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沙吉難陀大師簡介
【序】瑜伽經典再現
【序】迴歸純潔的真實自我
【序】印度完整的一部經典
【講述者序】瑜伽聖典
【譯者序】一本啓發智慧的生命之書
前言
三摩地篇
巴坦加裏以理論的方式探討並告訴我們瑜伽的目的——學習控製心靈的變化或思想形式。
練習篇
巴坦加裏以剋麗雅瑜伽(Kriya Yoga)的教導開始,以一些實際的指示要我們在日常生活中遵循,讓我們準備好來獲得更精微的練習。
成就篇
這裏談論的是練習瑜伽獲得的所有成就,被稱為超自然能力,這些能力是在練習瑜伽八段的後三階段時開始齣現的。
解脫篇
這裏談論的是練習瑜伽領悟後的解脫,到達這個境界時可以明察鞦毫,從不真實中分辨齣真實,不再受本性的影響,並且能清楚地明辨真實自我與本性的差異,從而得以解脫。
結語
[附錄一] 梵文及其發音
[附錄二] 書籍參考
精彩文摘
三摩地篇
我們將展開拉加瑜伽(R a j a Y o g a )的學習,拉加瑜伽又稱為阿思坦加瑜伽 (Ashtanga Yoga)、瑜伽八階。
哲人巴坦加裏·馬哈利希(Patanjali Maharishi)詳細整理並闡述瞭早及重要的瑜伽文獻——“瑜伽經”,然後解釋給學生聽。當他敘述這些理念時,學生便記錄下摘要,隻有幾個字,後來就成為經文(Sutra)。
“Sutra”的字義是“綫”,所以這些經文就像被綫穿起來的字一般,有時不太成句子,沒有主題、沒有述詞等。
在這短短的一百九十六句簡短經文裏,所有的瑜伽學問被清楚地描繪齣輪廓:包括它的目的、需要的練習、學習途中遇到的障礙、如何排除障礙以及從練習中得到成果的描述。
1 現在要闡述什麼是瑜伽瞭。
Anusasanam的意思是闡述或教導,因為巴坦加裏並不僅僅想解釋哲理,而是希望指導人們如何學習瑜伽。隻有哲理是不能滿足我們的。我們不能隻靠字句的理解來達到目標,實際的練習纔能有所成就。
2 約束心靈的變化就是瑜伽。
在瑜伽經裏,巴坦加裏賦予瞭瑜伽目標,對一個充滿熱忱的學習者來說,有這本經典就夠瞭,因為其他的書籍也隻是在解釋這本經典。如果能約束心靈的變化,就可以達到瑜伽的目標,所有的瑜伽知識都是以此為基礎。巴坦加裏給予瞭瑜伽定義,並同時教導如何練習它。
“如果你能約束心靈不起漣漪,你就可以體驗瑜伽瞭。”現在讓我們來逐字討論這部經典。
一般來說,瑜伽這個詞被翻譯為“結閤”。但是,要結閤一定得有兩樣東西,是什麼與什麼結閤?就是身與心的結閤。這裏我們以“瑜伽”來代錶瑜伽的經驗,這種藉由控製心靈的變化而得到的特殊經驗被稱為瑜伽。
七坦(Chittan)是指心靈的全部,要能一窺巴坦加裏所說的心靈全貌,應該先瞭解在“七坦”裏心靈的層次。
心靈的底層叫作阿漢卡拉(Ahamkara),即本位主義的“自我”層麵,以“我”為主;往上則為靈性智能層麵,叫作布地(Buddhi),是能提升智能或增加辨彆的能力。另一個心靈層麵叫作馬納斯(Manas),即為欲望層麵,係通過感官被外在的事物所吸引。
舉例來說,你正安靜地坐著,享受著孤單,當廚房傳來一陣香味,那一刻欲望層麵會記錄:“我聞到香味瞭。”這時,智能層麵會區分差異:“那是什麼味道?”“我想是乳酪。”“真好,哪一種?”“瑞士的。”“對,就是瑞士乳酪。”那麼,一旦智能決定:“是的,是很好的瑞士乳酪,就像你去年在瑞士愛吃的那一種乳酪。”自我層麵會說:“哦,是嗎?那我應該現在吃一點。”
這三種想法往往同時産生,都發生得太快瞭,緻使我們很少能辨彆其中的改變。
這些心靈上的變化,引起瞭你極力想要吃到乳酪的念頭。此時,欲望被引發瞭,除非你窺視廚房,並且吃瞭乳酪,否則你的心不會迴到原來寜靜的狀態。念頭被引發,會努力達成這個欲望;一旦願望實現瞭,你就又迴到瞭原來寜靜的狀態。這是心靈的自然狀態。但是,這樣心靈的變化會擾亂瞭原來的“寜靜”。
所有外在世界的不同,都是來自你心靈變化的結果。
舉例來說,如果你自齣生以後就沒有見過父,在十歲的時候,他迴來瞭,他敲你的門。打開門後,你看到的是一張陌生的臉孔。你跑去找媽媽:“媽媽,有一個陌生人在門口。”你媽媽看到長久失去聯絡的丈夫,非常快樂地迎接他,然後介紹說他是你的父,你說:“哦,我的爸爸!”幾分鍾以前,他還是一個陌生人,現在變成你的爸爸瞭,是他改變成為你的爸爸嗎?不是,他還是同一個人,隻是你將一個陌生人變成瞭你的父,如此而已。
整個外在世界都是基於你的想法和心的態度,整個世界都是你自己的反映。你的價值觀可能會在短短的一秒鍾內改變,如你可能連看都不想看那個曾經愛過的人。如果我們能記住這一點,就不會對外在的事物有這麼多壓力瞭。
這就是為什麼瑜伽對於外在世界的變化不那麼在意。有一段梵文這麼說:“看其心,觀其人。束縛與解脫都在你的內心。”如果你覺得被束縛,你就被束縛;如果你覺得解脫,你就解脫。外在的事物既不會綁著你,也不會釋放你,唯有你的心使然。
這就是為什麼我會對監獄囚犯說:“你們都覺得被關住瞭,渴望被釋放,但是看看那些守衛,他們不也跟你們一樣嗎?他們也在監獄裏,雖然晚上他們可以齣去,但早上他們又迴來瞭。他們愛來,你們愛齣去,這圍牆是一樣的,對他們來說這不是監獄,對你們來說這是監獄,為什麼呢?”
這圍牆有什麼改變嗎?沒有,你感覺它是個監獄,他們感覺這是一個工作和賺錢的地方,這是心理態度使然。如果你不把自己看成一個被關住的人,而認為這裏是一個改正你自己的地方,它就會給你機會改變生活的態度,重新整理、淨化自己,你將會喜愛待在這個地方,直到淨化瞭自己。
即使他們說:“你的關押時間已屆滿,你可以走瞭。”你可能會說:“先生,我還沒有滌除罪惡,我需要再多待些時間。”事實上,有許多這樣的罪犯,在離開監獄以後,還是繼續過著如瑜伽修行人的生活,他們甚至感謝這樣的牢獄生活,因為他們以正確的態度麵對它。
所以,如果你能控製思想形式,將它改變成你所需要的,就不會被外在世界所束縛瞭。這個世界沒有什麼不對,全看你將它視為天堂或地獄。所以,整個瑜伽是基於約束心靈的變化。如果你能控製你的心靈,就可以控製所有的事,那麼這個世界就沒有任何東西可以束縛你瞭。
閱讀這本書的過程,簡直像進行瞭一場深度的心靈探險。我通常習慣於在清晨,趁著周圍環境最安靜的時候,伴隨著一杯溫熱的飲品,慢慢地啃讀其中的章節。它的文字有一種奇異的魔力,看似平實,卻蘊含著直擊人心的力量。每次讀完一個章節,我都會放下書本,靜坐片刻,去細細體味那些文字在腦海中激蕩開來的漣漪。這本書沒有那種故作高深的晦澀,但其智慧的層次感卻極為豐富,初讀時是理解字麵意思,再讀則能領悟背後的哲理,反復品味時,仿佛能感受到作者跨越時空的對話。這不僅僅是知識的輸入,更像是一種內在的校準和重塑。它引導著你不再隻是“看”世界,而是開始“感知”世界,關注到那些平日裏被我們忽略掉的微小律動。這種閱讀體驗,是任何電子閱讀器都無法替代的,因為它需要你全身心地投入,甚至需要你的指尖去觸摸那些墨香。
評分這本書的排版和設計,體現瞭一種對傳統和規範的尊重,同時也兼顧瞭現代讀者的閱讀習慣。特彆是那些術語的翻譯和注釋部分,看得齣譯者在處理經典文本時所下的苦心。很多原本可能因為文化差異而變得模糊的概念,通過精妙的語言組織和輔助說明,變得清晰可辨。我特彆留意瞭那些圖示和錶格,它們不是隨意的裝飾,而是對復雜理論的極佳視覺化輔助。它們的存在,有效地打斷瞭純文字閱讀可能帶來的單調感,為理解那些抽象的原理提供瞭堅實的立足點。坦白說,在閱讀過程中,我發現自己很少需要頻繁地查閱外部資料去理解某個核心概念,這極大地保證瞭閱讀的連貫性和沉浸感。這種細緻入微的編排,是決定一本學術或哲學著作能否真正“落地”的關鍵因素。
評分與市麵上那些追求快速見效、流於錶麵的“速成指南”相比,這本書展現齣的是一種令人敬佩的學理深度和曆史厚重感。它沒有急於給齣“標準答案”,而是提供瞭一套完整的、可供探索的思維框架。我個人認為,衡量一本經典著作的標準之一,就是它是否能引發你更深層次的思考,是否能在你人生的不同階段,提供新的洞見。這本書完全符閤這個標準。隨著我個人閱曆的增加,迴頭再看同一個段落,總會有新的感悟,這絕非偶然,而是源於作者構建的知識體係的堅固與完備。它不是讓你盲從,而是鼓勵你質疑、內省,並最終找到屬於自己的那條路徑。這種被引導著去“發現”的過程,遠比被告知“應該怎樣”來得更有價值和持久力。它更像是一位嚴謹的導師,站在那裏,耐心等待你的每一步成長。
評分這本書的裝幀和紙張質量實在令人驚喜。初次拿到手裏,就能感覺到它沉甸甸的分量,這可不是那種輕飄飄、翻兩下就想放下的書。封麵的設計簡潔卻不失韻味,那種素雅的色調讓人在拿起它的瞬間,心緒就能沉靜下來。內頁的印刷清晰得無可挑剔,字跡大小適中,間距處理得當,即便是長時間閱讀也不會感到眼睛疲勞。更值得稱贊的是,裝訂得非常牢固,可以完全平攤在桌麵上,這對於經常需要對照著練習或者做筆記的讀者來說,簡直是福音。我特彆喜歡它在細節上的用心,比如書簽繩的設計,雖然是小小的點綴,卻透齣一種對閱讀體驗的尊重。很多時候,一本好書不僅在於其內容,更在於它作為“物”的質感,這本書在這方麵無疑是達到瞭一個很高的標準,讓人願意反復摩挲,珍藏於書架之上,隨時可以取閱。這本書的實體感,已經超越瞭一般工具書的範疇,更像是一件精心製作的藝術品。
評分坦率地說,這本書不是一本可以“速讀”的書,它需要你投入時間、耐心和一份謙遜的心態去對待。初次接觸時,可能會覺得有些章節的邏輯跳躍感較強,或者概念密度過高,但請不要氣餒。我的建議是,不要試圖一次性吞下所有內容。可以采用“碎片化”的閱讀策略,比如每天隻專注於一到兩個核心觀點,然後在日常生活中去觀察和驗證這些觀點。這本書的真正價值,在於它能潛移默化地改變你看待事物的方式,調整你的內在頻率。它不提供廉價的安慰,而是給予你麵對真實世界的工具和勇氣。經過一段時間的堅持,你會發現,你不再是單純地在“讀”一本關於瑜伽的書,而是真正在進行一場由內而外的自我重塑。這是一種緩慢但異常堅實的力量積纍過程,非常值得每一個尋求深度提升的人去擁有和體驗。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