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成长比成功更重要:网络时代我们如何做母亲
定价:32.00元
作者:邹晓彬著
出版社:中国妇女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07-01
ISBN:9787512704374
字数:
页码:
版次:5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40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本书作者是一位有着三十多年教龄的教师,也是一位成功的母亲。她用自身的教育经验以及专业的眼光,用爱心真诚地回答着每位家长的来信,为家长、学生排忧解难,及时打开心结,既保护了家长和孩子的隐私,又扩大了家庭教育的实效,让人们真切感受到了一个平凡教师博大而深沉的爱。
三十多年来,她已经给家长们写了数千封回信。本书是从她留存的千余封信中选取出来进行编辑整理而成,主要是针对学生*具普遍性、家长*关心的问题。相信作者的答复是深入家长内心、*具有针对性的回答,能够帮助每一位“家有学生”的家长更顺利地教育好孩子。
目录
做一个网络时代的好母亲
孩子的“麻烦”不麻烦
孩子是个小懒虫怎么办
孩子怕见生人怎么办
孩子淘气怎么办
孩子丢三落四怎么办
孩子不爱做家务怎么办
孩子做事毛躁怎么办
孩子稍不如意就哭闹怎么办
孩子上小学了还爱哭怎么办
孩子爱顶嘴怎么办
孩子说谎怎么办
孩子偷拿家长的钱怎么办
孩子偷同学的东西怎么办
孩子乘公交车逃票怎么办
孩子学会了“伪装”怎么办
孩子做事半途而废怎么办
孩子自理能力差怎么办
男孩爱化妆怎么办
孩子离家出走怎么办
让学习轻松起来
父母如何轻松送孩子上小学
孩子不喜欢阅读怎么办
孩子写作文没素材怎么办
孩子爱读书却无法提高写作能力怎么办
孩子语文成绩上不去怎么办
孩子学数学的兴趣低怎么办
孩子偏科怎么办
孩子厌学怎么办
孩子不喜欢某个老师怎么办
孩子认为老师不公平怎么办
孩子假期过后不收心怎么办
孩子记忆力差怎么办
孩子成绩上不去怎么办
孩子补习后成绩还是上不去怎么办
孩子出现了学习障碍怎么办
孩子不会规划假期怎么办
学习得有好习惯
孩子做作业拖拉怎么办
孩子学习不专心怎么办
孩子学习自觉性差怎么办
孩子学习效率低怎么办
孩子学习缺乏热情怎么办
孩子一学习就犯困怎么办
孩子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怎么办
孩子没考好在家发脾气怎么办
孩子成绩差还无所谓怎么办
孩子不思进取怎么办
孩子重视爱好而学习分心怎么办
孩子参加活动耽误学习怎么办
个性养成终受益
孩子胆子太小怎么办
孩子爱生闷气怎么办
孩子消极怎么办
孩子郁郁寡欢怎么办
孩子逃避困难怎么办
孩子耐挫能力差怎么办
孩子任性怎么办
孩子不够宽容怎么办
孩子过度追求怎么办
孩子做事缺乏魄力怎么办
孩子依赖性强怎么办
孩子自控力差怎么办
孩子意志力薄弱怎么办
做父母应有的智慧
孩子家、校表现不一样怎么办
孩子在学校总惹事怎么办
孩子回到父母身边问题频发怎么办
孩子抱怨妈妈偏心怎么办
孩子对父母不耐烦怎么办
孩子厌烦妈妈唠叨怎么办
孩子对父母大吼大叫怎么办
孩子和父母吵架怎么办
父母容易对孩子发火怎么办
孩子有个“狼爸爸”怎么办
父母没有能力教育孩子怎么办
孩子要求“隐私权”怎么办
孩子迷上网络游戏怎么办
儿子认为上大学是混怎么办
作者介绍
2006年至今先后荣获“全国星星火炬一级奖章”“全国首届百名母亲”“全国十大当代孟母”“全国三八红旗手”“教育部关心下一代先进个人”“重庆市首届十大杰出母亲”“重庆市教师”“重庆市党员”等荣誉称号。她赛课、论文、教案多次在全国、市、区获一、二等奖。她建立的“邹老师母亲教育工作室”网站荣获“重庆市网站”的称号。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视角非常独特,它没有将“网络”视为洪水猛兽,而是将其视为一个不可回避的、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新型社会环境。很多同类书籍要么是完全排斥技术,要么是盲目拥抱技术,这本书则采取了一种高明的“中立观察者”立场。它引导我们去思考,技术本身是工具,关键在于使用它的人的内在素质。我印象最深的是关于“身份认同”的讨论。在网络上,孩子们可以轻易地扮演不同的角色,这既有助于他们探索自我,也可能导致身份的迷失和虚假化。作者提出了一系列引导孩子构建“真实自我”的策略,强调家庭环境作为“安全港湾”的重要性,在那里,孩子可以卸下所有虚拟的面具,被无条件地接纳。这种对个体心理深度的挖掘,让这本书的价值远远超越了一般的育儿指导,更像是一本关于现代心灵成长的手册。
评分这本关于亲子关系的著作,真的让我这个在信息爆炸时代感到迷茫的家长看到了新的曙光。它不像那些老生常谈的育儿指南,只是简单地罗列“你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相反,它更像是一个老朋友在跟你推心置腹地探讨,如何在这个日新月异的网络世界里,保持一颗清醒的头脑,去引导孩子。我尤其欣赏作者对于“连接”这个概念的深入剖析。在如今这个社交媒体充斥的时代,很多父母和孩子之间的对话都变得敷衍而短暂,仿佛只是在完成任务。这本书细腻地描摹了这种“失联”的状态,并提供了一系列非常接地气的,可以立即实践的沟通技巧,比如如何倾听那些孩子看似漫不经心的“废话”,如何在他们沉迷于屏幕时找到一个自然的切入点,而不是用指责开始每一天的交流。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像卸下了好几块沉重的心理包袱,不再那么焦虑于孩子是否“跑在别人前面”,而是更专注于他们内心的健康和自我认同的建立。那种从外部标准向内在价值的回归,是这本书给我最宝贵的礼物。
评分我必须说,这本书的文字功底非常扎实,读起来完全没有那种为了凑字数而堆砌的空洞说教感。它有种独特的叙事节奏,作者似乎非常懂得如何用故事来承载深刻的哲理。我记得其中有一个章节专门讲了“数字足迹”对孩子未来发展的影响,但它不是用恐吓的方式,而是通过几个非常生动的案例——有的孩子因为年少时的冲动言论而错失了机会,有的则因为早早展示了自己的独特才能而获得了意想不到的青睐。这种双面性的呈现,让读者能够更全面地思考,而不是简单地走向另一个极端。对我个人而言,最大的启发是关于“界限”的设定。在网络环境中,界限的概念变得异常模糊,孩子很容易将虚拟世界的自由等同于现实世界的放任。这本书提供了一种温柔而坚定的框架,教父母如何在不扼杀孩子好奇心的前提下,建立起有效的“数字围栏”。这种平衡的艺术,是当代家长最稀缺的能力之一,而这本书恰好提供了极佳的范本。
评分从阅读体验上来说,这本书的排版和语言组织都非常人性化,读起来毫不费力,甚至可以说是充满愉悦感的。它不像那种学术专著,需要反复查阅和理解晦涩的理论。相反,它流畅自然,仿佛是作者在咖啡馆里,面对着一群关切的家长朋友,娓娓道来的肺腑之言。我尤其欣赏作者对“母职”的重新定义。在传统观念中,母亲常常被塑造成一个无私奉献、牺牲自我的形象,但这往往给现代女性带来巨大的压力。这本书巧妙地平衡了“付出”与“自我关怀”的关系,明确指出,一个内心充盈、情绪稳定的母亲,才能真正成为孩子最好的榜样。这种对母亲自身成长的关注,是很多育儿书籍中常常被忽略的盲点。它鼓励我们也要像对待孩子一样,温柔地对待自己,允许自己犯错,允许自己有成长的需要。这让我感到被理解,也更有力量去面对日常的育儿挑战。
评分说实话,最初我被这个书名吸引,是因为它提到了“成长比成功更重要”,这简直就是我内心深处对现代教育体系的一种无声抗议。我一直觉得,社会对“成功”的定义太狭隘了,它只看重分数、职位、财富,却忽略了情商、韧性、创造力这些真正支撑人一生的核心素养。这本书没有停留在口头上支持这个观点,而是深入探讨了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培养这些“软实力”。比如,如何将失败转化为学习的机会,而不是羞耻的标记;如何引导孩子去探索那些暂时看不到经济回报的兴趣,仅仅因为它们能带来纯粹的快乐和心流体验。我特别喜欢作者强调的“慢下来”的哲学。在追求效率的网络时代,我们总想一步到位,但真正的生命力恰恰蕴藏在缓慢的积累和反复的试错之中。这本书就像一剂清凉剂,让我从那种永不满足的攀比心和焦虑感中暂时抽离出来,重新审视教育的初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