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日記(共4冊)/曾國藩全集
定價:226.00元
作者:曾國藩
齣版社:河北人民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6-09-01
ISBN:9787202111895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膠訂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在中國曆史上,能夠以書生身份而剋平亂世,戎馬倥傯間亦為學不倦,並在事業和學問上都取得成功的人屈指可數,而曾國藩便是其中之一。他解太平軍之危,救清廷與纍卵之間;有傢書傳世,著書立說,一改桐城派的枯淡之弊。然而又有晚年對天津教案的處置不力。這一切使其文韜武略、傳奇一生始終為人們評說紛紜,也使他成為近代史上頗具爭議的人物。
曾國藩號稱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其集中體現就是這套《曾文正公全集》。《曾國潘全集》由曾國藩的35位門人編校而成,收錄瞭曾國藩一生主要的學問精華,包括奏稿、批牘、書劄、文集、詩集、日記、雜著、十八傢詩鈔、經史百傢雜鈔、經史百傢簡編、鳴原堂論文、求闕齋讀書錄等,從不同的側麵反映瞭這位“韆古*完人”修身、齊傢、治國、平天下的智慧和實踐,語言平實易懂,同時又蘊含著豐富的知識和人生心得。全集的編輯者在原文的基礎之上,也進行瞭大量的加工和整理工作,力圖將曾國藩的人格魅力地呈現齣來,將曾國藩的學問傳於後世。
內容提要
《日記》自清道光十九年(1839年)起,至同治十一年(1872年)逝世前終,時間跨度長達三十餘年。在這150餘萬的文字當中,詳細記錄瞭曾國藩每日的工作、學習和生活,展現瞭這位大人物從壯年到老年的成長軌跡和心路曆程。日記涉及修身、養性、讀書、治學、治傢、為官之道、處事之方等諸多方麵,蘊含著豐富的人生哲理,對當今讀者有藉鑒意義。日記所處的時代時局動蕩,內有太平天國起義,外有列強環伺,曾國藩作為重大曆史事件的親曆者和參與者,他的日記具有很高的史料價值。
目錄
目錄
捲
道光十九年
正月
二月
三月
四月
五月
六月
七月
八月
九月
十月
十一月
十二月
道光二十年
正月
二月
三月
四月
五月
六月
.............
鹹豐九年
正月
二月
三月
四月
五月
六月
............
第二捲
鹹豐十年
正月
二月
三月
四月
五月
六月
七月
八月
九月
十月
十一月
十二月
..........
作者介紹
曾國藩(1811—1872),初名子城,字伯涵,號滌生,謚文正。晚清中興名臣,湘軍的創立者和高統帥,後世曾譽為“韆古完人”,被梁啓超稱為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曾國藩1811年生於湖南長沙府湘鄉(今婁底市縣),1838年考中進士,從此開始瞭輝煌的仕途生涯,曾官至兩江總督、直隸總督、武英殿大學士、一等毅勇侯,是清朝曆史上漢族文人為官的高峰,謚號“文正”即為清朝文官的高謚號。曾國藩一生以創立湘軍、開啓中國近代洋務運動以及在識人用人方麵的成就而為世人所熟知。
文摘
序言
閱讀曾國藩全集中關於他學術思想和對儒傢經典的解讀部分,我發現他遠非一個單純的執行者,而是一個深刻的思辨者。他並非完全墨守成規的衛道士,而是將傳統義理與現實需求相結閤的實踐派。他對於“義理”與“利”之間關係的探討,尤其引人深思。在國傢危難之際,他如何調和理想主義的儒傢道德標準與殘酷的現實政治需求,並為之找到一個自洽的解釋係統,是全集裏非常精彩的哲學層麵內容。這不同於空洞的理論爭論,而是根植於血與火的經驗之上的智慧沉澱。他努力在“修身”的理想與“治國”的現實之間架起一座橋梁,這種在理想與現實間拉扯、掙紮並最終求得平衡的過程,讀起來非常真實且引人入勝。
評分全集裏那些關於曾國藩對地方鄉紳、士大夫階層進行“規矩”教化的記錄,充滿瞭對中國傳統社會治理結構的深刻洞察。他如何試圖用一套現代化的管理思維去重塑一個舊時代的官僚和精英階層,其難度不亞於在泥潭中建高樓。他深知“人治”的弊端,卻又不得不依賴於“人”的力量來推行改革。書中詳述瞭他建立地方團練、整頓地方治安、疏通河道等具體工程時,如何與地方豪強進行復雜的利益博弈和思想引導。這部分內容讓我看到瞭一個改革者在推行自上而下的變革時,必須麵對的來自既得利益集團的重重阻力,以及他是如何通過耐心、堅持和策略,逐步蠶食和整閤這些力量的。那種在巨大慣性中推動變革的艱辛和智慧,是隻看傳記或選集很難體會到的深度。
評分這本《曾國藩全集》裏的其他捲冊,尤其是那些關於他治軍和理財的篇章,簡直是打開瞭新世界的大門。我之前對曾國藩的印象,還停留在那個略顯刻闆的“中興名臣”形象上,讀瞭這些內容,纔真正體會到他復雜且極具現實操作性的智慧。比如,他如何從一介文人,一步步建立湘軍,那套近乎於“人治”與“製度”結閤的組織管理哲學,放在今天看也毫不過時。他對手下將領的選拔、約束,以及對地方資源的調度和平衡,細緻到令人發指的程度。讀到他處理棘手軍務的信劄時,總感覺像是旁聽瞭一堂頂級的危機管理課。書中對軍隊後勤保障的論述尤為精妙,沒有空泛的理論,全是基於晚清實際財政狀況下的精打細算和權謀運用,體現瞭一個上位者在巨大壓力下必須具備的超凡定力和實用主義精神。這部分內容,對於想瞭解傳統官僚體係如何高效運轉的讀者來說,是極佳的案例庫。
評分全集中關於曾國藩晚年思想精髓的闡述,簡直就是一劑對抗現代社會焦慮的良藥。它不像一些成功學讀物那樣膚淺地鼓吹“努力”,而是深入挖掘瞭“靜坐”和“反思”在個人修養中的核心地位。我特彆關注他論述“敬畏心”和“自律”的那幾部分。在這個信息爆炸、注意力極度分散的時代,曾國藩反復強調的“格物緻知”和“日日求進步”的內在驅動力,顯得尤為珍貴。他不是在教你如何快速成功,而是在教你如何成為一個內心強大、能夠抵禦外界誘惑的人。特彆是他對自己“笨拙”的坦承,反而襯托齣其堅持不懈的強大毅力。讀這些文字,總讓人有一種被溫柔而堅定地鞭策的感覺,它迫使你慢下來,審視自己的動機和行為的根基,而不是盲目追求錶麵的光鮮。
評分如果說《日記》是曾國藩的個人內心獨白,那麼全集裏其他關於他與同僚、與皇帝往來的奏摺和信函,則展現瞭他高超的政治手腕和圓融的處世之道。這部分內容簡直就是一本生動的“情商教科書”。他深諳如何在君權下周鏇,既要充分錶達自己的意見,又絕不輕易觸碰龍鱗。他處理與湘軍內部,特彆是與鬍林翼、左宗棠等人的復雜關係時,那種進退有據、既拉攏又保持距離的平衡藝術,令人嘆服。有幾封信中他批評下屬的文字,措辭嚴厲卻又不失體麵,既達到瞭教育的目的,又維護瞭對方的顔麵,體現瞭極高的情商和分寸感。這讓我意識到,一個真正有能力的人,不僅要有硬實力,更要有能將硬實力轉化為實際影響力的軟技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