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吼叫,养出好孩子的98种方法 9787538865905 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零吼叫,养出好孩子的98种方法 9787538865905 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冯德才 著
图书标签:
  • 亲子关系
  • 育儿方法
  • 家庭教育
  • 儿童心理学
  • 行为习惯
  • 正面管教
  • 沟通技巧
  • 情绪管理
  • 0-6岁
  • 亲子沟通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晚秋画月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ISBN:9787538865905
商品编码:29424332245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1-07-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零吼叫,养出好孩子的98种方法

定价:29.80元

作者:冯德才

出版社: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07-01

ISBN:9787538865905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00kg

编辑推荐


红孩子、育儿网、新浪读书、读书联袂推荐!本书所有案例来自现实家庭的真实经历,所有教养方法也经过证实所有父母们都应该了解,责骂孩子不仅毫无益处,而且会适得其反,因为吼叫和责骂教育不出的孩子。本书主张“要教育孩子,先控制自己”,只有父母控制好自己的情绪,才能教育出的孩子。同类书★★★★★推荐跨越三个世纪,畅销全世界的育子经典——尽在卡尔威特男孩穷着养,女孩富着养(*畅销版本)(*适合中国国情和社会文化的教育理念)哈佛家训(把*好的给你*爱的人!!!一本好书不仅要具备道德情感的力量,更要具备思想智慧的力量。)

内容提要


本书主要通过丰富翔实的教育案例,讲述经过无数父母证实的教养方法,让曾经吼过孩子的父母明白并注意“单纯对孩子吼叫是没有用的”这一客观现实。指导父母学会用正确的方式来教育孩子,让父母知道如果方式正确,得到的结果会出乎意料的好。

目录


作者介绍


冯德才,心理学硕士,从事教育工作15年,长期专注于家庭成功教育和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研究,担任中央电视台及中央教育电视台等多项节目的长期嘉宾专家。其作品发表于各类教育刊物,
了家庭教育领域的新风尚!著有《不打不骂养出l00%的好孩子》等多部家教类畅销图书。

文摘


序言



零吼叫,养出好孩子的98种方法:一本关于理性沟通与积极引导的育儿指南 在育儿的海洋中,每一个家长都渴望找到那艘能够平稳航行、抵达幸福彼岸的船。然而,现实常常是暗流涌动,孩子的哭闹、叛逆、不听话,一次次将我们推向情绪的漩涡。我们曾尝试无数方法,从严厉的管教到溺爱的纵容,似乎都难以触及问题的根源,反而让亲子关系变得剑拔弩张。本书,并非要提供一套“万能公式”,也不是鼓吹某种激进的教育理念,而是邀请您一同踏上一段探索之旅,深入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学习用更具智慧、更富同情心的方式,与孩子建立连接,引导他们健康成长。 本书的核心理念在于“零吼叫”——这并非意味着完全摒弃管教,而是倡导一种基于尊重、理解和积极沟通的教育模式。吼叫,往往是家长在无助、焦虑和失控下的本能反应,它短暂地压制了孩子的行为,却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中埋下了恐惧、不安全感和对权威的抵触。而“养出好孩子”,则指向一个更宏大的目标:培养一个独立、自信、有责任感、懂得感恩、乐于助人,并且能够积极面对生活挑战的孩子。这需要我们放下“权威者”的姿态,成为孩子生命中的“引导者”和“伙伴”。 这本书将为您揭示98种具体可行的策略,它们并非孤立的技巧,而是相互关联、层层递进的体系。我们将从多个维度深入探讨,帮助您构建一个坚实的育儿知识体系,从而从根本上改变亲子互动的模式。 第一部分:理解孩子,看见行为背后的需求 很多时候,孩子的“坏行为”并非出于恶意,而是他们表达需求、探索世界、应对情绪的唯一方式。我们之所以会陷入吼叫的怪圈,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们未能准确解读孩子行为背后的真实意图。 情绪的语言: 孩子不会说话时,他们用哭闹、尖叫来表达不适;学会说话后,他们可能用发脾气、摔东西来宣泄愤怒、沮丧或被忽视的感受。本书将引导您识别不同年龄段孩子常见的情绪信号,理解哭闹背后的饥饿、疲倦、不适、恐惧或寻求关注,从而在问题发生前给予恰当的回应。 发展的规律: 孩子的认知、情感和社会性发展都有其特定的规律。例如,一岁多的孩子开始出现“分离焦虑”,三岁的孩子可能经历“可怕的二三岁”,青少年则面临身份认同的挑战。了解这些发展阶段的特点,能帮助我们减少对孩子不合理行为的误解和不切实际的期望,以更耐心、更具适应性的方式应对。 探索的本能: 孩子天生好奇,喜欢探索环境,这常常会带来一些“麻烦”,比如弄脏衣服、打翻东西。我们不应将这种探索视为“捣乱”,而是要看到其中蕴含的学习机会。本书将提供如何在安全范围内引导孩子探索,并从中学习责任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学习的需求: 很多行为问题源于孩子缺乏必要的技能,比如如何与同伴分享、如何处理冲突、如何管理自己的时间。我们常常期待孩子“应该”这样做,却忽略了他们需要学习和练习。本书将侧重于教授家长如何成为孩子的“技能教练”,通过示范、指导和鼓励,帮助孩子掌握必要的社交、情绪和生活技能。 第二部分:建立连接,用爱与尊重构建桥梁 没有连接,就没有有效的引导。吼叫只会破坏连接,而真诚的连接,才能让孩子愿意倾听,愿意合作。 积极倾听: 这不仅仅是听到孩子说话,而是全身心地投入,理解他们的话语、情绪和感受。本书将教授如何放下手机和杂念,用眼神、肢体语言和回应性语言(如“嗯,我听到了”、“你感觉很不开心,对吗?”)来表达关注,让孩子感受到被看见、被听见。 同理心的力量: 尝试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感受他们的世界。当孩子因为玩具被抢而哭闹时,不要立刻责备,而是说:“我知道你很喜欢那个玩具,被抢走一定很难过。” 同理心能够融化孩子的防御,让他们更容易接受后续的引导。 高质量的陪伴: 现代生活节奏快,很多家长觉得陪伴孩子的时间不够。本书将强调“陪伴的质量”远胜于“陪伴的时长”。即使每天只有15-20分钟的专注陪伴,也能极大地巩固亲子关系。我们将提供一些高质量陪伴的小技巧,比如一起玩游戏、阅读、谈心,让孩子感受到被重视。 情感的锚定: 在孩子情绪激动时,家长首先要保持冷静,成为孩子的情感“锚”。这有助于稳定孩子的 But,当孩子情绪平复后,再进行沟通和引导。本书将提供一些家长自我情绪管理的方法,以及如何在孩子情绪失控时给予安抚。 第三部分:理性引导,智慧的规则与界限 规则和界限是孩子安全感的重要来源,但它们的设立和执行方式至关重要。 清晰的规则: 规则应该简单、明确、易于理解,并与孩子的年龄相适应。本书将指导您如何与孩子共同制定规则,让孩子在遵守规则的过程中感受到参与感和责任感。 一致性的执行: 规则的执行需要家长之间的步调一致,避免让孩子钻空子。同时,要坚持但也要灵活,在特殊情况下给予适当的调整。 后果的教育性: 当孩子违反规则时,不应是惩罚,而是“后果”。后果应该与行为相关,让孩子从错误中学习。例如,打翻了水,就要自己擦干净;浪费了食物,下次饭量要少一点。本书将详细介绍如何设计和执行具有教育意义的后果。 积极强化: 关注孩子的良好行为,并给予及时的表扬和鼓励。这远比关注孩子的错误行为更能激发孩子的积极性。本书将提供具体的表扬技巧,如具体化表扬(“你刚才主动把玩具收拾好了,真棒!”),让孩子明白自己为什么做得好。 解决问题的能力: 引导孩子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而不是替他们包办。例如,当孩子与同伴发生矛盾时,鼓励他们自己沟通协商,家长只在必要时提供支持。 第四部分:具体方法,98个行动指南 本书将提供98个来自心理学、教育学以及大量育儿实践的智慧结晶。这些方法将涵盖: 处理幼儿的哭闹与分离焦虑 引导学龄前儿童的合作与分享 应对小学生的挑战行为与学习困难 理解与支持青少年的叛逆与情绪波动 家庭沟通中的“非暴力沟通”实践 培养孩子的独立性、自信心和抗挫折能力 如何有效地设定界限,同时不伤害亲子关系 处理孩子撒谎、拖延、固执等常见问题 培养孩子感恩、责任感和同情心 家长自我情绪管理与压力疏导 每一条方法都将结合具体的情境,提供操作性的步骤和家长反馈的案例,让您能够触类旁通,灵活运用。 结语: “零吼叫,养出好孩子的98种方法”不仅仅是一本书,更是一场深刻的亲子关系重塑之旅。它邀请您放下焦虑,拥抱智慧,用爱与理解,与孩子一同成长。当您学会用更温和、更有效的方式与孩子沟通,当您看到孩子眼中闪烁着自信与快乐的光芒,您会发现,养育孩子,原来可以如此美妙。这98种方法,将是您在这段旅程中最忠实的伙伴,指引您走向一个更加和谐、更加充满爱的家庭。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结构安排也极具巧思,它并不是按照年龄段来划分,而是按照“问题类型”来分类,这对于像我这种家里孩子年龄跨度比较大的家长来说,简直太方便了。比如说,有一个章节专门讲“兄弟姐妹间的资源争夺”,另一个章节则聚焦于“如何应对睡前拖延症”。这种分类法的好处在于,你不用从头读到尾,而是可以直接翻到你当前最头疼的那个“痛点”,然后精准打击。我记得有一次半夜被孩子半小时的哭闹弄得心力交瘁,我没有去翻阅那些关于“正面沟通”的大章节,而是直接找到了“夜间惊醒与安抚策略”那一小节,里面介绍了一个“渐进式撤离法”,操作起来非常平和,没有增加任何冲突。这使得这本书的使用频率大大增加,它不再是躺在床头柜上落灰的“参考书”,而是随时放在手边的“快速解决手册”。这种以问题为导向的编排,体现了作者对现实育儿压力的深刻理解。

评分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在全书中贯穿着一个核心理念:“养育的最终目的,是让孩子不再需要你的‘吼叫’来获得关注或解决问题,而是通过有效的沟通来达到目的。” 这不仅仅是关于“不吼叫”的技巧,更是一种深层的思维模式转变。她强调,我们首先要处理的,是我们自己内心深处对于“失控”的恐惧。书里花了不小的篇幅去解析成年人的“应激反应链”,比如为什么听到某个声音或看到某个表情,我们的血压就会瞬间飙升。通过这种心理学层面的剖析,我开始明白,很多时候,我吼叫不是因为孩子真的做了多不可饶恕的事情,而是我自己的“内在小孩”被触动了。这种对父母自身情绪的关注和疏导,是很多育儿书里常常被忽略的黄金部分。这本书提供的不是一套规则,而是一张自我成长的路线图,它让我开始审视自己的脆弱,并找到更强大的内在支撑。

评分

这本书的排版和字体选择简直是育儿书籍里的一股清流。很多育儿书为了显得专业,字体小得像蚂蚁爬,密密麻麻的段落看得人头昏眼花,结果还没看进去几页,就想直接合上了。但《零吼叫》不一样,它的字号适中,行距留得非常舒服,即便是晚上开着一盏昏黄的阅读灯,读起来也不会觉得吃力。更妙的是,它大量使用了小标题和粗体字来强调重点,那些关键的“句式替换”或者“情绪降温法”的步骤,被清晰地框选出来,形成一个个可以随时查阅的“工具卡”。我最喜欢的是作者在每一个章节末尾设置的“实践反思日志”留白区域。这真的太贴心了,它不只是让你被动接受知识,而是鼓励你去思考和记录。我甚至直接用不同颜色的笔在书页上标注,把我觉得特别有用的技巧用荧光笔划出来。这本书的物理形态,完全是在服务于它“工具书”的定位,拿在手里,你会觉得它更像是一个可以随时翻阅的“育儿急救箱”,而不是一本需要被供奉起来的理论圣经。这种对阅读体验的重视,让我爱不释手。

评分

在阅读过程中,我发现作者在叙述方法时,很少使用那种居高临下的“你应该怎样”的口吻,更多的是一种“我们试试这个角度”的邀请。比如,在谈到如何处理孩子突发的“公共场合发脾气”时,很多书会直接给出惩罚或隔离的建议,但这本书却花了很长的篇幅去分析孩子行为背后的“未被满足的需求”,然后提供了一套“三步走”的“情绪共情+边界设定”的流程。这个流程非常具体,它甚至细化到了你当时应该使用什么样的语气,以及在什么时间点应该把你的手放在哪里(比如,轻轻搭在孩子的肩膀上)。我试着按照她的指导,在上次陪孩子逛超市时用了一次,效果立竿见影。我甚至感觉自己不像是在“管教”孩子,更像是在引导一个迷路的小伙伴找到出口。这种细腻到发丝的指导,才是真正能落地实操的关键。它不是给你一个宏伟的目标,而是给你一条清晰、可执行的路径图。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真是太抓人眼球了!那种大胆的撞色搭配,加上一个略带夸张却又充满力量感的标题,一下子就让我这个天天被“熊孩子”折腾得焦头烂额的家长停下了脚步。我记得当时是在一个书店的角落里翻到的,本来只是随便看看,结果这名字就像一个无声的呐喊,正中我心。翻开扉页,那股油墨的清香混合着纸张的质感,让人感觉这本书的内容一定很实在,不是那种空泛的理论说教。我特别欣赏作者在引言中那种直面现实的坦诚,她没有把育儿描绘成童话里的美好景象,而是直接承认了“吼叫”是很多家庭的常态。这种真实感,瞬间拉近了和读者的距离。我当时就想,好吧,这可能是我需要的“救命稻草”。尤其那句“零吼叫”听起来像个不太可能完成的任务,但正因为如此,才激发了我深入了解的兴趣。那种仿佛在说“别怕,我懂你”的语气,比那些只会高举着“正面管教”大旗的教材要亲切得多。我甚至在想,这本书的作者是不是也经历过地狱般的育儿阶段,所以才能写出如此接地气的东西。这第一印象分,绝对是满分。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