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父母是孩子好的营养师
定价:28.00元
作者:郭莹莹
出版社:文化艺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09-01
ISBN:9787503939303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更多孕妈手册、专家指导,新书、热书、畅销书,点击进入:所有的妈妈都是吃妈妈做的饭长大,孩子到底吃了什么,妈妈*清楚。为了让孩子好好吃饭,我用上了坑蒙拐偷等各色招式!重视孩子的营养,就是在奠基他的一生,培育出茁健的根苗,才能结下累累的果实。珍珍的女儿这个语文成绩很不错的小姑娘,用相当抒情的语言在她的空间里写:“我妈又叫我喝汤,可是我无法爱上这种不能给我真正充实感的东西,就像再多的快乐也填不满我空虚的人生一样。”她才9岁好不好!我花了整整一个周末在网上搜集了各种路边摊不干净的证据:还从电视台的网站下载了关于那条风味小吃街的负面报道视频,制作成精美的PPT,图文并茂还穿插着视频剪辑,**有的说服力。儿子看了我准备的东西,没说什么,只是在观看的过程中时不时表情怪异地摸摸自己的喉咙和胃。我想,他放学后该不会再去吃那些路边摊了吧?珍珍化身知心大姐,讲了整整一天“淑女在乎举止优雅而不是食量大小”、“靠食量判断别人的人很浅薄”、“吃自己的饭让别人说去吧才是个性无限”云云。*后,珍珍抛出杀手锏:“她们吃得少很好吗脸色不好看,皮肤也不好,以后还会是‘飞机场’,难道你想和她们一样?”这句话击中了爱美小姑娘的心窝:“我才不要做‘飞机场’,我要36D!”点击免费阅读更多章节:父母是孩子*好的营养师
内容提要
关于孩子的吃饭问题,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不吃这样,不吃那样,该吃饭的时候不吃,不该吃饭的时候又嚷嚷饿,暴饮暴食,迷恋垃圾食品,不注意饮食卫生……层出不穷的问题摆在面前,让父母们疲于应付。
发育不良,营养过剩,智力发育缓慢,身体机能受损……没有一个妈妈愿意看到这样的事情发生在自己孩子身上,追根溯源,造成这些恶果的罪魁祸首就是那些看起来微不足道的饮食恶习。
怎么办?
世界上有方法能够让一切问题在轻松有趣的过程中化解。
《父母是孩子好的营养师》就是好的解决办法,希望广大父母们有所借鉴。
放心,这不是一本枯燥的理论书籍,因为这些年的亲身经历已经让作者体会到,在一位渴求帮助的母亲面前,故作高深的专业书籍是多么让人厌恶。这就是一本和你一样为孩子饮食问题烦恼的故事集,只是在讲述一些妙趣横生的家庭案例。阅读这本书,就像在看《家有儿女》,那些描写亲子关系的轻松文字*会让已为人母的你时有共鸣,会心一笑之余又掌握一个个巧治孩子不良饮食习惯的妙方。
如果你觉得这些方法不错,请告诉周围做妈朋友,因为这本书也许就是她们正在寻觅的;如果你有更好的方法,请告诉作者,也许下一本书,就是你和你孩子的故事集。
目录
章 挑嘴宝贝的创意“饲养法”
1.出一条迟钝的舌头
2.我不是孙二娘
3.印第安纳·琼斯寻宝记
4.谁说吃饭的时候不能玩
5.美味兑换券
6.我的饭碗我做主
7.做第二个姚明
8.我的孩子叫“雷锋”
第二章 妈妈是家庭餐桌的CEO
1.小画家的五彩餐桌
2.别踩了食物搭配的
3.自制家庭菜肴水牌
4.小道具解决大问题
5.有秀色才可餐
6.营救隔夜的营养
7.餐桌上的拼图游戏
8.自己做菜就是香
第三章 时尚妈咪的魔法营养食谱
1.吸油纸的妙用
2.学和尚吃素
3.桃太郎就是吃寿司长大的
4.亲子关系中的半糖主义
5.充满挑战的清淡口味
6.粥不是白的
7.黄脸婆也很有用
8.用证据说服儿子
第四章 乖乖吃饭有绝招
1.向爸爸的食量看齐
2.小心眼大肚皮小
3.郁闷时谁能吃得下饭?
4.世界上好的下饭菜
5.点将不如激将
6.我要36D!
7.别饿着了喜羊羊
8.为了孩子,放弃窈窕身材
第五章 吃饭快慢决定身体好坏
1.吃饭快真的好吗?
2.有压力才有紧迫感
3.晚餐不应该是的亲子时光
4.繁琐有繁琐的好处
5.爆炸的气球
6.超级美味衰变了
7.是胃的问题,还是脑的问题?
8.热一点儿,慢一点儿
第六章 告别垃圾食品,远离能量炸弹
1.偷梁换柱,质变量不变
2.倒胃口也是一个好办法
3.健康饮食不等于难吃
4.别把孩子当孩子
5.让麻烦拉远与零食的距离
6.换种方式得到赠品
7.不能从小就养出一个“宅男”
第七章 有规律才有健康
1.曲线美不是饿出来的
2.亲眼看到的震撼力胜过千言万语
3.美食不是的奖励方式
4.节目不是饮食无律的理由
5.快餐盘是个好东西
6.零食银行还有利息呢!
7.不是厨房是食堂
8.我家的菜谱“连连看”
第八章 饮食习惯决定孩子的健康水平
1.遭人鄙视的个举筷人
2.太多肥料会烧死“孩子苗”
3.过一把格格瘾
4.为了学习,更要按时吃饭
5.下载动画片,想什么时候看都行
6.为了孩子,我做了“小偷”
7.吃饭比学习更需要专心
8.当宠物变成“害虫”的时候
第九章 做餐桌上受欢迎的孩子
1.老生常谈说浪费
2.你有你的专用时间
3.军事化管理有奇效
4.高帽子就是好用
5.必要时要“装乖”
6.每顿饭都是考试
7.传说的力量依然强大
8.大家一起来找茬儿
后记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坦白说,市面上的育儿书籍浩如烟海,很多都观点雷同,读起来像是对既有理论的重复阐述,让人感到疲劳。但读完这本书的几章后,我发现它的核心价值在于其“在地化”的思考。它似乎没有盲目照搬西方的某些育儿模式,而是深深扎根于我们当下的社会文化背景和家庭结构中去探讨问题。举个例子,书中对于“隔代教育”冲突的处理,分析得极其到位和人性化。作者没有简单地将矛盾归咎于某一方的错误,而是深入剖析了不同年代养育观念的形成逻辑,并给出了一套非常温和且具有建设性的沟通策略。这种深度剖析,让我对家庭关系中的复杂性有了更深的理解。它不是提供一个“万能钥匙”,而是提供了一套“工具箱”,教会我们在面对具体情境时,如何灵活地运用智慧去解构和应对。这种实用性和文化贴合度,是很多翻译作品难以企及的亮点。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非常有质感,封面那种微微泛着哑光的触感,加上字体排版的考究,一下子就让人觉得这不是一本普通的育儿书籍。初翻阅时,我立刻被它的行文风格所吸引。作者似乎非常擅长用讲故事的方式来阐述复杂的育儿理念,没有那种高高在上的理论灌输,更像是邻家一位经验丰富、又充满智慧的长辈在跟你娓娓道来。我尤其欣赏其中对于“倾听”这个主题的深入探讨。它不仅仅是让你去听孩子在说什么,更引导我们去解读那些隐藏在行为和情绪背后的深层需求。比如,书中提到一个孩子因为玩具被抢而大哭不止,传统的处理方式可能是立刻安抚或转移注意力,但这本书提供了一个视角,让我们看到这种愤怒其实是边界感受损的信号。这种细腻的观察和引导,让我在阅读过程中,常常会停下来,对照自己过往的一些育儿片段进行反思,感觉自己的育儿“雷达”一下子灵敏了许多。它的文字流畅自然,读起来毫不费力,却又字字珠玑,充满了实践的指导意义,远超我预期的收获。
评分阅读体验上,这本书给我带来了一种久违的“平静感”。现在的育儿焦虑很大程度上来自于信息过载和无休止的比较。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沉稳、克制,它不制造恐慌,也不鼓吹极端,而是倡导一种“松弛而有界限”的养育态度。在谈到如何应对孩子的情绪风暴时,作者没有强调“立刻制止”,而是花了大量篇幅去描述成人如何管理自己的情绪,如何为孩子提供一个稳定的情绪“锚点”。这种从“我如何控制孩子”转向“我如何稳定自己”的视角转换,对我个人而言,是颠覆性的。它让我意识到,教育的本质,往往是自我成长的过程。书中那些充满智慧的引语,很多我都摘抄了下来,贴在书桌前,每当感到心浮气躁时,看一眼,心绪立刻能沉淀下来,这绝对是一本可以长期滋养心灵的工具书。
评分这本书的结构安排非常巧妙,不是线性推进,而是像一个多维度的知识网络,每个章节之间既独立又相互关联,可以随时从中挑选感兴趣的部分深入阅读。我特别喜欢它在阐述理论时,总是会穿插一些非常具体的、可以立刻在生活中试验的“小练习”或“观察清单”。比如,关于如何培养孩子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那部分,作者设计了一系列循序渐进的挑战任务,从选择穿什么衣服开始,到处理和朋友的小矛盾。这些“任务”的设置,既不会给孩子造成压力,又能有效地激发他们的内在驱动力。我尝试了其中一个关于“选择晚餐菜单”的练习,原以为孩子会选最简单的,结果他提出了一个充满创意的组合,让我看到了他隐藏的规划能力。这本书的价值就在于,它把“育儿”这个宏大的主题,拆解成了无数个可以被日常操作的小单元,让“科学育儿”不再是遥不可及的理论,而是触手可及的生活艺术。
评分我注意到这本书在引用的案例和数据方面做得非常扎实,不像有些育儿书那样只凭经验之谈。虽然行文很生活化,但其背后隐藏的逻辑推导是清晰且有文献支持的,这极大地增强了文本的说服力。比如,在讨论到阅读习惯的养成时,它不仅仅是告诉你“多读书好”,而是会结合儿童发展心理学的某些阶段性特点,解释为什么在某个特定年龄段,比起强迫阅读,“共读的仪式感”更为重要。这种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让这本书的“专业性”丝毫不逊色于那些厚重的学术著作,但阅读门槛却低了不止一个档次。它成功地架起了一座桥梁,让忙碌的家长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取到最有效、最经得起推敲的育儿知识。这本书带来的,是一种踏实和笃定,让我对未来的育儿之路,充满了积极的期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