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好词好句好段名人名言歇后语谚语词典
定价:30.00元
作者:汉语大字典编纂处
出版社:四川辞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6-01
ISBN:9787557901943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64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一本在手,作文无忧;视角广阔,立目经典
内容提要
本书分为好词好句好段、名人名言、歇后语、谚语四个部分,好词好句好段有写人篇、写景篇、状物篇;名人名言有12个小类,2000余条;歇后语有18个小类,3000余条;谚语有9个小类,1000余条。每个部分按条目的意义分类编排,包含生动的语言素材,古今中外的名人名言,民间口口相传的歇后语,各民族的经典谚语,让学生吸收正能量。本词典功能完备,信息量大,实用性强,是学习语文的工具书。
目录
作者介绍
《汉语大字典》编纂处的成员由全国从事语言文字研究的专家、学者组成,他们具有丰富的字典编纂经验,编纂出版了一批的工具书,所编《汉语大字典》先后荣获国家图书奖、中国图书奖奖项。
文摘
序言
我得说,我最近翻阅的这本《语海拾珠》的深度和广度,着实让我这个“文字洁癖患者”感到由衷的敬佩。它最吸引我的地方在于其对语言“微观结构”的解构,不是简单地罗列规则,而是深入到词语的语用环境和情感色彩的细微差别中去探讨。比如,对于近义词的辨析,书中用了大量的真实案例进行对比,那种“只差毫厘,谬以千里”的微妙感,被讲解得通透无比。我过去常常混淆一些表达,觉得意思相近即可,但这本书让我意识到,每一个词语的选择背后都承载着作者特定的立场和情绪温度。此外,它对修辞手法的讲解,不再是教科书式的定义,而是将其视为一种“思维加速器”,展示了如何用巧妙的修辞手法,让平淡的叙述瞬间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它仿佛在耳边低语,教你如何像炼金术士一样,将普通的词汇冶炼成闪耀的黄金。对于任何一个追求写作精准度和表达力的人来说,这本书的价值是无法用金钱衡量的,它带来的思维上的提升是持久而根本的。
评分如果要用一个词来形容我阅读《言辞的艺术》这本书的感受,那就是“酣畅淋漓”。它不像一本正经的学术专著,倒像是一场精彩绝伦的辩论赛的完整记录,充满了思想的交锋和语言的张力。这本书聚焦于“说服力的构建”,它不是教你如何花言巧语,而是深挖逻辑的骨架和情感的说服力是如何协同作用的。书中通过对历史演讲、经典案例的拆解,清晰地展示了论点如何层层递进,证据如何巧妙嵌入,以及情感的高潮点应该出现在哪里。我发现,那些我一直觉得“说得好”的演说家或作家,他们的成功绝非偶然,而是遵循着一套严谨的、几乎可以被量化的表达逻辑。特别是书中关于“反驳的艺术”一章,它提供了一整套应对质疑和化解对立观点的实用策略,既保持了自身的立场,又展现了极高的沟通情商。这本书极大地提升了我的批判性思维能力,让我不再满足于被动接受信息,而是开始主动审视和解构我所接触到的所有“言辞”。
评分最近淘到一本名叫《文学之光》的典籍,简直是文思泉涌的源头活水!这本书的编排真是独具匠心,它没有那种枯燥的教条式灌输,反而像一位老友在娓娓道来,分享那些蕴藏在文字深处的奥秘。我尤其欣赏它对不同文学流派的梳理,从古典的含蓄婉约到近代的磅礴大气,每一种风格都被剖析得淋漓尽致,让人在阅读中仿佛穿越了时空,亲身感受了那个时代文人的心境。比如,书中对唐诗宋词中意象的解读,简直是神来之笔,原本只是模糊感受到的美感,一下子变得清晰、立体,甚至能追溯到那个词汇诞生的历史背景。它不仅教你“怎么写”,更让你明白“为什么这么写”才是真正的精髓所在。读完后,我尝试着拿起笔,惊喜地发现,那些曾经卡住我的表达,此刻都找到了恰当的出口,语言的张力也随之提升了一个层次。这本书绝非寻常的工具书,它更像是一把钥匙,打开了通往更深层次文学理解的大门,让普通的阅读者也能品尝到文字艺术的精妙之处。
评分我最近接触的《文心雕龙新释》这本书,其视角之新颖,完全颠覆了我对传统文学批评的固有印象。它没有沉溺于复述古人的智慧,而是将那些古老的文学理论,巧妙地嫁接到现代的传播媒介和语境中进行再阐释。这使得那些看似陈旧的“法度”,立刻焕发出新的生命力。比如,书中对“气韵生动”的现代解读,不再局限于笔墨的浓淡,而是延伸到了信息流时代下,内容如何才能形成强大的情感共振和穿透力,这对我处理新媒体内容创作有着直接的指导意义。更值得称赞的是,这本书大胆引入了心理学和社会学的视角来剖析文本的接受度,解释了为什么某些主题或表达方式会引发大众的集体共鸣。它成功地搭建了一座古今沟通的桥梁,让读者在学习历史智慧的同时,不脱离当下的现实环境进行思考和创作。这是一种非常高级的、融会贯通的知识构建方式,让人读后心胸豁然开朗。
评分说实话,一开始我对《妙笔生花指南》这本书抱着审视的态度,毕竟市面上的“写作指导”太多了,大多流于表面。然而,这本书给我的感觉是,作者真正沉浸在写作的实践和思考中多年,积累了大量的“实战经验”而非空泛理论。这本书的叙事方式非常生活化,它不是高高在上的导师,而是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同行,在你遇到瓶颈时,递过来一杯热茶,然后拍拍你的肩膀说:“嘿,我当年也卡在这里。”书中对“叙事节奏”的把控心得,对我帮助极大。它详细分析了如何通过句子长短、段落划分以及情节推进的快慢,来调动读者的情绪曲线,让人欲罢不能。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留白”的讨论,它强调了文字的魅力往往在于那些没有说出来的内容,这需要极高的自信和技巧。这本书让我明白,好的作品不是堆砌辞藻的成果,而是对信息的精妙筛选和布局,它教会了我如何“做减法”,让文字的力量更聚焦、更纯粹。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