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参同契》又名《周易参同契》,为东汉魏伯阳著。其学说汇融周易、黄老、丹火之功于一体,用《易》的阴阳变化之理,阐述炼丹、内养之道,证明人与天地、宇宙有同体、同功而异用的法则。 《我说<参同契>》是南怀瑾先生继《论语别裁》后用力很深、很有分量的作品之一,共八十余万言,分上、中、下三册。内容涉及广泛,旁征博引,举证极多,更有南师本人所经历的诸多奇特的人和事,是国人了解、解读《参同契》这部“天书”的选择。 南怀瑾 著述 南怀瑾先生(1918-2012),海内外享有盛誉的有名学者。出生于浙江温州书香世家,自小接受私塾传统教育,少年时期就已读遍诸子百家的各种经典。他精研儒、释、道,将中华文化各种思想融会贯通。1969年创立东西精华协会,旨在促进东、西文化精粹之交流。1980年在台湾地区创办老古文化事业有限公司。读完这本书,我的感受更偏向于一种精神上的洗礼。它不仅仅是在讲解一套理论体系,更是在引导一种观察世界的方式。作者的叙述中透露出一种超越性的视野,他似乎能看到事物变化背后的不变法则。这种“大局观”的培养,对于在信息爆炸时代保持心神安定至关重要。我特别欣赏他对待“变化”的态度,既不盲目崇拜静止的完美,也不陷入无休止的动荡焦虑中,而是找到了一个动态的平衡点。书中的论述,如同高山之巅的清风,使人心胸为之开阔。它迫使我重新审视自己生活中那些习以为常的现象,尝试用更深层次的规律去理解它们,这远超了我最初对一本学术类书籍的期待。它更像是一本关于如何“安顿”心灵的指南。
评分坦白说,我一开始对这类涉及传统思辨的书籍是持保留态度的,总担心会过于晦涩难懂,充斥着故纸堆里的陈词滥调。然而,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的固有印象。它有一种罕见的现代感和穿透力。作者的语言风格极为鲜活,他敢于挑战一些既有的、看似神圣不可侵犯的解释,用一种近乎批判性的眼光去审视,但这种批判绝非盲目否定,而是建立在扎实理解之上的大胆重构。尤其是在阐述那些关于天地运行和个体修持之间的关联时,那种将宏大叙事与个体经验紧密结合的处理手法,极大地增强了文本的说服力和感染力。读到某些段落,我甚至能想象到作者在书房里,手持卷宗,神采飞扬地讲述这些洞见的情景。这绝非一本让人“应付了事”的书,它要求读者全身心地投入,去感受字里行间涌动的思潮,并最终在自己的心田中种下探索的种子。
评分这本书的印刷和装帧质量也值得称赞,这从侧面反映了出版方对内容的尊重。但真正让我惊喜的是其对细节的处理。那些穿插在正文中的注释和旁批,不是简单地解释生僻词汇,而是提供了更广阔的参照系,仿佛作者在和我们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我发现自己经常被那些看似无关紧要的脚注吸引,结果发现那才是解开某个核心概念的关键钥匙。这种层层递进的阅读体验,让每一次的“发现”都充满了成就感。对于任何一个希望深入了解这个领域,而不满足于浮光掠影般介绍的人来说,这本书无疑是提供了一条坚实可靠的阶梯。它不惧怕复杂,反而拥抱复杂,并用清晰的脉络将这些复杂性组织得井井有条,让人心悦诚服。
评分这部书的开篇真是引人入胜,作者以一种近乎娓娓道来的方式,将深奥的哲学概念化解得平易近人。我尤其欣赏他对古代典籍的解读,那种细致入微的考据和旁征博引,让人不得不佩服其深厚的学养。阅读的过程中,我感觉自己不是在被动地接受知识灌输,而是在跟随一位学识渊博的长者进行一次深度对话。他似乎总能在我即将感到困惑的临界点,适时抛出一个绝妙的比喻,或是引用一个恰到好处的典故,瞬间豁然开朗。这本书的结构安排也十分巧妙,逻辑层次分明,即使是初次接触这类复杂理论的读者,也能逐步跟上作者的思路。它不像某些艰涩的学术著作,读起来让人昏昏欲睡,反而充满了探索未知的乐趣。每一次翻阅,都能带来新的体悟,那种文字中蕴含的生命力和智慧,让人爱不释手,甚至会忍不住在读完一个章节后,合上书本,静坐沉思良久,回味其中精髓。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魅力是内敛而强大的。它没有华丽辞藻的堆砌,但每一个用词都精准到位,仿佛是经过千锤百炼的艺术品。作者在阐述抽象概念时,展现出一种罕见的克制力,不轻易下绝对的断语,而是保持着一种开放性的探讨姿态,这给予了读者极大的思考空间。这种不强加于人的论述方式,使得读者在接受其观点的同时,还能保持自身的独立思考。对于那些真正沉下心来,愿意花费时间去咀嚼文字的人来说,这本书的回报是巨大的。它像一口深井,你需要不断地向下挖掘,才能触及到甘甜的源头。它不是那种能让人在通勤路上囫囵吞枣地读完的书,它需要你给予时间、空间和敬意,而它给予的回报,则是对世界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洞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