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生的38个启示陈美龄自传+50个教育法我把三个儿子送入了斯坦福(上海三联)2册 | ||
| 定价 | 77.00 | |
| 出版社 | 上海三联出版社 | |
| 版次 | 1 | |
| 出版时间 | 2018年01月 | |
| 开本 | 16 | |
| 作者 | 陈美龄 | |
| 装帧 | 平装 | |
| 页数 | 0 | |
| 字数 | 0 | |
| ISBN编码 | 9789620441448 | |
.....
《人生的38個啟示-陳美齡自傳》
我的时间是别人的财产。
我的青春是别人的生意。
世上只有偶像陈美龄,我,已经不存在了。
——《人生的38个启示》
人的一生难得的是坚持、是一份韧性。《人生的38个启示》是陈美龄的自传,她不仅是红遍亚洲的歌手,还是斯坦福毕业的博士,同时也是3个上了斯坦福大学的儿子的妈妈。
通读全书,感受*深的,是人要永远怀抱感恩之心,去关爱别人,珍惜每一天。美龄今年61岁,但看起来还跟少女一样——真正的发自内心的善良、真诚和爱会让外在更美丽!
陳美齡(Agnes Chan),歌手、隨筆家、教育學博士。
1955年出生於香港,六兄妹中排行第四。1969年憑一曲Circle Game走紅港、台、東南亞;1972年憑藉《虞美人花》在日本作為歌手出道。先求學於上智大學國際學專業,後於加拿大多倫多大學(社會兒童心理學專業)畢業。1985年**回國表演,以《歸來的燕子》、《原野牧歌》大受注目。同年結婚,翌年生下大兒子。
1989年,前往美國斯坦福大學攻讀教育學博士課程。留學期間的1989年當年,二兒子出生。
1994年獲得教育學博士稱號(Ph.D)。1996年三兒子出生。之後,除了參與各類演藝活動,也兼任隨筆作家、聯合國兒童基金會亞洲親善大使、日本抗癌協會「微笑大使」、香港浸會大學特別教授等,活躍於各個領域。
2015年,繼大兒子、二兒子之後,三兒子也成功被斯坦福大學錄取,一躍成為話題人物。
隨著《50個教育法──我把三個孩子送進了斯坦福》的日文版及中文繁、簡體版出版,引起很大回響。未及一年,《40個教育提案──把快樂帶回給香港學生》中英文版面世,代表她已成為眾人眼中的教育家。
陳美齡經歷了豐富多彩的人生,從結婚生子的喜樂、義工見聞的震撼,到確診乳癌的晴天霹靂,不同的人和事,在不同階段給了她不同的啟示,織成38個感動的瞬間,也織成一套她對生命和快樂的獨特看法,相信這些啟示對廣大的讀者亦有所裨益。歌手、大學教授、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大使、作家、三子之母,幾個南轅北轍的身份,集中在陳美齡一個人身上。陳美齡從少女歌手變成一名把三個孩子都送進了斯坦福大學的成功媽媽,一名學者及文化人,如此巨大的轉變,箇中原因令人興味盎然
这本书的文字排版和纸张质感,给我的阅读体验增添了不少愉悦感。相较于市面上那些追求速度和效率的快餐读物,这本显然更注重细节的打磨,拿在手里沉甸甸的,仿佛也承载了作者多年的人生重量。我发现作者在讲述自己早年作为艺人时的心境转变时,那种对自我身份认同的挣扎描绘得极为细腻。她是如何在聚光灯下保持清醒,又是如何一步步将重心从台前的光环转移到幕后的家庭构建上,这个过程的内心戏份远比外界看到的要复杂得多。阅读至此,我感觉自己不是在看一个成功人士的“成功秘籍”,而更像是在参与一场深度访谈,去探究一个灵魂是如何在不同的社会角色间寻求平衡与和谐。这种对内在冲突的深入挖掘,远超出了我对一本教育类书籍的预期,它将教育的范畴,无限扩大到了个体生命意义的追寻,让人在思考如何教导孩子之前,先学会如何与自己相处。
评分从整体结构来看,这本书的章节安排非常有层次感,它似乎并不遵循严格的时间顺序,而是围绕着几个核心的“顿悟点”进行展开,这种非线性叙事反而更好地捕捉了人生中那些关键的转折瞬间。我发现作者在谈及自己如何平衡事业与家庭时,并未给出那种“只要你足够努力,就能鱼与熊掌兼得”的虚假承诺,而是坦诚地揭示了其中的取舍与阵痛。这种不回避矛盾的写作态度,极大地增强了文本的可信度。这本书更像是一份邀请函,邀请读者一同参与到对“何为圆满人生”的深度探讨中去。它不提供唯一的答案,而是提供了一套探索路径,鼓励我们去发掘自己生命中那些尚未被完全点亮的潜能。读完这本书,我感到一种久违的平静,那不是因为找到了所有问题的解药,而是因为明白了提问本身,才是更重要的人生功课。
评分阅读这本书时,我发现作者对“挫折”和“失败”的定义非常独特。她似乎并不将外界眼中的失利视为终点,而更像是自然界中的一次季节更替,是下一阶段成长的必要条件。我尤其欣赏作者在描述她与家庭成员之间,特别是与伴侣在教育理念发生冲突时的处理方式。她没有简单地将冲突归咎于某一方的错误,而是用一种近乎社会学的视角,去分析不同代际、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思维模式如何碰撞,以及最终是如何通过真诚的沟通达成新的共识。这种对“关系”的重视,让我意识到,教育并非是单向度的灌输,它是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家庭关系的和谐度,往往是孩子能否安心探索世界的安全网。这种对家庭动力学的细致描摹,让我对如何营造一个充满支持性氛围的成长环境,有了更具操作性的思考,而不是停留在空泛的口号层面。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给我一种奇特的感受,它在叙述宏大人生目标时,语气却异常的谦卑和克制,仿佛在讲述一个不完全属于自己的故事。这种“去中心化”的叙事方式,在自传中是相当少见的。很多成功的传记倾向于将主角塑造成一个无所不能的英雄,但作者在这里,更像是一位不断在学习和试错的同行者。我特别关注到她在处理跨文化背景下的育儿挑战时所展现出的灵活性。这种灵活性并非指随意变通,而是基于对孩子个体特质的深刻洞察,并愿意随时推翻自己既有的成见。这让我联想到现实生活中很多家长,往往被自己早期的“完美教育蓝图”所困住,难以根据孩子的成长变化做出及时的调整。作者似乎在传达一个信息:教育的最高境界,或许是“不教而教”,是通过父母自身的生命状态去感染和引导,而非刻板的指令和控制。这种潜移默化的力量,远比那些花哨的教育口号来得更具穿透力。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非常吸引人,那种朴实中透露着智慧的色彩搭配,让我立刻对“人生”和“教育”这两个宏大的主题产生了好奇心。我通常对自传类的书籍抱有一种审慎的态度,总觉得别人的经历对我来说可能只是茶余饭后的谈资,但陈美龄女士的名字,尤其是在教育领域的声誉,让我决定翻开它。从翻阅的最初几页感受来看,作者的叙事风格并非那种高高在上的说教,反而像是一位和蔼的长辈,在壁炉边娓娓道来那些刻骨铭心的往事。她似乎很坦诚地剖析了自己在不同人生阶段所经历的迷茫与抉择,这让作为读者的我,能迅速找到共鸣点。我特别欣赏她那种直面现实的勇气,没有刻意美化过去的成功,而是着重描写了那些“走弯路”的时刻,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家庭日常,恰恰是构建起她日后教育理念的基石。这种真实感,比任何华丽的辞藻堆砌起来的励志故事都要来得有力,它让人感觉,教育的真谛或许就藏在那些柴米油盐的烟火气里,而非抽象的理论框架之中。我很期待接下来的篇章能如何将这些个人经历,提炼成可供实践的智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