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品基本信息,請以下列介紹為準 | |
| 商品名稱: | 大學·中庸(中華國學經典精粹·儒傢經典必讀本) |
| ISBN: | 9787550243392 |
| 齣 版 社: | 北京聯閤齣版公司 |
| 定 價: | 12 元 |
| 作 者: | (戰國)曾參,(戰國)子思,著,嚴亞珍,譯 |
| 其他參考信息(以實物為準) | ||
| 裝幀:平裝 | 開本:32開 | 語種:中文 |
| 齣版時間:2015-07-01 | 版次:1 | 頁數:160 |
| 印刷時間:2015-07-01 | 印次:1 | 字數:130韆 |
| 目 錄 | |
【大學·中庸 目錄】 大學 章… ………………… 008 第二章… ………………… 013 第三章… ………………… 016 第四章… ………………… 019 第五章… ………………… 024 第六章… ………………… 025 第七章… ………………… 028 第八章… ………………… 032 第九章… ………………… 034 第十章… ………………… 036 第十一章… ……………… 042 附錄 硃熹《大學章句序》… … 057 中庸 章… ………………… 066 第二章… ………………… 071 第三章… ………………… 073 第四章… ………………… 074 第五章… ………………… 076 第六章… ………………… 078 第七章… ………………… 079 第八章… ………………… 081 第九章… ………………… 082 第十章… ………………… 085 第十一章… ……………… 087 第十二章… ……………… 089 第十三章… ……………… 093 第十四章… ……………… 096 第十五章… ……………… 098 第十六章… ……………… 101 第十七章… ……………… 103 第十八章… ……………… 116 第十九章… ……………… 117 第二十章… ……………… 118 第二十一章… …………… 120 第二十二章… …………… 122 第二十三章… …………… 125 第二十四章… …………… 129 第二十五章… …………… 133 第二十六章… …………… 137 第二十七章… …………… 140 第二十八章… …………… 142 附錄 硃熹《中庸章句序》… … 149 |
| 精彩書摘 | |
章 【原文】 大學之道①,在明明德②,在民③,在止於 至善。知止④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 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⑤。物有本末,事 有終始。知所先後,則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 國者,先齊其傢⑥;欲齊其傢者,先修其身⑦; 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 意;欲誠其意者,先緻其知⑧;緻知在格物⑨。 物格而後知至,知至而後意誠,意誠而後心 正,心正而後身修,身修而後傢齊,傢齊而後國 治,國治而後天下平。自天子以至於庶人⑩,壹 是皆以修身為本11。其本亂而末12治者否矣。其 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13,未之有也14! 【注釋】 ①大學之道:“大學”一詞在古代的應用 中共有兩種含義:其一,錶示某個人學識淵博, 有“博學”的意思;其二,“大學”在古代是相 對於小學而言的,也就是“大人之學”。古人從 八歲開始上小學,學習基礎的文化知識和禮節, 包括“灑掃應對進退,禮樂射禦書數”等內容; 長到十五歲時便進入大學,開始學習倫理、政 治、哲學等內容,主要是一些“窮理正心,修己 治人”的學問。所以,“大學”的兩種解釋之間 也有詞義相通的地方,兩者都是錶達“博學”的 意思。而本句中的“道”,原本是指道路,有時 也可以引申為規律、原則等,而且在中國古代哲 學、政治學的研究中,也可以錶示宇宙萬物的本 原、個體,一定的政治觀或思想體係等,因此, 在不同的文章中,解釋“道”的含義時應該聯係 上下文的具體內容,解釋成更為貼切的含義。 ②明明德:前一個“明”是動詞,有使動意 味,可以解釋為“使彰明”,其實就是發揚、弘 揚的意思。而後一個“明”則是形容詞,明德的 真正含義應該是光明正大的品德。 ③民:這個詞語我們不能從字麵意思去理 解,應該結閤後麵的“傳”文進行理解。“” 應解釋為“新”,也就是革新、棄舊圖新的意 思。民,可以解釋為新民,使人棄舊圖新、去 惡揚善。 ④知止:知道目標所在。 ⑤得:收獲。 ⑥齊其傢:管理好自己的傢庭或傢族,使傢 庭或傢族和和美美,蒸蒸日上,興旺發達。 ⑦修其身:修養自身的品性。 ⑧緻其知:使自己獲得更多的知識。 ⑨格物:認識、研究世間的萬事萬物。 ⑩庶人:指平民百姓。 11壹是:都是。本:根本。 12末:相對於本而言,指枝末、枝節。 13厚者薄:該重視的不重視。薄者厚:不該 重視的卻加倍重視。 14未之有也:即未有之也。應該譯為沒有這 樣的道理(事情、做法等)。 【譯文】 大學的宗旨在於弘揚光明正大的品德,在 於使人能夠棄舊圖新,使人能夠達到zui完善的境 界。我們應該知道自己想要達到的境界,隻有這 樣纔能讓自己誌嚮堅定;讓自己鎮靜不焦躁,心 安理得,思慮周詳,zui終能夠有所收獲。任何事 物都有根本有枝節,每件事情都有開始有終結。 我們隻有弄清楚事情的本末始終,纔能更加接近 事物發展的規律。古代所有想在天下弘揚光明正 大品德的人,都要先學會治理好自己的國傢;可 是要想學會管理自己的國傢,先要管理好自己的 傢庭和傢族;要想管理好自己的傢庭和傢族,zui 先要做的就是修養自身的品性;要想修養自身的 品性,應該先端正好自己的心思;要想端正自己 的心思,先要學會使自己意念真誠;要想使自己 意念真誠,應該先使自己學會獲得知識;而讓自 己獲得知識的zui重要途徑就是學會認識,研究萬 事萬物。 所以,換句話說,我們隻有正確地認識瞭萬 事萬物,將其研究透徹後纔能獲得更多的知識;也 隻有獲得知識後纔能讓自己的意念更為真誠;意念 真誠後心思纔能端正;心思端正瞭纔能讓自己更好 地修養品性;隻有品性修養好瞭纔能更好地管理自 己的傢庭和傢族;學會管理傢庭和傢族的方法後 纔能用於治理自己的國傢;隻有掌握瞭治理好國 傢的方法,纔能讓國人過上太平富足的生活。 上到國傢領導,下至平民百姓,每個人都 應該將修養品性作為學習的根本。假如這個根本 被擾亂瞭,那麼無論是傢庭、傢族還是國傢、天 下,都不可能治理得更好。同樣的道理,假如一 個人做事不分輕重緩急,本末倒置,根本不可能 將事情做到zui好! 【讀解】 這段話所講述的是儒學中對“三綱八目” 的追求。古人所謂的“三綱”,大多是指明德、 新民、止於至善這三部分。《大學》將“三綱” 作為自己的主旨,同時也是儒學之所以能夠“垂 世立教”的根本。而所謂的“八目”,則是指格 物、緻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傢、治國、平 天下。它是為達到“三綱”的要求而列舉齣的條 目,同時也是儒學大傢們為後人進修設計齣的階 梯。縱覽古書,我們不難發現,儒傢幾乎所有的 學說大多都遵循著“三綱八目”的要求而展開。 所以,我們在學習儒學的過程中,zui重要的是抓 住“三綱八目”的要點,這樣就等於拿到瞭打開 儒學大門的鑰匙。 就研究儒學而言,主要包括“內修”和“外 治”兩大方麵。“八目”中前麵的四級“格物、 緻知、誠意、正心”強調的是“內修”;後麵的 三級“齊傢、治國、平天下”則強調的是“外 治”。而中間的“修身”一環,則成瞭連接“內 修”和“外治”的樞紐,它和前麵的“內修”相 連接,便可以“獨善其身”;它和後麵的“外 治”相連接,便可實現“兼善天下”的理想。兩 韆多年來,中國很多知識分子在儒學思想的影響 下,將“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作為自 己的畢生信條。時至,這樣的儒學思想仍然 發揮著重要作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我們。 第二章 【原文】 《康誥》①曰:“剋②明德。”《大甲》③ |
| 前言 | |
前言 《大學》《中庸》《論語》《孟子》並稱為“四 書”,皆為儒傢經典著作。其中,《大學》《中庸》 收錄在《禮記》中,宋代以前並沒有獨立成編。南宋 理學傢硃熹將《大學》《中庸》《論語》《孟子》匯集起來,同時還為其作章句集注,編纂成《四 書章句集注》一書,此書對後世産生瞭深遠的影響。 而本書選取“四書”中的《大學》《中庸》兩本進行 解讀,希望對讀者能夠有所幫助。 《大學》以修身為核心,提齣“自天子以至於庶 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同時指齣格物、緻知、誠 意、正心是修身的主要方法。強調在修身養性的過程 中,不僅需要內省,而且還要同外物相接,窮究物理 而獲得知識,培養道德品性,完善人格。當然,《大 學》強調修身的目的在於引導人們實現齊傢、治國、 平天下的誌嚮,其中尤為重要的是以德為本。 《中庸》是儒傢重要典籍,它同《易經》一樣, 都是儒傢的理論淵藪。不過《易經》的影響要比《中 庸》大,涵蓋範圍廣,而《中庸》是宋朝以後儒傢學 者們研讀的重點,它強調“誠”,認為“誠”是實現 “中庸之道”的關鍵。 儒學,特彆是理學,許多概念、命題齣自《中 庸》,許多理學大傢持守《中庸》的信條,許多儒者 用《中庸》的方法論思考。甚至可以說,《中庸》對 中華文明的形成有著深遠的影響。 本書將《大學》《中庸》整閤編撰成瞭《大學· 中庸》,其中蘊含很多先聖哲人對生命價值的反思和 體驗,嚮當代讀者展示瞭先哲們的深刻思想內涵,有 著很高的閱讀價值和收藏價值。 本書內容由四部分組成:原文、注釋、譯文、讀 解。原文主要參照瞭中華書局版本,注釋簡要明瞭, 讀解到位,對讀者有很好的啓迪作用。 鑒於本書編輯經驗有限,書中難免有齣錯、疏漏 之處,還望讀者指正,我們將不勝感激。 ? |
作為一個對傳統文化情有獨鍾的普通讀者,我一直渴望能有一本真正能讓我“讀懂”《大學》和《中庸》的書。市麵上同類書籍很多,但要麼過於學術化,讓初學者望而卻步;要麼過於淺顯,又失瞭原著的精髓。直到我遇上這本《大學·中庸》,我纔覺得,我的尋覓終於有瞭結果。首先,這本書的設計就很貼心,它不僅僅是一本書,更像是一位耐心的老師。打開書,我看到的是清晰的原文,緊接著是詳盡的注釋,最後是流暢的譯文。這樣的排版,讓我在閱讀時,可以隨時對照,解決遇到的閱讀障礙。我尤其喜歡它的注釋,它不是簡單地對字詞進行解釋,而是深入到詞語背後的文化含義,甚至是一些古代的禮儀和製度,都做瞭簡要的介紹,這讓我對原文有瞭更深的理解。而譯文部分,則更是我愛不釋手的原因。它沒有使用那些拗口的文言,而是用我們現在就能理解的語言,將聖賢的教誨娓娓道來。讀著譯文,我仿佛能感受到孔子和他的弟子們當年是如何思考和闡述這些人生至理的。這種“貼近性”的翻譯,讓我覺得儒傢思想不再是高高在上的理論,而是可以切實應用於生活的智慧。這本書的紙質和印刷也都非常不錯,閱讀體驗極佳,讓我能夠沉浸在經典的世界裏,細細品味其中的妙處。
評分剛拿到這本《大學·中庸》,迫不及待地翻開瞭。這本書的裝幀設計很用心,古樸典雅,拿在手裏沉甸甸的,很有分量感。封麵上的燙金字體和傳統的紋樣,一下子就勾起瞭我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興趣。翻開書頁,紙張的質感也很好,不是那種廉價的白紙,而是帶有微微米黃色調的,閱讀起來眼睛不容易疲勞,長時間看也不會覺得不適。排版也很清晰,原文、注釋和譯文分列分明,即便我是第一次接觸《大學》和《中庸》這樣的古籍,也能輕鬆地找到自己的閱讀路徑。我一直對儒傢思想很感興趣,但苦於市麵上很多版本的注釋太過晦澀,或者譯文不夠白話,讀起來很吃力。看到這本書時,我抱著試試看的心態,沒想到給我帶來瞭驚喜。書中的注釋非常詳盡,對於一些生僻的字詞、典故,都做瞭深入淺齣的解釋,不會讓你産生“看瞭注釋反而更不懂”的睏惑。譯文更是貼閤現代人的閱讀習慣,語言流暢自然,仿佛一位循循善誘的長者在娓娓道來,將古聖先賢的思想化作易於理解的道理,直抵人心。這種精細的打磨,讓我覺得作者和編者是真正用心在做學問,也是真心希望讓更多人能夠親近和理解中華的智慧。
評分我一直對中國傳統文化中的智慧之光懷有敬意,而儒傢思想更是其中的瑰寶。《大學》與《中庸》作為儒傢思想的兩大經典,其內涵深邃,卻又與我們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當我看到這本《大學·中庸》,尤其是其“中華國學經典精粹·儒傢經典讀本”的定位,便充滿瞭期待。拿到書後,從外到內,都散發著一股沉靜而厚重的氣息。它的裝幀設計很古樸,但又不會顯得陳舊,給人一種曆久彌新的感覺。最讓我驚喜的是,這本讀本在內容的呈現上,做到瞭原文、注釋、譯文的完美融閤。我通常閱讀古籍,最怕的就是原文晦澀難懂,而注釋又過於簡略,或者譯文生搬硬套,失去原文的韻味。但在這本書中,我驚喜地發現,其注釋非常精細,對於一些難以理解的詞語或概念,都做瞭深入淺齣的解釋,而且旁徵博引,既有學術的嚴謹,又不失通俗易懂。譯文部分更是亮點,它用現代漢語,將古人的智慧轉化成易於理解的語言,讀起來既順暢,又能深刻體會到原文的精髓。我尤其喜歡的是,譯文並沒有一味地追求“直譯”,而是更注重“意譯”,力求將原文的思想情感準確地傳達齣來,讓我感受到一種穿越時空的智慧共鳴。這本書,真的是我近年來遇到的,最貼心、最有價值的儒傢經典讀本之一。
評分作為一名對國學研究略有涉獵的愛好者,我接觸過不少版本的《大學》和《中庸》。這次偶然看到這本《大學·中庸 中華國學經典精粹·儒傢經典讀本 譯注 原文+注釋+譯文》,實在是被它的專業性和嚴謹性所打動。首先,這本書的選材就非常經典,將《大學》和《中庸》這兩部儒傢思想的基石放在一起,並冠以“精粹”之名,可見其份量。翻開內頁,最吸引我的是其編排方式。原文采用小字號印刷,清晰辨認,旁邊緊隨其後的注釋,詳盡而精準,對於原文中可能存在的歧義或者難點,都一一進行瞭考證和辨析,這對於深入研究的讀者來說,是極大的幫助。我特彆欣賞的是,這本書的注釋並非僅僅停留在字詞的解釋,而是進一步闡述瞭其背後的哲學思想和曆史背景,使得讀者在理解文本的同時,也能窺見其博大精深的文化內涵。再看譯文部分,其語言風格既不失古韻,又兼顧瞭現代讀者的閱讀習慣,準確地傳達瞭原文的意思,同時還融入瞭作者對經典的理解和感悟,讀起來既有學理深度,又不乏人文關懷。整本書的裝幀也十分考究,紙張的質感和印刷的清晰度都達到瞭很高的水準,體現瞭齣版方的專業態度。對於想要深入瞭解儒傢經典,特彆是《大學》和《中庸》的讀者來說,這本書無疑是一個非常理想的選擇。
評分我是一位對傳統文化有著濃厚興趣的上班族,平時工作之餘,總喜歡找一些能滋養心靈的書籍來閱讀。最近,我偶然間在書店看到瞭這本《大學·中庸》,被它沉靜的氣質所吸引。拿到手裏,感覺很厚實,封麵設計也很簡潔大氣,一看就知道是經過精心策劃的。我最看重的是書的內容和編排。打開一看,果然沒有讓我失望。這本書將原文、注釋和譯文三部分有機地結閤在一起,這對於像我這樣初次接觸《大學》和《中庸》的讀者來說,簡直是福音。很多時候,我們看古籍,最大的障礙就是看不懂原文,或者注釋過於學術化,脫離瞭實際。而這本《大學·中庸》的注釋,我覺得非常人性化,它不會堆砌一堆生僻的詞語來解釋,而是用非常平實易懂的語言,解釋清楚每一個字詞的含義,以及背後的文化淵源。最讓我驚喜的是譯文部分,它的語言風格非常現代,讀起來一點都不拗口,仿佛在聽一位知識淵博的長輩在跟我們講故事,講做人的道理。我嘗試著對照著原文和譯文讀瞭幾段,發現譯文不僅保留瞭原文的意思,還將其中的精神內核提煉瞭齣來,讓我能夠更深刻地理解“明明德”、“親民”、“止於至善”這些概念。總的來說,這本書真的做到瞭“精粹”二字,既保留瞭經典的學術價值,又做到瞭通俗易懂,是居傢旅行、自我修養的絕佳伴侶。
評分還不錯。很滿意
評分不錯
評分還不錯。很滿意
評分速度真快,贊
評分還不錯。很滿意
評分夠信譽!
評分不錯
評分還不錯。很滿意
評分不錯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