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与尽心篇》聆听当世智者,游乎经史子集,以平常心讲平常事;体味古圣先哲,尽心知性知天,回归儒学之本真。
《孟子与尽心篇》为南怀瑾先生讲述《孟子》最后一篇《尽心篇》的整理稿。《尽心篇》是《孟子》的完结篇,被南怀瑾先生视为孟子整个学术思想的中心,是孟子“在讲完外用之道以后,讲传心的心法”,故尤加重视。全篇以“尽心”点题,以“修身立命”总领全篇,阐述了“良知良能”、“仁民爱物”、“民贵君轻”等一系列在孟子思想中占有重要地位的概念和内涵,并进一步阐释了孔子“乡愿德贼”之说等。
南怀瑾,先生出身于世代书香门第,自幼饱读诗书,遍览经史子集,对国学钻研精深,体认深刻,于中华传统文化之儒、道、佛皆有造诣,更兼通诸子百家、诗词曲赋、天文历法、医学养生等等,对西方文化亦有深刻体认,在中西文化界均为人敬重,堪称“一代宗师”。
尽心章句上
十六字心传
尽心动心知性忍性
佛法儒化儒学佛化
孟子教修身
什么是正命
你想得乐吗
谁有惭愧心
贤君贤士最平凡
先穷后达的那个人
有我无我
凡民与豪杰的区别
谁是好领导
人性的良知良能
人的等别
君子有三乐
养老与全民福利
传统农业税的问题
孔子登山孟子观水
王与贼自利与利他
关于"子莫执中"
成功与成名不同
王道与霸道
历史记录的果报
尸位素餐
居仁由义之道
环境的影响君子的爱心
两个故事三个论点
孟子的教学方法
何谓尊师重道
进步快退步更快
关于服丧
尽心章句下
圣贤事业
历史难读
且看剃头者人亦剃其头
民为贵的真义
三个观念三个层次
百世之师--圣人
谁人背后无人说
路是走出来的
冯妇的遭遇
穷理尽性以至于命
巧妙的教育方法
财聚人散
小有才的危险
穿窬之心偷巧偷心
君子行法以俟命
说大人则藐之
狂獧的表现
乡原的表现
孟子的感慨
十六字心传
现在我们讨论《孟子》最后一章《尽心》,这是孟子整个学术思想的中心,也就是后世所谓的孔孟心传,是构成中国文化中心思想之一。这一贯的中心思想,绝对是中国的,是远从五千年前,一直流传到现在的,没有丝毫外来的学说思想成分。所以后世特别提出,中国圣人之道就是“内圣外王”之道的心传。历史上有根据的记载,是在《尚书大禹谟》上,其中有帝舜传给大禹的十六个字:“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在一两千年之后,到了唐宋的阶段,就有所谓的“传心法要”;这是佛学进入中国之前的一千多年,儒道两家还没有分开时的思想。当时圣人之所以为圣人,就是因为得道;那时所谓道的中心,就是“心法”。
这十六字的心传,含义非常广泛。我国的文字,在古代非常简练,一个字一个音就是一个句子,代表了一个观念。外国文字,则往往是用好几个音拼成一个字或一个词句,表达一个观念。这只是语言、文字的表达方式不同,而不是好坏优劣的差异。
中国古代人读书,八岁开始读书识字,这样叫做“小学”,就是认字。例如“人”字,古文中怎样写?为什么要这样写?代表什么观念?如何读音?有时候,一个字代表了几种观念,也有几种不同的读音。所以中国的文字,任何学者、文豪,能认识二三千字以上的,已经是不得了啦!普通认得一两千字就够用了。外国文字则不然,每一新的事物,创造一音、形皆不同的新字,所以现在外文的单字,以数十万计。过去“小学”的基本功课,是先认识单字的内涵,其中有所谓“六书”的意义。什么叫六书呢?就是“象形、指事、形声、会意、转注、假借”,这六种是中国传统文字内涵的重点。现在读书,已经不先研读“小学”六书了,不从文字所代表的思想、观念的含义打基础,对于小学的教学,完全不再下基本功夫了。
“人心惟危”的“惟”字,在这里是一个介词,它的作用,只是把“人心”与“危”上下两个词连接起来,而本身这个“惟”字,并不含其他意义。例如我们平时说话:“青的嗯……山脉”,这个拖长的“嗯……”并不具意义。至于下面的“危”字,是“危险”的意思,也有“正”的意思,如常说的“正襟危坐”的“危”,意思就是端正。而危险与端正,看起来好像相反,其实是一样的,端端正正地站在高处,是相当危险的。也因为如此,外国人认起中国字来,会觉得麻烦,但真正依六书的方法,以“小学”功夫去研究中国字的人,越研究越有趣。如上一代章太炎这类的大师们,就具备了这种基础功夫,钻进去就不肯退出来。现代人写的文章,不通的很多,连多音字都不懂,都用错了。
《尚书》里说“人心惟危”,就是说人的心思变化多端,往往恶念多于善念,非常可怕。那么如何把恶念变成善念,把邪念转成正念,把坏的念头转成好的念头呢?怎么样使“人心”变成“道心”呢?这一步学问的功夫是很微妙的,一般人很难自我反省观察清楚。如果能够观察清楚,就是圣贤学问之道,也就是真正够得上人之所以为人之道。所以道家称这种人为真人,《庄子》里经常用到真人这个名词;换言之,未得道的人,只是一个人的空架子而已。
人心转过来就是“道心”。“道心”又是什么样子呢?“道心惟微”,微妙得很,看不见,摸不着,无形象,在在处处都是。舜传给大禹修养道心的方法,就是“惟精惟一”,只有专精。舜所说的这个心法,一直流传下来,但并不像现在人说的要打坐,或佛家说修戒、定、慧,以及道家说炼气、炼丹修道那个样子。
什么叫做“惟精惟一”?发挥起来就够多了。古人为了解释这几个字,就有十几万字的一本著作。简单说来,就是专一,也就是佛家所说的“制心一处,无事不办”或“一心不乱”,乃至所说的戒、定、慧。这些都是专一来的,也都是修养的基本功夫。后来道家常用“精”、“一”两个字,不带宗教的色彩。“精”、“一”就是修道的境界,把自己的思想、情感这种“人心”,转化为“道心”;达到了精一的极点时,就可以体会到“道心”是什么,也就是天人合一之道。而这个“天”,是指形而上的本体与形而下的万有本能。
得了道以后,不能没有“用”。倘使得了道,只是两腿一盘,坐在那里打坐,纹风不动,那就是“惟坐惟腿”了。所以得道以后,还要起用,能够做人做事,而在做人做事上,就要“允执厥中”,取其中道。怎么样才算是“中道”呢?就是不着空不着有。这是一个大问题,在这里无法详细说明,只能做一个初步的简略介绍。
中国流传的道统文化,就是这十六字心传,尧传给舜,舜传给禹。后世所说的,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子,一直到孔子的学生曾子、孔子的孙子子思,再到孟子,都是走这个道统的路线。以后讲思想学说,也都是这一方面。但不要忘记,这个道统路线,与世界其他各国民族文化是不同的。中国道统,是人道与形而上的天道合一,叫做天人合一,是入世与出世的合一,政教的合一,不能分开。出世是内圣之道,入世是外用,能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有具体的事功贡献于社会人类,这就是圣人之用。所以上古的圣人伏羲、神农、黄帝,都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共祖,他们一路下来,都是走的“内圣外王”之道。
到了周文王、武王以后,“内圣外王”分开了,内圣之道就是师道,是传道的人,外用之道走入了君道。其实中国政治哲学思想,君道应该是“作之君,作之师,作之亲”的;等于说君王同时是全民的领导人、也是教化之主,更是全民的大家长,所以说是政教合一的。
……
这本书给我带来的震撼,是难以用言语来形容的。南怀瑾先生用他那独有的智慧和洞察力,将《孟子》中“尽心篇”的精髓,用一种极其生动、极富感染力的方式呈现出来。我之前对《孟子》的理解,可能还停留在一些宏大的概念上,比如“仁义道德”,总觉得有些遥远,不太容易与自己的生活产生连接。但是,这本书让我看到了“尽心”思想在日常生活中的具体实践意义。南怀瑾先生并没有讲什么高深的道理,而是通过一个个鲜活的例子,一段段生动的比喻,将“尽心”的内涵层层剥开。他让我明白,真正的“尽心”,并非是刻意的雕琢,也不是外在的表演,而是一种发自内心的真诚和自觉。他强调的“反求诸己”,让我认识到,改变世界的第一步,是先从改变自己开始。这本书不仅仅是对经典文本的解读,更是对人生智慧的启迪。我从中学到了很多关于如何处理人际关系、如何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如何保持内心平和的宝贵经验。南怀瑾先生的文字,总是有着一种润物细无声的力量,慢慢地改变着我的思维方式,也影响着我的生活态度。
评分这是一本让我内心深处受到触动的书。从翻开第一页起,就仿佛被带入了一个充满智慧的对话场域。南怀瑾先生的文字,一如既往地充满了他特有的那种亲切而又深邃的风格。他仿佛就坐在你对面,用一种非常生活化的语言,将《孟子》中“尽心篇”的精髓娓娓道来。这本书不仅仅是对经典的解读,更是对人生境界的指引。我常常觉得,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我们似乎离那些最根本的生命哲学越来越远,而南怀瑾先生却能用最简洁、最有力的方式,将那些久远的智慧重新点燃。他不是高高在上的说教者,而是与你一同探寻、一同体悟的同道者。阅读这本书的过程,更像是一种心灵的洗礼。你会不断地反思自己的内心,审视自己的行为,思考生命的意义。他对于“尽心”的阐释,让我对“尽人事,听天命”有了更深的理解,也让我明白,真正的“尽心”并非是拼命的强求,而是一种顺应天理、发乎自然的自在状态。书中穿插的许多故事和引证,都恰到好处地佐证了他的观点,让那些抽象的道理变得鲜活而富有感染力。我尤其喜欢他对于“仁”的理解,不仅仅是简单的善意,更是一种对万物生灵的深刻关怀和责任感。这本书让我重新认识了孟子,也让我对自身有了更清晰的认知。它不仅仅是一本读物,更是一份精神的馈赠,值得反复品读,细细体会。
评分这本书真的给我带来了太多的启示,让我对人生有了全新的认识。南怀瑾先生的文字,一如既往地充满了智慧和魅力,他用一种极其通俗易懂却又深刻无比的方式,解读了《孟子》中“尽心篇”的精髓。我之前总觉得“尽心”这个词,听起来有些遥远,似乎只适用于圣贤之人,与我们这些普通人没什么关系。但是,这本书让我明白了,“尽心”其实是一种人人都可以达到的境界,它关乎我们如何看待自己,如何面对生活,如何与世界相处。南怀瑾先生没有讲那些高深莫测的大道理,而是用一个个贴近生活的故事,一个个生动的比喻,将“尽心”的内涵一点点展现在我们面前。他让我看到了,“尽心”并非是一种刻意的表演,也不是一种不顾一切的冲动,而是一种源自内心的真诚和自觉。他强调的“养吾浩然之气”,让我明白了,真正的强大,是源于内心的坚定和纯净。这本书让我对自己有了更深的了解,也让我对未来有了更明确的方向。
评分这本书就像一股清流,涤荡了我内心的浮躁。南怀瑾先生的文字,总是那么具有穿透力,能够直击人心的最深处。他对于“尽心”的解读,让我看到了一个更广阔的人生境界。我之前总觉得“尽心”是一种用力去做好,是一种竭尽所能的付出。但这本书让我明白,真正的“尽心”更是一种心境的安顿,一种内在力量的释放。他通过对《孟子》原著的细致梳理,揭示了“尽心”并非是外在的功业,而是内在的修行。他反复强调的“反身而诚”,让我明白了,一切的努力都应该从向内看开始。我们需要不断地审视自己的内心,清除那些杂念和妄想,回归到最纯粹的本真。这种内省的过程,可能并不容易,甚至会带来一些痛苦,但却是通往“尽心”境界的必由之路。南怀瑾先生的讲述,总是有着一种温暖的力量,鼓励我们不要害怕困难,不要畏惧挑战。他相信每个人心中都蕴藏着无限的潜能,只要我们能够真正地“尽心”,就一定能够发掘出属于自己的光彩。这本书让我对“尽心”有了全新的认识,也让我对自己有了更深的信心。
评分这是一本让我相见恨晚的书。南怀瑾先生的文字,总是那么充满生命力,他用一种非常亲切、非常生动的方式,将《孟子》中“尽心篇”的精髓,展现在我们眼前。我之前对“尽心”的理解,可能还停留在一些比较狭隘的层面,比如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尽力而为等等。但是,这本书让我看到了“尽心”的更广阔的含义。南怀瑾先生让我明白,“尽心”不仅仅是一种努力的程度,更是一种对生命的态度,一种对自我的认知。他强调的“诚”,是“尽心”的基石,没有“诚”,一切的努力都将是徒劳。他通过一个个生动的故事,一个个恰到好处的比喻,将那些抽象的道理变得鲜活而富有感染力。这本书让我对人生有了更深的理解,也让我对自己的生命有了更深的敬畏。
评分自从读了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像是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看到了一个更广阔的人生视野。南怀瑾先生的解读,让我对《孟子》的“尽心篇”有了前所未有的深刻理解。他并没有拘泥于传统的解释,而是用一种非常现代、非常生活化的语言,将那些古老的智慧重新赋予生命。他让我明白,“尽心”并非仅仅是一种努力的程度,更是一种心态的调整,一种境界的升华。他反复强调的“心”,不仅仅是思考的器官,更是我们整个生命的主宰。如何照顾好自己的心,如何让心保持纯净和明朗,是“尽心”的关键。他用了很多生动的比喻,将抽象的道理形象化,让我能够轻易地理解和接受。我尤其喜欢他对于“诚”的阐释,认为“诚”是“尽心”的基础,也是“尽心”的最终体现。这本书让我对自己的生命有了更深的敬畏,也让我对未来的道路有了更清晰的规划。南怀瑾先生的智慧,就像一位慈祥的长者,用他的人生经验,引导着我们走向更成熟、更圆满的人生。
评分每一次翻开这本书,都会有新的收获。南怀瑾先生的文字,总是那么具有穿透力,能够直抵人心的最深处。他对于“尽心”的解读,让我看到了一个更广阔的人生视角。我之前总觉得“尽心”是一种用力去做好,是一种竭尽所能的付出。但这本书让我明白,真正的“尽心”更是一种心境的安顿,一种内在力量的释放。他通过对《孟子》原著的细致梳理,揭示了“尽心”并非是外在的功业,而是内在的修行。他反复强调的“反身而诚”,让我明白了,一切的努力都应该从向内看开始。我们需要不断地审视自己的内心,清除那些杂念和妄想,回归到最纯粹的本真。这种内省的过程,可能并不容易,甚至会带来一些痛苦,但却是通往“尽心”境界的必由之路。南怀瑾先生的讲述,总是有着一种温暖的力量,鼓励我们不要害怕困难,不要畏惧挑战。他相信每个人心中都蕴藏着无限的潜能,只要我们能够真正地“尽心”,就一定能够发掘出属于自己的光彩。这本书让我对“尽心”有了全新的认识,也让我对自己有了更深的信心。
评分这本书让我感受到了国学智慧的魅力,也让我对人生有了更深刻的思考。南怀瑾先生的文字,总是那么充满智慧和洞察力,他用一种极其生动、极其贴切的方式,解读了《孟子》中“尽心篇”的精髓。我之前对“尽心”的理解,可能还停留在一些比较片面的概念上,比如努力、付出等等。但是,这本书让我明白了,“尽心”不仅仅是一种行为的准则,更是一种心境的修炼,一种内在力量的觉醒。南怀瑾先生没有讲什么高深莫测的大道理,而是用一个个贴近生活的故事,一个个生动的比喻,将“尽心”的内涵一点点展现在我们面前。他让我看到了,“尽心”并非是一种刻意的表演,也不是一种不顾一切的冲动,而是一种源自内心的真诚和自觉。他强调的“养吾浩然之气”,让我明白了,真正的强大,是源于内心的坚定和纯净。这本书让我对自己有了更深的了解,也让我对未来有了更明确的方向。
评分我原本对儒家经典,尤其是《孟子》的理解,停留在一些表面的概念上,比如“性善论”,总觉得有些过于理想化,难以在现实生活中找到落脚点。然而,这本书彻底改变了我的看法。南怀瑾先生的解读,让我看到了“尽心篇”在现实生活中的巨大指导意义。他没有回避现实的复杂,反而用一种非常接地气的方式,将孟子关于“尽心”的思想,与我们日常所面临的种种困境联系起来。他强调的“尽心”,不是一种不切实际的空想,而是一种需要通过持续的内省和实践才能达到的境界。他深入浅出地剖析了“尽心”的几个关键环节,包括认识自己的本心,涵养自己的善性,以及如何在复杂的社会关系中保持内心的纯净和坚定。我从中领悟到,所谓的“尽心”,其实就是一种对自己生命负责的态度,是对自己内心最真诚的呼唤的回应。他提到的“君子”的标准,也不是遥不可及,而是可以通过日常的点滴努力去靠近的。这本书让我觉得,儒家思想并非是陈旧的古董,而是充满生命力的活水,能够滋养我们的灵魂,指引我们走向更成熟、更圆满的人生。南怀瑾先生的智慧,就像一盏明灯,照亮了我前行的道路,让我不再迷茫,不再困惑。
评分我必须说,这本书是近年来我读过的最令人振奋的一本书。南怀瑾先生的文字,总是那么具有穿透力和感染力,他能够用最简单、最质朴的语言,讲出最深刻的道理。他对于《孟子》“尽心篇”的解读,让我看到了一个全新的视角。我之前对“尽心”的理解,可能还停留在一些表面的概念上,比如努力、付出等等。但是,这本书让我明白了,“尽心”更是一种心境的修炼,一种内在力量的唤醒。南怀瑾先生并没有回避现实的复杂,反而用一种非常智慧的方式,将“尽心”的理念与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种种困境联系起来。他强调的“反观自省”,让我看到了,想要改变外在世界,首先要从改变自己的内心开始。他让我明白,真正的“尽心”,并非是一种强求,而是一种顺应天理、发乎自然的自在状态。这本书让我对人生有了更深的体悟,也让我对自己的未来有了更坚定的信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