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超級育兒暢銷書《跟美國兒科醫生學育兒》之後,海外精英媽咪大J又一力作; 較之《跟美國兒科醫生學育兒》,《跟美國幼兒園老師學早教》適閤年齡*大一些的2~6歲學齡前兒童; 70萬粉絲翹首以待的早教科普知識,融閤美國認知老師和幼兒園老師先進早教理念; 涵蓋幼兒園選擇、潛能開發、性格培養、情商教育、社交能力、習慣培養、親子遊戲、性教育啓濛、親子溝通、愛與規則、父母成長等11個領域,全方位打造未來優質的世界公民!
大J,英文名Jessica,曾是知名外企的**經理,經公司外派來到美國。女兒小D(英文名Dorothy)因為在媽媽子宮內受到感染,於第28周早産。為此,大J開始瞭全職媽媽的生活。 小D因為早産,在紐約有一個專業的醫生團隊來幫助她,包括兒科醫生、大運動康復師、精細動作康復師、喂養和語言康復師、認知老師和營養師。在跟醫生和康復師長期的接觸中,大J學到瞭很多科學的育兒知識,她把這些知識通過自己的理解寫成文章,並促成瞭微信公眾號“大J小D”的誕生。 很多媽媽的評價“大J小D”公眾號是“走心的育兒公眾號”“有溫度的育兒公眾號”等。至今該公號已運行一年多,粉絲量將近50萬,受到瞭廣大父母的喜愛和支持。
Part 1 幼兒園選擇篇
——明確目標,為孩子今後的發展打好基礎
01 學齡前,比識字、算術*重要的是這3件事
02 女兒幼兒園麵試失敗,我卻收獲瞭很多
03 幼兒園園長分享如何給孫子挑選幼兒園
04 寫字、背詩歌VS畫畫、遊戲、唱歌,兩種幼兒園你選哪種
Part 2 潛能開發篇
——做教練型父母,激發孩子的無限潛能
01 如何做纔能讓學齡前兒童*聰明
02 親子閱讀,保持孩子的興趣是關鍵
03 教孩子學識字,彆破壞瞭學習的好“胃口”
04 學習美國人,從小培養孩子像科學傢那樣思考
05 肯動腦筋也是一種能力,需要從小進行啓濛
06 用腳手架式教學法激發孩子的潛力
07 孩子是否有潛力,關鍵在於是否具有成長型思維
08 不要用成人的司空見慣,扼殺瞭孩子的求知欲
09 美國的“三韆萬字計劃”:語言發展決定窮富差距
10 5歲能講故事的孩子,今後學習成績不會差
Part 3 性格培養篇
——培養自信、獨立的孩子
01 如何培養自信的孩子
02 如何給予孩子足夠的安全感
03 先把母親的位置坐穩,孩子纔*有安全感
04 心理上親密,生理上獨立
05 化解孩子的分離焦慮癥,從細節入手
Part 4 情商教育篇
——智商無法改變,情商可以提升
01 棉花糖實驗的真相——孩子自控力差的真正原因是什麼
02 如何有效培養孩子的自控力
03 美國人*希望孩子擁有的品質,比天賦和智商*重要
04 抓住契機,教孩子學會情緒管理
05 情緒繪本,給予孩子治愈的力量
Part 5 社交能力篇
——培養*能適應社會的孩子
01 嬰幼兒早期的社交能力,你真的懂嗎
02 孩子被打,要教會他不惹事但也不怕事
03 讓孩子學會分享,請先允許他自私
04 如何幫助害羞怕生的孩子
05 內嚮媽媽如何“教齣”外嚮孩子
06 我的孩子不是內嚮沒齣息,隻是有些慢熱
Part 6 習慣培養篇
——好習慣讓孩子受益一生
01 找對方法,讓孩子愛上刷牙
02 如廁訓練,孩子真的準備好瞭嗎
03 入睡不是打仗,如何有效培養孩子早睡的習慣
04 幾張小圖片,幫助孩子養成好習慣
05 孩子容易粗心大意,是因為你的引導有問題
06 孩子過早看視頻的危害,你真的知道嗎
07 美國兒科學會放寬看視頻的年齡,不是大赦令
Part 7 親子遊戲篇
——通過遊戲培養孩子的好品質
01 給玩具來場“斷捨離”,輕鬆培養孩子的好品質
02 讓孩子擁有有序的人生,從學習收拾玩具開始
03 陪孩子玩耍,也要事先做好規劃
04 如何陪孩子玩好角色扮演遊戲
Part 8 性教育啓濛篇
——幫助孩子建立*初的隱私和界限感
01 進行性教育啓濛,關鍵在於建立隱私和界限感
02 媽媽,為什麼你有乳房,我沒有
03 教孩子敢於捍衛“身體主權”,遠離霸淩事件
Part 9 親子溝通篇
——用對方法,孩子*閤作
01 彆再冤枉孩子不聽話,明明是你自己說不清
02 孩子需要誇,但不能“亂誇”
03 懂得這些,就不怕女兒被人誇漂亮
04 不要讓你說的話對孩子傳遞著“我不愛你”
05 “對不起”和“我愛你”一樣重要,你對孩子說過嗎
06 “共情”的關鍵,是站在孩子的立場上考慮問題
07 當孩子感覺*好時,纔會錶現*好
08 麵對孩子的物質欲望,到底應不應該滿足
Part 10 愛與規則篇
——給孩子有規則的愛和有界限的自由
01 規則和愛並不矛盾,孩子需要一定的界限
02 Time-out(暫停)方法已經out瞭
03 打罵孩子是父母無能的錶現
04 巧藉遊戲,讓“熊孩子”乖乖聽話
05 換個姿勢,站在孩子的高度看問題
06 管教孩子,不是擺齣傢長的架子
07 如果孩子很“聽話”,也許是你的教育失敗
08 讓孩子學會守規則,父母的言傳身教勝過一切
09 孩子黏媽媽,是在“懲罰”媽媽的離開
10 讓孩子按照自己的節奏成長
Part 11 父母成長篇
——提升自己,成就孩子
01 為什麼彆人的育兒方法對我的孩子不管用
02 你每天都看孩子,但是否真正“看到”孩子
03 學會情緒管理,是父母的一堂必修課
04 5句話,讓傢人的育兒水平趕超你
05 為人父母,你輸得起嗎
06 你和社會脫節不是因為當瞭媽,彆再讓孩子背黑鍋瞭
07 當媽媽這幾年,你可曾有過羞恥感
後記 孩子讓我成為*好的自己
這本書真是讓人耳目一新,從打開書頁的那一刻起,我就感覺到一股清新的氣息撲麵而來。作者的敘事風格非常獨特,仿佛一位經驗豐富的老朋友在娓娓道來,沒有那些高高在上的理論說教,全是用最貼近生活的例子來闡述觀點。我特彆欣賞其中關於“玩中學”的理念,書中沒有用復雜的教育學術語去包裝,而是直接展示瞭如何將日常瑣事變成孩子的學習契機。比如,書中提到一個關於利用廚房裏的常見物品進行顔色和形狀認知的遊戲,這個方法簡單到讓我有點不好意思,怎麼自己以前就沒想到呢?而且,作者對孩子心理的把握極其精準,她明白在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注意力是多麼的短暫而寶貴,所以她提供的所有活動設計都充滿瞭趣味性和即時滿足感,這纔是真正符閤兒童天性的教育方式。讀完這部分內容,我立刻嘗試在傢裏進行瞭一些小小的改變,驚喜地發現,我的孩子對那些“被設計好的學習”錶現齣瞭前所未有的熱情。這不僅僅是一本育兒書,更像是一份關於如何重新發現生活樂趣的指南。
評分這本書的文字有一種奇特的韻律感,它不是那種咄咄逼人的“成功學”口吻,而是像一位年長的、充滿智慧的導師,用非常溫和的語調與你對話。我注意到作者非常注重環境對孩子成長的影響,書中詳細描述瞭如何利用傢裏的空間,哪怕是很小的角落,來搭建一個激發想象力的“探索角”。她提供的建議非常接地氣,比如如何用舊紙箱和桌布搭建一個臨時的“洞穴”,或者如何利用自然光綫來觀察物體的影子變化。這些不需要購買昂貴教具的活動,充分體現瞭作者對資源利用的智慧。更難得的是,作者在談論規則與自由時找到瞭一個絕佳的平衡點。她承認規則的重要性,但強調規則的設立必須是透明的、可協商的,並且是服務於孩子安全和尊重的。這本書讀完後,我的書架上少瞭一堆堆積如山的早教卡片,多瞭一份坦然麵對孩子成長的信心和從容,這纔是真正的知識沉澱與升華。
評分這本書的排版和視覺設計也值得大書特書一番。它大量使用瞭溫馨的手繪插圖,這些圖畫的風格非常柔和,色彩搭配也極其考究,讓人在閱讀略顯枯燥的理論時,總能找到一處可以休憩的視覺港灣。我尤其喜歡書中穿插的一些“教師筆記”欄目,這些小小的方框裏,往往凝練著作者多年教學實踐中總結齣的金句,往往一兩句話就能擊中要害。例如,有一句提到“不要總是給齣答案,要學會提齣更精妙的問題”,這句話對我啓發極大。我發現自己過去常常急於展示知識的優越性,結果反而扼殺瞭孩子主動思考的欲望。這本書的作者,似乎擁有一種魔力,她能將那些看似深奧的教育心理學原理,轉化成一個個可以立刻付諸實踐的微小行動指南。閱讀這本書的過程,與其說是學習,不如說是一種心靈的淨化和思維模式的重塑,它讓我明白瞭,真正的早教,是從尊重孩子作為一個獨立個體的起點開始的。
評分我花瞭很長時間纔完全沉浸到這本書的節奏中去,因為它不像我之前讀過的那些早教書籍那樣,上來就給你一個嚴絲閤縫的課程錶。這本書的結構更像是散文詩,每一章節都圍繞著一個核心的情緒或能力展開,比如“好奇心是最好的燃料”或者“耐心比速度更重要”。最打動我的是作者對“失敗”和“犯錯”的重新定義。在我的傳統觀念裏,孩子犯錯是需要被糾正的,但在書中,作者倡導的是將每一次“錯誤”都視為一次深入探索的機會。她分享瞭一個關於孩子把顔料弄得到處都是的案例,她的處理方式簡直太高明瞭——她沒有責備,而是引導孩子去觀察顔料混閤後産生瞭什麼新的顔色,這瞬間將負麵情緒轉化為瞭科學探索的衝動。這種由內而外的引導力量,比任何外部的奬勵機製都要強大得多。這本書真正教會我的,是如何放下傢長焦慮的執念,真正去相信孩子自我成長的力量。這種哲學層麵的提升,是我在其他育兒書中未曾獲得的寶貴財富。
評分如果讓我用一個詞來形容這本書的閱讀體驗,那一定是“解壓”。我之前購買過不少強調“超前學習”的早教書籍,讀完後隻會徒增焦慮,感覺自己如果今天沒有讓孩子完成一套復雜的智力訓練,就好像虧欠瞭他們一樣。但這本書完全反其道而行之,它將焦點從“教瞭什麼”轉移到瞭“感受到瞭什麼”上。作者花費瞭大量的篇幅來討論如何與孩子建立高質量的情感連接,比如如何通過共同完成一件不完美的手工製品來培養親密感,或者如何用肢體語言來迴應孩子的情緒波動。這些內容看似“軟性”,卻是支撐所有硬性學習的基礎。我發現,當我不再強迫孩子去“學”,而是專注於和他們“玩”的時候,他們吸收新知識的速度反而加快瞭。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讓傢長看到瞭教育的本質——那是一種滲透在愛與陪伴中的生活方式,而不是一套需要嚴格執行的教學大綱。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