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跌荡一百年(下) | 作者 | 吴晓波 |
| 定价 | 45.00元 | 出版社 | 中信出版社 |
| ISBN | 9787508644998 | 出版日期 | 2014-08-01 |
| 字数 | 294000 | 页码 | 372 |
| 版次 | 2 | 装帧 | 精装 |
| 开本 | 大32开 | 商品重量 | 0.4Kg |
| 内容简介 | |
作者在完成了《激荡三十年》后,溯源再上,笔力作《跌荡一百年》,此为下卷,重新梳理了1938~1977年的中国企业史和商业变革。作者按照编年体的形式记述了中国抗日战争时期、抗日战争胜利以后、解放战争时期以及新中国成立后,直至中国改革开放时期之前40年的中国商业史。作者试图在这些特定的历史背景下探寻中国商业人物和企业的成长基因、精神素质以及发展脉搏。在悠长的历史宽度中如何审视中国的商业发展?在百年的中国进步史上,企业家阶层到底扮演了一个怎样的角色?
|
| 作者简介 | |
| 吴晓波 财经作家,“蓝狮子”财经图书出版人,上海交通大学、暨南大学EMBA课程教授,常年从事公司研究。2009年被《南方人物周刊》评为年度“中国青年”。 主要出版著作有: 《历代经济变革得失》(2013新作品) 《浩荡两千年:中国企业公元前7世纪—1869年》 《激荡三十年:中国企业1978-2008》 《跌荡一百年:中国企业1870-1977》 《吴敬琏传:一个中国经济学家的肖像》 《大败局》 《大败局Ⅱ》 其中《历代经济变革得失》被评为亚洲周刊2013年度十大好书(非小说类)和2013年度中国影响力图书、《浩荡两千年》被评为“2012读书盛典年度影响力图书”,《激荡三十年》被评为 “2008年《新周刊》新锐榜之年度图书”,《跌荡一百年》被中国图书评论学会评为“2009年度十大图书”,《大败局》被评为“影响中国商业界的二十本书”之一。 |
| 目录 | |
第四部 1938-1948:抗战与挣扎 1938年:怪乱的“孤岛” 【企业史人物】江村经济 1941年:大后方 【企业史人物】李氏难题 1944年:此消彼长的中国 【企业史人物】定县实验 1945年:接收之乱 【企业史人物】 1948年:后的“打虎”第五部 1949-1958:沸腾的开局 1949年:两陈驯沪 【企业史人物】相纸之父 1950年:改造的浪潮 【企业史人物】英东“走私” 1953年:“156工程” 【企业史人物】工厂798 1956年:“绝种” 1958年:赶英美第六部 1959-1977:以“革命”的名义 1959年:苦难的三年 【企业史人物】单干专家 1964年:秘密的三线 1966年:造反与浩劫 1972年:后的冰期 1976年:转折的前夜致谢人物索引声明 |
| 编辑推荐 | |
| 继《激荡三十年》之后,吴晓波溯流而上,《跌荡一百年》书写中国企业100年大起大落、是非变迁。 《跌荡一百年》,了解中国百年崛起,一部不容错过的史诗般作品。 中国图书评论学会“2009年度十大图书”之一 |
| 文摘 | |
| |
| 序言 | |
这本书给我带来的,远不止于知识的增长,更是一种精神上的洗礼。它让我更加珍惜当下来之不易的和平与发展,也让我对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有了更深的敬意。在阅读的过程中,我常常会为那些为了国家富强而奉献一生的人们感到动容,他们的精神力量,足以跨越时空,激励着我们这一代人。这本书的价值,体现在它能够点燃读者内心深处的思考,引导我们去探索历史的意义,去感悟人生的价值。每一次合上书本,我都会感到意犹未尽,仿佛还有许多未解的谜团在脑海中回荡。它是一本值得反复阅读,并且每次都能从中获得新感悟的书籍,绝对是书架上不可或缺的瑰宝。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颇具匠心,沉稳的配色和考究的字体,一眼便能感受到其历史的厚重感。在拆开快递的那一刻,指尖触碰到封面的质感,就仿佛已经跨越了时空的界限,准备迎接一场思想的盛宴。书的装订也很扎实,翻页顺滑,阅读体验极佳,这对于一本需要长时间沉浸其中的书籍来说,至关重要。包装也相当妥帖,确保了书籍在运输过程中完好无损,这一点对于我这样的网购图书爱好者来说,是值得称赞的。拿到手后,迫不及待地翻开,油墨的清香混合着纸张特有的味道,瞬间将我带入一个全新的世界。封面上的书名和作者名字,都透着一股不容置疑的专业和深度。整个包装和到货体验,都为我即将开始的阅读之旅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让人充满期待。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独具特色,既有学术的严谨,又不乏文学的韵味。作者在驾驭复杂史料的同时,还能用精准而富有张力的笔触,描绘出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那些曾经被湮没在时间长河中的细节,在作者的笔下重新焕发出生命力。他的叙述方式,时而如涓涓细流,娓娓道来;时而又如惊涛骇浪,震撼人心。这种节奏的把握,使得阅读过程跌宕起伏,引人入胜。我尤其喜欢作者在处理一些关键历史节点时的表达,他能够用简洁明了的语言,点破事件的核心,让我们这些非专业读者也能清晰地理解其中的复杂性。有时,我会反复咀嚼某个句子,细细品味其中蕴含的深意。这种文字的力量,足以穿透历史的迷雾,直抵人心的深处。
评分阅读这本书,最大的感受就是它成功地将宏大的历史叙事与生动的人物故事巧妙地融合在一起。作者并没有拘泥于枯燥的史料堆砌,而是通过一个个鲜活的人物,一个个跌宕起伏的事件,将中国近代百年来的变迁娓娓道来。我仿佛看到了那些在时代洪流中挣扎、奋斗、甚至被时代洪流裹挟的人物,他们的喜怒哀乐、他们的抉择与命运,都深深地触动着我。这种叙事方式,让历史不再是冰冷的文字,而是有血有肉、有温度的故事。在阅读过程中,我常常会因为某个情节而感到唏嘘,也会因为某个壮举而热血沸腾。作者对人物心理的细腻刻画,以及对时代背景的深刻洞察,都使得这本书具有极强的可读性和感染力。每一次翻开,都像是在与历史对话,与那些曾经叱咤风云的人物进行灵魂的交流。
评分阅读这本书,让我对中国近百年的发展历程有了全新的认识。它不仅仅是一部历史著作,更像是一面镜子,映照出我们民族走过的艰辛而辉煌的道路。我看到了无数的机遇与挑战,看到了无数的变革与阵痛。它让我开始反思,是什么样的力量,驱动着这个古老的民族在近代史上不断向前?作者对于经济、政治、社会等各个层面相互作用的分析,为我提供了一个宏观的视角,让我能够更全面地理解历史发展的内在逻辑。在阅读过程中,我经常会停下来思考,将书中的内容与当下的现实进行对比,从中汲取宝贵的经验和教训。这本书带来的启发是深刻的,它促使我去更深入地了解我们的过去,从而更好地理解我们的现在,并思考我们的未来。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