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设计美学的著作,爱书人的纸质书宝典
书名:装订考
定价:88.00元
作者:[日]西野嘉章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团
出版日期:2018-02
页码:388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ISBN:9787508679969
1.关于书籍设计美学的著作
作者西野嘉章是东京大学综合研究博物馆馆长,他以“活字”“环衬”“菊版”“书盒”等与制书有关的名词作为各篇主题,配以近200幅相关书籍的珍贵全彩书影。汇集明治元年(1868年)至平成廿五年(2013年)150年间,日本图书装帧领域的顶*设计师、画家、作家的作品及其理念解析。《装订考》不仅是一部书籍设计史,也是一部划时代的书籍装帧辞典。
2.出版人、藏书家、爱书人都应入手的纸质书宝典
近代日本的书籍装帧,融合了日本、中国、西洋三方的形式、技术与素材,依照三方各自所占比例的不同,而使书貌有了多样的变化。本书回顾了150年来日本至为精美、具代表性的经典文学书的装帧设计,其中不乏国内读者熟悉的夏目漱石、谷崎润一郎、永井荷风、森鸥外、竹久梦二等大文豪的经典作品。作者在剖析装帧理念的同时,还补充了许多大作家与书籍设计师的逸闻,不仅有趣,也展现了不同时代的审美取向。
3.文艺青年、日本文化爱好者的升级利器
剖析了超过300本日本近代文学书籍的装帧,不仅是一本日本近代装帧史、出版史,同时也是日本近代文学与美术发展史。透过作者涵蕴深厚而自在的文字,让我们得以想象,那个文学与艺术、做书与读书均无比美好的时代。
本书是出版文化类图书。讲述了近代日本的书籍装帧发展历史。以“活字”“环衬”“菊版”“书盒”等与制书有关的名词作为各篇主题,并配以近200幅相关书籍的彩色照片,从日本近代以来的美术发展、文学译介、书籍装帧技术发展、国家之间书籍装帧互相影响等角度剖析了超过三百本日本近代文学书籍的装帧,一方面不仅是一本日本近代装帧史、出版史,同时也是日本近代文学与美术发展史。
近代制书史略——代序
活字 《劝学( 初篇) 》(福泽谕吉、小幡笃次郎 著)
南京装帧 《欧洲奇事· 花柳春话》([英]利顿 著、丹羽纯一郎 译、服部诚一 校阅)
日式装帧 《欧洲小说· 哲烈祸福谭》(假名垣鲁文 校阅、宫岛春松 译)
更名出版 《俄国奇闻· 花心蝶思录》([俄]普希金 著、服部诚一 校阅、高须治助 译)
书脊文字 《开卷惊奇· 西洋复仇奇谭》(橘邨居士 译)
细密画 《意国薄伽丘翁〈十日谈〉之内· 鸳鸯奇观》( [法]萨巴斯蒂埃· 卡斯特尔 译、菊亭静先生 校阅、近藤东之助 直译)
合订 《小说神髓》(坪内雄藏 著)
异装本 《欧洲新话· 谷间之莺》([西班牙] 迈克尔· 塞万提斯著、斋藤良恭 译、爱花仙史 校阅)
新装版 《新编· 黄昏日记(全)》(天香逸史 校阅、醒醒居士 编)
书口 《世界进步· 第二十世纪》([法]亚尔培· 洛比达 著、服部诚一 译)
插画封面 《剧场乃犯罪》([法]鲍福 著、泪香小史 译)
裱布装帧 《政治小说· 条约改正》(涩柿园主人 著)
单一墨色 北村门太郎与《蓬莱曲》(透谷蝉羽 著)
软精装 武内桂舟与《三人妻》(尾崎红叶 著)
简装 中村不折与《一叶舟》(岛崎藤村 著、中村不折 画)
色彩 藤岛武二与《紫》(与谢野铁干 著)
三六版 藤岛武二与《乱发》(凤晶子 著)
线 长原止水与《玉匣两浦岛》(森鸥外 著)
装帧画 小杉未醒与《爱弟通信》(国木田独步 著)
袋纸 和田英作与《睡莲》(相马御风 著)
菊版 平福百穗与《女优娜娜》(永井荷风 译)
环衬 桥口五叶与《草合》(夏目漱石 著)
图样 桥口五叶与《相合伞》(泉镜花 著)
盛装 杉浦非水与《恋与恋》(小杉天外 著)
双色印刷 小丝源太郎与《餐后之歌》(木下杢太郎 著)
书盒 北原白秋与《勿忘草》(北原白秋 著)
烫银 谷崎润一郎与《异端者的悲哀》(谷崎润一郎 著)
金版 锅井克之与《藏之中》(宇野浩二 著)
袖珍本 津田青枫《桑葚》(三重吉 著)
封底插画 广川松五郎与《抒情小曲集》(室生犀星 著)
包纸 恩地孝四郎《星期日》(竹久梦二 著)
图案 岸田刘生与《童话剧三篇》(武者小路实笃 著、岸田刘生 插画)
发行日 竹久梦二与《恋爱秘语》(竹久梦二 著)
皮革封面 长谷川巳之吉与《月下的一群》(堀口大学 译)
插入物件 冈田龙夫与《死刑宣告》(萩原恭次郎 著)
造字 柳濑正梦与《鸥》(金子洋文 著)
误植 柳濑正梦与《狼!》(藤森成吉 著)
定价 尾形龟之助与《诗集· 彩色玻璃街》(尾形龟之助 著)
用纸 东乡青儿与《可怕的孩子们》(让· 科克多 著,东乡青儿 译、插画、装帧)
横排文字 秦丰吉与《西洋十夜》([ 奥地利] 阿瑟· 施尼兹勒 著、丸木砂土 译)
牛皮纸 村山知义与《亲吻梦和白骨》(远地辉武 著)
绘文字 吉田谦吉与《浅草红团》(川端康成 著)
假缀 佚名氏与《政务委员》([ 苏联] 李别金斯基 著、黑田辰男 译)
三方未裁切 阿部贞夫与《疾走的人》(池松高丽生 著)
页码 山胁岩与《苏维埃戏剧的印象》(园池公功 著)
衬页 江川正之与《鲁本斯的伪画》(堀辰雄 著)
拼接封面 谷崎润一郎与《春琴抄》(谷崎润一郎 著)
金属装帧 佐野繁次郎与《时钟》(横光利一 著)
普及版 吉原治良与《手套》(东乡青儿 著)
神原泰的装帧本
译注参考文献
日本年号与公历对照表
日本书籍装帧小识
玄风舍平成十二年版 后记
平凡社 Library 版 后记
【日】西野嘉章
1952年生,文学博士。现任日本东京大学综合研究博物馆馆长、教授。专攻博物馆工学、博物馆实验展示研究、出版印刷文化研究、美术史、美术文献学等。
主要著作有博物馆工学三部曲:《博物馆学》《大学博物馆》《二十一世纪博物馆》,以及《十五世纪普罗旺斯绘画研究》《装订考》等。其书籍设计与展示设计等作品,曾荣获日本与法国多项大奖。
烫银
谷崎润一郎与《异端者的悲哀》(谷崎润一郎 著)
谷崎润一郎于明治十九年在日本桥的蛎壳町出生,他的祖父以经营新型商业活版印刷营生,是个走在时代前端的人。研究谷崎文学的人不知是如何看待这个事实的。如果只说谷崎润一郎幼年期的体验对其文学的形成有所影响,恐怕太过简单。至今的文学评论当中,仍未听过谷崎祖父的事业与谷崎文学之间的关联。既然如此,我试着这么问好了:谷崎为何对于自身作品的形态如此执着?不只是书的外形,连活字的种类甚至内文排版,无不讲究,其缘由之一不就是他祖父的家业吗?
这位明治末期出道的作家在籾山书店出版由五叶经手装帧的“蝴蝶本”,包括了明治四十四年出版的《刺青》,以及大正二年的《恶魔》。大正四年六月及十月,先后在千章馆出版由山村耕花装帧的《杀了阿艳》(お艶ごろし)、在新潮社出版交予竹久梦二装帧的情话新集《阿才与巳之介》(お才と巳之介),两书皆仿照幕末绘草纸的装帧手法。不过谷崎的书到了大正中期有了很大的变化,因为他开始对于具象包装书本感到嫌恶。
《杀了阿艳》 谷崎润一郎 著 四六版
千章馆,大正四年 山村耕花 装帧
谷崎喜好的装帧风格是摩登,舍弃装饰性的插画,只保留文字的简洁包装,大正六年九月由位于曲町区有乐町的阿兰陀书房所出版的《异端者的悲哀》(異端者の悲しみ)即是如此。以今日的眼光来看,人们很难认同,但这在当时可说是装帧史的划时代之作,封面上仅使用明朝体活字,这在当时可是多么先进的设计呀!大家可以试着想象。这本书为四六版圆脊精装本,外装为银灰色,用的应该是铝箔吧。封面色调与金黄色的天金形成了完美的对比。正面中央上半部有“镜”,也就是矩形的凹印,以双线为框的题签即贴于此。书脊题签以同样形式、明朝体书写书名。书盒为银灰与墨黑这两色组合而成,正面均分三行,分别写着作者、书名、出版社名,模仿明治初期西式装帧本封面的结构,设计单纯,甚至可说端正。此书定价一元二十钱,相较于同书店出版的豪华作品,例如,大正六年五月出版的芥川龙之介《罗生门》为一元、吉井勇的《新译附插图· 伊势物语》(新譯繪入伊勢物語)为九十五钱,可知它价多么高。
《异端者的悲哀》 谷崎润一郎 著 四六版
阿兰陀书房,大正六年
《新译附插图·伊势物语》吉井勇 著 四六版
阿兰陀书房,大正六年 竹久梦二 装帧
这本书外装色彩采用银灰与墨黑两个主色,令人联想到香典袋(白包)。当初要将以“异端者的悲哀”为题于《中央公论》发表的连载作品集结成单行本,谷崎是满心期盼的,事实上他在序的开头也写着:“这是我唯*的告白,此生之忏悔录。”那时谷崎才刚失去妹妹没多久,母亲也撒手人寰。“过去曾在人间的二人,已消逝得无影无踪,仅能以此小说为他们留下永恒的身影。”这是本写给相继失去至亲者的镇魂之书,也因此才会取名“异端者的悲哀”,而且罕见地包装得令人联想到葬礼。前文曾提及服部躬治的歌集《迦具土》,这本书内容是以爱子之死为出发点探讨佛教生死观,装帧采用墨色底烫银字以呼应主题。木下利玄的处女歌集《银》也如同书名用银色包装,这本个人诗歌集也是对于孩儿刚出生即夭折的歌人的一部镇魂歌集。在装帧理论中,银底色加黑色线条的组合,似乎都跟“人之死”脱离不了关系。
《异端者的悲哀》出版之后,谷崎作品的包装手法转趋质朴,但没有任何一本因此被埋没在为数众多的出版物之中,不论是大正七年八月春阳堂出版的四六版圆脊精装附书盒的《二名稚儿》(二人の稚児),或是同书店同年十月出版的《金与银》,书脊都只以活字印刷,这在大正中期这个手写书名全盛时期的出版品当中,都令人感受到他从祖父那里承接的潮流品位。
烫银
谷崎润一郎与《异端者的悲哀》(谷崎润一郎 著)
谷崎润一郎于明治十九年在日本桥的蛎壳町出生,他的祖父以经营新型商业活版印刷营生,是个走在时代前端的人。研究谷崎文学的人不知是如何看待这个事实的。如果只说谷崎润一郎幼年期的体验对其文学的形成有所影响,恐怕太过简单。至今的文学评论当中,仍未听过谷崎祖父的事业与谷崎文学之间的关联。既然如此,我试着这么问好了:谷崎为何对于自身作品的形态如此执着?不只是书的外形,连活字的种类甚至内文排版,无不讲究,其缘由之一不就是他祖父的家业吗?
这位明治末期出道的作家在籾山书店出版由五叶经手装帧的“蝴蝶本”,包括了明治四十四年出版的《刺青》,以及大正二年的《恶魔》。大正四年六月及十月,先后在千章馆出版由山村耕花装帧的《杀了阿艳》(お艶ごろし)、在新潮社出版交予竹久梦二装帧的情话新集《阿才与巳之介》(お才と巳之介),两书皆仿照幕末绘草纸的装帧手法。不过谷崎的书到了大正中期有了很大的变化,因为他开始对于具象包装书本感到嫌恶。
《杀了阿艳》 谷崎润一郎 著 四六版
千章馆,大正四年 山村耕花 装帧
谷崎喜好的装帧风格是摩登,舍弃装饰性的插画,只保留文字的简洁包装,大正六年九月由位于曲町区有乐町的阿兰陀书房所出版的《异端者的悲哀》(異端者の悲しみ)即是如此。以今日的眼光来看,人们很难认同,但这在当时可说是装帧史的划时代之作,封面上仅使用明朝体活字,这在当时可是多么先进的设计呀!大家可以试着想象。这本书为四六版圆脊精装本,外装为银灰色,用的应该是铝箔吧。封面色调与金黄色的天金形成了完美的对比。正面中央上半部有“镜”,也就是矩形的凹印,以双线为框的题签即贴于此。书脊题签以同样形式、明朝体书写书名。书盒为银灰与墨黑这两色组合而成,正面均分三行,分别写着作者、书名、出版社名,模仿明治初期西式装帧本封面的结构,设计单纯,甚至可说端正。此书定价一元二十钱,相较于同书店出版的豪华作品,例如,大正六年五月出版的芥川龙之介《罗生门》为一元、吉井勇的《新译附插图· 伊势物语》(新譯繪入伊勢物語)为九十五钱,可知它价多么高。
《异端者的悲哀》 谷崎润一郎 著 四六版
阿兰陀书房,大正六年
《新译附插图·伊势物语》吉井勇 著 四六版
阿兰陀书房,大正六年 竹久梦二 装帧
这本书外装色彩采用银灰与墨黑两个主色,令人联想到香典袋(白包)。当初要将以“异端者的悲哀”为题于《中央公论》发表的连载作品集结成单行本,谷崎是满心期盼的,事实上他在序的开头也写着:“这是我唯*的告白,此生之忏悔录。”那时谷崎才刚失去妹妹没多久,母亲也撒手人寰。“过去曾在人间的二人,已消逝得无影无踪,仅能以此小说为他们留下永恒的身影。”这是本写给相继失去至亲者的镇魂之书,也因此才会取名“异端者的悲哀”,而且罕见地包装得令人联想到葬礼。前文曾提及服部躬治的歌集《迦具土》,这本书内容是以爱子之死为出发点探讨佛教生死观,装帧采用墨色底烫银字以呼应主题。木下利玄的处女歌集《银》也如同书名用银色包装,这本个人诗歌集也是对于孩儿刚出生即夭折的歌人的一部镇魂歌集。在装帧理论中,银底色加黑色线条的组合,似乎都跟“人之死”脱离不了关系。
《异端者的悲哀》出版之后,谷崎作品的包装手法转趋质朴,但没有任何一本因此被埋没在为数众多的出版物之中,不论是大正七年八月春阳堂出版的四六版圆脊精装附书盒的《二名稚儿》(二人の稚児),或是同书店同年十月出版的《金与银》,书脊都只以活字印刷,这在大正中期这个手写书名全盛时期的出版品当中,都令人感受到他从祖父那里承接的潮流品位。
这本书的整体视觉呈现,成功地捕捉并诠释了“书籍作为媒介”的全部潜能。它不是简单地承载文字的载体,而是通过色彩、纹理和结构,向读者传达了设计师的情感和意图。我观察到,在不同的光线下,封面材质所反射出的微光都有细微的变化,这是一种非常高级的感官体验。印刷的色彩饱和度控制得恰到好处,既保证了图像的清晰度,又避免了过于刺眼的工业感。这种对细节的极致追求,体现了出版方对“纸质书”这一媒介的深度敬意,也让每一个翻页的动作都成为一种享受,而非负担。
评分这本书在设计美学上的探索是相当前卫且富有远见的,它似乎在向我们宣告,在数字洪流面前,纸质书的形态依然拥有无限的创新空间和无可替代的魅力。它巧妙地融合了传统装帧的经典元素与现代设计的极简主义,创造出一种既怀旧又超前的独特风格。特别值得称道的是,它在保持高度艺术性的同时,并没有牺牲掉作为一本工具书应有的易读性,这其中的平衡拿捏,极具功力。对于所有致力于提升自身出版物审美高度的专业人士而言,这本书无疑是一次极具启发性的学习范本,它展示了如何将一本“书”提升到“设计宣言”的高度。
评分作为一名资深的藏书家,我关注的重点往往在于一本书的永恒价值和物理耐久性。这本《装订考》在用料上毫不吝啬,散发着一种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厚重感。它的书脊结构稳定而优雅,即便是反复翻阅,也几乎没有松垮的迹象,这种对“耐用性美学”的坚持,让人肃然起敬。装帧的接缝处理得天衣无缝,没有丝毫粗糙的边缘,展现了高超的工匠精神。当我将它与其他旧书并置时,它那种沉稳、内敛却又充满力量的设计感立刻脱颖而出,显示出一种超越潮流的经典气质。对于真正懂得书本价值的爱书人来说,这样的实体书才是值得被精心保存的“时间的容器”。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简直是一场视觉的盛宴,每一个细节都透露出设计者的匠心独运。从纸张的选择到油墨的运用,再到字体的排布和留白的处理,无不体现出对书籍美学深刻的理解。我特别欣赏它封面处理的那种细腻质感,触摸起来让人爱不释手,仿佛每一页都蕴含着某种神秘的仪式感。内页的装订工艺也堪称一流,无论翻开任何一页,都能感受到一种扎实的品质感,这远非那些追求快速量产的平庸之作可比。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件可以把玩的艺术品,让人在阅读之余,更能沉浸于其物质形态所带来的愉悦之中。那些热衷于书籍收藏和设计实践的人,面对如此精美的实体书,恐怕很难抗拒将它纳入自己书架的冲动。
评分这本书的内容虽然是关于设计美学的探讨,但其文字的编排和版式的设计却展现了极高的文学品味和节奏感。作者在阐述复杂的理论时,巧妙地运用了错落有致的段落结构和富有张力的句式,使得原本可能枯燥的论述变得生动有趣,引人入胜。排版上的留白处理堪称教科书级别,它为读者的目光提供了必要的喘息空间,也使得文字与空白之间形成了富有韵律感的对话,极大地提升了阅读的舒适度。我常常停下来,仅仅是欣赏文字在页面上如何“呼吸”,这种对阅读体验的尊重,在当今快餐式阅读的时代显得尤为珍贵。它教会我们,如何用视觉语言来辅助和升华思想的表达。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