众口味正在以何种加速度变化。比如,报告中对“小镇青年”消费群体的消费特征的细致描绘,直接指导了我后续一个项目的题材选择和营销策略的调整。它不仅仅是回顾过去,更是为未来的战略部署提供了坚实的智力支持。读完后,我感觉自己的“战略视野”得到了极大的拓展,不再是单打独斗,而是能更好地理解自己在整个产业生态中的位置和使命。
评分坦白说,初读这本书时,我曾被其中一些宏大的理论框架和复杂的行业术语稍微绊了一下脚,它对政策导向的解读尤为深入和晦涩,需要反复琢磨才能完全领会其深层含义。不过,一旦适应了这种学术性的叙事节奏,我发现作者的逻辑推演非常严密,如同在搭建一座精密的钟表。特别是关于“文化走出去”战略的具体实施路径和遭遇的文化摩擦分析,作者没有采取简单的乐观主义论调,而是冷静地指出了我们在海外市场推广中普遍存在的叙事载体不适应性问题,这无疑是极其深刻的自我批判。这本书迫使所有从业者正视我们自己的短板,而不是沉浸在过去的一些小成就中沾沾自喜。它像一面镜子,照出了行业的骄傲与困境并存的真实面貌。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真是一绝,封面那种沉稳的色调搭配上精致的烫金字体,一下子就给人一种专业、严肃的感觉。我是在一个偶然的机会在书店里看到的,当时就被它那种厚重感吸引住了。翻开内页,纸张的质感也相当不错,印刷清晰,排版合理,长时间阅读下来眼睛也不会感到疲劳。要知道,这种涉及行业深度分析的报告,如果排版混乱或者纸质太差,那阅读体验会大打折扣。从第一眼接触到这本书的实体,我就觉得它绝对不是那种敷衍了事的出版物,而是经过了精心的策划和制作。尤其是那个侧边设计,那种规整的书脊,放在书架上都显得很有档次,让人一看就知道这是一本有分量的案头工具书。对于我们这些需要经常查阅行业一手资料的人来说,书籍的物理属性和呈现方式,其实也是衡量其专业性的一个重要侧面。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到位,可以说,光是拿起它,就已经完成了一半的阅读仪式感。
评分读完全部内容后,最深刻的印象是它对“内容为王”这个老生常谈命题的全新诠释。过去我们总觉得“好内容”就够了,但这本书通过大量案例分析证明,在日益饱和的市场环境下,如何将内容进行有效包装、精准分发和跨媒介运营,才是决定其生命力的关键。我尤其喜欢它对网络视听平台崛起后,传统发行渠道被重塑这一部分的论述。作者巧妙地引入了新的传播学理论,来分析短视频和直播带货对传统院线排片策略的颠覆性影响。这种跨学科的视角,让原本枯燥的产业分析变得鲜活起来,它迫使我们跳出原有的思维定势,去思考在这个技术日新月异的时代,一个影视作品的“生命周期”是如何被无限延长的。这本书成功地搭建了一座连接产业实践与前沿理论的桥梁。
评分我花了足下功夫去研读这本书中关于市场数据的那几个章节,其中对当年几大电影节动态的梳理,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详尽。它不仅仅罗列了获奖名单和票房数字,更重要的是,它试图去解构这些成功背后的产业逻辑和资本流向。例如,它对某几部现象级影片的投资回报分析,那种细致到每一个环节的成本核算和潜在风险评估,让我这个圈内人也感到惊讶,很多细节是我之前没有意识到的。更值得称赞的是,报告作者群在处理敏感数据和趋势预判时所展现出的那种克制和客观,没有过度拔高或贬低任何一方,而是用扎实的数据链条支撑起他们的论点。这使得整份报告的参考价值极高,绝对是为那些准备进行市场决策、风险投资或者学术研究的人士量身定做的“航海图”。它教会我的,不仅仅是“发生了什么”,更是“为什么会发生”以及“接下来可能如何演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