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印刷企业的经营与管理
定价:17.00元
作者:龚应荣
出版社:印刷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3-03-01
ISBN:9787800001772
字数:292000
页码:353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本书分十三章。从印刷企业的经营战略、营销、目标、计划、生产、质量管理、经济责任制,技术进步,人才开发,行业管理和职业道德诸方面,以当今国际上先进的经营管理的理论与实践,对在改革开放政策指引下蓬勃发展着的印刷企业亟待解决和完善的经营管理问题,进行了全面系统地分析和论述。是印刷企业深化改革、转换经营机制、建立科学的现代化管理制度和增强企业竞争能力的指导性图书。适于印刷企业领导干部、管理人员和印刷教育工作者阅读和参考。
目录
章 印刷企业管理的产生和发展
节 印刷企业管理的沿革
第二节 印刷企业管理的基本内容
第三节 印刷企业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第二章 印刷企业的经营战略
节 经营的定义和重点
第二节 印刷企业经营战略的基本概念
第三节 印刷企业经营战略的重点和特点
第四节 印刷企业的经营环境和内部条件
第五节 产品的经济寿命
第六节 经营战略的基本类型
第七节 经营战略的决策
第三章 印刷企业的营销管理
节 印刷品市场
第二节 印刷品市场的分类
第三节 印刷产品和结构优化
第四节 印刷产品价格策略和促销
第四章 印刷企业的目标管理
节 印刷企业目标管理的指导思想
第二节 印刷企业目标设置
第三节 印刷企业制订目标的步骤和方法
第四节 印刷企业管理目标的实现
第四章 印刷企业经营计划的管理
节 印刷企业计划管理的任务和遵循的原则
第二节 经营计划的特点和分类
第三节 经营计划的主要指标
第四节 经营计划的编制和执行
第五节 网络计划技术
第六节 印刷企业的作业计划与调度
第七节 企业计划管理的基础工作
第六章 印刷企业的生产管理
节 生产管理的准备和工作重点
第二节 生产类型
第三节 生产过程的组织
第四节 现场管理
第七章 印刷企业质量管理和国际标准ISO 9000
节 印刷品的质量特性和标准
第二节 印刷企业的质量体系
第三节 全面质量的基本概念
第四节 质量体系审核
第五节 印刷企业质量管理技术
第八章 印刷企业设备管理和标准化
节 印刷设备的更新和改造
第二节 印刷设备的维修和保养
第三节 标准化工作的沿革和一般概念
第四节 印刷标准的内容
第九章 印刷企业的经济责任制
节 企业经济责任制的概念
第二节 企业经济责任制的形式
第三节 企业经济责任制的基础
第四节 企业经济责任制的内容
第五节 企业经济责任制的组织设施
第六节 要向现代企业制度过渡
第十章 印刷企业的技术进步
第十一章 印刷企业人才开发
第十二章 印刷企业的行业管理
第十三章 印刷职业道德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结构安排堪称教科书级别的典范,逻辑链条非常清晰,层层递进。从宏观的印刷市场趋势分析入手,慢慢过渡到企业内部的组织架构调整,最后聚焦到具体的生产排程和质量控制标准。我发现作者在描述不同的管理模型时,非常注重对比分析不同类型印刷企业(比如包装印刷和商业快印)在应用这些模型时的差异性。这种细致入微的区分,体现了作者对行业生态的深刻理解,避免了一刀切的教条主义。特别是关于人力资源管理那一章,它没有停留在传统的“激励”层面,而是深入探讨了技术工人技能升级的培训体系构建,以及如何平衡熟练工与新进人员之间的效率落差,这些都是长期困扰行业人士的难题。阅读过程中,我时常会停下来,对照自己公司目前的运作流程,思考哪里可以借鉴书中的优化建议。这种互动式的阅读体验,远比单纯的知识灌输要有效得多。
评分如果用一个词来概括这本书的价值,那便是“系统性”。它提供的不是零散的工具箱,而是一套完整的企业运营蓝图。我特别欣赏作者在探讨企业文化建设时,如何将其与生产现场的安全规范和效率目标挂钩。这打破了我过去对于“管理”和“文化”相对割裂的认知。以往总觉得文化是虚的,管理是实的,但这本书成功地将二者融合,论证了只有当员工真正认同流程的科学性时,效率的提升才是可持续的。此外,在面对数字化转型这一现代印刷业的痛点时,本书也给出了非常接地气的建议,它没有盲目鼓吹最新的软件系统,而是强调了在引入新技术前,必须先对现有流程进行彻底的梳理和标准化,否则再先进的系统也只是徒增复杂性。这种务实的态度,在充斥着“颠覆式创新”口号的今天,显得尤为珍贵。
评分这本书的深度在于其对“人与流程”关系的哲学思考,远超出了普通经营手册的范畴。作者在多个章节中反复强调,印刷制造的本质依然是手工艺的精进与流程的固化之间的平衡。这让我反思,我们是否过于迷信自动化而忽略了人的能动性。它引导读者去思考,如何在流水线作业中,依然能保持工匠精神的传承和发扬。例如,书中对供应商关系的维护和谈判策略的描述,也极其细致,不仅是价格的博弈,更是对供需双方长期合作价值的深度挖掘。它教导管理者如何建立一种互信而非纯粹的交易关系,这对于原料价格波动剧烈的印刷行业来说,是抵御风险的软实力。总而言之,这是一本能够让你在读完之后,对“管理一家制造企业”这件事,产生更深刻、更全面的敬畏之心的著作,它拓宽了我对行业边界的理解。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嗯,坦白说,第一眼看上去有点朴素,那种经典的教材风格,让人联想到大学图书馆里那些封面稍微泛黄的书籍。不过,内容本身却是出乎意料的扎实。作者似乎非常擅长将那些听起来枯燥的“经营”和“管理”概念,通过一系列贴近现实的案例进行阐述。我尤其欣赏它对成本控制那一部分的深入剖析,特别是针对传统印刷流程中那些容易被忽视的边角料损耗和时间浪费的细致分析。读起来感觉就像是请了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厂长坐在你旁边,手把手教你如何把车间的每一分资源都用在刀刃上。它不是那种空泛地谈论战略布局的书,而是更偏向于“如何把活干好、把账算清楚”的实操指南。那种将理论与车间实际操作紧密结合的叙述方式,对于身处其中的管理者来说,无疑是极具指导意义的。它没有太多华丽的辞藻,一切都直奔主题,让人感觉每翻过一页,都能实实在在地掌握一两项能立刻应用到工作中的技巧。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说实话,初看之下略显严肃,但一旦进入状态,你会发现其背后蕴含着一种深厚的行业沉淀感。它没有试图用时髦的管理术语来堆砌篇幅,而是使用了一种非常精准、务实的专业术语体系。这种朴实无华的叙事,反而增加了文字的可信度。它让我联想到了很多年前,那些真正依靠实践经验撰写的行业手册,字里行间透露出一种不容置疑的权威性。例如,在讨论设备采购的折旧与维护策略时,作者提供的计算模型简洁而高效,直接揭示了“买新不如用好旧设备”背后的财务逻辑。读完整本书,我最大的感受是,作者不仅是管理者,更像是一位资深的行业工程师,他精通的不仅是管理学的原理,更是纸张的特性、油墨的配比和印刷机的轰鸣声。这种双重身份的视角,使得全书内容兼具高度和厚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