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棋進階讀本》之“梅之篇”“蘭之篇”“竹之篇”“菊之篇”由淺入深,環環相扣,快速提高計算能力和實戰能力,掌握《菊之篇》之後,技戰術能力可超業餘四五段的水平,既可以增加愛好圍棋的雅趣,又能幫助您決勝楸枰、實戰凱鏇。
黃焰,1965年生,9歲學棋,11歲進入山西省體工隊,1986年升為五段;1989年獲首屆“中國女子名人戰冠軍”;1994年定居韓國;1998年獲“寶海杯”世界女流圍棋賽亞軍;1998年獲韓國女流國手戰亞軍:1999年1月獲得韓國棋院文化奬“敢鬥奬”;為1994年、1996年、1998年一、二、五屆“寶海杯”世界比賽本選。2005年起迴國從事圍棋普及教育工作。
最近在研究一本關於中國傳統插花藝術的書籍,它徹底顛覆瞭我對“擺弄花草”的膚淺認知。這本書的核心在於闡釋“花道”中的“立意”和“氣韻”,強調插花不是簡單的材料堆砌,而是一種與自然生命進行精神交流的過程。書中詳細講解瞭不同花材的寓意,比如鬆柏的堅韌、梅花的傲骨,以及如何根據季節和場閤選擇花材,形成和諧的整體。最吸引我的是對“不對稱”和“疏密有緻”的幾何美學探討,它揭示瞭中國插花是如何刻意避開西式插花的對稱與飽滿,轉而追求那種流動的、有生命力的“野趣”。作者的描述非常富有畫麵感,仿佛能聞到幽香,感受到枝條的生命力。書中還配有一些古代繪畫中關於花卉的描摹,對比現代攝影作品,更能體會到古代藝術傢捕捉“神韻”的功力。這本書讓我明白瞭,真正的藝術,是讓每一個元素都在“恰到好處”的位置上,錶達齣最深沉的情感,而不是一味追求形式上的完美。
評分最近沉迷於一套關於古代文人書房文化的叢書,它簡直是打開瞭我對“物質與精神”關係的全新認知。這套書從筆、墨、紙、硯這些基礎文具入手,層層遞進,探討瞭文人在特定器物上寄托的情感和抱負。例如,對徽墨的製作工藝和其色澤變化的細緻描述,讓我體會到一塊好墨背後所蘊含的匠人精神和對“黑”的極緻追求。書中還收錄瞭許多古代文人的書房布局圖和藏書哲學,揭示瞭他們如何通過整理和布置自己的精神空間,來對抗外部世界的喧囂和混亂。最讓我震撼的是關於“藏書”的部分,很多文人並非隻是為瞭炫耀藏書之富,而是真的將書籍視為生命的一部分,他們與書本對話、爭辯,甚至為瞭一本孤本徹夜難眠。這本書的語言風格非常古典雅緻,用詞考究,讀起來有一種沐浴在傳統文化馨香中的感覺。它讓我意識到,我們現在對“效率”的追求,往往犧牲瞭對美好事物細緻的欣賞能力。
評分我最近入手瞭一本探討中國古典園林意境的專著,裏麵的園林哲學簡直是令人醍醐灌頂。這本書的視角非常獨特,它沒有過多聚焦於園林的建築結構,而是深入剖析瞭“藉景”、“對景”、“框景”這些概念背後所蘊含的天人閤一思想。閱讀過程中,我仿佛跟隨作者的筆觸,走進瞭蘇州的拙政園、留園,但感受到的不僅僅是亭颱樓閣的美,更是古人如何通過有限的空間,去模擬無限的自然,錶達深邃的人生哲思。書中對“虛實相生”的論述尤其精彩,它解釋瞭為何中國園林總是留有大片的空白,那種留白不僅僅是視覺上的放鬆,更是一種心靈的呼吸空間。這本書的插圖雖然不多,但每一張都經過精心挑選,往往是一張意境悠遠的黑白版畫,配上精準的文字闡釋,相得益彰。它讓我開始重新審視我自傢陽颱上那幾盆盆栽,思考如何用更少的元素,營造齣更豐富的層次感和心靈共鳴。這本書不適閤速讀,需要慢慢品味,閤上書本後,那種寜靜緻遠的感覺會縈繞心頭很久。
評分我最近閱讀瞭一本關於中國傳統音樂理論的普及讀物,主要講述瞭五音體係與自然規律的對應關係。這本書的切入點非常巧妙,它沒有直接教人如何演奏樂器,而是先帶你理解音樂背後的哲學結構——比如“宮商角徵羽”如何對應五行、五髒乃至四季的變化。作者用非常生動的比喻來解釋復雜的理論,比如將音階的升降比喻為山脈的起伏和河流的流淌,讓原本抽象的音樂概念變得觸手可及。書中還穿插瞭一些古代樂器的介紹,比如古琴的形製與音色特點,以及它們在不同曆史時期的社會功能,從宮廷雅樂到民間小調,勾勒齣瞭一幅廣闊的聽覺史。讀完後,我再去聽一些傳統的民樂,會不自覺地去分辨其中的調式和韻味,那種“聽齣味道”的感覺,是之前從未有過的。這本書極大地提升瞭我對聲音世界的敏感度,讓我明白音樂不僅僅是娛樂,更是古人構建宇宙秩序的一種方式。
評分最近迷上瞭一本關於宋代文人雅趣的書,雖然名字裏沒提圍棋,但那種對生活美學的追求和對傳統文化的深入解讀,真是讓人耳目一新。這本書的裝幀設計就很有韻味,仿古宣紙的質感,配上精心繪製的插圖,仿佛能觸摸到那個時代的風雅。內容上,它並非枯燥的史料堆砌,而是通過講述幾位著名士大夫的日常生活、詩詞唱和、園林審美,勾勒齣一幅幅生動的曆史畫捲。比如書中詳細描述瞭蘇軾在黃州如何開闢東坡,如何將簡樸的生活過齣詩意,那種豁達樂觀的人生態度,即使是現在讀來也深受鼓舞。而且,作者的文筆極其細膩,對於一些器物、服飾的描述,都能讓你腦海中浮現齣清晰的畫麵,仿佛身臨其境。尤其欣賞它對“意境”的探討,如何將哲理融入生活細節,這種由內而外的修養,遠比錶麵的技藝更值得我們學習和品味。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教會你如何去觀察世界,如何用更深沉、更詩意的方式去麵對生活的起伏,而不是僅僅停留在對外部成就的追求上。它更像是一本關於如何做“有趣的人”的指南,而非單純的曆史解讀。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