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晓波企业史 激荡三十年+激荡十年水大鱼大全3册

吴晓波企业史 激荡三十年+激荡十年水大鱼大全3册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吴晓波 著
图书标签:
  • 企业史
  • 经济
  • 商业
  • 吴晓波
  • 改革开放
  • 中国经济
  • 激荡三十年
  • 激荡十年
  • 水大鱼大
  • 财经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博雅世图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ISBN:978750868262403
商品编码:19811920173
开本:32开
套装数量:3

具体描述

推荐一:2008年度亚洲周刊中文十大好书

推荐二:2008年度《新周刊》新锐榜之年度图书 
推荐三:《激荡三十年》,知名经济学家吴敬琏,北大、哈佛知名教授、四大财经媒体主编联袂推荐。尽管任何一段历史都有它不可替代的独特性,可是,1978年—2008年的中国,却是不可能重复的。在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里,僵化的计划经济体制日渐瓦解了,一群小人物把中国变成了一个巨大的试验场,它在众目睽睽之下,以不可逆转的姿态向商业社会转轨。
内容简介
尽管任何一段历史都有它不可替代的独特性,可是,1978年-2008年的中国,却是不可能重复的。在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里,僵化的计划经济体制日渐瓦解了,一群小人物把中国变成了一个巨大的试验场,它在众目睽睽之下,以不可逆转的姿态向商业社会转轨。 
  本书作者没有用传统的教科书或历史书的方式来写作这部著作,而是站在民间的角度,以真切而激扬的写作手法描绘了中国企业在改革开放年代走向市场、走向世界的成长、发展之路。改革开放初期汹涌的商品大潮;国营企业、民营企业、外资企业,这三种力量此消彼长、互相博弈的曲折发展;整个社会的躁动和不安……整部书稿中都体现得极为真切和实在。作者用激扬的文字再现出人们在历史创造中的激情、喜悦、呐喊、苦恼和悲愤。 
  作者不是将一些事件、人物孤立地展现在读者面前,他笔下的历史是可以触摸的,是可以被感知的,它充满了血肉、运动和偶然性。他把人物和事件放在一个国际和国内的政策、社会和当时的现实这样的大背景中,以整体和个别相结合的描述手法,将一部中国企业的曲折发展历程清晰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改革开放的这三十年是如此的辉煌,特别对于沉默了百年的中华民族,它承载了太多人的光荣与梦想,它是几乎一代人共同成长的全部记忆。
作者简介
吴晓波 
知名财经作家,巴九灵新媒体、蓝狮子财经出版创始人,常年从事中国企业史和公司案例研究。著有《大败局I》和《大败局II》、《激荡三十年》、《跌荡一百年》、《浩荡两千年》、《历代经济变革得失》等广具影响力的财经类经典畅销书,著作两次入选《亚洲周刊》年度十大好书。 
2014年在微信、爱奇艺等内容平台开设自媒体“吴晓波频道”,微信公众号订阅用户超过300万,是国内数一数二的个人财经类自媒体之一。 
2016年在微信、喜马拉雅FM推出付费音频会员服务“每天听见吴晓波”,现已有超过40万付费用户。
目录
(上) 
 总序 
 一部 1978—1983 没有规则的骚动 
  1978 中国,回来了 
  1979 新的转机和闪闪的星斗 
   企业史人物 “傻子”年广久 
   企业史人物 “老板”袁庚 
  1980 告别浪漫的年代 
   企业史人物 川人春先 
  1981 笼子与鸟 
   企业史人物 难忘“任项” 
  1982 春天并不浪漫 
   企业史人物 “大王”如蚁 
  1983 步鑫生年 
   企业史人物 裁缝神话 
 第二部 1984—1992 被释放的精灵 
  1984 公司元年 
  1985 无度的狂欢 
   企业史人物 两面雷宇 
  1986 一无所有的力量 
   企业史人物 郑氏之死 
   企业史人物 仁宝当家 
  1987 企业家年代 
   企业史人物 “承包典范”马胜利 
  1988 资本的苏醒 
   企业史人物 廿人沉浮 
  1989 “倒春寒” 
  1990 乍热骤冷 
  1991 沧海一声笑 
   企业史人物 牟氏幻觉 
  1992 春天的故事 
   企业史人物 黄家“天使” 
 人物索引 


(下) 
 第三部 1993—1997 民族品牌进行曲 
  1993 扭转战局 
   企业史人物 庄主之殇 
  1994 青春期的躁动 
   企业史人物 支教公司 
   企业史人物 “君安教父” 
  1995 收复之役 
   企业史人物 刁民王海 
   企业史人物 万国大佬 
  1996 500强梦想 
   企业史人物 一人三九 
  1997 “世界不再令人着迷” 
   企业史人物 时代标本 
 第四部 1998年~2002 在暴风雨中转折 
  1998 闯地雷阵 
   企业史人物 “烟王”是非 
  1999 庄家“恶之花” 
   企业史人物 胡润造榜 
  2000 曙光后的冬天 
   企业史人物 霸王宿命 
  2001 入世与出局 
  2002 中国制造 
   企业史人物 仰融悲情 
 第五部 2003年—2008年 大国梦想成真 
  2003 重型化运动 
   企业史人物 大午集资 
  2004 表面的胜利 
   企业史人物 “江湖”总裁 
  2005 深水区 
  2006 资本的盛宴 
   企业史人物 “首富部落” 
  2007 大国崛起 
  2008 正在展开的未来 
 致谢 
 人物索引 
声明 




知名财经作者吴晓波新作,畅销十年、销量超过两百万册的《激荡三十年》续篇,至此完成改革开放四十年企业史完整记录。 
作为时代记录者,吴晓波有意识地从1978年中国改革开放伊始,记录中国翻天覆地的变化和对我们影响至深的人物与事件,串成一部我们每个人的时代激荡史。而*新的这十年,无疑更壮观,也更扑朔迷离。 
很多事情,在当时并未有很深很透的感受,回过头来再看,可能命运的轨迹就在那一刻无意中形成。这也是我们之所以应该回望历史的原因。
内容简介
容介绍 
“对于过往的十年,如果用一个词汇来形容,您的答案是什么?”当我将这个问题抛给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的周其仁教授时,这位善于用简洁的表述把深刻的真相披露出来的教授,回答说:“水大鱼大!” 
的确是水大鱼大。 
急速扩容的经济规模和不断升级的消费能力,如同一个恣意泛滥的大水,它在焦虑地寻找疆域的边界,而被猛烈冲击的部分,则同样焦虑地承受着衍变的压力和不适。它既体现在各社会阶层之间的冲突、各利益集团之间的矛盾与妥协,同时,也体现在中国与美国、日本、欧盟,以及周遭邻国之间的政治及经济关系。 
大水之中,必有大鱼。 
在这十年当中,中国公司的体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世界500强的名单中,中国公司的数量从35家增加到了115家,其中,有四家进入到前十大的行列中。在互联网及电子消费类公司中,腾讯和阿里巴巴的市值分别增加了15倍和70倍,闯进全球前十大市值公司之列,在智能手机领域,有四家中国公司进入前六强,而在传统的冰箱、空调和电视机市场上,中国公司的产能均为全球*。在排名前十大的全球房地产公司中,中国公司占到了7家。全球资产规模*大的前四大银行都是中国的。 
中国的商业投资界发生了基础设施级别的巨变,以互联网为基础性平台的生态被视为新的世界,它以更高的效率和新的消费者互动关系,重构了商业的基本逻辑,在十年时间里,中国人的信息获取、社交、购物、日常服务以及金融支付等方式都发生了令人难以置信的改变。 
因此,这个十年,是中国水大鱼大的十年,风云激荡的十年。这十年的变化,对很多人来说,可能更甚于之前的三十年。在这本《激荡十年,水大鱼大》之中,我们将跟随作者的笔触,再次经历这改变了每个人的十年。
作者简介
知名财经作家,巴九灵新媒体、蓝狮子财经出版创始人,常年从事中国企业史和公司案例研究。著有《大败局I》和《大败局II》、《激荡三十年》、《跌荡一百年》、《浩荡两千年》、《历代经济变革得失》等广具影响力的财经类经典畅销书,著作两次入选《亚洲周刊》年度十大好书。 
2014年在微信、爱奇艺等内容平台开设自媒体“吴晓波频道”,微信公众号订阅用户超过300万,是国内数一数二的个人财经类自媒体之一。 
2016年在微信、喜马拉雅FM推出付费音频会员服务“每天听见吴晓波”,现已有超过40万付费用户。
目录
序言:除非经由记忆之路,人不能抵达纵深 
2008:不确定的开始 
【企业史人物】2008年 首善光标 
2009:V型反弹的代价 
【企业史人物】2009 哈儿建馆 
2010年:日本 
【企业史人】2010 大炮开博 
2011年:“中国要歇菜了吗?” 
【企业史人物】2011 凡客陈年 
2012:落幕上半场 
【企业史人物】2012 赛道投手 
2013年:金钱永不眠 
【企业史人物】2013 锤子老罗 
2014年:卷土重来的泡沫 
【企业史人物】2014 褚健困境 
2015年:极端的一年 
【企业史人物】2015 女工邬霞 
2016年:黑天鹅在飞翔 
【企业史人物】2016 莆田医生 
2017年:新中产时代到来 
【企业史人物】2017 向死而生 
2018:改革的“不惑之年” 
【企业史人物】中国企业家谱系(1978—2018)


《时代的企业:风云激荡的中国民营经济史(1978-2018)》 引言: 1978年,中国改革开放的号角吹响,一个被压抑了三十年的经济肌体,迎来了破茧成生的蜕变。在历史的大潮中,一群敢为人先、敢于梦想的企业家,如同初生的牛犊,在政策的土壤、市场的沃野上,播撒下创业的种子,催生出一株株茁壮的经济巨树。他们是中国民营经济的先行者,是那个时代最闪耀的星辰。本书将带领读者重返那段波澜壮阔的奋斗岁月,深入探寻中国民营企业三十年的发展脉络,描摹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格局的深刻变迁。 第一部分:草根的萌芽与制度的松绑(1978-1992) 这是一个充满探索与试错的时代。在计划经济的坚冰逐渐融化的缝隙中,星星点点的个体户、联营企业开始涌现。他们往往来自最底层,用最朴素的商业智慧,捕捉着市场最初的信号。 个体户的春天: 从街头巷尾的小吃摊、修理铺,到乡镇的服装厂、小五金加工点,个体经济的蓬勃发展,打破了过去“国营与集体”一统天下的格局。这些小本经营者,以灵活的经营模式、勤奋的双手,满足了社会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也积累了宝贵的商业经验。他们是改变中国经济面貌的最早一批“弄潮儿”。 乡镇企业异军突起: 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入,乡镇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它们依托当地资源,承接沿海地区的产业转移,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也为数百万农民提供了就业机会。从布鞋到电视机,乡镇企业的产品逐渐走出国门,展现出中国制造的早期力量。 “价格双轨制”下的机会与挑战: 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并存的“价格双轨制”,在一定程度上催生了寻租空间,但也为一部分企业提供了低成本获取原材料的机会。如何在复杂的制度环境中抓住机遇,规避风险,成为早期企业家的重要课题。 企业家精神的初现: 尽管面临政策的不确定性、市场信息的匮乏以及社会观念的束缚,一批富有远见和胆识的企业家,开始以敏锐的商业嗅觉,在时代的缝隙中寻找生机。他们是改革的受益者,更是改革的推动者。 第二部分:野蛮生长与产权的界定(1992-2001) 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如同一道惊雷,彻底点燃了中国改革开放的激情。市场经济的定位被确立,国有企业改革进入深水区,民营企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下海潮”与私营企业的崛起: 大量干部、知识分子,甚至一部分国企领导,纷纷选择“下海”创业,组建私营企业。他们带来了先进的管理理念、更广阔的人脉资源,以及对市场经济的深刻理解。这一时期,私营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成为中国经济中最具活力的部分。 国有企业改革的阵痛与重生: 国有企业改革成为绕不开的难题。大规模的裁员、产权的界定、股份制的改造,伴随着阵痛,也孕育着新的希望。一部分成功的国企改革,为民营经济提供了学习的范本,也催生了新的混合所有制企业。 产权保护的呼唤与制度的完善: 随着民营经济体量的增大,产权保护问题日益凸显。企业家的财产安全、合法权益如何得到保障,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法律法规的逐步完善,为民营经济的健康发展提供了制度基础。 技术引进与产业升级的萌芽: 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一批有远见的企业家开始意识到技术的重要性。他们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为中国制造业的初步升级奠定了基础。 中国加入WTO的前夜: 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增强,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成为大势所趋。这为中国企业带来了更广阔的国际市场,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竞争压力。企业开始为迎接全球化挑战而努力。 第三部分:融入全球与品牌时代的到来(2001-2010) 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WTO,标志着中国经济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融入全球体系。出口导向型的增长模式进一步强化,中国制造的全球影响力日益增强,本土品牌也开始崭露头角。 “中国制造”的黄金十年: 加入WTO后,中国凭借其低成本劳动力和不断完善的基础设施,成为“世界工厂”。外贸订单源源不断,出口额屡创新高。无数的中国企业,在为全球品牌代工生产的同时,积累了巨额财富和生产经验。 一批巨头的崛起: 在这个时期,一批具有国际视野和竞争力的中国企业开始显现。它们在制造业、互联网、房地产等领域,迅速成长为行业巨头,甚至在国际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 品牌意识的觉醒: 过去以成本取胜的模式面临挑战,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意识到打造自主品牌的重要性。从家电到服装,从汽车到手机,一批中国本土品牌开始发力,试图打破洋品牌垄断的局面。 互联网的黎明: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中国互联网产业迎来了爆发式增长。搜索引擎、电子商务、社交媒体等领域,涌现出一批创新型企业,它们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也为中国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 房地产的狂飙突进: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房地产行业成为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大批房地产企业应运而生,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带来了新的社会问题。 第四部分:转型升级与高质量发展(2010-2018) 进入新世纪第二个十年,中国经济面临着结构性调整的巨大挑战。劳动力成本上升、环境污染问题、产能过剩等制约因素显现,经济发展模式必须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 供给侧改革的推进: 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国家积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旨在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这为企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政策引导。 创新驱动与科技引领: 创新成为企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从人工智能、大数据到生物医药、新能源,一批科技创新型企业脱颖而出,成为中国经济的新引擎。研发投入大幅增加,专利申请数量激增,中国正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迈进。 消费升级与服务业的崛起: 随着中产阶级的壮大和居民收入的提高,消费结构发生深刻变化。文化娱乐、旅游、健康、教育等服务业快速发展,成为经济增长的新亮点。 “一带一路”倡议下的全球化新篇章: “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提供了新的战略机遇。中国企业在海外投资建厂,参与全球基础设施建设,合作开发资源,进一步拓展了国际影响力。 数字经济的爆发: 移动互联网、电子商务、共享经济等数字经济形态蓬勃发展,深刻改变了商业模式和社会形态。平台经济、新零售等概念兴起,为传统行业带来了颠覆性的变革。 绿色发展与可持续性: 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成为企业必须面对的重要议题。企业开始注重节能减排,发展绿色能源,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 结语: 三十年的激荡,三十年的变迁。中国民营企业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中国改革开放的缩影。从星星之火到燎原之势,从模仿跟随到创新引领,中国企业家们用他们的智慧、汗水和勇气,书写了属于时代的商业传奇。本书旨在梳理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回顾那些在时代浪潮中奋勇搏击的企业和企业家,以及他们所经历的挑战与辉煌,为理解当代中国经济的崛起,提供一份珍贵的历史注脚。这不仅仅是一部企业史,更是一部关于梦想、奋斗与时代精神的史诗。

用户评价

评分

终于读完了这套《吴晓波企业史》系列,从《激荡三十年》到《激荡十年,水大鱼大》,这三本书像三面镜子,照见了中国企业三十年的波澜壮阔。翻开第一本,仿佛穿越回了那个充满变革与活力的年代,从个体户的艰辛起步,到国营企业的改革探索,再到民营企业的异军突起,每一个章节都充满了鲜活的故事和生动的人物。我尤其被那些早期创业者的勇气和韧性所打动,他们如何在政策的缝隙中寻找生机,如何在资源匮乏的条件下创造奇迹,这些故事远比任何教科书都更具启迪性。吴晓波先生的叙事手法非常独到,他不是简单地罗列事实,而是通过一个个具体的企业案例,串联起时代的脉络。读《激荡三十年》,我看到了中国经济转型初期的阵痛与希望,看到了无数普通人如何抓住时代的机遇,书写自己的命运。他笔下的企业家,有的是锐意进取的弄潮儿,有的是沉稳坚韧的耕耘者,但无一例外,他们都是那个伟大时代的塑造者和见证者。这本书不仅是企业史,更是中国社会变迁史的一个缩影,让我对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评分

从《激荡三十年》到《激荡十年,水大鱼大》,我仿佛跟随吴晓波先生一同经历了一场波澜壮阔的中国企业史的盛宴。这本书的魅力在于其内容的广度和深度,它不仅仅记录了企业的兴衰,更描绘了时代变迁下社会经济形态的演进。我被书中那些充满传奇色彩的企业家故事深深吸引,他们的决策、他们的魄力、他们的远见,都如同历史的注脚,印证着中国经济三十年的辉煌与转型。无论是早期市场经济的探索者,还是如今互联网时代的创新者,书中描绘的每一个角色都鲜活而饱满。吴晓波先生的叙事风格,既有宏大的历史视野,又有对细节的精准把握,让人读起来酣畅淋漓。尤其是在《激荡十年,水大鱼大》中,对新经济形态的剖析,对资本运作的揭示,以及对企业生态的观察,都展现了他敏锐的洞察力和深刻的思考。这套书让我对中国企业的发展脉络有了更为清晰的认知,也引发了我对中国经济未来走向的深入思考,是一部不可多得的优秀作品。

评分

整套《吴晓波企业史》读下来,我最大的感受是,它们共同构建了一个宏大而细腻的中国企业发展画卷。第一本书像是序章,为我们打开了认识中国企业起源的窗口,充满了原始的生命力;第二本则像正文,深入描绘了中国企业在改革开放浪潮中的跌宕起伏,那些鲜活的人物故事,那些经典的商业案例,都深深地烙印在我的脑海里。而《激荡十年,水大鱼大》,则将目光投向了更为近期的历史,它揭示了中国企业在互联网时代所经历的转型与阵痛,以及在全球化背景下的新机遇与挑战。吴晓波先生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厚的功底,将这些错综复杂的故事梳理得清晰明了,既有宏观的历史洞察,又不乏微观的人物刻画。阅读的过程中,我常常会思考,那些成功的企业背后究竟有着怎样的基因?而那些失败的案例,又给我们留下了怎样的教训?这套书不仅仅是给企业家看的,对于每一个关心中国经济发展的人来说,都具有不可或缺的价值。它让我们能够更清晰地理解中国经济是如何走到今天的,以及未来可能走向何方。

评分

这套书的价值,在于它提供了一个观察中国经济增长的独特视角。吴晓波先生并不是一个枯燥的经济学家,他更像是一位讲故事的人,将抽象的经济概念和复杂的商业逻辑,转化为一个个生动的故事和鲜活的人物。从《激荡三十年》里,我读到了那个百废待兴、充满闯劲的年代,看到了第一批敢于吃螃蟹的企业家如何在一片荒芜中开辟出一条生路。他们身上那种不畏艰难、敢于拼搏的精神,至今仍能激励人心。而《激荡十年,水大鱼大》则展现了中国企业在互联网浪潮下的快速迭代和激进扩张,既有令人惊叹的创新,也有令人警醒的泡沫。这本书让我看到了中国经济的韧性与活力,也看到了其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吴晓波先生的笔触客观而深刻,他既能捕捉到时代的脉搏,又能洞察人性的复杂。读完这套书,我对中国企业的发展历程有了更全面、更立体的认识,也对中国经济的未来充满了更多思考。

评分

《激荡十年,水大鱼大》这本书,给我带来的感受则更为复杂和深刻。相较于《激荡三十年》的开创性与激情,这十年显得更加成熟、也更具挑战。我看到了互联网浪潮如何颠覆传统行业,看到了资本的逐利本性如何驱动企业并购与重组,也看到了中国企业在全球舞台上日益增长的影响力。书中对一些知名互联网巨头的崛起和衰落的描摹,既有对其商业模式的精准分析,也有对其背后文化与战略的深入剖析。读到那些曾经风光无限的企业,最终走向没落,不免让人唏嘘。这十年,是“水大鱼大”的时代,机遇与风险并存,创新与泡沫交织。吴晓波先生的笔触依然犀利,他没有回避企业发展过程中的灰色地带,也没有美化那些过于激进的扩张行为。我特别欣赏他对新经济模式的解读,比如共享经济、人工智能等,这些都为理解当下和未来的商业格局提供了重要的线索。这本书让我看到了中国经济的另一面,一面是蓬勃发展的活力,一面是亟待解决的深层问题。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