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87503939303 父母是孩子好的营养师 文化艺术出版社 郭莹莹

9787503939303 父母是孩子好的营养师 文化艺术出版社 郭莹莹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郭莹莹 著
图书标签:
  • 亲子关系
  • 育儿
  • 营养
  • 儿童健康
  • 家庭教育
  • 饮食
  • 文化艺术
  • 郭莹莹
  • 0-3岁
  • 健康饮食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聚雅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文化艺术出版社
ISBN:9787503939303
商品编码:29447807873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0-09-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父母是孩子好的营养师

定价:28.00元

作者:郭莹莹

出版社:文化艺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09-01

ISBN:9787503939303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更多孕妈手册、专家指导,新书、热书、畅销书,点击进入:所有的妈妈都是吃妈妈做的饭长大,孩子到底吃了什么,妈妈*清楚。为了让孩子好好吃饭,我用上了坑蒙拐偷等各色招式!重视孩子的营养,就是在奠基他的一生,培育出茁健的根苗,才能结下累累的果实。珍珍的女儿这个语文成绩很不错的小姑娘,用相当抒情的语言在她的空间里写:“我妈又叫我喝汤,可是我无法爱上这种不能给我真正充实感的东西,就像再多的快乐也填不满我空虚的人生一样。”她才9岁好不好!我花了整整一个周末在网上搜集了各种路边摊不干净的证据:还从电视台的网站下载了关于那条风味小吃街的负面报道视频,制作成精美的PPT,图文并茂还穿插着视频剪辑,**有的说服力。儿子看了我准备的东西,没说什么,只是在观看的过程中时不时表情怪异地摸摸自己的喉咙和胃。我想,他放学后该不会再去吃那些路边摊了吧?珍珍化身知心大姐,讲了整整一天“淑女在乎举止优雅而不是食量大小”、“靠食量判断别人的人很浅薄”、“吃自己的饭让别人说去吧才是个性无限”云云。*后,珍珍抛出杀手锏:“她们吃得少很好吗脸色不好看,皮肤也不好,以后还会是‘飞机场’,难道你想和她们一样?”这句话击中了爱美小姑娘的心窝:“我才不要做‘飞机场’,我要36D!”点击免费阅读更多章节:父母是孩子*好的营养师

内容提要


关于孩子的吃饭问题,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不吃这样,不吃那样,该吃饭的时候不吃,不该吃饭的时候又嚷嚷饿,暴饮暴食,迷恋垃圾食品,不注意饮食卫生……层出不穷的问题摆在面前,让父母们疲于应付。
发育不良,营养过剩,智力发育缓慢,身体机能受损……没有一个妈妈愿意看到这样的事情发生在自己孩子身上,追根溯源,造成这些恶果的罪魁祸首就是那些看起来微不足道的饮食恶习。
怎么办?
世界上有方法能够让一切问题在轻松有趣的过程中化解。
《父母是孩子好的营养师》就是好的解决办法,希望广大父母们有所借鉴。
放心,这不是一本枯燥的理论书籍,因为这些年的亲身经历已经让作者体会到,在一位渴求帮助的母亲面前,故作高深的专业书籍是多么让人厌恶。这就是一本和你一样为孩子饮食问题烦恼的故事集,只是在讲述一些妙趣横生的家庭案例。阅读这本书,就像在看《家有儿女》,那些描写亲子关系的轻松文字*会让已为人母的你时有共鸣,会心一笑之余又掌握一个个巧治孩子不良饮食习惯的妙方。
如果你觉得这些方法不错,请告诉周围做妈朋友,因为这本书也许就是她们正在寻觅的;如果你有更好的方法,请告诉作者,也许下一本书,就是你和你孩子的故事集。

目录


章 挑嘴宝贝的创意“饲养法”
1.出一条迟钝的舌头
2.我不是孙二娘
3.印第安纳·琼斯寻宝记
4.谁说吃饭的时候不能玩
5.美味兑换券
6.我的饭碗我做主
7.做第二个姚明
8.我的孩子叫“雷锋”
第二章 妈妈是家庭餐桌的CEO
1.小画家的五彩餐桌
2.别踩了食物搭配的
3.自制家庭菜肴水牌
4.小道具解决大问题
5.有秀色才可餐
6.营救隔夜的营养
7.餐桌上的拼图游戏
8.自己做菜就是香
第三章 时尚妈咪的魔法营养食谱
1.吸油纸的妙用
2.学和尚吃素
3.桃太郎就是吃寿司长大的
4.亲子关系中的半糖主义
5.充满挑战的清淡口味
6.粥不是白的
7.黄脸婆也很有用
8.用证据说服儿子
第四章 乖乖吃饭有绝招
1.向爸爸的食量看齐
2.小心眼大肚皮小
3.郁闷时谁能吃得下饭?
4.世界上好的下饭菜
5.点将不如激将
6.我要36D!
7.别饿着了喜羊羊
8.为了孩子,放弃窈窕身材
第五章 吃饭快慢决定身体好坏
1.吃饭快真的好吗?
2.有压力才有紧迫感
3.晚餐不应该是的亲子时光
4.繁琐有繁琐的好处
5.爆炸的气球
6.超级美味衰变了
7.是胃的问题,还是脑的问题?
8.热一点儿,慢一点儿
第六章 告别垃圾食品,远离能量炸弹
1.偷梁换柱,质变量不变
2.倒胃口也是一个好办法
3.健康饮食不等于难吃
4.别把孩子当孩子
5.让麻烦拉远与零食的距离
6.换种方式得到赠品
7.不能从小就养出一个“宅男”
第七章 有规律才有健康
1.曲线美不是饿出来的
2.亲眼看到的震撼力胜过千言万语
3.美食不是的奖励方式
4.节目不是饮食无律的理由
5.快餐盘是个好东西
6.零食银行还有利息呢!
7.不是厨房是食堂
8.我家的菜谱“连连看”
第八章 饮食习惯决定孩子的健康水平
1.遭人鄙视的个举筷人
2.太多肥料会烧死“孩子苗”
3.过一把格格瘾
4.为了学习,更要按时吃饭
5.下载动画片,想什么时候看都行
6.为了孩子,我做了“小偷”
7.吃饭比学习更需要专心
8.当宠物变成“害虫”的时候
第九章 做餐桌上受欢迎的孩子
1.老生常谈说浪费
2.你有你的专用时间
3.军事化管理有奇效
4.高帽子就是好用
5.必要时要“装乖”
6.每顿饭都是考试
7.传说的力量依然强大
8.大家一起来找茬儿
后记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父母是孩子好的营养师》 引言 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孩子们的成长环境和饮食习惯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食品工业的飞速发展,带来了琳琅满目的加工食品,而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则让许多家庭在营养均衡的餐桌前力不从心。然而,父母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扮演的角色是无可替代的,尤其是在营养教育和健康饮食的引导上。本书旨在为广大家长提供一份权威、实用且易于操作的营养指南,帮助您成为孩子最值得信赖的“营养师”,为他们的健康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一部分:孕育健康基石——孕期与婴幼儿期营养 孕育新生命是一个充满奇迹的过程,而孕期营养的质量直接关系到胎儿的健康发育。本书将深入探讨孕期不同阶段的营养需求,从叶酸、铁、钙、DHA等关键营养素的补充,到均衡饮食的原则,帮助准妈妈们构建一个营养充足的“小宇宙”,为宝宝的健康打下第一针强心剂。同时,我们将详细讲解母乳喂养的优势,以及如何科学合理地添加辅食,引导婴幼儿接触和接受各种天然食材,培养健康的饮食偏好,为他们终生的健康习惯打下坚实的基础。 孕期营养: 孕早期: 关注孕吐与营养补充,叶酸、维生素B族的摄入,避免孕早期的高风险食物。 孕中期: 钙、铁、DHA等关键营养素的补充,均衡膳食模式的建立,了解孕期体重增长的合理范围。 孕晚期: 关注胎儿的快速增长,蛋白质、纤维素的摄入,避免水肿与便秘。 特殊孕期情况: 妊娠期糖尿病、高血压等饮食管理指导。 婴幼儿期营养: 母乳喂养: 母乳的独特性与优势,哺乳期妈妈的营养指南。 人工喂养: 配方奶的选择与冲调,科学喂养的误区。 辅食添加: 从泥糊状到块状食物的过渡,引入高铁食物的重要性,锻炼宝宝的咀嚼能力。 常见辅食问题: 过敏、挑食、便秘等问题的应对策略。 第二部分:成长关键期——儿童期营养的深度解析 儿童期是身体和大脑快速发育的关键时期,合理的营养摄入是保障其健康成长的“燃料”。本书将根据儿童不同年龄段的生理特点和营养需求,提供详尽的指导。我们将剖析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三大宏量营养素在儿童生长发育中的作用,以及维生素、矿物质等微量营养素的重要性,帮助家长们理解“吃什么”和“怎么吃”的科学道理。 宏量营养素的智慧: 蛋白质: 构建身体的基石,优质蛋白质的来源,儿童每日蛋白质摄入量参考。 碳水化合物: 能量的直接来源,选择复合碳水化合物的重要性,避免过多的精制糖。 脂肪: 大脑发育的关键,不饱和脂肪酸的益处,限制饱和脂肪和反式脂肪的摄入。 微量营养素的守护: 维生素家族: A、C、D、E、K及B族维生素,它们在儿童成长中的特殊功能,食物来源与补充建议。 矿物质宝库: 钙、铁、锌、碘等,预防儿童常见缺铁性贫血、佝偻病等,如何通过日常饮食获取。 全谷物、蔬菜水果的魅力: 全谷物: 膳食纤维的宝库,促进肠道健康,稳定血糖。 蔬菜水果: 维生素、矿物质和抗氧化剂的丰富来源,颜色与营养的关联,鼓励孩子摄入多样化的蔬菜水果。 第三部分:打破挑食僵局,打造健康饮食习惯 挑食、厌食是许多家长在养育过程中面临的难题。本书将深入分析儿童挑食的心理与生理原因,并提供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我们鼓励家长们以身作则,通过有趣的烹饪方式、创意的摆盘以及积极的家庭用餐氛围,引导孩子发现食物的美好。同时,我们将探讨零食的合理选择与控制,以及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孩子健康饮食的自主性,让他们从小就养成受益终生的良好饮食习惯。 理解挑食的根源: 生理因素: 味觉敏感度、消化能力等。 心理因素: 习惯、情绪、模仿、家长不当的引导等。 破解挑食的策略: 循序渐进,耐心尝试: 鼓励反复尝试,少量引入新食材。 趣味烹饪,创意呈现: 利用食材的天然色彩和形状,制作有趣的食物造型。 家庭参与,共同用餐: 营造温馨愉快的用餐氛围,让孩子在群体中学习。 家长以身作则,树立榜样: 家长自身健康饮食的习惯对孩子影响至关重要。 合理零食,营养补充: 区分“健康零食”与“不健康零食”,控制零食的量和时间。 培养自主饮食能力: 适时放手,给予选择: 在安全范围内,让孩子参与食物的选择与准备。 建立规律,培养习惯: 固定的用餐时间和地点,帮助孩子建立健康的生物钟。 倾听身体信号,识别饥饱: 引导孩子学会感受身体的饥饿和饱腹感。 第四部分:特殊情况下的营养应对——过敏、疾病与特殊需求 孩子的健康成长并非一帆风顺,有时会面临食物过敏、慢性疾病等特殊情况。本书将为家长们提供专业的营养建议,帮助您在特殊时期为孩子提供最适合的营养支持。我们将详细讲解常见食物过敏的识别与管理,如牛奶蛋白过敏、鸡蛋过敏等,并提供替代性食物的选择。同时,对于患有慢性疾病(如哮喘、消化系统疾病等)的孩子,我们将探讨如何通过饮食调整来辅助治疗,改善病情。此外,对于挑食特别严重或存在生长迟缓问题的孩子,我们将提供个性化的营养评估与干预方案,帮助您找到最适合您孩子的解决方案。 食物过敏的识别与管理: 常见过敏原: 牛奶、鸡蛋、花生、坚果、大豆、小麦、鱼、贝类等。 过敏症状的识别: 皮肤反应、呼吸道反应、消化道反应等。 回避与替代: 如何安全地回避过敏原,选择营养价值高的替代食物。 过敏的诊断与监测: 寻求专业医疗帮助的重要性。 疾病与营养: 呼吸道疾病: 增强免疫力的饮食策略,补充维生素C等。 消化系统疾病: 益生菌、益生元的摄入,易消化食物的选择。 慢性疾病管理: 根据具体病情,提供饮食调整建议。 特殊营养需求: 生长迟缓: 增加能量和蛋白质摄入,选择高能量密度食物。 肥胖儿童: 控制总能量摄入,选择低脂、低糖、高纤维食物。 素食儿童: 确保维生素B12、铁、钙、蛋白质等关键营养素的充足摄入。 第五部分:家庭营养的升级——科学烹饪与安全饮食 健康饮食的实现离不开科学的烹饪方法和安全的饮食环境。本书将提供一系列简单易学的健康食谱,帮助您在忙碌的生活中也能为孩子准备营养美味的餐点。我们将讲解如何最大程度地保留食材的营养价值,避免过度烹饪或不当的烹饪方式。同时,我们将强调食品安全的重要性,从食材的选择、储存到烹饪过程中的卫生,全方位地为您提供保障,确保孩子吃得安心、健康。 健康烹饪的艺术: 蒸、煮、炖、拌: 优先选择健康的烹饪方式。 少油、少盐、少糖: 减少不健康调味品的使用。 食材的搭配智慧: 优化营养吸收,增加风味。 趣味食谱分享: 简单易学的儿童营养餐点制作。 食品安全是底线: 食材选购: 新鲜度、安全标识的重要性。 储存之道: 不同食材的正确储存方法,避免交叉污染。 烹饪卫生: 勤洗手、生熟分开,保持厨房清洁。 远离“食品陷阱”: 警惕过度包装、添加剂过多的加工食品。 结语 成为孩子“好的营养师”,并非需要您拥有专业的医学背景,而是需要您拥有一颗爱孩子、负责任的心,并愿意学习和实践科学的营养知识。本书所提供的指南,是您通往这条道路的起点。让我们携手同行,用科学的营养知识,为孩子筑就一道坚实的健康长城,让他们在阳光下茁壮成长,绽放出最耀眼的光芒。记住,您的每一次用心准备,都将化作孩子未来健康的基石。

用户评价

评分

坦白说,市面上的育儿书籍浩如烟海,很多都观点雷同,读起来像是对既有理论的重复阐述,让人感到疲劳。但读完这本书的几章后,我发现它的核心价值在于其“在地化”的思考。它似乎没有盲目照搬西方的某些育儿模式,而是深深扎根于我们当下的社会文化背景和家庭结构中去探讨问题。举个例子,书中对于“隔代教育”冲突的处理,分析得极其到位和人性化。作者没有简单地将矛盾归咎于某一方的错误,而是深入剖析了不同年代养育观念的形成逻辑,并给出了一套非常温和且具有建设性的沟通策略。这种深度剖析,让我对家庭关系中的复杂性有了更深的理解。它不是提供一个“万能钥匙”,而是提供了一套“工具箱”,教会我们在面对具体情境时,如何灵活地运用智慧去解构和应对。这种实用性和文化贴合度,是很多翻译作品难以企及的亮点。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非常有质感,封面那种微微泛着哑光的触感,加上字体排版的考究,一下子就让人觉得这不是一本普通的育儿书籍。初翻阅时,我立刻被它的行文风格所吸引。作者似乎非常擅长用讲故事的方式来阐述复杂的育儿理念,没有那种高高在上的理论灌输,更像是邻家一位经验丰富、又充满智慧的长辈在跟你娓娓道来。我尤其欣赏其中对于“倾听”这个主题的深入探讨。它不仅仅是让你去听孩子在说什么,更引导我们去解读那些隐藏在行为和情绪背后的深层需求。比如,书中提到一个孩子因为玩具被抢而大哭不止,传统的处理方式可能是立刻安抚或转移注意力,但这本书提供了一个视角,让我们看到这种愤怒其实是边界感受损的信号。这种细腻的观察和引导,让我在阅读过程中,常常会停下来,对照自己过往的一些育儿片段进行反思,感觉自己的育儿“雷达”一下子灵敏了许多。它的文字流畅自然,读起来毫不费力,却又字字珠玑,充满了实践的指导意义,远超我预期的收获。

评分

阅读体验上,这本书给我带来了一种久违的“平静感”。现在的育儿焦虑很大程度上来自于信息过载和无休止的比较。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沉稳、克制,它不制造恐慌,也不鼓吹极端,而是倡导一种“松弛而有界限”的养育态度。在谈到如何应对孩子的情绪风暴时,作者没有强调“立刻制止”,而是花了大量篇幅去描述成人如何管理自己的情绪,如何为孩子提供一个稳定的情绪“锚点”。这种从“我如何控制孩子”转向“我如何稳定自己”的视角转换,对我个人而言,是颠覆性的。它让我意识到,教育的本质,往往是自我成长的过程。书中那些充满智慧的引语,很多我都摘抄了下来,贴在书桌前,每当感到心浮气躁时,看一眼,心绪立刻能沉淀下来,这绝对是一本可以长期滋养心灵的工具书。

评分

这本书的结构安排非常巧妙,不是线性推进,而是像一个多维度的知识网络,每个章节之间既独立又相互关联,可以随时从中挑选感兴趣的部分深入阅读。我特别喜欢它在阐述理论时,总是会穿插一些非常具体的、可以立刻在生活中试验的“小练习”或“观察清单”。比如,关于如何培养孩子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那部分,作者设计了一系列循序渐进的挑战任务,从选择穿什么衣服开始,到处理和朋友的小矛盾。这些“任务”的设置,既不会给孩子造成压力,又能有效地激发他们的内在驱动力。我尝试了其中一个关于“选择晚餐菜单”的练习,原以为孩子会选最简单的,结果他提出了一个充满创意的组合,让我看到了他隐藏的规划能力。这本书的价值就在于,它把“育儿”这个宏大的主题,拆解成了无数个可以被日常操作的小单元,让“科学育儿”不再是遥不可及的理论,而是触手可及的生活艺术。

评分

我注意到这本书在引用的案例和数据方面做得非常扎实,不像有些育儿书那样只凭经验之谈。虽然行文很生活化,但其背后隐藏的逻辑推导是清晰且有文献支持的,这极大地增强了文本的说服力。比如,在讨论到阅读习惯的养成时,它不仅仅是告诉你“多读书好”,而是会结合儿童发展心理学的某些阶段性特点,解释为什么在某个特定年龄段,比起强迫阅读,“共读的仪式感”更为重要。这种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让这本书的“专业性”丝毫不逊色于那些厚重的学术著作,但阅读门槛却低了不止一个档次。它成功地架起了一座桥梁,让忙碌的家长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取到最有效、最经得起推敲的育儿知识。这本书带来的,是一种踏实和笃定,让我对未来的育儿之路,充满了积极的期待。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