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醫師心能量: 身體病症的答案心知道!

哈佛醫師心能量: 身體病症的答案心知道!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許瑞云 著
图书标签:
  • 身心医学
  • 心理疗愈
  • 健康
  • 情绪管理
  • 哈佛医学
  • 自我疗愈
  • 疾病根源
  • 心灵力量
  • 医学心理学
  • 健康心理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平安文化有限公司
ISBN:9789578039131
商品编码:16071018
包装:平装
丛书名: 叢書系列:真健康
出版时间:2014-06-03
用纸:胶版纸
正文语种:繁體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名人推薦

  【創意人、作家】李欣頻、【富邦文教基金會執行長】陳藹玲、【心理諮商師】蘇絢慧 誠心推薦!
  ●按姓名筆劃序排列

内容简介

  為什麼有些病老是治不好?
  58篇問診實證,搭配提升能量運動圖,全面療癒你的身、心、靈!
  許多病症只是冰山一角,
  它真正要反映的是,
  我們內在有些甚至連自己都沒意識到的問題還沒有解決。
  家庭關係不和諧,容易導致上癮行為!
  職場壓力太大,高血壓、糖尿病都會找上門!
  經常感到緊張焦慮,可能是胃痛的根源!
  凡事要求完美、自我批判,會造成過敏等免疫系統出問題!
  人之所以會生病,其常常是心理影響到生理,長期的壓力、不滿、憤怒、怨恨等等,都可能讓身體的臟器產生質變。所以醫病要先醫心,想要治癒那些反覆發作、無法根治的疾病,就要先回歸內心,不斷去觀照、調整自我的情緒和心念。
  哈佛醫師許瑞云深入研究能量醫學和自然療法,以實例和理論帶領我們從「心」出發,發現並解決那些埋藏在內心深處的恐懼和不安,療癒我們與自己和家人的關係,不僅能讓我們的身體再度充滿活力,內心也充滿喜悅,無論生活還是工作,都將進入全新的境界。

  

作者简介

  許瑞云:許瑞云醫師原本主修運動神經學,因為對營養學及如何維持最佳體能狀況特別感興趣,因此繼續攻讀營養學和流行病學碩士,畢業後又至波士頓大學轉攻醫學博士,並在哈佛大學附屬醫院接受住院醫師訓練,之後成為哈佛醫院的主治醫師及哈佛醫學院講師。她於二○○八年回台,目前任職於花蓮佛教慈濟綜合醫院。
  許瑞云醫師除了西醫外,也接觸中醫,進而研究自然療法、能量醫學等不同領域。她鼓勵人們以多重角度來思考健康和飲食的問題,並且要時時懷抱著感恩的心。她也期望藉由本書,能夠幫助更多的人活得健康快樂,遠離煩惱及病痛。
  ●經歷:哈佛大學醫學院講師、哈佛麻省總醫院內科主治醫師、哈佛醫學院附屬教學醫院「貝斯以色列女執事醫學中心」住院醫師、私人健康營養顧問、美國老人醫學學會會員、美國內科學會會員、美國身心靈全人自然療法(ORI)會員。
  ●學歷:波士頓大學醫學院醫學博士、哈佛大學公衛學院營養學及流行病學碩士、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運動生理學學士。
  ●現任:財團法人佛教慈濟綜合醫院一般醫學主治醫師。

目录

【見證心得】學習今世的課題,改善生命動力──006
【見證心得】不吃藥,從「心」療癒罕見免疫病──010
【見證心得】醫院治不好的病,許醫師治好了──012

Chapter 1:家庭關係和健康息息相關

1.你和父母的關係是健康之源──020
2.學著放手,身心都自由──024
3.家庭和樂可以帶來正面能量──026
4.你的體貼可能成為家人的壓力來源──029
5.責罵會帶來焦慮負能量──032
6.祝福你的傷痛──035
7.情緒不好,腸胃也不會好──038
8.尋回你的生命之源──041
9.改善子宮問題,先改善親密關係──047
10.如何面對生病的家人──052

Chapter 2:樂在工作又健康的秘訣

1.生命的禮物藏在困境之中──058
2.錢會跟著愛走──061
3.樂活在工作──064
4.退休不是終點──068
5.為什麼有人成功,而我卻做不到──071
6.不是不成功,是因緣尚不足──075
7.讓自己成為搶手貨──078

Chapter 3:和諧的情感為我們補足身心能量

1.為什麼人生快樂不起來──084
2.談戀愛要看天時地利人和──087
3.分手的原因比結果更重要──091
4.你想要的,不一定是你需要的──096
5.心不卡住,身也不會卡住──099
6.感恩讓身體和愛都活起來──102
7.生氣只會連累自己的身體──104
8.放下賭氣,胃就不再脹氣──107

Chapter 4:以接受代替恐懼,放手就能放心

1.美貌易逝,智慧才長存──112
2.如何優雅地老去──115
3.鬆開手,你就擁有全世界──120
4.為什麼我的生命總是惶恐不安──124
5.你在為身心下負面指令嗎?──127
6.如何克服恐懼──130
7.知道但是做不到──132
8.愈抗拒愈痛苦──136
9.嫌棄病軀,身體也不喜歡你──140
10.再健康的食材,也會被「恐懼」弄餿──143

Chapter 5:愛自己,療癒旅程已經上路

1.時常觀照自己的情緒和心念──146
2.脫離舒適圈的制約──150
3.你的期待是你的絆腳石──154
4.改變世界,不如改變心念──158
5.正面迎擊負面能量──161
6.不認同怎麼接受──164
7.執著在哪裡,學習就在哪裡──167
8.討厭的人來自排斥的心──170
9.任何生命都值得我們善待──174
10.不是業報懲罰你,是你在罰自己──177
11.活在當下的秘訣──179
12.勇敢面對「精神病」──184
13.接受疼痛就能消滅疼痛──187

Chapter 6:尊重是人際相處的不二良方

1.自己如何看待自己最重要──192
2.最大的敵人是有分別心的自己──195
3.言語的力量──199
4.如何開創正面能量場──201
5.看清念頭,才能夠改變命運──205
6.別人生氣我不氣──208
7.為什麼我總是這麼衰──211
8.為什麼我會莫名其妙惹人厭──215
9.一切唯心造──219
10.態度決定我們的貴人緣──223
11.向細胞學習分享和合作──227

Chapter 7:提升能量運動法

1.五分鐘快速能量提升法──232
2.調整生氣──248
3.胃酸逆流──242

精彩书摘

  你和父母的關係是健康之源

  有位病人來看診,說他腸胃不舒服,容易便秘,但又控制不住口腹之欲;另外,又因為很會花錢,所以工作上和財務上都有很大的壓力。
  我問他和父母的關係怎麼樣,他說父親是大陸來的退伍軍人,對小孩很嚴格。病人讀國中的時候,有一回跟父親起了衝突,大吵之後很想離開家,只是苦於自己還小沒有能力出走,心裡想著有一天一定要離開這個家。母親因為很嘮叨,所以病人和母親也處得不好。
  一個人如果和父母關係不好,甚至不相往來,生命能量會空掉一大塊,所以容易出現不同的上癮行為,藉以填補這個空缺,例如:對食物或網路上癮、愛亂買東西,甚至可能沉迷於菸、酒、毒品、賭博。除了容易沉溺於某些癮頭,這些與父母關係不好的人,很難發自內心感到自信,常常自認無法勝任被賦予的工作,對己對人都缺乏安全感,與同儕相處也容易產生摩擦。
  而父母之中,母親對個人的人際關係影響甚大。母親是孩子人生的第一個人際關係,每個人打從娘胎就與母親繫在一起,母親是人生的根本與基礎,也是生命中愛的來源。如果無法與滋養我們的母親關係融洽,那麼生命中愛的流動就會卡住,和其他人之間的關係就會缺乏愛的動力。所以必須與母親維持和諧的關係,才能有良好的人際關係。
  母親對兒女的擔憂是一輩子的事,即使孩子六十歲了,八十歲的老母親還是會煩心。特別是母親成長的年代裡常常有戰亂、貧窮、饑荒等經驗,經歷過那樣生活的人,經常處於恐懼不安中,不自覺就會把不安投射到孩子身上,所以特別會叨念自己的孩子。母親念你的時候,如果用反抗、叛逆、不從、厭惡的方式回應,那只會讓母親更加不安,於是嘮叨得更厲害。下回母親開始叨念時,試著帶著感恩的心告訴媽媽:「媽媽,謝謝妳的關心,我知道妳希望我……我會好好……請媽媽祝福我,不要擔心我。」一旦母親瞭解我們有把她的話聽進去,自然就會比較安心,不會一直嘮叨。
  
  我告訴病人,其實他很幸福,因為媽媽還活著,而且可以大聲嘮叨,就表示她體力不錯,意識清楚。我們很難讓媽媽完全不擔心,因為這是她對自己生命的投射,所以孩子愈抗拒不從,母親就愈不安、愈嘮叨。其實當孩子不抗拒,就不會感到厭煩,只要能感恩媽媽的關愛,自然就能夠喜悅地接受。

前言/序言

  【見證心得】

  學習今世的課題,改善生命動力◎常陽(男,三十六歲)

  從二○一二年以來,我一直和病菩薩往來,雖保住了小命,但難解的新症狀卻一次一次地襲來。去年四月,指甲生長失序;八月中開始便秘、流血;九月,皮膚出現排斥的斑狀出血;十月口腔再度潰爛……
  我很無奈,因為我盡力了,醫師們也盡力了。我在偶然間看到許瑞云醫師的影片,觸發我尋求新的契機。許醫師的治療很有趣,她的最大特色是可以不使用藥物治好病。我想想,這樣並不會影響到原本醫院的療程,那就來試試好了。
  二○一三年十二月初,我搭火車到花蓮,開始了與許醫師的互動。她感應了我的能量場後,沉默了五分鐘,瞬時間,四周安靜得連心跳聲都聽得見。後來,從我的身體能量的測試結果發現,我身體所產生的排斥是因為我不想要活下去。許醫師說通常病人來尋求幫助,內心都是想要活下來的,而我卻一點也不想,所以我的身體在骨髓移植後就不斷地出現排斥現象。
  我回答:「因為我覺得活著很辛苦,而疾病一點都不苦,甚至是一種解脫。」我心中浮現了痛苦的根源,然而,我沒說出口。我只像鬼打牆似地回答:「當人很辛苦。」
  接著,她說想跟我聊聊比較私密的問題,所以把學生、護理師都先請了出去。護理師臨走前留了兩包衛生紙給我,我和許醫師則在診間內開始了我們的對談與能量測試。她說血液是生命的動力,所以血液的問題是因為生命的喜悅能量被卡住了。她想跟我聊聊為何這次排斥的現象都集中在身體的右側。結果她一開口就直接問:「你喜歡的是……?」答案出來了,右邊代表的是男性,我一直很理性地用意志力排斥我喜歡男性的特質。之前鬼打牆的推託,還是被她給戳破了。
  許醫師是一個很溫暖的人,她微笑地對我說,我不需要覺得丟臉,這並不牽扯對與錯的價值判斷,單純只是一種與生俱來的特質。她說,我們都是累生累世不斷地來學習的,有些人可能很多世都是出生當女生,如果這世出生為男生,自然會帶著之前女生的特質與喜好。
  人生每世都有功課要做。今生我身為男性,為的是要學習用男性的角度來看事情,而自我接納就是當下最需要學習的一堂課。
  我說,其實我只害怕這樣的特質會讓我媽媽難過,所以選擇了這樣的面對方式。她說,想要徹底拔除心中的擔憂,只要把媽媽帶來,她處理過很多類似的狀況,每一個都圓滿解決。說也奇怪,兩天後,我的斑狀出血開始減少了。
  十二月二十四日,我和媽媽一起到花蓮看病,我想要除去煩憂,我媽媽想治療她的三高。我先獨自進診間,將目前身體的症狀詳細地列了出來,許醫師也一個一個教我處理之道。看完後她問我,今天可以跟媽媽談談我的狀況嗎?我回答:「當然可以,謝謝!」
  接著媽媽進入診間,我則在外面等候。二十分鐘後,護理師把我叫了進去,引導我坐在旁邊,而醫師繼續跟我媽媽談保健之道。約莫五分鐘後,他們結束了對話,醫師轉頭跟我說:「楊先生,你媽媽很OK,完全接受你的狀況。她只希望你能活得快樂,假如有對象也可以帶回家給媽媽看。」我又傻了。
  出了診間,我和媽媽去吃午餐、參觀靜思堂、搭車回家,氣氛很平和。現在,右半身只剩下右手的色斑比較明顯以外,其他的幾乎全都消失了,而且也不再便秘,完全不需要再吃任何瀉藥,連口腔裡的傷口也癒合許多。前一陣子,我因為接了一個作曲的案子,要到台中兩天一夜。我沒跟媽媽說我要做什麼,只說要到台中,隔天就回來。出門前,她語氣輕鬆地問我是不是要去約會?
  這些轉變都要謝謝許醫師的幫忙!很感恩上天能藉著許醫師給了我深深的療癒!當然,我還有許多進步的空間要努力,但是我相信,我的生命正在改變,變得更健康平安、幸福和諧了!

  【見證心得】

  不吃藥,從「心」療癒罕見免疫病◎林慶芳(女,二十三歲)

  十九歲那年,該是人生花漾年華,醫院卻變成我第二個家。醫師告訴我,我得的是一種自體免疫問題,但是發病近兩年,做過無數的檢查,醫師才勉強將我診斷為「高安氏動脈炎」,一種罕見到多數醫師都沒聽過的疾病。發病後,我不停地使用類固醇與免疫抑制劑,反反覆覆地住院,疾病依然失控;看過許多專家名醫,用遍台灣目前最好的醫療,我的疾病仍沒有太大的起色,而過多的免疫抑制藥物甚至讓整個免疫系統陷入混亂。某次對體內僅存的免疫細胞做抽血檢測,醫師搖著頭對我說:「你現在的免疫力,比愛滋病還慘!」於是我開始接受免疫球蛋白的治療,卻又因嚴重過敏而進了加護病房。這些疾病的複雜度讓醫師大嘆都可以寫一本教科書了。
  我在短短兩年多內,住院十三次,兩次在保護隔離病房,三次在加護病房。
  我以為我的人生大概就這樣了吧,沒想到在因緣之下,讓我知道了這位不開藥就可以治好病的醫師。我透過臉書文章,大致明白許醫師的理念,便帶著死馬當活馬醫的心情來到門診,也參加工作坊,許醫師都很精確地點出我卡住的心念。雖然我曾經半信半疑地心想「這些真的有用嗎?」但是只要用心做,我發現我真的慢慢恢復健康。在認識許醫師的十個月後,我完全停掉西藥治療,也恢復健康樣貌。往後當我的身體再次出現各種疑難雜症,只要調適好背後卡住的心念,再配合許醫師教的能量醫療,便能自我療癒。效果之好,實在令人不可思議!
  感謝許醫師用不吃藥就可以療癒的方式讓我重生,現在我不只身體健康,連看見的世界也變美了,可見心念力量之強大!很感恩能寫這篇序文,希望能帶給更多人勇氣與力量走向自我療癒。我,一個八年級生的女孩都能做到,您呢?
  最後,深深感恩許醫師的新書,讓大家更能擁抱健康喜悅。

  【見證心得】

  醫院治不好的病,許醫師治好了◎沈小姐(女,二十五歲)

  我從二○○八年開始,氣胸大概來回發作了共四到五次。第一次氣胸發作時,我只是覺得胸口悶痛、呼吸困難。剛好當時有做健康檢查,這才發現胸腔已經積水,肺部塌陷了三分之一。令我詫異的是,這種疾病多好發於年輕瘦高型的男性,且男女患病的機率約六比一,為何不太符合這些條件的我,會是那少數之一呢!當時醫院的醫師建議開刀比較容易根治,復發機率是千分之一,我才答應動手術。沒想到相隔一年半後,第二次自發性氣胸又來了,我再次感到震驚:「不是已經做過手術治療了嗎?」在無奈之下,我接受了第二次手術治療,但是這次術後,深深覺得自己白挨了一刀,因為也沒找到真正的傷口,只是讓醫師多一次實驗的機會而已。後來每相隔約半年,我就會發生輕微氣胸的狀況,但是不想再開刀,就自行修養恢復。台大醫師安排我做許多檢查,懷疑我是得了一種叫做「肺淋巴血管平滑肌增生症」的罕見疾病(簡稱LAM)。二○一四年初,我的肺部再次嚴重塌陷,這時我已經知道,即使開刀也不能讓我痊癒。
  剛好透過友人介紹,掛上許醫師的門診。來到花蓮看診的那一天,我連走路都很吃力,躺下坐起更是會讓我氣喘如牛。許醫師詢問我是為什麼感到壓力,當時想到的只有事情做不完、作業做不完,然後一直擔心,之後便發病。許醫師先幫我做整體能量調整,並且告訴我,我的疲憊是因為身心分離,例如睡覺時一直擔心做不完的事情,就無法讓身心放鬆,所以醫師特別叮囑我「活在當下」的重要。醫師也教我用感恩、接受的方式自我療癒,這真的很有效。
  看診時醫師試著讓我躺下,但我知道我會很不舒服,所以很害怕;醫師試著要我放鬆,甚至忘記不舒服,自然而然地躺下。我照著醫師的講法做,那瞬間我不舒服的症狀減緩,身體也沒有這麼痛了。醫師說我的病是跟緊張有關係,一緊張,我的平滑肌就會增生,造成身體不舒服。現在回想起來,過去凡是緊張、焦慮或難過時,身體就會馬上反應,開始呼吸急促,還可以感受到肺部產生咕嚕咕嚕的聲音。我現在相信這疾病跟自身情緒有非常大的關聯,因為之前台大也說我的病是沒有原因的。當一個病人聽到醫師宣判:「你的病找不到原因,任何因素都有可能導致生病。」便把它歸類「自發性」,這種解釋對於病人簡直沒有任何幫助,還造成莫大壓力。我回家之後,每天都做許醫師的能量運動,一個月後再回診,我的氣色已經變得紅潤許多。謝謝許醫師提倡身心靈療法,讓我不僅認識了自己的身體,也學會如何傾聽內心的聲音,讓身心靈回到最完好的狀態。


好的,这是一本关于自我探索、身心连接以及能量疗愈的深度指南,它将引领读者踏上一段发掘内在智慧、重塑生命蓝图的非凡旅程。 --- 《内观之钥:通往身心合一的深度觉醒指南》 内容简介 在这个信息爆炸、节奏飞快的时代,我们常常感到与自己内在的联系日益疏远。身体的疲惫、情绪的波动,乃至反复出现的困境,都像是迷雾中闪烁的信号灯,却鲜少有人能真正停下来倾听它们背后的“低语”。《内观之钥:通往身心合一的深度觉醒指南》并非一本简单的自助书籍,它是一份邀请函,邀请你放下外界既定的评判标准,深入探寻那个最了解你、最能为你指引方向的“内在导师”。 本书的结构旨在构建一个完整、可操作的自我探索框架,它将传统智慧与现代心理学、能量感知深度融合,帮助读者建立起与身体、情绪、潜意识之间稳固而清晰的对话机制。 --- 第一部分:觉察的黎明——重拾感官的地图 本部分聚焦于“觉察力”的培养,这是所有深度改变的基石。我们探讨如何从自动驾驶模式中抽离,真正开始“感知”生活。 1. 身体的语言:不仅仅是感觉 我们首先会深入剖析身体如何记录和表达我们未被处理的情感和经验。这不是关于症状的诊断,而是关于“模式”的识别。例如,长期紧绷的肩膀可能与责任感和控制欲的过度承担相关联;反复出现的消化不适,或许暗示着难以“消化”某些新的观念或人际关系。本章节提供了一套“身体扫描”技巧,教导读者如何像一位细心的侦探一样,追踪身体的细微信号,并记录下伴随这些信号发生时的情境、想法和情绪。 2. 情绪的炼金术:从负面到能量流 情绪常常被误解为需要被压制或快速解决的“麻烦”。本书提出了一种革命性的观点:所有情绪——无论是恐惧、愤怒还是悲伤——本质上都是未被充分流动的能量信息。我们将学习“情绪锚定”技术,识别出那些在你生命中反复出现、似乎没有明确起因的情绪“回声”。更重要的是,我们会学习如何“安住”于这些强烈的情绪中,而非逃避,通过深度的接纳,引导这些能量回归平衡态。 3. 思维的构造:解构内在叙事 我们的认知世界是由无数个从小到大建立起来的“信念系统”所构筑的。这些信念,特别是那些潜藏在意识层以下的限制性信念,决定了我们能看到的世界的边界。《内观之钥》提供了具体的提问技术,帮助读者挖掘出那些关于“自我价值”、“成功”或“爱”的核心预设。通过对这些叙事进行“真实性检验”,读者可以开始主动地重写自己的内在脚本。 --- 第二部分:深层连接——潜意识的桥梁搭建 在掌握了基础的觉察工具后,第二部分将引导读者进入更深层次的潜意识领域,那里储存着塑造我们当前现实的“底层代码”。 4. 梦境的密码学:夜间工作坊 梦境被视为潜意识最直接的表达。本书提供了一套实用的“梦境日志与象征解读”方法论,鼓励读者将梦境视为来自内在智慧的指引,而非随机的神经放电。我们探讨如何识别个人梦境中的重复符号和“主题线索”,并将这些信息转化为白日生活中可供参考的行动指南。 5. 能量场的触觉:感知你看不见的世界 本章引入了对个人“能量场”的敏感性训练。这不是一个神秘的课题,而是对自我直觉和环境影响力的科学性探索。通过练习,读者将能够更清晰地感知到空间中弥漫的情绪能量,学会如何设定健康的“能量边界”,保护自己的内在空间不受外界干扰,并认识到自己发出的能量如何积极地塑造周围的环境。 6. 创伤的静默回响:温柔地触摸旧伤 许多深层障碍源于过往未被完整经验和释放的创伤事件。本书强调,处理创伤并非旨在“重温痛苦”,而是要以一种安全、有节奏的方式,允许身体和心智完成未完成的“防御机制”。我们将介绍“温和重塑法”,教导读者如何通过呼吸、意象引导和自我慈悲,释放被冻结在身体组织中的历史压力。 --- 第三部分:整合与显化——回归核心的生命蓝图 最后一部分,我们将整合前两部分的所学,转向如何利用这份深刻的内在了解,去有意识地设计和显化我们真正渴望的生活。 7. 核心价值的定位:你的生命罗盘 清晰的生命目标源于对自身核心价值的深刻理解。本书设计了一套“价值排序与冲突分析”练习,帮助读者剥离社会强加的期望,找到那些真正能带来持久满足感和内在和谐的驱动力。当行动与核心价值对齐时,生活的阻力会自然减小。 8. 意图的力量:从愿望到创造的桥梁 我们不再将“意图设定”停留在纸面或简单的积极思考层面。本章侧重于如何将意图转化为一种“内在状态”——一种与你期望结果频率一致的振动频率。我们探索如何通过身体姿态、专注的呼吸以及清晰的情感投射,让你的内在世界提前“体验”到目标的实现,从而吸引相应的外部机遇。 9. 持续的演化:活在觉察的循环中 觉醒是一个持续的过程,而非终点。本书的最后篇章着重于如何将这些新习得的技能融入日常生活的细微之处,建立一个自我校准的反馈系统。它提供了维护内在平衡的日常“微习惯”,确保你在面对生活的必然挑战时,能够迅速地从“反应模式”切换回“洞察模式”,真正成为自己生命体验的设计师和守护者。 --- 本书特色 非说教式引导: 避免使用绝对化的术语,侧重于启发读者“自己找到答案”。 实践性强: 包含大量可立即应用的练习、日志模板和自我提问清单。 跨学科视野: 融合了东方哲学中关于“气”的认知、现代身心医学的洞察以及深层心理学的结构分析。 关注“如何做”而非“为何如此”: 重点在于提供实用的工具和方法,帮助读者立即开始行动。 《内观之钥》 是一份送给所有渴望从“生存”模式跃迁至“创造”模式的探索者的礼物。它坚信,所有的答案早已深藏于你的每一个细胞、每一次呼吸之中,只需掌握正确的钥匙,你便能开启通往完整、和谐人生的那扇门。

用户评价

评分

要用三言两语概括这本书的震撼力是很难的,因为它触及到了许多我们日常生活中刻意回避的议题。这本书的结构安排极具巧思,它先从外在的表象入手,层层递进,最终将焦点引向我们内心深处最柔软、最不设防的部分。我个人认为,它最大的贡献在于,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解读疾病”的语言体系。以前,疾病对我来说是“敌人”,需要被清除;现在,我开始将其视为身体发出的“重要信号”,需要被认真倾听和理解。书中关于如何建立与身体的“对话机制”的描述,非常具有操作性。我不再只是机械地服从医嘱,而是开始主动参与到我的康复过程中去。这本书的阅读体验是渐进式的,每一次重读都会有新的领悟,因为它引导你不断地向内探索,而人生的课题是不断变化的。

评分

这本书的文字功底达到了一个非常高的水准,它在保持专业深度的同时,又拥有极佳的文学美感。阅读过程中,我仿佛置身于一个宁静的、充满智慧的空间,作者的表达方式充满了同理心,让人感到被理解和接纳。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原谅”与“释放”如何直接影响肝脏健康的章节,那种细腻的联结方式,真是令人拍案叫绝。很多时候,我们觉得情绪是“虚无缥缈”的东西,但这本书用非常具体的方式展示了它们是如何在物质层面留下印记的。它没有给人一种“你生病是因为你不够好”的道德审判感,而是温柔地指出我们可能在不经意间给自己设下的障碍。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重塑了“健康”的定义,使其不再仅仅是器官功能的正常运作,而是一种全方位的生命活力和精神富足状态的体现。

评分

这本书的阅读体验可以说是非常独特的,它不是那种枯燥的科普读物,更像是一次心灵的深度对话。我特别喜欢作者在叙述中穿插的那些小故事和案例分析,它们极大地增强了说服力。我认识到,很多我习以为常的“小毛病”,背后其实都有着更深层的原因,而这些原因往往隐藏在我们的潜意识里。作者的笔触非常细腻,能够捕捉到现代人普遍存在的心理困扰,并巧妙地将其与身体的各种不适症状联系起来。例如,我一直以为自己的失眠只是工作压力大导致的,但书中解析了背后的情绪积压问题后,我才恍然大悟。这本书让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习惯和思维模式,不再仅仅把药物当成唯一的救命稻草,而是学着从根源上解决问题。它带来的不仅仅是知识的更新,更是一种生活态度的转变,更加关注内在的平和与自愈能力。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和标题就已经吸引了我,那种充满力量感和神秘感的色彩搭配,让人忍不住想一探究竟。内容上,它真的没有让我失望。作者以非常平易近人的方式,将深奥的健康理念娓娓道来。我尤其欣赏它强调身心连接的观点,很多时候我们只关注身体的症状,却忽略了情绪和压力对健康造成的深远影响。读完后,我感觉自己对“生病”的理解有了一个全新的维度。比如书中提到的一个关于如何通过调整呼吸来缓解焦虑的小技巧,我试着用了一下,效果立竿见影。这不仅仅是一本告诉你“该做什么”的书,更像是一位智慧的长者在耳边细语,引导你去倾听自己身体的真实声音。文字的流畅度和逻辑性都很强,即使是复杂的医学概念,也能被阐释得清晰明了,让人读起来毫无晦涩感。它真正做到了“知行合一”,提供了理论基础,也给出了实践路径。

评分

坦白说,我刚开始翻开这本书时,对它的期待是比较保守的,毕竟市面上这类“心灵疗愈”的书籍太多了。然而,这本书在处理“心”与“身”的关系时,展现出了一种非常扎实的逻辑框架,完全不是空泛的口号。它的论证过程非常严谨,引用了大量的观察和经验,让人信服。我最欣赏的一点是,它鼓励读者采取主动的姿态去面对健康问题,而不是被动地接受诊断结果。书中提供了一系列自我探索的工具和步骤,比如如何辨识自己情绪的“盲点”,如何通过特定的冥想练习来疏导负面能量。这些实用的指导性内容,对于像我这样渴望自我掌控感的人来说,简直是雪中送炭。读完后,我感觉自己手上多了一张详细的“身体地图”,能够更清晰地看到哪里需要关注和呵护。它提供的洞察力是深刻且持久的,不是昙花一现的“小确幸”。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