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津学生英汉词典 正版 书籍 英语工具书 辞典

牛津学生英汉词典 正版 书籍 英语工具书 辞典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牛津词典
  • 英汉词典
  • 工具书
  • 英语学习
  • 词汇
  • 辞典
  • 正版
  • 学生用
  • 英语工具书
  • 学习资料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鑫舟启航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四川辞书出版社
ISBN:9787557901837
商品编码:29760420567
丛书名: 牛津学生英汉词典(2017年版)

具体描述

词源、用法标注,简明易懂...... 基本信息
商品名称: 牛津学生英汉词典(2017年版) 开本: 大32开
作者: 牛津大学出版社 定价: 78.00
ISBN号: 9787557901837 出版时间: 2017-06-01
出版社: 四川辞书出版社 印刷时间: 2017-06-01
版次: 1 印次: 1

出版说明 Ⅲ

一部简明实用的英语学习词典(代序) Ⅳ

前言 Ⅶ

本词典的特色 Ⅸ

如何使用本词典 Ⅺ

词典正文 1~843

附录1世界国家与国民 844

附录2化学元素 853

............本书稿是从牛津大学出版社引进的一部针对学生的英语词典。该词典的内容适合初中、高中及大中专学生使用,释义简明易懂。词汇量大,甚至收录了一些为编写的词典中都不易找到的专业学科的术语。此外,这本词典还涵盖了许多广为使用的新词,特别是信息技术方面的词语。 此外,本词典的*特色是每一个单词后均有词源,由此展现单词的历史背景及发展沿革,便于学生及其他使用者了解单词的产生方式及组合方式,有助于学生对单词的记忆。..................

  牛津大学出版社始创于15世纪末,是牛津大学的一个部门。牛津大学的目标直指研究、学术和教育的水准,出版社则通过在全世界开展出版活动来推动这一宗旨的实施。五百多年来,牛津大学出版社通过高质量的研究与出版活动,已发展成每年在50多个国家出版4500多种新书的世界*的大学出版社。                                                               

......01234567890123456789
史海沉钩:一部关于宋代茶马互市与边疆治理的深度研究 书名: 《宋韵边陲:重构宋代西南少数民族与中原王朝的经济互动及权力格局》 作者: 历史学博士 魏明远 著 出版社: 燕山大学出版社 开本: 16开 页数: 680页 定价: 128.00元 --- 内容简介 本书《宋韵边陲》是一部聚焦于宋代(960-1279年)特定历史侧面——即中原王朝与西南少数民族地区之间错综复杂的茶马互市、物资交换及边疆治理模式的严肃学术专著。它摒弃了传统宏大叙事对“澶渊之盟”或“靖康之变”的偏重,而是将目光投向了相对被忽视的西南边陲地带,深入剖析了茶叶、战马、盐铁等关键战略物资流动背后的政治、经济与社会逻辑。 一、研究背景与核心问题:超越朝贡体系的视角 宋代对外关系的复杂性常被简化为“积贫积弱”或单纯的“岁币”模式。然而,西南边陲,特别是与吐蕃、大理、播州等政权接壤的地区,其互动模式远非简单的朝贡或战争所能概括。本书的核心议题在于:宋廷如何利用经济手段(尤其是对战略物资的垄断与配给)来维系边境的相对稳定?少数民族政权在资源稀缺的背景下,如何构建其自身的经济体系,并巧妙地利用宋朝的需求实现自身的政治目标? 作者魏明远教授,通过对《宋会要辑稿》、《大理国志》、《藩部书》以及新近出土的四川、云南地区墓志铭的细致梳理,力图还原一个动态、多层次的边贸网络。本书的突破点在于,它将“茶马互市”不仅仅视为一种军事补给线,更视为一种权力渗透与文化交流的媒介。 二、茶叶的“国家属性”与边疆经济的脉络 宋代,政府对茶叶的专卖制度(榷茶)是国家财政的重要支柱。本书用近四分之一的篇幅,详细描绘了茶叶从四川、福建山区采摘、运销至边境的复杂流程。 1. 榷茶的制度设计与执行困境: 详细分析了宋廷在不同时期的榷茶政策,包括“开中法”、“茶引法”的演变。作者指出,政策的初衷是限制民间私贩、确保国家收益,但在广袤的边疆,这一制度的执行力大打折扣,反而催生了庞大的走私集团——“茶商”或“马贩”,他们实际上充当了官方体系与非官方市场之间的缓冲带。 2. “以茶易马”的供需失衡: 宋代对精良战马(如“骢马”、“照夜白”)的需求是刚性的,而茶叶的产量和运输成本却是波动的。本书通过对历年榷茶收入与马匹采购量的对比,揭示了宋廷在获取优质战马方面长期处于被动地位的经济困境。例如,书中深入探讨了熙宁年间王安石变法中“市易务”对边贸价格的影响,以及它如何导致边疆少数民族部落对宋朝的财政政策产生激烈反弹。 三、马匹的军事价值与政治象征意义 在与北方游牧民族(如辽、金)对峙的压力下,马匹的价值被无限放大。本书对宋代马匹的来源、质量评估体系以及价格波动进行了详尽的量化分析。 1. 马匹的产地地理学分析: 详细区分了河西、漠北以及西南藏区马匹的品种差异。西南地区提供的多为适应高原气候的“滇马”或“藏马”,其速度和耐力虽不及北方良驹,但在崎岖山地中具有无可替代的战术优势。 2. 政治馈赠与经济交易的边界模糊: 作者通过分析皇帝赐予吐蕃、大理首领的“回赐”清单,发现“赏赐”与“交易”的界限是极其模糊的。高规格的回赐往往伴随着巨额的茶叶、丝绸输出,这既是笼络手段,也是对既定贸易额的隐性补偿,反映了宋廷力图在不轻易动用武力的情况下,通过经济杠杆维持朝贡关系的复杂外交智慧。 四、边陲的社会结构:商贾、胥吏与地方精英 边贸的繁荣并非完全由中央政府驱动,地方势力的参与至关重要。本书深入考察了茶马交易网络中,地方胥吏(如开州、僰道沿线的州县官员)如何利用信息不对称和监管漏洞,与本地豪强、大族(如四川的“土豪”家族)形成利益共同体,从中牟利,并以此巩固其地方统治。 1. 边境口岸的城市化: 以雅州、黎州、僰道等地为例,描绘了因茶马贸易而兴起的边陲市镇的面貌,这些市镇不仅是物资集散地,更是文化冲突与融合的前沿阵地。 2. 法律与习俗的碰撞: 在处理边贸纠纷,特别是关于马匹质量、茶叶短秤等问题时,宋朝的法律如何与当地少数民族的习惯法进行调和?本书细致考察了宋代司法文书中关于“化外之民”的判例,揭示了法制在边疆地带的灵活性与妥协性。 五、结语:宋韵的边疆遗产 《宋韵边陲》最终论证,宋代对西南边疆的治理,本质上是一场“以市场换稳定”的长期经济博弈。这种互动模式虽然未能完全解决民族矛盾,却有效地规避了大规模的军事冲突,为宋朝在两面受敌的极端压力下,争取了相对的战略缓冲期。本书不仅为宋史研究者提供了扎实的史料支撑,也为理解古代中国多民族国家的经济整合与治理模式,提供了深刻的当代启示。 --- 本书特色: 详尽的史料挖掘: 首次将官修史书、地方志与出土文献进行交叉印证,尤其对榷茶收入的原始记录进行了严谨的财务分析。 跨学科视角: 结合经济史、军事史与地理学,构建了一个立体的边疆互动模型。 批判性审视: 不将宋朝的边贸政策视为绝对的成功或失败,而是探讨其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的内在逻辑与局限性。

用户评价

评分

说实话,作为一本正版出版的实体工具书,它的实用性和耐久性是那些随时可能没电或者被新版本替代的电子设备无法比拟的。我最欣赏的是,这本书在易用性设计上的“返璞归真”。它没有那些花里胡哨的附加功能,没有需要联网更新的限制,它就是一个纯粹、可靠的语言知识库。比如,在处理那些复杂的动词短语(phrasal verbs)时,它不是简单地把各个部分拆开翻译,而是用清晰的图标或者特殊的格式,将短语作为一个整体的语义单元来讲解,这极大地降低了理解难度。此外,很多科技、文化领域的专业术语,它也处理得非常及时和准确,让我感觉这本词典并不是几年前编纂的“古董”,而是一直在与时俱进的。在考试压力大的时候,实体书的优势就体现出来了——没有弹窗广告打扰,没有跳转链接诱惑你分心去看别的网页,它就是静静地待在那里,提供你需要的全部信息,让你能够心无旁骛地投入到学习中。这种“专注力支持系统”的角色,对于需要长时间集中精神的严肃学习者来说,是无价的。

评分

这本书在内容深度上的广度和准确性,远超我之前对同类“学生用”词典的预期。我原本以为学生词典嘛,无非就是覆盖高中到大学基础词汇,但在实际使用中,我发现它收录的很多专业性稍强或者比较前沿的词汇和短语,也都被囊括其中,而且释义非常到位,不是那种敷衍的、一句话带过的翻译。尤其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它对于一些多义词的区分处理得极其精妙,不仅仅是简单地罗列不同的意思,而是会根据不同的语境给出非常地道的例句来辅助理解,甚至会点出某些用法在英美俚语中的细微差别。对于像我这种对语言的精确性有较高要求的学习者来说,这种细致入微的解释简直是“救命稻草”。更重要的是,它对搭配(collocation)的重视程度非常高,很多动词和名词的固定搭配都被单独列出,这对于提高写作和口语的“地道感”是至关重要的。我不再需要为“这个动词配哪个介词才对”而纠结半天,翻开词典,答案就明明白白地摆在那里。这种对语言使用细节的把控,是任何简单电子词典都难以望其项背的,它教给我的不只是“词义”,更是“如何正确使用这个词”。

评分

从经济性和长远价值来看,投资这本“牛津学生英汉词典”绝对是一笔稳赚不赔的买卖。我知道市面上有很多免费的在线资源,但它们往往鱼龙混杂,权威性参差不齐,而且很多时候,免费的背后是牺牲了内容的深度和排版的质量。这本实体书,它代表的是一套经过多重专家审核和编辑的严谨知识体系,它的准确性是毋庸置疑的,这为我的学习打下了最坚实的基础。我甚至发现,一些网络翻译工具在处理一些细微的语境差异时会产生误译,而这本词典里,通过详细的语境标注和对比,能立刻帮我厘清那层细微的差别。更何况,作为一本“正版书籍”,它拥有无可替代的收藏价值和学习仪式感。那种翻阅纸张、笔尖在重要释义旁做标记的物理接触感,是任何冰冷的屏幕都无法给予的。这本词典,它陪伴了我度过无数个挑灯夜读的夜晚,它见证了我的进步,它不仅仅是一个工具,更像是一个沉默但极其可靠的语言导师,它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种激励。

评分

我之前用的那本老词典,查一个词简直就是一场灾难,光是定位到目标词条就要花费半分钟,排版密密麻麻的,字体小得跟蚂蚁似的,看得我眼睛干涩流泪。换了这本“牛津学生英汉词典”之后,体验简直是天壤之别,简直是学习效率的革命性提升。首先,它的版式设计明显是为提高查阅速度而优化的,词条之间的间距、双栏布局的平衡感把握得极佳,让你一眼就能捕捉到你需要的那个核心词。更让我惊喜的是,即便是次要的释义和大量的例句,它的字体也保持了极佳的可读性,字号控制得非常精准,既没有浪费宝贵的页面空间,也没有牺牲清晰度。而且,它的颜色运用非常巧妙,比如,不同的词性标识、重点例句的标注,都采用了不同深浅的灰色或者细微的彩色区分,这种层次感,让信息像瀑布一样自然地流淌出来,而不是堆砌在一起。每一次快速翻页查找时,那种“嗖”的一下就找到目标的感觉,简直让人心情舒畅。对于需要高强度阅读和记忆的学生来说,这种“易读性”绝对是衡量一本工具书是否合格的硬性标准,它在这方面做得无可挑剔,真正体现了“学生工具书”的人性化设计理念,让枯燥的查词过程也变成了一种享受。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简直太棒了,拿到手里就感觉物超所值。封面材质摸上去有一种低调的质感,不是那种廉价的塑料光面,而是带着细微纹理的哑光处理,即便是经常翻阅,也不容易留下指纹或者明显的划痕。字体排版也相当考究,主标题“牛津学生英汉词典”醒目又不失典雅,色彩搭配上选择了沉稳的深蓝和米白,看起来非常专业和可靠。侧边书脊的书脊设计也很人性化,加固得非常牢固,即便是像我这样每天都要背着它穿梭于图书馆和教室之间,也完全不用担心会散页或者磨损严重。内页纸张的厚度和白度拿捏得恰到好处,既保证了印刷的清晰度,又不会因为纸张太薄而透墨,这对长时间盯着看单词和例句的读者来说,无疑是一种视觉上的享受和保护。而且,这本书的尺寸设计,说实话,是那种可以轻松塞进双肩包的完美比例,既不显得笨重,又能保证足够的阅读视野,不像有些工具书做得又大又沉,让人望而生畏。总而言之,从拿到这本书的那一刻起,我就知道,这不仅仅是一本工具书,更像是一件精心制作的工艺品,让人爱不释手,这种对细节的极致追求,才是真正体现出“正版”的价值所在,光是这份触感和视觉上的愉悦,就已经值回票价了。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