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y 章 引論
1.1 PMBOK®指南的目的
1.2 什麼是項目
1.2.1 項目組閤、項目集和項目之間的關係
1.3 什麼是項目管理
1.4 項目組閤管理、項目集管理、項目管理和組織級項目管理之間的關係
1.4.1 項目集管理
1.4.2 項目組閤管理
1.4.3 項目與戰略規劃
1.4.4 項目管理辦公室
1.5 項目管理、運營管理與組織戰略之間的關係
1.5.1 運營與項目管理
1.5.2 組織與項目管理
1.6 商業價值
1.7 項目經理的角色
1.7.1 項目經理的責任與能力
1.7.2 項目經理的人際技能
1.8 項目管理知識體係
第2章 組織影響和項目生命周期
2.1 組織對項目管理的影響
2.1.1 組織文化與風格
2.1.2 組織溝通
2.1.3 組織結構
2.1.4 組織過程資産
2.1.5 事業環境因素
2.2 項目乾係人與治理
2.2.1 項目乾係人
2.2.2 項目治理
2.2.3 項目成功
2.3 項目團隊
2.3.1 項目團隊的組成
2.4 項目生命周期
2.4.1 項目生命周期的特徵
2.4.2 項目階段
第3章 項目管理過程
3.1 項目管理過程間的相互作用
3.2 項目管理過程組
3.3 啓動過程組
3.4 規劃過程組
3.5 執行過程組
3.6 監控過程組
3.7 收尾過程組
3.8 項目信息
3.9 知識領域的作用
第4章 項目整閤管理
4.1 製定項目章程
4.1.1 製定項目章程:輸入
4.1.2 製定項目章程:工具與技術
4.1.3 製定項目章程:輸齣
4.2 製定項目管理計劃
4.2.1 製定項目管理計劃:輸入
4.2.2 製定項目管理計劃:工具與技術
4.2.3 製定項目管理計劃:輸齣
4.3 指導與管理項目工作
4.3.1 指導與管理項目工作:輸入
4.3.2 指導與管理項目工作:工具與技術
4.3.3 指導與管理項目工作:輸齣
4.4 監控項目工作
4.4.1 監控項目工作:輸入
4.4.2 監控項目工作:工具與技術
4.4.3 監控項目工作:輸齣
4.5 實施整體變更控製
4.5.1 實施整體變更控製:輸入
4.5.2 實施整體變更控製:工具與技術
4.5.3 實施整體變更控製:輸齣
4.6 結束項目或階段
4.6.1 結束項目或階段:輸入
4.6.2 結束項目或階段:工具與技術
4.6.3 結束項目或階段:輸齣
第5章 項目範圍管理
5.1 規劃範圍管理
5.1.1 規劃範圍管理:輸入
5.1.2 規劃範圍管理:工具與技術
5.1.3 規劃範圍管理:輸齣
5.2 收集需求
5.2.1 收集需求:輸入
5.2.2 收集需求:工具與技術
5.2.3 收集需求:輸齣
5.3 定義範圍
5.3.1 定義範圍:輸入
5.3.2 定義範圍:工具與技術
5.3.3 定義範圍:輸齣
5.4 創建WBS
5.4.1 創建WBS:輸入
5.4.2 創建WBS:工具與技術
5.4.3 創建WBS:輸齣
5.5 確認範圍
5.5.1 確認範圍:輸入
5.5.2 確認範圍:工具與技術
5.5.3 確認範圍:輸齣
5.6 控製範圍
5.6.1 控製範圍:輸入
5.6.2 控製範圍:工具與技術
5.6.3 控製範圍:輸齣
第6章 項目時間管理
6.1 規劃進度管理
6.1.1 規劃進度管理:輸入
6.1.2 規劃進度管理:工具與技術
6.1.3 規劃進度管理:輸齣
6.2 定義活動
6.2.1 定義活動:輸入
6.2.2 定義活動:工具與技術
6.2.3 定義活動:輸齣
6.3 排列活動順序
6.3.1 排列活動順序:輸入
6.3.2 排列活動順序:工具與技術
6.3.3 排列活動順利:輸齣
6.4 估算活動資源
6.4.1 估算活動資源:輸入
6.4.2 估算活動資源:工具與技術
6.4.3 估算活動資源:輸齣
6.5 估算活動持續時間
6.5.1 估算活動持續時間:輸入
6.5.2 估算活動持續時間:工具與技術
6.5.3 估算活動持續時間:輸齣
6.6 製定進度計劃
6.6.1 製定進度計劃:輸入
6.6.2 製定進度計劃:工具與技術
6.6.3 製定進度計劃:輸齣
6.7 控製進度
6.7.1 控製進度:輸入
6.7.2 控製進度:工具與技術
6.7.3 控製進度:輸齣
第7章 項目成本管理
7.1 規劃成本管理
7.1.1 規劃成本管理:輸入
7.1.2 規劃成本管理:工具與技術
7.1.3 規劃成本管理:輸齣
7.2 估算成本
7.2.1 估算成本:輸入
7.2.2 估算成本:工具與技術
7.2.3 估算成本:輸齣
7.3 製定預算
7.3.1 製定預算:輸入
7.3.2 製定預算:工具與技術
7.3.3 製定預算:輸齣
7.4 控製成本
7.4.1 控製成本:輸入
7.4.2 控製成本:工具與技術
7.4.3 控製成本:輸齣
第8章 項目質量管理
8.1 規劃質量管理
8.1.1 規劃質量管理:輸入
8.1.2 規劃質量管理:工具與技術
8.1.3 規劃質量管理:輸齣
8.2 實施質量保證
8.2.1 實施質量保證:輸入
8.2.2 實施質量保證:工具與技術
8.2.3 實施質量保證:輸齣
8.3 控製質量
8.3.1 控製質量:輸入
8.3.2 控製質量:工具與技術
8.3.3 控製質量:輸齣
第9章 項目人力資源管理
9.1 規劃人力資源管理
9.1.1 規劃人力資源管理:輸入
9.1.2 規劃人力資源管理:工具與技術
9.1.3 規劃人力資源管理:輸齣
9.2 組建項目團隊
9.2.1 組建項目團隊:輸入
9.2.2 組建項目團隊:工具與技術
9.2.3 組建項目團隊:輸齣
9.3 建設項目團隊
9.3.1 建設項目團隊:輸入
9.3.2 建設項目團隊:工具與技術
9.3.3 建設項目團隊:輸齣
9.4 管理項目團隊
9.4.1 管理項目團隊:輸入
9.4.2 管理項目團隊:工具與技術
9.4.3 管理項目團隊:輸齣
dy 0章 項目溝通管理
10.1 規劃溝通管理
10.1.1 規劃溝通管理:輸入
10.1.2 規劃溝通管理:工具與技術
10.1.3 規劃溝通管理:輸齣
10.2 管理溝通
10.2.1 管理溝通:輸入
10.2.2 管理溝通:工具與技術
10.2.3 管理溝通:輸齣
10.3 控製溝通
10.3.1 控製溝通:輸入
10.3.2 控製溝通:工具與技術
10.3.3 控製溝通:輸齣
dy 1章 項目風險管理
11.1 規劃風險管理
11.1.1 規劃風險管理:輸入
11.1.2 規劃風險管理:工具與技術
11.1.3 規劃風險管理:輸齣
11.2 識彆風險
11.2.1 識彆風險:輸入
11.2.2 識彆風險:工具與技術
11.2.3 識彆風險:輸齣
11.3 實施定性風險分析
11.3.1 實施定性風險分析:輸入
11.3.2 實施定性風險分析:工具與技術
11.3.3 實施定性風險分析:輸齣
11.4 實施定量風險分析
11.4.1 實施定量風險分析:輸入
11.4.2 實施定量風險分析:工具與技術
11.4.3 實施定量風險分析:輸齣
11.5 規劃風險應對
11.5.1 規劃風險應對:輸入
11.5.2 規劃風險應對:工具與技術
11.5.3 規劃風險應對:輸齣
11.6 控製風險
11.6.1 控製風險:輸入
11.6.2 控製風險:工具與技術
11.6.3 控製風險:輸齣
dy 2章 項目采購管理
12.1 規劃采購管理
12.1.1 規劃采購管理:輸入
12.1.2 規劃采購管理:工具與技術
12.1.3 規劃采購管理:輸齣
12.2 實施采購
12.2.1 實施采購:輸入
12.2.2 實施采購:工具與技術
12.2.3 實施采購:輸齣
12.3 控製采購
12.3.1 控製采購:輸入
12.3.2 控製采購:工具與技術
12.3.3 控製采購:輸齣
12.4 結束采購
12.4.1 結束采購:輸入
12.4.2 結束采購:工具與技術
12.4.3 結束采購:輸齣
dy 3章 項目乾係人管理
13.1 識彆乾係人
13.1.1 識彆乾係人:輸入
13.1.2 識彆乾係人:工具與技術
13.1.3 識彆乾係人:輸齣
13.2 規劃乾係人管理
13.2.1 規劃乾係人管理:輸入
13.2.2 規劃乾係人管理:工具與技術
13.2.3 規劃乾係人管理:輸齣
13.3 管理乾係人參與
13.3.1 管理乾係人參與:輸入
13.3.2 管理乾係人參與:工具與技術
13.3.3 管理乾係人參與:輸齣
13.4 控製乾係人參與
13.4.1 控製乾係人參與:輸入
13.4.2 控製乾係人參與:工具與技術
13.4.3 控製乾係人參與:輸齣
附錄A1
附錄X1 第5版所做的修改
附錄X2 PMBOK®指南第5版的貢獻者和審閱者
附錄X3 人際關係技能
參考文獻
術語錶(英文排序)
術語錶(中文排序)
索引
項目管理知識體係指南(PMBOK指南:第5版)
定價:¥128.00
作者:項目管理協會 著,許江林 等譯
齣版社:電子工業齣版社
齣版時間:2013年05月
ISBN:9787121201868
版 次:5
頁 數:612
字 數:825000
印刷時間:2017年01月01日
開 本:16開
紙 張:膠版紙
印 次:22
包 裝:平裝
《項目管理知識體係指南(第5版)》英文影印版
項目管理知識體係指南(PMBOK指南)(第5版)——軟件分冊
項目集管理標準(第3版)
項目組閤管理標準(第3版)
組織級項目管理成熟度模型(OPM3)(第3版)
《活用PMBOK指南:項目管理實戰工具(第2版)》
《題解《PMBOK指南》PMP備考指南(第3版)》
《汪博士解讀PMP考試(第4版)》
本書是美國項目管理協會(PMI)的 經典著作,已經成為美國項目管理的guo傢標準之一,也是當今項目管理知識與實踐領域的事實上的世界標準。本書中文簡體字版由PMI 授權在中國齣版發行,其內容與第4版相比有一定更新,以精闢的語言更新瞭項目管理5大過程組的定義並介紹瞭項目管理10大知識領域與47個過程,是項目管理從業人員的極為重要的工具書。
美國項目管理協會是一個國際性 組織,其所製定的標準不僅是美國guo傢性標準,也是事實上的全球性標準,對項目管理起到指導、規範的作用。
讀完這本書,我感覺自己仿佛打開瞭一個全新的世界。以前,我對於“項目管理”的理解,可能還停留在一些零散的“工具”或者“方法”上,比如“甘特圖”、“W.B.S.”等等。這本書則像是一張“藏寶圖”,把我之前散落的碎片知識,都整閤到瞭一個清晰的“坐標係”裏。它不僅告訴我“有什麼”,更重要的是告訴我“為什麼會有”,以及“它們之間是如何關聯的”。比如,它詳細闡述瞭“項目啓動”的重要性,讓我明白瞭,一個項目開始前的“奠基”工作有多麼關鍵,它直接決定瞭項目後續的走嚮。然後,它細緻地描繪瞭“項目規劃”的每一個環節,從目標設定到資源分配,從風險識彆到溝通策略,就像是為一場精彩的戲劇,編寫瞭詳細的“劇本”。甚至,它還教會我如何在項目進行中,像一個“老練的舵手”,不斷地調整方嚮,應對變化,確保船隻不會偏離航道。更讓我驚喜的是,它還講到瞭項目結束後的“復盤”和“總結”,讓我意識到,每一次的經驗教訓,都是下一次成功的寶貴財富。這本書,讓我對“項目管理”有瞭更係統、更深入的認識,讓我不再僅僅是“做事”,而是學會瞭“如何更好地做事”。
評分我必須承認,當我第一次捧起這本厚重的“寶典”時,內心是有些許忐忑的。畢竟,這種“官方認證”的指南,總給人一種高高在上、理論性太強的感覺,擔心它會像陳年的老酒,味同嚼蠟。然而,隨著我一點點地啃讀,我發現我的擔心是多餘的。這本書並非隻是一堆乾巴巴的術語和流程,它更像是在構建一個完整的“項目生命周期”的框架,而在這個框架下,每一個環節都有其存在的意義和價值。它不像某些教程那樣,隻給你一兩個孤立的“技巧”,而是告訴你,這些技巧是如何串聯起來,形成一個完整的體係。比如,它強調“啓動過程”的重要性,就像是為你即將遠行的旅途規劃好第一步,確定好方嚮和目標,而不是讓你在原地迷茫。然後,“規劃過程”就像是繪製一張詳盡的地圖,細緻到每一個節點、每一個補給站,讓你清楚地知道自己將要經曆什麼,需要準備什麼。而“執行過程”,則是你真正踏上徵程,將地圖上的計劃付諸行動。更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它還考慮到瞭“監控與控製”以及“收尾”這兩個“收官”階段,確保項目能順利完成,並且從中吸取經驗教訓,為下一次的“遠徵”做好準備。它真正地讓我意識到,項目管理不是一蹴而就的“魔法”,而是一係列精心策劃、嚴謹執行、持續優化的“科學”。
評分這本書,對我的思維方式産生瞭相當大的影響。我一直覺得,做項目就是把事情一件一件地乾完,但這本書讓我看到瞭“項目”這個概念背後更深層次的邏輯。它不僅僅是任務的堆砌,而是一個有生命周期的、需要係統化管理的“有機體”。我之前做項目,就像是拿著一把錘子,看到釘子就敲,看到牆壁就打。這本書則告訴我,在敲釘子之前,你需要先規劃好牆壁在哪裏,需要多大的釘子,敲進去之後會達到什麼效果,甚至如果敲歪瞭怎麼辦。它強調瞭“集成化管理”的思想,就是說,項目中的各個部分並不是孤立存在的,它們相互關聯,相互影響。你不能隻盯著進度,而忽略瞭質量;也不能隻看成本,而忘瞭風險。這本書就像是一個“總指揮”,告訴你如何協調各個“部門”的工作,確保整個“戰役”都能按照預定的計劃順利進行。特彆是關於“溝通管理”和“質量管理”的部分,讓我意識到,一個項目的成功,不僅僅是技術上的突破,更是人和人之間的協作,以及對細節的極緻追求。它讓我從一個“執行者”的角色,慢慢轉變為一個更有“全局觀”的“管理者”。
評分說實話,起初我拿到這本書,是抱著一種“看看彆人是怎麼做項目的”心態。我以為它會提供一些“萬能公式”或者“成功秘訣”,讓我可以直接套用,然後項目就一帆風順瞭。但翻開之後,我纔意識到,事情並沒有那麼簡單,甚至可以說是完全不一樣。這本書更像是提供瞭一個“通用的語言”和“共同的思考框架”。它不會直接告訴你,“在這個項目裏,你必須這樣做”,而是告訴你,“在項目管理這個領域,大傢通常會考慮這些因素,會采用這些方法,會遵循這些原則”。這就好像是你學習一門外語,這本書不是教你一句一句的“對話”,而是教你這門語言的“語法”和“詞匯”,讓你能理解彆人的“對話”,並能自己組織“語言”。比如說,書中提到的“風險管理”部分,並沒有直接告訴你“這個風險怎麼辦”,而是教你如何去識彆風險、分析風險,然後根據風險的性質去製定應對策略。它讓你學會的是“思考”的模式,而不是“答案”的集閤。這種“授人以漁”的方式,反而讓我覺得更有價值,因為即使我麵對的是全新的項目,即使我遇到的問題是前所未有的,我也可以運用書中學到的“思維方式”去分析問題、找到解決方案,而不是死記硬背那些可能已經過時的“技巧”。
評分這本書就像一本武功秘籍,裏麵記載瞭各種稀奇古怪的招式和心法,我翻來覆去看瞭好幾遍,感覺自己好像掌握瞭一些不得瞭的“武藝”。比如說,那些“十大知識領域”和“五大過程組”,聽起來就像是闖蕩江湖必須牢記的地圖和行動指南。以前做項目,總覺得像是在摸著石頭過河,憑著感覺走。現在一看,哦,原來我之前那些“直覺”和“經驗”,對照書上的說法,竟然是某個“工具”或者“技術”的應用!比如,我記得以前做個復雜項目,經常會遇到需求不明不白,大傢扯皮推諉的情況。這本書裏提到的“範圍管理”和“乾係人管理”,就像是給這些場景開瞭藥方,教你如何把模糊的需求變成清晰的交付物,如何讓那些“難纏”的客戶或者同事乖乖聽話,一起朝著同一個目標努力。它把很多復雜的概念拆解成一個個具體的步驟,就像是教你如何一步步拆解一棟大樓,而不是讓你直接上去喊“開工!”,充滿瞭條理性和係統性。甚至有時候,我會覺得作者就像是個經驗豐富的“老前輩”,把多年的血淚史都總結成瞭文字,讓你少走彎路,直接“學到精髓”。對於我這樣一個在項目一綫摸爬滾打多年的“老兵”來說,這本書的價值,真的不是簡單的“紙上談兵”,而是實實在在的“經驗傳授”。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