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津英语同义词词典-英汉版

牛津英语同义词词典-英汉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斯普纳 著
图书标签:
  • 英语学习
  • 词典
  • 同义词
  • 牛津
  • 英汉
  • 语言工具
  • 词汇
  • 参考书
  • 外语
  • 工具书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北京图书大厦旗舰店
出版社: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ISBN:7560021328
商品编码:1509922161
出版时间:2009-05-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商品名称: 牛津英语同义词词典-英汉版 出版社: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9-05-01
作者:斯普纳 译者:思果 开本: 32开
定价: 39.90 页数:619 印次: 8
ISBN号:7560021328 商品类型:图书 版次: 2

编辑推荐

《牛津英语同义词词典(英汉版)》是2014职称英语考试推荐词典,可带进考场,最畅销的职称英语考试词典,考生最信赖的职称英语考试词典;收词易懂,使用方便,不仅能查到所需要的同义词,还能查到反义词及与首词相关的同类词,有助于提高用词汇表达能力,是大中学生及成人学习英语同义词必备的工具书。

内容提要

《牛津英语同义词词典(英汉版)》为2014职称英语考试推荐词典,能帮助你认识更多英语词语,提高写作能力,使你能更具信心地运用英语与人沟通。词典共收录150 000个同义、近义及相关词语明晰的互相参照条目,方便查阅意思相反的词语;按字母顺序排列,便于检索;提供相关的分类词语,如颜色名称、医学用语、车辆种类等;阐释词源及用法;用例句说明词语的实际应用,使读者获得对词条的直观理解。



作者简介

牛津大学出版社始创于15世纪末,是牛津大学的一个部门。牛津大学的目标直指研究、学术和教育的一流水准,出版社则通过在全世界开展出版活动来推动这一宗旨的实施。五百多年来,牛津大学出版社通过高质量的研究与出版活动,已发展成每年在50多个国家出版4500多种新书的世界最大的大学出版社。

目录

扉页
版权页
牛津大学出版社的版权申明
出版前言

英文原版序
译者序
使用本词典前
本词典是怎样排列的
音标例释
正文


好的,以下是为您准备的一份详细图书简介,聚焦于一本假设的、与《牛津英语同义词词典-英汉版》内容完全不同的书籍: --- 《跨越藩篱:近代东西方思想的交锋与融合》 内容提要 《跨越藩篱:近代东西方思想的交锋与融合》是一部深度挖掘18世纪末至20世纪初全球思想史变迁的宏伟著作。本书不仅梳理了西方启蒙运动、工业革命所催生的自由主义、功利主义、进化论等核心思潮如何冲击传统东方社会结构,更细致考察了东方知识分子群体在面对西方强势文化冲击时所经历的焦虑、选择、批判与本土化重塑的过程。 全书共分四部,约八十余万字,力图超越传统“西学东渐”的单向叙事,展现一场复杂而富有张力的双向互动与精神博弈。作者通过对大量一手史料的挖掘,包括早期译介文献、知识分子私人书信、以及不同语境下的思想文本对比,描摹出近代全球思想版图重构的复杂肌理。 --- 第一部:思潮的涌动与堤坝的松动(1790s – 1860s) 本部分聚焦于西方思想体系在东方世界初次遭遇的阶段。重点分析了地理大发现后,随着通商口岸的开辟及殖民扩张的阴影,西方哲学、政治学概念如何伴随贸易与军事力量渗透。 核心议题包括: 1. “理性”与“天理”的碰撞: 启蒙运动的核心——科学理性与个人主义观念,与根深蒂固的儒家“格物致知”及“存天理,灭人欲”的宇宙观产生了何种结构性矛盾?本书细致对比了早期传教士和探险家记录中的文化误读,以及东方士大夫阶层最初对这些新概念的抵触与不解。 2. 经济模式的冲击: 亚当·斯密的《国富论》思想如何与传统的“重农抑商”观念发生冲突。本章特别分析了早期江南地区富商阶层对西方商业理念的私下接触与有限模仿,以及官方意识形态对此的压制。 3. 主权观念的重塑: 霍布斯和洛克关于社会契约与国家主权的思想,在面对“天朝上国”的传统政治哲学时,初期主要以何种方式被“翻译”和“消化”?我们考察了早期条约文本中对“国家”、“主权”等核心政治术语的首次勉强对应,揭示了翻译过程中的巨大语义张力。 --- 第二部:译介的洪流与知识图景的重构(1870s – 1900s) 随着近代化的紧迫需求,翻译工作成为思想引入的主渠道。这一阶段是文化挪用与本土化探索的“熔炉期”。 重点关注点: 1. “物竞天择”的传播困境: 赫胥黎和达尔文的进化论在东方的传播远比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学更早、更具冲击力。本书详述了严复等先驱者如何艰难地构建出能承载“生存竞争”概念的中文词汇,以及该理论如何被用于解释国家兴衰、引发社会达尔文主义思潮。 2. 政治学概念的移植: “民主”(Democracy)、“共和”(Republic)、“民族主义”(Nationalism)等关键概念的早期译法探讨。我们对比了不同译本(如日译本、英译本)对同一西方术语的不同处理,揭示了译者在塑造民族政治话语时所做出的隐含价值判断。 3. “个人解放”的阴影: 早期自由主义思想的介绍,如何与本土的宗法伦理、集体主义传统发生剧烈摩擦。本部分通过分析早期新派文学作品和家庭教育论著,展示了“个体权利”概念在家庭和社会层面的“去中心化”尝试。 --- 第三部:本土的批判与思想的张力(1900s – 1920s) 进入20世纪,思想的输入从被动接受转向主动选择与批判性吸收。知识分子不再满足于单纯的转述,而是开始将西方理论作为工具,反观自身社会弊病。 研究领域深入剖析: 1. 对“功利主义”的反思: 边沁和密尔的功利原则(“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在被引入后,如何与强调道德实践和精英责任的传统士大夫精神产生冲突?本书特别分析了部分改革派如何利用功利主义为自上而下的行政改革辩护,以及激进派对其“多数暴政”可能性的担忧。 2. 对科学方法的质疑: 尽管科学被视为强大的工具,但知识精英内部对科学主义(Scientism)的警惕也日益增长。本章探讨了对纯粹技术官僚主义的反对声音,这些声音呼吁保留人类精神的非量化维度,并试图在东方哲学传统中寻找新的形而上学支撑。 3. “国家至上”的东方化进化论: 探讨了在民族危机感驱动下,部分思想家如何“矫正”或“极端化”了西方进化论,将其导向一种强调国家有机体和集体牺牲的特殊形态的民族主义建构。 --- 第四部:融合的探索与现代性的再定义(1920s – 1940s) 本书的最后一部分,旨在探讨在激进的社会变革中,思想的“杂交”与“新综合”是如何逐步形成的。 关键结论与展望: 1. 新文化运动的遗产: 分析了“德先生”(Democracy)和“赛先生”(Science)在文化实践层面的实际落地情况,以及它们如何与传统的人文主义资源进行深层对话,而非简单的替代。 2. 跨文化哲学的早期雏形: 考察了少数先驱者如何尝试构建一种超越西方二元对立逻辑的新哲学体系,试图在东方辩证思维(如阴阳互补、中庸之道)与西方逻辑分析之间建立桥梁。 3. 现代性的多元面貌: 最终,本书总结道,近代东西方思想的交锋并非简单的取代,而是一场漫长而曲折的“重塑”过程。现代性并非一个统一的、西方设定的终点,而是不同文化在面对全球化冲击时,基于自身历史记忆所进行的复杂、多元的经验建构。 --- 学术价值与阅读群体 《跨越藩篱》的贡献在于,它拒绝将近代思想史视为一条线性进步的单行道,而是将其描绘为一个充满辩证、误解与创造性吸收的复杂网络。本书的写作风格兼具严谨的学术考据与流畅的叙事逻辑,避免了艰深的术语堆砌。 本书适合对象: 历史学、哲学、社会学及比较文学专业的学生与研究人员;对近代中国思想史、全球思想交流史感兴趣的普通读者;以及所有希望深入理解全球化背景下文化身份构建机制的严肃阅读者。本书提供了理解当代社会思潮复杂根源的不可或缺的深度视角。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排版和索引系统,简直是为“效率至上”的现代学习者量身定做的。我必须承认,我不是一个有耐心从头到尾阅读词典的人,我需要的是即时的、准确的反馈。当我急需在会议前找到一个替代“important”的强力形容词时,我只需要快速定位到主词条,接下来的布局就能让我一目了然。它通常会将同义词按照“强度递增/递减”、“正式程度”或者“使用频率”进行分组排列。这种结构性的组织,极大地减少了我的查找时间,同时也潜移默化地训练了我的词汇组织能力。不再是孤立地记忆单词,而是将它们放入一个有逻辑的体系中去理解和使用。我甚至发现,仅仅是浏览那些被归类在一起的同义词组,就能拓宽我的词汇面,因为很多时候,你是在寻找“A”的替代品时,意外发现了“B”和“C”,它们恰好能用于你正在写的另一篇文章中。这是一种带着惊喜的探索过程。

评分

我曾经在准备一个托福口语的“高分冲刺”阶段,感觉自己的表达总是停留在中等水平,缺乏那种“Native Speaker”的灵动感。很多时候,是词汇选择的单调性拖了后腿。使用这本《牛津英语同义词词典-英汉版》之后,我开始有意识地去“升级”我的常用词汇。比如,我以前总是用“show”来表达展示,现在我会根据语境换成“reveal”、“demonstrate”甚至是更具文学色彩的“underscore”。这本书的出现,彻底改变了我对“词汇量”的认知——量固然重要,但词汇的“质感”和“匹配度”才是王道。它让我明白,真正的语言高手,不是记住了一万个生僻词,而是知道什么时候该用哪个最恰当的词。这种从“堆砌词藻”到“精准雕琢”的转变,是这本书带给我最宝贵的财富,直接反映在了我的写作和口语表达的进步上。

评分

说实话,第一次拿起这本书时,我有点担心它的英汉对照部分会不会影响我思考英语本身的结构。毕竟,过度依赖母语翻译,很容易形成“中式英语”的思维定势。但出乎意料的是,它的汉译部分处理得非常克制和精炼,它更像是一个辅助性的注释,而不是主要内容。核心的篇幅和精力都放在了词义辨析、搭配用法(Collocations)以及例句的选取上。我特别喜欢它提供的那些地道的例句,它们往往来源于真实的语料库,读起来非常顺口自然。有时候,一个词汇在不同的搭配下含义会发生微妙的变化,这本书都详尽地标注了出来。这让我可以跳出纯粹的“中译英”的陷阱,真正开始用英语的逻辑去理解和构建意思。对于那些希望真正扎根英语体系,而不是停留在翻译层面的学习者来说,这本书的侧重点把握得非常精准和高明。

评分

坦白讲,我对很多英汉对照的词典都持保留态度,总觉得翻译过来的中文释义在很多时候会“水土不服”,无法完全捕捉到原版词汇那种微妙的文化韵味和用法习惯。然而,这本牛津的同义词词典在这方面做得相当出色。我特别欣赏它对近义词组的条目处理方式。比如,当你查询“happy”时,它不会只是简单地列出“joyful”、“cheerful”、“elated”,它会很清晰地告诉你,“elated”带有短暂的、因某件具体事件引发的极度兴奋感,而“cheerful”则更倾向于一种持续性的、稳定的好心情。这种对语境和情绪强度的辨析,对于写作,尤其是创意写作和商务邮件的撰写来说,太重要了。我用它修改过好几篇向国外客户发送的报告,修改后的措辞明显更加圆融得体,避免了因用词不当而带来的潜在误解。它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目光锐利的语言导师,在你需要的时候,轻轻拨开迷雾,指出那条最合适的路径。

评分

这本书简直是英语学习者的一剂强心针!我拿到手的时候,首先被它的厚度和扎实感所吸引,这绝对不是那种市面上常见的小卡片式的“速查”工具书能比拟的。翻开内页,那种印刷的清晰度和纸张的质感都透露出一种专业和严谨。我记得有一次在翻译一篇比较晦涩的科技文献时,遇到了一个核心动词,我用常规的在线词典查了好几次,给出的释义总觉得“差了点意思”,意思到位了,但语境和情感色彩完全不对。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我查阅了这本《牛津英语同义词词典-英汉版》,立刻就找到了那个在特定学术语境下更精准、更“地道”的替代词。它的精妙之处在于,它不仅仅告诉你“A”和“B”意思相近,它会详细解释A比B更正式、更口语化、或者更偏向某个特定领域。这种细致入微的区分,对于我们这些追求语言表达精确度的人来说,简直是宝藏。那种豁然开朗的感觉,比单纯背下十个单词都要来得实在。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帮助你从“会说”跨越到“说得好听、说得精准”的阶段。

评分

一般般,还行吧。

评分

一般

评分

牛津英语同义词词典-英汉版

评分

字典挺好的。

评分

用着还行,就是有些单词不全!!

评分

一般般,还行吧。

评分

牛津词典,考职称英语不错

评分

很好,对得起这个价格

评分

不错,前面的同义词差不多能拿十几分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