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把手教你打太極拳 太極拳教程光盤視頻入門教學書籍 零基礎學太極拳入門圖書 圖說太極拳拳譜 初學自學

手把手教你打太極拳 太極拳教程光盤視頻入門教學書籍 零基礎學太極拳入門圖書 圖說太極拳拳譜 初學自學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圖書標籤:
  • 太極拳
  • 武術
  • 養生
  • 入門
  • 教程
  • 光盤
  • 視頻
  • 自學
  • 零基礎
  • 圖解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惟吾德馨圖書專營店
齣版社: 人民郵電齣版社
ISBN:9787115407184
商品編碼:29302677335
叢書名: 手把手教你打太極拳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6-04-01

具體描述

 

  商品基本信息,請以下列介紹為準
商品名稱:   手把手教你打太極拳
作者:   張星傑
市場價:   49.80元
ISBN號:    9787115407184
齣版社:    人民郵電齣版社
商品類型:   圖書

  其他參考信息(以實物為準)
  裝幀:平裝   開本:    語種:中文
  齣版時間:2016-04-01   版次:1   頁數:200
  印刷時間:2016-04-01   印次:1   字數:198.00韆字

  編輯推薦
1220幅超細緻專業武術指導標準動作示範照片,高清圖解原國傢體委編創四十八式太極拳普及套路。 · 連貫動作多步驟圖分解 · 每一個動作都有多視角的立體講解 · 正確、錯誤動作對比,讓您一目瞭然知道自己錯在哪裏,怎麼改進纔對。 · 關鍵的技術細節,不僅有教練的貼心提示,還有局部放大照片展示。
通過上述全方位的視聽指導,您將學到:
· 18種身、眼、手、步基本型 · 34種掌、步、腿、勁基本動作 · 26種內外兼修基本練習

  目錄
 第 1章太極與太極拳
01 太極圖
Step 1 太極圖的形與意 11
Step 2 太極圖的分類 12
陰陽魚太極圖12
古太極圖 12
來氏太極圖13
周氏太極圖 13
郭氏太極圖14
郭氏太極圖與《尚書·洪範》 15

02 服裝和道具
Step 1 衣裳 16
Step 3 太極墊 19
Step 2 鞋履 18
款式與穿著18
鞋帶的係法 19
款式與穿著16
麵料的選擇 17

第 2 章形與神
1形神兼備
Step 1 身形 21
Step 2 眼法 22
Step 3 手型 23
平拳 23
立拳 23
立掌 24
托掌 24
俯掌 25
Step 4 步型 27
橫掌 25
勾手 26
刀手 26
僕步 27
馬步 27
弓步 28
虛步 30
歇步 30
獨立步 31
丁步 32
開立步 32

第 3 章靜與動
01 掌
Step 1 單推掌 34
Step 2 雲手 35
Step 3 平分掌 37
Step 9 插掌 41
Step 4 斜分掌 38
Step 10摟手 42
Step 5 架掌 39
Step 11衝拳 42
Step 6 推掌 39
Step 12 搬拳 43
Step 7 撩掌 40
Step 13 砸拳 44
Step 8 穿掌 40
02 步
Step 1 上步 45
Step 2 退步 46
Step 3 跟步 48
Step 4 撤步 49
Step 5 行步 50
Step 6 蓋步 51
Step 7 碾腳 52
Step 8 插步 53
Step 9 側行步 54

03 腿
Step 1 蹬腳 55
Step 2 拍腳 56
Step 3 擺蓮腳 57
Step 4 震腳 58

04 勁
Step 1 掤 59
Step 2 捋 60
Step 3 擠 61
Step 4 按 62
Step 5 采 63
Step 6 挒 64
Step 7 肘 65
Step 8 靠 66

第 4 章拳法四十八式
四十八式
Step 1 起勢 68

Step 2 一段 69
一式白鶴亮翅 69
第二式左摟膝拗步 71
第三式左單鞭 73
第四式左琵琶 76
第五式捋擠式 77
第六式左搬攔捶 82
第七式左掤捋擠按 84

Step 3 第二段 87
第八式斜身靠 87
第九式肘底捶 89
第十式倒捲肱 92
第十一式轉身推掌 95
第十二式右琵琶式 99
第十三式摟膝栽錘 100

Step 4 第三段 102
第十四式白蛇吐信 102
第十五式拍腳伏虎 104
第十六式左撇身捶 106
第十七式穿拳下勢 108
第十八式獨立撐掌 110
第十九式右單鞭 112

Step 5 第四段 116
第二十式右雲手 116
第二十一式右左分鬃119
第二十二式高探馬 122
第二十三式右蹬腳 124
第二十四式雙峰貫耳 126
第二十五式左蹬腳 128
第二十六式掩手撩拳 130
第二十七式海底針132
第二十八式閃通臂 133

Step 6 第五段 134
第二十九式左右分腳 134
第三十式摟膝拗步 138
第三十一式上步擒打 140
第三十二式如封似閉 142
第三十三式左雲手 143
第三十四式右撇身捶 146
第三十五式左右穿梭 148

Step 7 第六段 153
第三十六式退步穿掌 153
第三十七式虛步壓掌 154
第三十八式獨立托掌 155
第三十九式馬步靠 156
第四十式轉身大捋 157
第四十一式撩掌下勢 160
第四十二式上步七星 163
第四十三式獨立跨虎 164
第四十四式轉身擺蓮 165
第四十五式彎弓射虎 167
第四十六式右搬攔捶 169
第四十八式十字手 175
第四十七式右掤捋擠按 172

Step 8 收勢 176



第 5內與外 章
01 內功
Step 1 禪功 180
Step 2 臥功 181
仰臥 181
側臥 181
趴臥 182
抻筋 182
Step 3 樁功 183
鬆靜樁 183
調息樁 184
虛實樁185
起落樁 186
02 外功
Step 1 放鬆練習 187
聳肩 187
繞頸 188
環臂 188
擺臂扭腰 189
手腕環繞 190
抖臂 190
腳踝環繞 191
膝部環繞 192
下腰 193
震腰 193
震腿 194

Step 2 抻筋拔骨 194
前高壓腿 194
前低壓腿 195
弓步壓腿 196
坐磐壓腿 198
頂天 199
立地 200
......

  內容簡介
《手把手教你打太極拳》是專門為廣大太極拳愛好者所設計的入門級圖書。本書通過1220幅超細緻照片,圖解瞭專業武術教練的每一個標準動作。根據每一個動作的特點,本書還使用瞭多角度拍攝、局部細節放大呈現、正確錯誤動作對比的視覺呈現方式,幫助讀者更直觀地發現自己的錯誤,掌握正確動作。 《手把手教你打太極拳》中每個動作都包含動作要點,都是教練們多年一綫教學經驗的精華總結,除此之外,還特彆補充瞭一些延展知識,幫助讀者不光學習動作技巧,也更能理解太極拳的神與韻。

  作者簡介
張星傑,齣生於中國武術之鄉——山東菏澤、自幼習武,黃山學院教師、研究生學曆、跆拳道四段、中國跆拳道協會會員、武術六段、中國武術協會會員,跆拳道、武術套路、散打項目國傢裁判,黃山市跆拳道協會副主席。獲得過安徽省運動會、省錦標賽裁判員、教練員稱號,並發錶論文多篇。於黃山學院的武術、跆拳道協會擔任總指導至今。 其學生在世界傳統武術錦標賽、比賽、省運動會、省大學生錶演賽等比賽中獲得過冠、亞、季軍等成績。 邢娜,黃山學院體育學院講師。教授武術、社會體育學、社區體育等專業課程。發錶論文6篇,主持校級科研課題1項,參與安徽省教育廳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多項。

 

 

 

............


一、太極拳的起源與發展 太極拳,這項古老而充滿智慧的中華傳統武術,其根源可追溯至明末清初。關於太極拳的起源,曆來有多種說法,其中最廣為流傳的便是源於河南焦作溫縣的陳傢溝,由陳王廷所創。陳王廷在繼承傳統武術的基礎上,吸取瞭道傢陰陽學說、中醫經絡理論以及古代兵法,創造齣瞭一種既能養生又能技擊的獨特拳法。 早期,太極拳主要在陳傢溝及其周邊地區流傳,並逐漸發展齣陳式太極拳。後來,隨著太極拳的傳播,逐漸形成瞭楊式、武式、孫式、吳式等不同風格的太極拳流派。其中,楊式太極拳因其舒緩圓活、剛柔相濟的特點,傳播最為廣泛,成為現代太極拳的主流。 太極拳在發展過程中,始終強調“以柔剋剛”、“以靜製動”、“渾然一體”的武術哲學。它並非追求蠻力,而是通過引進、閃展、騰挪、步法以及綿綿不斷的勁力,化解對方的力,並將其轉化為自身的力量。這種辯證的運動規律,使其在養生健身方麵有著顯著的功效,同時在技擊方麵也展現齣獨特的魅力。 二、太極拳的運動特點與基本功 太極拳的運動特點可以用“鬆、靜、圓、活、整”五個字來概括。 鬆: 是太極拳運動的靈魂。要求全身放鬆,避免僵硬,這樣纔能使氣血暢通,勁力得以舒展。鬆不僅僅是肌肉的放鬆,更是精神的放鬆,達到“意隨氣走,氣隨形動”的境界。 靜: 指的是精神的寜靜和內心的沉靜。練拳時,要排除雜念,心平氣和,將注意力集中在動作和呼吸上,達到“心靜體鬆”的狀態。 圓: 是太極拳動作的重要特徵。無論是手法的劃圓、步法的碾轉,還是身體的轉動,都強調圓活的運動軌跡。圓可以使動作更加流暢,勁力更加連貫,同時也能更好地化解外力。 活: 指的是動作的靈活、流暢和不滯澀。通過全身協調配閤,使每一個動作都能夠順暢地銜接,做到“節節貫串”,如同流水一般。 整: 指的是身體的整體性。太極拳要求全身是一個協調統一的整體,上下相隨,內外相閤。每一個動作都牽動全身,做到“手、眼、身、法、步”的高度統一。 要打好太極拳,紮實的基本功是必不可少的。這包括: 1. 站樁: 站樁是太極拳最基礎也是最重要的基本功之一。通過不同姿勢的站樁,可以鍛煉身體的穩定性、協調性,培養身體的根基,以及鬆沉的勁力。常見的站樁有馬步站樁、虛步站樁、弓步站樁等,通過長時間的練習,可以感受身體的細微變化,體會“入靜”的要領。 2. 腰腿功: 太極拳強調“腰為主宰”,腰部的力量和靈活性直接影響著全身的運動。腰腿功的訓練包括壓腿、劈叉、轉腰等,旨在增強腰腿的力量、柔韌性和協調性,為打齣渾圓的勁力打下基礎。 3. 手法練習: 太極拳的手法講究“搠、捋、擠、按、采、捌、肘、靠”等八種基本手法,以及掤、捋、擠、按、采、捌、肘、靠等八勁。這些手法需要通過不斷的練習來體會其勁力的運用和發力方式。例如,掤勁要飽滿,捋勁要綿長,擠勁要催進,按勁要沉穩。 4. 步法練習: 太極拳的步法要求“邁步如貓行”,輕靈而穩健。步法的變化豐富,包括進、退、顧、盼、定等,要求做到“虛實分明,隨屈就伸”。步法的練習需要配閤腰部的轉動和身體的重心轉移,做到“步隨身動,身隨步移”。 5. 眼神與呼吸: 太極拳講究“眼隨手轉,手隨眼動”,眼神的運用能夠起到引導動作、傳遞信息的作用。同時,呼吸與動作的配閤至關重要,要求做到“氣沉丹田,自然呼吸”,通過深長、均勻的腹式呼吸來配閤動作的起伏,達到“內外相閤”的境界。 三、太極拳的養生功效 太極拳之所以能夠風靡全球,成為一項備受歡迎的養生運動,與其獨特的養生功效密不可分。 改善心血管功能: 太極拳的動作舒緩柔和,配閤深長的腹式呼吸,能夠促進血液循環,降低血壓,改善心肌供氧,對預防和緩解心血管疾病有積極作用。 增強骨骼與肌肉力量: 練習太極拳需要調動全身的肌肉群,並保持一定的身體姿勢,這有助於增強肌肉的力量和耐力,同時通過閤理的承重和運動,能夠刺激骨骼生長,預防骨質疏鬆。 提高身體平衡與協調性: 太極拳的重心轉移和步法變化,能夠有效鍛煉人體的平衡感和協調性,降低老年人摔倒的風險,提高身體的靈活性。 緩解壓力,調節情緒: 太極拳強調“以靜製動”,練拳過程中需要高度集中注意力,排除雜念,從而達到身心放鬆的效果。長期的練習有助於緩解焦慮、抑鬱等不良情緒,改善睡眠質量,提升整體幸福感。 增強免疫力: 研究錶明,太極拳的練習能夠提高體內免疫細胞的活性,增強身體的抵抗力,有助於預防疾病。 促進消化係統健康: 太極拳的腰部轉動和腹式呼吸,能夠對腹腔器官産生按摩作用,促進腸胃蠕動,改善消化功能。 延緩衰老: 太極拳作為一種全身性的運動,能夠促進新陳代謝,改善身體的各項機能,從而起到延緩衰老的作用。 四、太極拳的套路與技擊應用 太極拳的套路是其最直觀的體現形式。不同的流派擁有各自經典的套路,例如: 陳式太極拳: 以其“發勁”的特點著稱,套路動作剛勁有力,纏繞麯摺,節奏變化鮮明。 楊式太極拳: 以“舒展”為特點,動作柔和流暢,幅度較大,強調圓活的勁力。 武式太極拳: 以“精巧”為特點,動作緊湊嚴密,步法沉穩,勁力內斂。 吳式太極拳: 以“圓活”為特點,動作輕靈柔美,勁力含蓄,既有圓活又有沉穩。 孫式太極拳: 結閤瞭太極拳、形意拳、八卦掌的特點,動作靈活多變,步法輕快。 每一種套路都有其獨特的動作編排和勁力運用,通過反復練習套路,可以係統地掌握太極拳的要領和技法。 在技擊應用方麵,太極拳並非以硬碰硬,而是強調“以巧破力”。其技擊理念體現在: 引進落空: 當對方進攻時,不與之硬抗,而是順勢引進,破壞對方的力點,使其失去平衡。 藉力打力: 利用對方的力量,結閤自身的勁力,將其迴擊給對方。 黏連粘隨: 在接觸中,始終與對方保持連接,感知對方的意圖和勁力,並加以化解或反擊。 伺機而動: 在觀察和化解對方的進攻後,抓住對方的破綻,迅速齣擊,以最小的力達到最大的效果。 太極拳的技擊應用,需要將套路練習中獲得的勁力和理解,靈活地運用到實際的搏鬥中。這需要長期的訓練和對搏擊原理的深刻理解。 五、如何開始學習太極拳 對於零基礎的初學者來說,踏入太極拳的世界,可以遵循以下步驟: 1. 尋找正規的教學資源: 選擇一位有經驗、有口碑的太極拳老師或參加正規的太極拳培訓班,能夠幫助您打下堅實的基礎,避免走彎路。 2. 從基礎練起: 掌握好站樁、腰腿功、基本手法和步法是關鍵。不要急於學習復雜的套路,而是要通過基礎練習來體會太極拳的原理。 3. 循序漸進,持之以恒: 太極拳的進步是一個緩慢而漸進的過程。每天堅持練習,即使時間不長,也能積少成多。 4. 注重體會,而非模仿: 學習太極拳,不僅僅是記住動作的招式,更重要的是體會動作中的勁力和意境。要用心去感受身體的變化,體會“鬆、靜、圓、活、整”的要領。 5. 多看多學: 觀看優秀的太極拳演練視頻,學習名傢名師的動作,可以開闊眼界,加深理解。 6. 保持積極心態: 學習太極拳是一個身心修養的過程,保持耐心和積極的心態,享受學習的樂趣。 太極拳博大精深,既是強身健體的絕佳途徑,也是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希望通過這份介紹,能夠幫助您對太極拳有一個初步的認識,並激發您學習太極拳的熱情。

用戶評價

評分

閱讀過程中,我最大的感受是作者對“氣”的描寫過於神化和玄乎,卻對“形”的精準度描述不足。書中花費瞭極大的篇幅來描繪氣感如何流轉、如何與宇宙萬物相閤,這些描述雖然富有詩意,但在實際操作層麵幾乎沒有指導意義。例如,在講解“白鶴亮翅”時,大部分文字都在強調“心如止水,意如遊龍”,而對於手臂抬起的高度、肘部的自然下沉角度,卻隻有寥寥數語,且這些數語的描述方式也極其含糊。我本指望這本書能像一本清晰的解剖圖譜一樣,告訴我肌肉應該如何發力,關節如何保持自然,但它提供的卻更像是一本浪漫主義詩集。我甚至在書中找不到一個明確的“自檢清單”,讓我可以對照著檢查自己的動作是否到位。對於一個需要通過明確的視覺和操作反饋來建立肌肉記憶的初學者來說,這本書幾乎是無效的。它更像是一本關於太極哲學和美學的導讀,而非一套實用的身體技術手冊。讀完之後,我對太極的敬畏感油然而生,但我的身體卻依然僵硬,無法完成任何一個看起來像樣的動作,這讓我感到一種知識上的充實與身體實踐上的巨大落差。

評分

這本書的裝幀和紙張質量倒是無可挑剔,拿在手裏很有分量,絕對是那種可以傳傢的類型。但是,當我滿懷期待地翻開內頁,準備學習那些令人眼花繚亂的招式名稱時,我發現內容排版上存在著一種非常奇特的邏輯——它似乎是按照太極拳理論體係的“內功心法”章節來組織的,而不是我們通常期待的“招式演示”順序。比如說,它在第三章就開始深入探討如何“調息與斂神”,這部分內容極其晦澀,充滿瞭道傢氣息,對於一個連“起勢”都沒做對的人來說,簡直是天書。更令人睏惑的是,所謂的“圖說”部分,插圖極其少,而且即便有圖,也大多是那種非常寫意的、側重於意境而非精準肌肉控製的綫條畫,完全沒有現代教學書籍那種精確到關節角度的輔助綫和箭頭指示。我試著對照書中的描述,擺齣一個“攬雀尾”,結果感覺自己更像是一隻被風吹歪的蘆葦,而非矯健的飛鳥。我甚至懷疑,這本書的原讀者可能並非是初學者,而是那些已經學會瞭整套拳架,正在尋求提升“神韻”和“境界”的武術傢。它更像是一本高級研修班的參考教材,而非零基礎入門的拐杖。這種理論與實踐的嚴重脫節,讓我對它的實用價值産生瞭深刻的懷疑。

評分

拿到這本厚厚的“武術精粹”後,我首先被它那充滿古樸氣息的封麵設計所吸引,那種水墨暈染的太極圖案,仿佛能讓人瞬間感受到氣韻的流動。然而,深入閱讀後,我發現這本書的側重點似乎完全偏離瞭我所期待的“手把手”教學。它花瞭大量的篇幅去闡述太極拳的曆史淵源、哲學思想,尤其是對陰陽轉化在招式中的哲學解讀,簡直可以算作一本太極文化研究的專著瞭。書中對陳王廷的生平以及各流派之間細微的理論差異進行瞭詳盡的對比分析,引用的古代典籍注釋繁多,學術性極強。對於一個純粹想知道“起勢怎麼做,野馬分鬃如何定式”的零基礎愛好者來說,這無疑是一場艱難的跋涉。我嘗試去尋找清晰的分解圖或慢動作的分解說明,結果隻找到瞭大量抽象的文字描述,諸如“周身放鬆,鬆沉至足底,使氣機下行而不滯於胸腹之間”這類聽起來高深莫測的論述。如果說學習太極拳是為瞭強身健體,這本書更像是要先完成一篇關於易經的期末論文纔能拿到練習許可證。它更適閤那些已經有一定武術基礎,渴望從理論高度提升自己對太極理解的資深習練者,而非我這種完全摸不著頭腦的新手。我對書中對於“內勁”的描述印象深刻,但遺憾的是,它隻告訴你內勁是什麼,卻沒法告訴我如何纔能“産生”內勁,就像給你看一張美味食物的照片,卻不提供食譜和烹飪步驟一樣令人抓狂。

評分

這本書的體例結構非常獨特,它似乎是圍繞著不同的太極拳流派之間的“差異化比較”來組織的,而不是按照套路的動作順序來編排的。例如,它用一整章的篇幅對比瞭楊氏太極的“柔緩”與吳氏太極的“含蓄”在勁力上的細微差彆,並引用瞭大量的曆史文獻來佐證這種風格的形成原因。這無疑拓寬瞭我的知識麵,讓我瞭解到太極拳內部的豐富性和多樣性。然而,作為一本“入門”書籍,這種宏觀的、對比式的講解反而造成瞭學習路徑的迷失。我更希望看到的是,先從最簡單、最基礎的預備式開始,逐步深入。這本書卻直接跳到瞭對“寸勁”在不同門派中如何體現的復雜探討上。書中甚至連一張標準化的“呼吸與動作配閤錶”都沒有提供,這一點讓我非常失望。我理解作者想要傳達太極拳博大精深的理念,但對於初學者而言,這種“先喂飽知識,再考慮消化”的方式,效果適得其反。它更像是一本給太極拳教師用來準備講課大綱的資料匯編,而非給學員用來日常練習的工具書。

評分

我對這本書的“教學”方式感到十分不解。它似乎將所有的精力都放在瞭對太極拳核心概念的挖掘上,以至於忽略瞭最基本的操作步驟。比如,在介紹“進步七星”時,書中花瞭足足四頁的篇幅來論述“步法的虛實轉換如何體現地支與天乾的對應關係”,而不是直截瞭當地告訴你“腳應該嚮前邁多遠,重心如何轉移”。我需要的是一個清晰的動作指南,告訴我身體的哪個部位應該先動,哪個部位需要保持穩定,但這本書提供的更像是一篇篇哲學散文。而且,光盤或視頻的缺失(如果這本書的定位是包含這些的,那麼實際內容中並沒有提供我需要的視頻資源)使得這種純文字的教學方式顯得尤為無力。想象一下,一個初學者試圖通過閱讀一篇關於如何騎自行車的文章來學會騎車,這本書就是那個理論堆砌的文章。我嘗試去理解它對“節節貫通”的闡述,那段話讀起來的確是優美且富有韻律感,但當我閤上書本,試圖在鏡子前模仿時,我的身體完全不聽使喚,動作僵硬如木偶。這本書似乎預設瞭讀者已經擁有極強的空間想象力和自我糾錯能力,這對於一個連“虛領頂勁”都理解不瞭的新人來說,門檻實在太高瞭。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