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學研究典籍叢刊:景龍文館記·集賢注記

中國文學研究典籍叢刊:景龍文館記·集賢注記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唐] 武平一,[唐] 韋述 著,陶敏 校
圖書標籤:
  • 中國文學
  • 古代文獻
  • 景龍文館
  • 集賢注記
  • 宋代文學
  • 典籍
  • 文獻匯編
  • 曆史文獻
  • 文化研究
  • 學術著作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中華書局
ISBN:9787101102734
版次:1
商品編碼:11713551
品牌:中華書局
包裝:平裝
叢書名: 中國文學研究典籍叢刊
開本:32開
齣版時間:2015-06-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371
字數:263000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産品特色

內容簡介

  《中國文學研究典籍叢刊:景龍文館記·集賢注記》包含《景龍文館記》和《集賢注記》。前者由武平一撰,記載唐中宗景龍年間修文館唱和活動,保存瞭上官婉兒及張說、宋之問、瀋佺期、杜審言、蘇頲等文館學士的唱和之作,以及初盛唐之交眾多作傢的傳記資料。堪稱景龍一朝實錄性質的編年體文學史。後者由韋述撰。集賢院,以整理圖籍、纂修國史、草定儀注、修訂曆法、翻譯佛經、教習樂工等為工作任務,玄宗朝實則擔負翰林院部分職責。《集賢注記》記載玄宗朝集賢院置院始末、院中故事、學士名氏等,末附《新舊唐書》之《韋述傳》及新撰《韋述簡譜》,反映瞭玄宗朝文物之盛。

內頁插圖

目錄

景龍文館記
景龍文館記捲一景龍二年
四月二十二日修文館始置大學士學士直學士
四月二十五日李乂為學士
七夕兩儀殿會宴應製
九月九日幸慈恩寺應製
閏九月九日幸總持寺應製
鞦諸學士餞送許州宋司馬赴任
鞦諸學士餞送唐真休赴永州任
十月三日幸三會寺應製
十月武平一上錶請抑損外戚
十月杜審言卒
十一月五日內殿聯句為柏梁體
十一月二十一日安樂公主齣降
十一月婕妤上官氏為昭容
十一月武平一諫奏閤笙
閻朝隱為直學士
十二月六日幸為福寺應製
立春日侍宴內齣剪彩花應製
十二月二十一日幸臨渭亭遇雪應製
十二月三十日幸長安故城應製
十二月晦日學士入閣守歲
景龍文館記捲二景龍三年
正月七日登清輝閣遇雪應製
正月十七日宴梨園亭
晦日幸昆明池應製
二月二日幸宣武門觀拔河
二月八日送僧恒景玄奘等還荊州應製
二月十一日幸太平公主南莊應製
二月崔琬彈宗楚客
中宗令近臣學士各效伎藝以為樂
三月一日韋嗣立為大學士
三月三日宴梨園
春日遊苑遇雪應製
春日侍宴芙蓉園應製
六月學士悼僕射楊再思
七月六日幸梨園亭
八月十一日幸望春宮送張仁亶應製
八月二十一日幸安樂公主西莊應製
館中學士分題賦詠
重陽幸臨渭亭應製
十月五日中宗誕辰長寜公主滿月宴應製
十一月三日南郊
臘日賜近臣學士獵苑中
十二月十二日幸溫泉宮應製
十二月十四日幸韋嗣立莊應製
十二月十五日幸白鹿觀侍宴應製
十二月十八日幸秦始皇陵應製
十二月二十二日幸驪山應製
景龍文館記捲三景龍四年
元旦賜群臣柏樹賦詩
正月五日宴吐番使因為柏梁體
正月七日宴大明殿賜彩縷人勝觀打球
立春日內齣彩花樹應製
晦日侍宴滻水應製
二月一日送金城公主入蕃應製
二月三日幸王光輔莊
二月二十一日宴桃花園作樂府桃花行
二月武平一奉使嵩山置神秀捨利塔
寒食賜麥粥
清明幸梨園為拔河之戲
三月三日袚褉渭濱應製
三月八日令學士就竇希玠亭尋花柳賦詩
三月十一日宴上官昭容彆院賦詩
三月二十七日學士送李嶠入都祔廟
三月學士與韋元旦唱和
三月學士送高詢赴唐州刺史任
春日遊園喜雨應製
四月一日幸長寜公主莊應製
四月五日遊芳林園賜食櫻桃
四月十四日幸隆慶池觀競渡應製
四月二十九日祝欽明侍宴為八風舞
六月中宗駕崩
景龍文館記捲四
上官婉兒傳
杜審言傳
諸學士傳
館中雜事
附錄
新唐書武平一傳
景龍文觀記考
集賢注記
前記
自序
集賢注記捲上置院始末
集賢注記捲中院中故事
集賢注記捲下學時名氏
知院學士及修書使
麗正學士及侍講、修撰、校理官
集賢院學士、直學士
集賢院修撰、校理、侍製及文學直
〔附〕集賢院畫直、書手
〔附〕試集賢院
附錄
舊唐書韋述傳
新唐書韋述傳
韋述簡譜

前言/序言


書名:中國文學研究典籍叢刊:景龍文館記·集賢注記 捲一:景龍文館記 內容梗概: 《景龍文館記》是中國古代一部珍貴的史料筆記,詳細記載瞭唐代景龍年間(公元707年至710年)景龍文館的設立、運作以及文館內學者們的學術活動。景龍文館,顧名思義,是唐中宗李顯時期設立的一個皇傢文學研究機構,旨在匯聚天下纔俊,整理典籍,著述文章,對當時的文學發展以及後世的學術研究都産生瞭重要影響。 本書內容主要圍繞以下幾個方麵展開: 景龍文館的設立背景與宗旨: 詳細闡述瞭景龍文館的成立緣由,包括中宗皇帝對文學的重視,以及希望通過此舉提升國傢文化形象、籠絡士人之意。記錄瞭文館設立的時間、地點、官員任命以及其承擔的具體使命,如校勘、注釋、編纂等。 文館的組織架構與人員構成: 介紹瞭景龍文館內部的組織設置,例如設置的官職、學士的選拔標準,以及參與文館工作的著名學者、文人名士的名單。通過列舉這些人物,可以窺見當時文壇的盛況,以及這些學者在各自領域內的成就。 文館的學術活動與著作: 重點記述瞭文館內進行的各項學術活動,包括對古代文獻的校訂、注釋工作,以及文館學者們所撰寫的詩文、史書、論著等。這些活動不僅促進瞭當時文學的繁榮,也為後世留下瞭寶貴的文化遺産。例如,對某些經典文本的注釋,為後人理解原作提供瞭重要的綫索;對詩文創作的示範,也引領瞭當時的文學風尚。 文館的社會影響與曆史意義: 分析瞭景龍文館在唐代文化史上的地位和作用。它不僅是皇傢文化政策的體現,也是一個重要的學術交流平颱,對推動唐代文學、史學、哲學等領域的發展起到瞭積極作用。同時,也探討瞭景龍文館的興衰曆程,以及其在中國文學研究史上的長遠意義。 捲二:集賢注記 內容梗概: 《集賢注記》是中國古代另一部重要的學術著作,它以注釋、考辨的方式,對曆代重要的文獻典籍進行解讀和闡釋。本書的價值在於其嚴謹的學術態度、淵博的學識以及對古代文獻的深刻理解,為後世學者研究古代文化提供瞭堅實的基礎。 本書內容主要涵蓋以下幾個方麵: 注記對象的多樣性: 《集賢注記》並非局限於某一類文獻,而是涉及經、史、子、集等各個方麵。它可能對儒傢經典中的疑難字詞進行注釋,對曆史記載中的史實進行辨析,對諸子百傢學說進行闡發,也可能對詩文作品中的典故、用語進行解釋。這種廣泛的注記範圍,體現瞭編撰者廣博的學識和全麵研究古代文獻的意圖。 注釋方式的嚴謹性: 注釋的目的是為瞭澄清字義、理清史實、闡明義理。本書的注釋方式可能包括: 字詞考釋: 針對文本中的生僻字、多義字,通過追溯字源、參照古籍,給齣準確的解釋。 典故辨析: 對文本中齣現的曆史典故、神話傳說、名人軼事,進行詳細的考證,說明其來源和含義。 史實辨正: 對曆史記載中的矛盾之處、錯誤之處,通過與其他史料的比對,進行辨析和糾正。 義理闡釋: 對哲學、思想、文學作品中的深層含義、抽象概念,進行深入的解讀和說明。 版本校勘: 在注釋過程中,可能還會涉及不同版本的比對,指齣文本差異,並說明何種版本更為可靠。 學術爭鳴與見解: 在注記的過程中,編撰者可能會引用前人的觀點,進行評議,甚至提齣自己的獨特見解。這種學術上的交流與辨析,不僅豐富瞭注釋的內容,也展現瞭編撰者的獨立思考和批判精神。 文獻價值與傳承: 《集賢注記》的價值不僅在於其對古代文獻的解讀,更在於其對這些文獻的保存和傳承。通過詳細的注記,它使得原本晦澀難懂的古代文獻得以被後人理解和學習,極大地促進瞭中國古代文化的流傳和發展。 總論: 《景龍文館記》與《集賢注記》雖然是兩部獨立的典籍,但它們都屬於中國古代文學研究的重要資料。前者為我們描繪瞭唐代皇傢文學機構的圖景,是瞭解當時文學政策、學術環境的窗口;後者則以其嚴謹的治學方法,為我們解讀和研究古代文獻提供瞭可靠的指南。這兩部著作的閤集,為研究中國古代文學、曆史、思想等領域的研究者提供瞭極其寶貴的原始材料,其價值不言而喻。通過對這兩部著作的深入研究,我們可以更清晰地認識中國古代文化的輝煌,以及曆代學者為傳承和發展中華文明所付齣的不懈努力。 本書特點: 史料價值高: 《景龍文館記》是研究唐代皇傢文館的重要一手史料,填補瞭某些曆史空白。《集賢注記》則為理解古代典籍提供瞭關鍵的鑰匙。 學術性強: 兩部作品都體現瞭古代學者嚴謹的治學態度和深厚的學術功底。 研究意義大: 本書是從事中國古代文學、曆史、文化研究的學者不可或缺的參考書。 目標讀者: 中國古代文學研究者 曆史學研究者 古籍整理與研究人員 對中國傳統文化感興趣的讀者

用戶評價

評分

我一直對唐代那些承載著文化使命的宮廷機構心懷好奇,而《中國文學研究典籍叢刊:景龍文館記·集賢注記》正好滿足瞭這份好奇。這次購入的是這套叢刊中的《景龍文館記》與《集賢注記》,這兩部作品共同構築瞭一個關於古代文學研究機構的生動畫捲。閱讀《景龍文館記》,仿佛能窺見那個時代文人聚集的殿堂,感受到他們對知識的渴求和對文化的傳承。《集賢注記》則如同一位博學的嚮導,耐心細緻地為我解釋《景龍文館記》中可能存在的疑難之處,它不僅僅是對文本的注解,更是對當時社會文化背景、學術思潮的深度挖掘。那些看似晦澀的古語、陌生的典故,在《集賢注記》的條分縷析下,都變得豁然開朗。我特彆喜歡書中那種抽絲剝繭的解讀方式,它不像簡單的百科全書式解釋,而是能帶領讀者深入到曆史情境中,去理解文本的意義和價值。對於任何一個想要深入瞭解中國古代宮廷文化、文官製度以及文學研究發展脈絡的讀者來說,這套書都提供瞭一個極佳的切入點,它是一扇窗,讓我們得以眺望曆史的長河。

評分

作為一名對中國古代文學史抱有深切探索欲的讀者,我一直渴望能夠找到一些能夠真正觸及文本精髓、提供深刻見解的古籍整理版本。《中國文學研究典籍叢刊:景龍文館記·集賢注記》無疑滿足瞭我的這個期望。拿到這套書,首先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其內容編排的閤理性。《景龍文館記》本身就是一部重要的史料,而《集賢注記》則為理解這部史料提供瞭堅實的基礎。在閱讀《集賢注記》的過程中,我發現它不僅僅是簡單的字詞解釋,更包含瞭豐富的曆史文化背景信息。編纂者對於一些關鍵概念、重要人物的解讀,都極為深入,並且引證充分,非常有說服力。我尤其欣賞的是,它能夠將理論性的學術探討,與具體的文本內容巧妙地結閤起來,既保持瞭學術的嚴謹性,又不失閱讀的趣味性。通過這套書,我不僅對《景龍文館記》有瞭更深刻的理解,更對唐代宮廷的文化生態以及當時的學術研究風氣有瞭全新的認識。這套書對於任何希望深入中國古代文學研究領域的讀者來說,都是一份不可多得的珍貴財富。

評分

收到《中國文學研究典籍叢刊:景龍文館記·集賢注記》後,我迫不及待地翻閱起來。作為一名業餘的中國古代史愛好者,我對於唐代宮廷的文教活動一直抱有濃厚的興趣。這套書的齣現,無疑為我提供瞭一個絕佳的研究切入口。《景龍文館記》所描繪的那個集聚瞭當時頂尖學者的宮廷學術機構,其運作方式、內部管理以及對文化傳承的貢獻,都讓我倍感驚嘆。作者的記述細緻入微,充滿瞭曆史的質感,讓我得以窺見那個時代的文化風貌。而《集賢注記》則更是錦上添花,它以嚴謹的學術態度,對《景龍文館記》中的各項內容進行瞭深入的考證和闡釋。書中對引用的文獻、涉及的人物、齣現的製度都進行瞭詳細的說明,使得我這個非專業讀者也能輕鬆理解其中的精妙之處。尤其是一些曆史細節的考證,讓我大開眼界,也為我理解唐代社會提供瞭更豐富的視角。這套書的價值,絕不僅僅在於文本本身,更在於它所承載的曆史信息和學術研究的嚴謹性。

評分

這套《中國文學研究典籍叢刊:景龍文館記·集賢注記》真是讓我眼前一亮。我一直對唐代宮廷文學機構和文人生活抱有濃厚興趣,而這套書恰恰觸及瞭這個領域的核心。拿到書後,我首先被其厚重感和精美的裝幀所吸引,這無疑是對傳統文化的一種緻敬。翻開《景龍文館記》,雖然篇幅不算長,但內容卻極為翔實,勾勒齣瞭一個古代文學研究的理想場所——景龍文館的運作模式、人員構成以及它在文化傳承中的重要作用。書中對文士們的日常交流、學術探討、詩文創作等細節的描繪,讓我仿佛置身於那個風雅的時代,能感受到古人嚴謹治學、推崇文教的氛圍。而《集賢注記》則更進一步,它就像一把鑰匙,為我們解鎖瞭理解《景龍文館記》背後更深層次的學術背景和思想淵源。注釋詳盡,考證嚴謹,對於書中涉及到的典章製度、曆史人物、文學典故,都給齣瞭清晰的解釋,極大地降低瞭閱讀門檻,讓我這個非專業讀者也能遊刃有餘地遨遊在古代學術的海洋中。這套書不僅是學術研究的寶貴資料,對於普通文學愛好者來說,也是一次深入瞭解中國古代文化和文人生態的絕佳機會,實在值得細細品讀。

評分

《中國文學研究典籍叢刊:景龍文館記·集賢注記》的齣版,可以說為我們這些對中國古代文學史有著孜孜不求的探索者們,送上瞭一份厚禮。我尤其欣賞的是它的編校質量。現代社會的快節奏下,很多古籍的整理工作往往敷衍瞭事,齣現錯漏在所難免。但從我翻閱的這幾章來看,這套書的字斟句酌、嚴謹細緻是顯而易見的。無論是《景龍文館記》原文的排版、標點,還是《集賢注記》的釋文、考證,都體現瞭編纂者深厚的功底和高度的責任感。閱讀過程中,我能清晰地感受到文字背後所蘊含的嚴謹學術態度,這種態度本身就是一種無聲的教誨。它讓我在享受閱讀樂趣的同時,也學到瞭許多寶貴的治學方法。比如,書中對某些詞語的齣處、典故的來曆,都做瞭非常細緻的溯源,這對於我們理解古代文獻的深層含義,避免望文生義,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我期待著在後續的閱讀中,能從中汲取更多營養,進一步深化我對中國文學研究的理解,也能在自己的學術探索中,秉持這份嚴謹的精神。

評分

鞦諸學士餞送唐真休赴永州任

評分

閏九月九日幸總持寺應製

評分

閏九月九日幸總持寺應製

評分

十二月十二日幸溫泉宮應製

評分

知院學士及修書使

評分

前記

評分

春宜讀詩,鼕宜讀史。

評分

春宜讀詩,鼕宜讀史。

評分

景龍文館記捲四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