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一:2008年度亞洲周刊中文十大好書
推薦二:2008年度《新周刊》新銳榜之年度圖書知名財經作者吳曉波新作,暢銷十年、銷量超過兩百萬冊的《激蕩三十年》續篇,至此完成改革開放四十年企業史完整記錄。
作為時代記錄者,吳曉波有意識地從1978年中國改革開放伊始,記錄中國翻天覆地的變化和對我們影響至深的人物與事件,串成一部我們每個人的時代激蕩史。而*新的這十年,無疑更壯觀,也更撲朔迷離。
很多事情,在當時並未有很深很透的感受,迴過頭來再看,可能命運的軌跡就在那一刻無意中形成。這也是我們之所以應該迴望曆史的原因。
內容簡介
容介紹
“對於過往的十年,如果用一個詞匯來形容,您的答案是什麼?”當我將這個問題拋給北京大學國傢發展研究院的周其仁教授時,這位善於用簡潔的錶述把深刻的真相披露齣來的教授,迴答說:“水大魚大!”
的確是水大魚大。
急速擴容的經濟規模和不斷升級的消費能力,如同一個恣意泛濫的大水,它在焦慮地尋找疆域的邊界,而被猛烈衝擊的部分,則同樣焦慮地承受著衍變的壓力和不適。它既體現在各社會階層之間的衝突、各利益集團之間的矛盾與妥協,同時,也體現在中國與美國、日本、歐盟,以及周遭鄰國之間的政治及經濟關係。
大水之中,必有大魚。
在這十年當中,中國公司的體量發生瞭巨大的變化,在世界500強的名單中,中國公司的數量從35傢增加到瞭115傢,其中,有四傢進入到前十大的行列中。在互聯網及電子消費類公司中,騰訊和阿裏巴巴的市值分彆增加瞭15倍和70倍,闖進全球前十大市值公司之列,在智能手機領域,有四傢中國公司進入前六強,而在傳統的冰箱、空調和電視機市場上,中國公司的産能均為全球*。在排名前十大的全球房地産公司中,中國公司占到瞭7傢。全球資産規模*大的前四大銀行都是中國的。
中國的商業投資界發生瞭基礎設施級彆的巨變,以互聯網為基礎性平颱的生態被視為新的世界,它以更高的效率和新的消費者互動關係,重構瞭商業的基本邏輯,在十年時間裏,中國人的信息獲取、社交、購物、日常服務以及金融支付等方式都發生瞭令人難以置信的改變。
因此,這個十年,是中國水大魚大的十年,風雲激蕩的十年。這十年的變化,對很多人來說,可能更甚於之前的三十年。在這本《激蕩十年,水大魚大》之中,我們將跟隨作者的筆觸,再次經曆這改變瞭每個人的十年。
作者簡介
知名財經作傢,巴九靈新媒體、藍獅子財經齣版創始人,常年從事中國企業史和公司案例研究。著有《大敗局I》和《大敗局II》、《激蕩三十年》、《跌蕩一百年》、《浩蕩兩韆年》、《曆代經濟變革得失》等廣具影響力的財經類經典暢銷書,著作兩次入選《亞洲周刊》年度十大好書。
2014年在微信、愛奇藝等內容平颱開設自媒體“吳曉波頻道”,微信公眾號訂閱用戶超過300萬,是國內數一數二的個人財經類自媒體之一。
2016年在微信、喜馬拉雅FM推齣付費音頻會員服務“每天聽見吳曉波”,現已有超過40萬付費用戶。
目錄
序言:除非經由記憶之路,人不能抵達縱深
2008:不確定的開始
【企業史人物】2008年 首善光標
2009:V型反彈的代價
【企業史人物】2009 哈兒建館
2010年:日本
【企業史人】2010 大炮開博
2011年:“中國要歇菜瞭嗎?”
【企業史人物】2011 凡客陳年
2012:落幕上半場
【企業史人物】2012 賽道投手
2013年:金錢永不眠
【企業史人物】2013 錘子老羅
2014年:捲土重來的泡沫
【企業史人物】2014 褚健睏境
2015年:極端的一年
【企業史人物】2015 女工鄔霞
2016年:黑天鵝在飛翔
【企業史人物】2016 莆田醫生
2017年:新中産時代到來
【企業史人物】2017 嚮死而生
2018:改革的“不惑之年”
【企業史人物】中國企業傢譜係(1978—2018)
從《激蕩三十年》到《激蕩十年,水大魚大》,我仿佛跟隨吳曉波先生一同經曆瞭一場波瀾壯闊的中國企業史的盛宴。這本書的魅力在於其內容的廣度和深度,它不僅僅記錄瞭企業的興衰,更描繪瞭時代變遷下社會經濟形態的演進。我被書中那些充滿傳奇色彩的企業傢故事深深吸引,他們的決策、他們的魄力、他們的遠見,都如同曆史的注腳,印證著中國經濟三十年的輝煌與轉型。無論是早期市場經濟的探索者,還是如今互聯網時代的創新者,書中描繪的每一個角色都鮮活而飽滿。吳曉波先生的敘事風格,既有宏大的曆史視野,又有對細節的精準把握,讓人讀起來酣暢淋灕。尤其是在《激蕩十年,水大魚大》中,對新經濟形態的剖析,對資本運作的揭示,以及對企業生態的觀察,都展現瞭他敏銳的洞察力和深刻的思考。這套書讓我對中國企業的發展脈絡有瞭更為清晰的認知,也引發瞭我對中國經濟未來走嚮的深入思考,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優秀作品。
評分《激蕩十年,水大魚大》這本書,給我帶來的感受則更為復雜和深刻。相較於《激蕩三十年》的開創性與激情,這十年顯得更加成熟、也更具挑戰。我看到瞭互聯網浪潮如何顛覆傳統行業,看到瞭資本的逐利本性如何驅動企業並購與重組,也看到瞭中國企業在全球舞颱上日益增長的影響力。書中對一些知名互聯網巨頭的崛起和衰落的描摹,既有對其商業模式的精準分析,也有對其背後文化與戰略的深入剖析。讀到那些曾經風光無限的企業,最終走嚮沒落,不免讓人唏噓。這十年,是“水大魚大”的時代,機遇與風險並存,創新與泡沫交織。吳曉波先生的筆觸依然犀利,他沒有迴避企業發展過程中的灰色地帶,也沒有美化那些過於激進的擴張行為。我特彆欣賞他對新經濟模式的解讀,比如共享經濟、人工智能等,這些都為理解當下和未來的商業格局提供瞭重要的綫索。這本書讓我看到瞭中國經濟的另一麵,一麵是蓬勃發展的活力,一麵是亟待解決的深層問題。
評分整套《吳曉波企業史》讀下來,我最大的感受是,它們共同構建瞭一個宏大而細膩的中國企業發展畫捲。第一本書像是序章,為我們打開瞭認識中國企業起源的窗口,充滿瞭原始的生命力;第二本則像正文,深入描繪瞭中國企業在改革開放浪潮中的跌宕起伏,那些鮮活的人物故事,那些經典的商業案例,都深深地烙印在我的腦海裏。而《激蕩十年,水大魚大》,則將目光投嚮瞭更為近期的曆史,它揭示瞭中國企業在互聯網時代所經曆的轉型與陣痛,以及在全球化背景下的新機遇與挑戰。吳曉波先生以其獨特的視角和深厚的功底,將這些錯綜復雜的故事梳理得清晰明瞭,既有宏觀的曆史洞察,又不乏微觀的人物刻畫。閱讀的過程中,我常常會思考,那些成功的企業背後究竟有著怎樣的基因?而那些失敗的案例,又給我們留下瞭怎樣的教訓?這套書不僅僅是給企業傢看的,對於每一個關心中國經濟發展的人來說,都具有不可或缺的價值。它讓我們能夠更清晰地理解中國經濟是如何走到今天的,以及未來可能走嚮何方。
評分終於讀完瞭這套《吳曉波企業史》係列,從《激蕩三十年》到《激蕩十年,水大魚大》,這三本書像三麵鏡子,照見瞭中國企業三十年的波瀾壯闊。翻開第一本,仿佛穿越迴瞭那個充滿變革與活力的年代,從個體戶的艱辛起步,到國營企業的改革探索,再到民營企業的異軍突起,每一個章節都充滿瞭鮮活的故事和生動的人物。我尤其被那些早期創業者的勇氣和韌性所打動,他們如何在政策的縫隙中尋找生機,如何在資源匱乏的條件下創造奇跡,這些故事遠比任何教科書都更具啓迪性。吳曉波先生的敘事手法非常獨到,他不是簡單地羅列事實,而是通過一個個具體的企業案例,串聯起時代的脈絡。讀《激蕩三十年》,我看到瞭中國經濟轉型初期的陣痛與希望,看到瞭無數普通人如何抓住時代的機遇,書寫自己的命運。他筆下的企業傢,有的是銳意進取的弄潮兒,有的是沉穩堅韌的耕耘者,但無一例外,他們都是那個偉大時代的塑造者和見證者。這本書不僅是企業史,更是中國社會變遷史的一個縮影,讓我對改革開放的偉大成就有瞭更深刻的認識。
評分這套書的價值,在於它提供瞭一個觀察中國經濟增長的獨特視角。吳曉波先生並不是一個枯燥的經濟學傢,他更像是一位講故事的人,將抽象的經濟概念和復雜的商業邏輯,轉化為一個個生動的故事和鮮活的人物。從《激蕩三十年》裏,我讀到瞭那個百廢待興、充滿闖勁的年代,看到瞭第一批敢於吃螃蟹的企業傢如何在一片荒蕪中開闢齣一條生路。他們身上那種不畏艱難、敢於拼搏的精神,至今仍能激勵人心。而《激蕩十年,水大魚大》則展現瞭中國企業在互聯網浪潮下的快速迭代和激進擴張,既有令人驚嘆的創新,也有令人警醒的泡沫。這本書讓我看到瞭中國經濟的韌性與活力,也看到瞭其發展過程中所麵臨的挑戰。吳曉波先生的筆觸客觀而深刻,他既能捕捉到時代的脈搏,又能洞察人性的復雜。讀完這套書,我對中國企業的發展曆程有瞭更全麵、更立體的認識,也對中國經濟的未來充滿瞭更多思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