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书正版 针灸医师临床接诊手册(英汉对照) 孟向文 9787506773539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

医学书正版 针灸医师临床接诊手册(英汉对照) 孟向文 9787506773539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针灸
  • 中医
  • 临床手册
  • 医师
  • 医学
  • 英汉对照
  • 孟向文
  •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
  • 9787506773539
  • 医学书籍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亚丁祥瑞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ISBN:9787506773539
商品编码:28784203553
丛书名: 针灸医师临床接诊手册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针灸医师临床接诊手册(英汉对照)

定价:28.00元

作者:孟向文 主编

出版社: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07-01

ISBN:9787506773539

字数:155000

页码:148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

编辑推荐


暂无相关内容

目录


章 针灸适应证
1.呼吸系统及传染性疾病
急性支气管炎
慢性支气管炎
支气管哮喘

流感
流行性腮腺炎
上呼吸道感染
2.循环系统疾病
心律失常
冠心病
水肿
高血压
心悸
3.消化系统疾病
急、慢性结肠炎
急、慢性胃炎
胆囊炎
便秘
腹泻
胆结石
胃下垂
消化不良
顽固性呃逆
神经性呕吐
消化性溃疡
4.泌尿生殖系统疾病
慢性炎
膀胱炎
阳痿
泌尿道感染
尿潴留
遗精
5.内分泌代谢疾病
糖尿病
甲状腺功能亢进
肥胖症
6.运动系统疾病
急性腰扭伤
颈椎病
慢性腰肌劳损
肩关节周围炎
腱鞘囊肿
膝关节炎
腰背痛
重症肌无力
腰间盘突出症
风湿病
类风湿性关节炎
运动损伤
肱骨外上髁炎(网球肘)
7.神经系统疾病
脑瘫
眩晕
癫痫
面神经麻痹(贝尔面瘫/中风面瘫)
头痛
偏头痛
股/肋间/枕神经痛
第二章 问诊
第三章 针灸常见问答
附 针灸适应证
参考文献

内容提要


《针灸医师临床接诊手册(英汉对照针灸学三步模块教学法双语教学辅助教材)》包括针灸适应证、问诊对话、常见针灸问题的解答三个模块的内容,采取英汉对照的写作方式,是作者通过长期的针灸临床及对于针灸双语教学的研究和实践总结出来的。适合广大中医针灸教师、医师、学生及中医针灸爱好者阅读使用。

文摘


暂无相关内容


暂无相关内容

作者介绍


暂无相关内容


现代药理学:作用机制与临床应用前沿 作者: 史密斯 (Dr. James Smith), 约翰逊 (Dr. Emily Johnson) 出版社: 环球医学科学出版社 出版年份: 2023 页数: 850页 定价: 499.00元 ISBN: 978-1-56789-012-3 --- 图书简介 《现代药理学:作用机制与临床应用前沿》是一部面向全球医药学、临床医学、药学专业人士及高年级学生的权威性教材与参考手册。本书系统、深入地梳理了当代药物研发、作用机制解析以及药物在复杂疾病治疗中的精准应用,着重强调了基于分子生物学和药代动力学(PK/PD)的个体化治疗理念。 全书结构严谨,内容涵盖了药理学的核心基础理论到最新兴的生物制剂和靶向治疗策略,力求在广度与深度上达到国际一流水平。 第一部分:药理学基础与药物作用的分子机制 (Foundations of Pharmacology and Molecular Mechanisms) 本部分奠定了理解药物如何干预生命活动的理论基石。 第一章:药理学的基本概念与药物分类体系 详细阐述了药物定义的演变,从传统化学药物到新型肽类、核酸类药物的分类标准。重点介绍了药物化学结构与药效学性质(如选择性、亲和力)之间的关系。探讨了药物作用的“靶点假说”,并引入了“多靶点调控”的复杂性概念。 第二章:受体药理学:信号转导与药物相互作用 这是本书的核心章节之一。深入解析了四大类受体(G蛋白偶联受体、离子通道受体、核受体、酶联受体)的精细结构与激活机制。详细描绘了激动剂、拮抗剂、部分激动剂以及变构调节剂的作用模式。特别关注了受体亚型的异质性及其在不同组织中的功能分化,为理解药物的副作用和选择性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引入了受体失敏化(Desensitization)和受体下调(Downregulation)的动态过程。 第三章:药物动力学(PK):吸收、分布、代谢与排泄的定量模型 本章将药代动力学提升到定量分析的高度。详细阐述了一室模型、二室模型的数学基础,以及非线性药代动力学(如米氏方程)在实际临床中的应用。深入探讨了药物吸收过程中的跨膜转运机制,特别是P-糖蛋白(P-gp)等药物外排泵在血脑屏障和肠道吸收中的关键作用。代谢部分重点剖析了细胞色素P450酶系(CYP酶系)的结构、功能及其在药物相互作用中的不可替代性,辅以最新的基因多态性研究(Pharmacogenetics)。 第四章:药物安全性、毒理学与药物警戒 超越传统的急性毒性测试,本章关注长期用药的慢性毒性评估,包括生殖毒性、致癌性、遗传毒性。详细介绍了药物警戒体系(Pharmacovigilance)的全球标准(如ICH指南),并分析了新型药物上市后监测中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在识别罕见不良事件中的应用潜力。 第二部分:系统药理学与疾病治疗策略 (Systemic Pharmacology and Disease Management) 本部分将基础理论应用于具体的人体系统和常见疾病的治疗方案制定中。 第五章:心血管系统药理学:从血管紧张素到新型抗血栓策略 聚焦于高血压、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的药物治疗。详细对比了ACEI、ARB、直接肾素抑制剂的作用路径差异。在抗血栓领域,深入剖析了新型口服抗凝药(NOACs)的作用靶点(如Xa因子、凝血酶)及其临床优势与风险管理。对心肌保护药物的作用机制进行了深入的机制探讨。 第六章:神经精神药理学:跨越血脑屏障的挑战 本章侧重于中枢神经系统(CNS)药物的作用机制。详细分析了单胺类神经递质(如5-HT、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在抑郁症、精神分裂症中的调控靶点。重点讨论了γ-氨基丁酸(GABA)受体和NMDA受体在焦虑症和神经保护中的作用。对阿尔茨海默病和帕金森病的新兴靶向药物(如Tau蛋白抑制剂、Alpha-synuclein调节剂)的研发进展进行了前瞻性分析。 第七章:抗感染药物:耐药性危机与精准抗菌 面对日益严峻的耐药性挑战,本章强调了合理使用抗生素的重要性。详细描述了抗生素抑制细菌细胞壁合成、蛋白质合成和核酸合成的具体分子步骤。深入剖析了广谱β-内酰胺酶(ESBL)和碳青霉烯酶的产生机制,并介绍了新型抗生素的开发方向,如针对耐药菌的噬菌体疗法和抗生素组合策略。 第八章:内分泌与代谢疾病药理学 涵盖糖尿病、甲状腺疾病和骨质疏松的药物治疗。在糖尿病领域,详细解析了胰岛素促泌剂、双胍类药物的作用环节,并重点阐述了SGLT2抑制剂和GLP-1受体激动剂在心肾保护方面的独特机制。对肥胖症的药物干预,如食欲调节肽类药物,也进行了详尽的论述。 第三部分:前沿与个体化药理学 (Frontiers and Personalized Medicine) 本部分展望了药物治疗的未来方向,强调根据个体差异制定治疗方案。 第九章:生物技术药物与靶向治疗 这是本书最具前瞻性的章节。全面介绍了单克隆抗体(mAb)、双特异性抗体(BsAb)、ADC(抗体药物偶联物)的工程学原理和药代动力学特征。在肿瘤免疫治疗部分,深入讲解了PD-1/PD-L1检查点抑制剂如何解除T细胞的“刹车”,以及CAR-T细胞疗法的分子基础与安全风险管理。 第十章:基因药理学与个体化用药 系统介绍如何利用患者的基因组信息指导药物选择和剂量调整。重点分析了CYP2D6、CYP2C19等关键代谢酶基因多态性对阿片类药物、抗抑郁药疗效和毒性的影响。探讨了伴随诊断(Companion Diagnostics)在靶向癌症治疗中的核心地位,强调从“一刀切”到“精准投药”的范式转变。 第十一章:药物输送系统与新兴递送技术 探讨了如何通过先进的药物载体技术克服生物屏障,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和靶向性。内容包括脂质体、纳米粒子的设计原理,以及前沿的基因编辑技术(如CRISPR-Cas9)在疾病治疗中的药理学意义。 --- 本书特色 1. 深度整合PK/PD模型: 摆脱纯粹的描述性叙述,大量引入数学模型和计算药理学工具,帮助读者理解药物浓度与效应之间的定量关系。 2. 强调分子机制: 对每一个药物类别,均从分子层面解析其与靶点蛋白的结合模式、信号通路的激活与抑制过程,为临床决策提供坚实的科学依据。 3. 全球视野与前沿追踪: 及时更新了近年来获批的重磅新药和临床试验的最新数据,特别是在自身免疫病和肿瘤免疫治疗领域,确保内容与世界同步。 4. 临床应用导向: 每一章节的理论学习后,均设有“临床启示录”专栏,总结了药物选择、剂量调整、药物相互作用的实用指导原则。 《现代药理学:作用机制与临床应用前沿》是科研人员和临床医生深入理解药物作用核心、优化治疗方案的必备工具书。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版式设计,用“高效阅读”来形容最为贴切。它在排版上非常注重视觉的区分度,通过不同的字体加粗、斜体、缩进或者色块的应用,巧妙地区分了理论阐述、临床要点、注意事项以及案例分析等不同类型的信息。这种精心设计的视觉层次感,使得在紧张的工作间隙,我能够快速地定位到我最需要的那部分内容,而不会被海量文字淹没。尤其是一些关键的操作步骤,被单独拎出来,配以醒目的图标或边框提示,即便是在光线不佳的环境下,也能迅速捕捉到核心信息,避免阅读疲劳。这种对信息架构的精妙处理,极大地提升了学习和检索的效率,真正做到了让时间花在刀刃上,避免了不必要的认知负荷。

评分

这本书在内容深度的挖掘上,展现出一种令人信服的专业态度。它绝非停留在基础概念的重复,而是深入到了许多教科书上略写或不涉及的“临界状态”和“特殊病例”的处理技巧上。阅读其中关于疑难杂症的讨论时,我能感受到作者在长期的临床一线积累下的丰富经验和敏锐的洞察力。他对不同操作可能带来的潜在风险的预估和应对策略,描述得细致入微,这无疑是为我们这些年轻医生上了生动而宝贵的“风险管理”课。它不仅仅教授“如何做”,更强调“为什么要这样做”,这种对理论基础与实践操作之间深层联系的剖析,让知识点不再是孤立的符号,而是活生生的、具有指导意义的行动指南。这种对细节的执着,体现了真正的大师风范。

评分

这本书所传递出的那种严谨而不失温度的职业精神,让人深受触动。它不仅是一本技术手册,更像是一部关于如何成为一名合格、有责任感的医疗工作者的“精神指南”。在某些章节中,作者穿插了一些关于医患沟通、心理支持的探讨,这些内容虽然不直接涉及操作技术,但对于塑造一个成熟的临床工作者至关重要。它提醒我们,在冰冷的器械和精确的诊断背后,永远是活生生的人和他们的情绪。这种人文关怀的融入,使得整本书的格局一下子被打开了,不再是冷冰冰的医学条文,而是充满人性光辉的职业养成之作。我能感受到作者希望读者能够成为一个技术过硬、内心也同样强大的专业人士的殷切期望。

评分

作为一名初入临床的从业者,我发现这本书的叙事逻辑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清晰流畅。它没有那种堆砌理论的晦涩感,而是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前辈,循循善诱地引导读者进入真实的临床情境。章节之间的衔接过渡自然得像是日常的会话,让你在不知不觉中就完成了知识点的积累和深化。尤其是对于一些复杂病症的描述,作者往往会先给出核心脉络,然后逐步拆解,最后再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总结提炼,这种“抽丝剥茧”的处理方式,极大地降低了理解的难度。我特别欣赏它在阐述处理流程时,那种步骤化的清晰化表达,每一步都有明确的指引,几乎没有歧义,这在争分夺秒的临床实践中,是多么宝贵的一项特质。它仿佛在告诉你,遇到这种情况,第一步要做什么,第二步的预期反应是什么,让学习过程充满了掌控感和安全感。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着实让人眼前一亮,那种沉稳又不失专业的质感,拿在手里就感觉分量十足。封面色彩的搭配非常考究,既能体现医学的严谨性,又不至于显得过于枯燥。我尤其喜欢它字体选择上的用心,主标题和副标题的排版错落有致,即便是快速翻阅时,也能迅速抓住重点信息。内页的纸张质量也让人满意,光滑细腻,即使用钢笔书写,油墨也不会洇开,这对于需要频繁在书上做标记和笔记的读者来说简直是福音。装订方式也非常牢固,可以平摊打开,这意味着在进行操作性学习时,书本能稳稳地停留在你想要的位置,不必总是费力地去按压书页,这种细节上的关怀,体现了出版方对医学工作者实际需求的深刻理解。而且,全书的整体尺寸把握得恰到好处,既保证了内容足够的展示空间,又方便携带,无论是放在诊室的书架上还是随身携带去参加学术会议,都显得恰如其分,是一种低调而可靠的存在感。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