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典
作者:周嘉胄,洪芻,陳敬
齣版社:重慶齣版社
齣版時間:2017年10月
版 次:1
頁 數:
字 數:
印刷時間:2017年10月01日
開 本:16開
紙 張:膠版紙
包 裝:平裝-膠訂
ISBN:9787229123987
定價:88.00
內容簡介
《香典》,集傳世香書《香乘》《香譜》《陳氏香譜》於一體,從香料種類、産地考證、逸聞趣事說起,分彆闡述香品的特性、提取方法、配置香方、焚熏之法;香爐、薰球、香囊、香盒、香盤等香器;與香有關的史料故事、逸事奇聞;曆代文人墨客的詠香詩文。編者另補入香料真假鑒彆、收藏,焚香禮儀等專題知識,全麵反映我國古代香文化麵貌。
作者簡介
周嘉胄,揚州人,明朝收藏傢。約明朝嘉靖、萬曆年間人,擅長裝裱等工藝,其《香乘》一書集中國香學文化之大成。崇禎辛巳刊成。另著有《裝潢誌》。 洪芻,字駒父,北宋進士,黃庭堅的外甥。極富文采,著述頗豐。
陳敬,字子中,北宋末年西京河南府(洛陽)人
目錄
|香乘|
原 序 / 2
自 序 / 3
欽定《四庫全書》提要 / 4
捲一 ·香品(隨品附事實) …………………………(5)
沉香 / 5 沉香之屬 / 12 沉香事實/14 檀香/24
檀香事實 / 27 熏陸香 / 30 雞舌香 / 32 安息香 / 35
安息香事實 / 35 諸香六品 / 37 鬱金香 / 37
龍腦香 / 39 龍腦香事實 / 41 麝香 / 45 麝香事實 / 47
彆類麝香三品 / 49 降真香 / 50 木香 / 50 蘇閤香 / 53
蘇閤香事實 / 55 諸香十二品 / 55 草本香草 / 57
龍涎香 / 72 龍涎香事實 / 74 甲香 / 74
酴醿香露(薔薇露)/ 75 薔薇露事實 / 75
諸香十六品 / 78
......................................................................................................................................................
...........................................................................................................................................................
這本書的修訂工作做得非常到位,完全體現瞭“全新修訂”的價值。它不僅是對舊有經典的整理,更是一種麵嚮當代讀者的“現代化”轉譯和提升。細節之處見真章,比如它對一些傳統術語的解釋,既保留瞭原有的韻味,又加入瞭現代科學的視角進行輔助理解,使得內容既有厚重的曆史感,又不至於脫離當代讀者的知識結構。那些精心繪製的插圖,尤其是在展現香爐器型、草藥辨識等方麵,達到瞭極高的精準度,這對於想要深入瞭解古代用香器物和原料的朋友來說,簡直是福音。我能感受到編纂團隊在力求還原古代香事場景的真實性上所付齣的巨大心力,這使得閱讀過程不再是枯燥的知識灌輸,而更像是一場精心策劃的、沉浸式的文化體驗之旅。
評分這套書真是讓人愛不釋手,那種對傳統文化的敬畏感和探究欲,一下子就被點燃瞭。光是看書的裝幀和紙張的質感,就能感受到編者對這份“香”的專注與珍視。我特彆喜歡它在梳理古代香文化脈絡時的那種條理清晰,既有宏觀的文化背景鋪陳,又有對具體香品、用香禮儀的細緻描摹。讀起來,仿佛能穿越時空,親身體驗到古代文人雅士焚香靜坐、以香會友的雅緻生活。尤其是那些手繪的插圖,簡直是神來之筆,它們不僅僅是簡單的配圖,更是對文字描述的視覺化升華,每一筆一劃都透露齣古樸典雅的氣韻,讓抽象的香氣有跡可循,極大地豐富瞭閱讀的體驗。這種將學術考據與藝術審美完美結閤的齣版方式,實在值得稱贊。每次翻閱,都能發現一些新的趣味點,比如某個香方背後的曆史典故,或是某種製香技藝的精妙之處,讓人忍不住想去實踐一番,感受指尖觸碰到草木沉香時的那種寜靜與滿足。
評分這本書的閱讀體驗簡直是一種享受,完全超齣瞭我對傳統文化類書籍的預期。它成功地在保持學術深度的同時,做到瞭極佳的可讀性。文字的敘述節奏把握得非常好,張弛有度,不會讓人感到疲憊。比如,它在描述某個特定香方製作工藝時,那種娓娓道來的語氣,仿佛一位經驗豐富的製香老匠正在耳邊細語傳授秘訣。而當它切換到對香文化在不同朝代社會生活中的作用進行分析時,文風又變得開闊而具有洞察力。這種風格上的靈活切換,讓整本書讀起來充滿瞭活力和層次感,使得即便是對古代文化背景不甚瞭解的普通讀者,也能輕鬆進入其構建的香氣世界,並從中汲取到對生活美學的全新感悟。
評分說實話,當我剛開始翻閱這本被譽為集大成的“香典”時,內心是有些許忐忑的,畢竟古代典籍浩如煙海,如何能做到“集傳世香書”之大成而不失精準,是個巨大的挑戰。然而,它給齣的答案是如此令人信服。這種匯編的深度和廣度是前所未有的,它巧妙地將不同時期、不同流派的香學經典進行瞭有機整閤,構建瞭一個立體而豐富的香文化知識體係。它不是簡單地堆砌資料,而是進行瞭深入的比較和注釋,很多原本晦澀難懂的古文描述,在現代的解讀和對照下,變得豁然開朗。我尤其欣賞它在文獻考證上的嚴謹態度,那些引用的齣處清晰明確,讓人對書中的每一條論斷都深信不疑。對於任何一個對中國傳統香學有嚴肅研究意嚮的人來說,這本書無疑是架設在案頭必備的“基石”和“索引”,省去瞭無數在浩瀚古籍中大海撈針的辛勞。
評分我必須說,這套“香典”在呈現中國古代香文化時,展現齣瞭一種罕有的平衡美。它既尊重瞭傳世香書如《香乘》和《陳氏香譜》等原典的權威性和精神內核,又通過現代齣版技術的加持,比如清晰的排版和高質量的印刷,讓這些珍貴的內容煥發齣新的生命力。特彆是那些被重新繪製和考證的插圖,它們不僅是對古代藝術風格的緻敬,更是對古代香材、香具形態的精準復原,為讀者提供瞭一個清晰的視覺參照係。閱讀它,讓人深刻體會到“香”在中國傳統文人階層中所占據的獨特地位,它不僅僅是氣味,更是一種哲學、一種藝術、一種修身養性的媒介。這本書的齣現,無疑為當代人提供瞭一把解開古代雅緻生活密碼的鑰匙。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