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篮球中锋位置技术与训练(附DVD)
:35.00元
作者:(美)皮特·纽维尔等
出版社:人民体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08-01
ISBN:9787500940302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341kg
编辑推荐
皮特·纽维尔的《篮球中锋位置技术与训练》,这本书不仅仅解释了中锋技术教与学的重点,还详细阐述了在限制区内如何成功地运用这些技术和战术。本书及其配套的DVD为不同位置、不同身材的运动员掌握内线技术提供了详细的训练指南,同时也为教练员提供了内线技术的教学方法。
内容提要
皮特·纽维尔的《篮球中锋位置技术与训练》给我们提供了一个难得的向名人堂教练学习的机会。不但沙奎尔·奥尼尔、哈基姆·奥拉朱旺、比尔·沃顿等中锋接受过他的教导,肖恩·马里昂、詹姆斯·沃西、斯科特·皮蓬等外线球员也接受过他的训练,他开阔了内线位置技术训练的思路。拥有此书和配套的DVD,你可以学会以及运用中锋位置技术专家所拥有的策略和方法,从而统治内线。
篮球历史上的每一个冠军内线都能够在限制区内进行得分和防守。皮特·纽维尔在他职业生涯的早期就认识到中锋的重要性,并运用自己的训练方法带领球队获得了NCAA冠军、全国邀请赛冠军和奥运会。由于他出色的执教技巧,全世界的运动员和教练员都乐于接受他的教导,参加他创立的大个子训练营。
皮特·纽维尔的训练营已经成为中锋训练的金色标准,迄今为止,也培养了许多运动员。皮特·纽维尔的《篮球中锋位置技术与训练》凝聚了传奇教练的独特智慧,它将引导你的球队达到新高度。
目录
章 现在篮球中锋技术发展趋势第二章 平衡能力第三章 脚步训练第四章 快速移动技术第五章 移动获得空位技术第六章 接球技术第七章 侧翼移动第八章 中距离和内线投篮技术第九章 内线移动技术第十章 掩护第十一章 两人和三人基础配合第十二章 全能中锋第十三章 篮板球第十四章 防守第十五章 中锋的培养和指导策略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拿到书后,我立刻被那本配套的DVD吸引了,心想这下总算能把那些晦涩的文字描述转化为直观的动作了。这本书在基础力量训练方面做得非常到位,详细列举了深蹲、硬拉等核心力量动作的标准姿势,这对于提升身体对抗能力绝对有益。我特别关注的是如何利用力量在防守端进行有效的换防和延误。然而,在解读防守体系和沟通方面,这本书的内容就显得相对薄弱了。防守不仅仅是个人力量的展示,更多的是团队的轮转、协防的站位和无声的交流。书中虽然提到了“保护禁区”,但对于如何在挡拆后进行有效的“延误”防守,或者在队友被突破时,中锋应该在哪一秒做出协防决策并迅速到位,这些关于“时间差”和“空间感”的战术阅读,几乎没有涉及。DVD中的演示也多是单兵训练,缺少双人或多人的战术配合场景。因此,如果你想提高力量和基础动作的规范性,这本书很实用;但若你想成为一个能指挥防守的“场上教练”,这本书的深度可能无法满足你的期待。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和纸张质量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拿在手里很舒服,也看得出来出版方在制作上的投入。我本来是想通过这本书来系统学习一下如何有效利用身体对抗来保护篮筐,尤其是在保护防守篮板时,如何通过合理预判和卡位,确保自己占据有利位置。关于卡位和卡位的对抗技巧,书中确实花了相当的篇幅,图示也比较清晰,理论上讲得头头是道,比如“找到支撑点”、“用身体重量施压”等等。然而,实战中最大的难题往往在于时机的把握——你必须在球出手前的一瞬间完成选位和接触,而不是在球已经落地后才去“抢”。这本书在描述“如何预判球的落点”这一关键环节时,显得有些笼统和经验化,缺乏可量化的标准或者可以训练的观察模型。DVD中演示的卡位动作,也多是静止状态下的对抗练习,对于动态环境下,尤其是在多人缠斗中,如何保持平衡和位置,这些实战中的“脏活累活”的技巧着墨不多,让人感觉理论与实战之间隔着一层纱。
评分作为一名业余篮球爱好者,我一直觉得中锋这个位置是球队的基石,但要真正提升内线技术,光靠实战摸索太慢了。我希望这本书能像一本“技术手册”一样,把我平时在场上遇到的难题一一拆解。比如,面对小个子防守时,如何快速利用节奏变化完成终结;或者在快攻中,如何卡住身位并第一时间找到空位接球的路线。这本书的文字描述力倒是很强,对于一些核心力量的训练动作讲解得非常细致,从发力点到身体姿态都有图文并茂的说明。但是,当我翻到关于“高位策应”的部分时,感觉深度不够。它更多地停留在“接球后转身投篮”这种单一的进攻选择上,而没有深入探讨如何在接球瞬间观察到外线射手的跑位,以及如何通过一个假动作来迷惑防守人,为队友创造二次进攻机会。DVD的内容也多集中在力量房的器械使用和基础投篮手型的矫正上,虽然对增强体能有帮助,但对于提升场上的“球商”和临场决策能力,帮助有限,感觉更像是一本体能教练指南,而不是一位技术导师。
评分这本书的包装和设计确实很用心,拿到手的时候就感觉很有分量,那个附带的DVD更是让人眼前一亮。我本来是冲着对中锋技术体系的深入解析去的,尤其期待能看到一些现代篮球理念下,大个子如何在高位策应、挡拆顺下以及防守转换中的具体战术细节。然而,读完之后发现,这本书的重点似乎更偏向于基础体能的构建和一些非常传统的内线脚步训练,比如低位背身单打的几个基本转身动作,这些内容在很多基础教材里都能找到。虽然这些基础很重要,对于初学者来说无疑是宝典,但对于已经有一定球龄,期望了解如何应对快速攻防转换、如何利用空间进行策应的进阶球员来说,略显单薄。特别是关于无球跑动和阅读防守的章节,几乎没有提及如何通过跑位来撕扯对方的阵型,更多的是强调卡位和拼抢篮板的时机。总而言之,如果你是刚接触篮球,想打好基本功,这本书的理论结合DVD的演示,会是很好的入门向导。但若你是寻求前沿战术指导的资深爱好者,可能需要寻找更侧重现代篮球体系分析的书籍。
评分这本书的排版和图文搭配是比较传统的那种风格,清晰易懂,对于那些喜欢按部就班学习的人来说应该很友好。我购买它的主要动机是希望能够找到一些针对现代篮球环境下,中锋“拉开空间”的训练方法。随着三分球时代的深入,内线球员不仅要往里打,还需要具备一定的外线投射能力,或者至少能够适应高位组织进攻的节奏。这本书的第三部分,涉及到了中距离的跳投练习,这部分内容相对扎实,对跳投的出手点和膝盖的发力都有明确的指导。但对于更远距离,比如罚球线到三分线之间的区域,如何利用脚步衔接投篮,如何在外线持球后进行单打处理,这些内容就明显不足了。DVD里似乎也完全跳过了这一块,所有的投篮演示都集中在低位和三秒区附近。这使得这本书给人的感觉像是停留在上世纪九十年代的内线技术教学,对于期望转型为“全能型内线”的球员来说,在现代化的技术升级上,提供的帮助有限。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