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酒品鉴一本就够

葡萄酒品鉴一本就够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吴振鹏 著
图书标签:
  • 葡萄酒
  • 品鉴
  • 入门
  • 指南
  • 饮用
  • 文化
  • 侍酒
  • 葡萄酒知识
  • 品酒技巧
  • 葡萄酒爱好者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炫丽之舞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中国纺织出版社
ISBN:9787518019847
商品编码:29821288099
包装:平装-胶订
出版时间:2015-12-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葡萄酒品鉴一本就够

定价:68.00元

作者:吴振鹏

出版社:中国纺织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12-01

ISBN:9787518019847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葡萄酒品鉴一本就够》堪称一本世界葡萄导航,作者吴振鹏12年呕心沥血之作,历数12年来积累起来的经历见闻,不仅用浅显易懂的语言,带给您丰富新颖的葡萄酒百科知识,如品前攻略、葡萄酒常识、葡萄酒种类、葡萄酒礼仪等等,更介绍了法国十大葡萄酒产区、488个AOP速查目录及法定产区详解、153个IGP原产地速查,让您足不出户就能走进世界葡萄酒庄园,感悟葡萄酒的魅力。

目录


作者介绍


吴振鹏,高级调酒师。1993年起从事调酒师工作,1999年任深圳市劳动局调酒师讲师,1993-2008年在深圳从事调酒师及管理工作;2009年从事侍酒师、品酒师及培训工作,20年职业生涯与酒为伴,精通各种酒类及饮品知识。从入行便开始钻研世界各国葡萄酒文化,不仅对各国葡萄酒产区文化、分级系统及产品风格有深入的研究,还拥有丰富的酒菜搭配实战经验。

文摘





序言



《品味罗曼尼:勃艮第风土与酿酒大师的对话》 一个关于风土、匠心与时间淬炼的深度探索 本书并非一本入门指南,它避开了那些关于“如何握杯”、“如何摇晃”这类基础的、人人皆知的品鉴技巧。相反,我们深入到勃艮第这片被上帝偏爱的土地深处,探寻那些塑造了世界上最伟大葡萄酒的微妙力量。这不是一本教你快速学会品酒的书,而是一本邀请你与时间对话、与风土共舞的深度旅程。 第一部分:风土的密码——土壤、微气候与葡萄园的哲学 勃艮第的魔力,在于其“风土”(Terroir)的不可复制性。我们首先要打破对“产区”的刻板印象,深入到微观层面,解读那些决定每一瓶酒独特灵魂的密码。 第一章:石灰岩的沉默叙事 我们将详尽分析不同类型的石灰岩——从科多(Côte d'Or)的奥克瑟瓦阶(Oxfordian)到普里尼-蒙哈榭(Puligny-Montrachet)的科马斯阶(Comblanchien)白垩土。重点探讨这些岩层如何通过其渗透性、保水性和矿物释放,影响黑皮诺(Pinot Noir)和霞多丽(Chardonnay)的酸度骨架和陈年潜力。例如,我们会对比夜丘(Côte de Nuits)结构感强的土壤与伯恩丘(Côte de Beaune)细腻优雅的土壤在成熟季的水分管理上的差异。 第二章:微气候的交响乐 勃艮第的天气是出了名的反复无常,而正是这种不确定性催生了伟大的年份。本章将运用气象学数据,剖析“坡向”(Aspect)与“坡度”(Slope)对日照角度和霜冻风险的影响。我们将聚焦于特定特级园(Grands Crus)如沃恩-罗曼尼(Vosne-Romanée)朝东的坡地如何捕捉清晨的第一缕阳光,以及夏布利(Chablis)的“基岩”(Kimmeridgian Marls)如何储存热量以帮助果实成熟。我们会引入“积温模型”来解释不同地块的成熟时序差异,这种差异往往只相差一周,却能决定一瓶酒是平庸还是惊世。 第三章:特级园与村庄级的界限 勃艮第的分级制度是基于历史、产量和传统,但本书将用现代科学视角审视这些界限的合理性。我们将通过土壤成分分析、根系深度记录等数据,探讨“一级园”(Premier Cru)的某些地块,其实际表现已超越了许多传统意义上的“特级园”。这并非推翻传统,而是揭示风土力量的复杂性和流动性。我们会详细对比同一村庄内不同一级园之间的细微差别,例如马沙尼(Meursault)的“Les Charmes”与“Les Perrières”在矿物感和油润度上的分野。 第二部分:酿造的艺术——超越标准流程的干预与克制 勃艮第的酿造哲学倾向于“少即是多”,但“少”的背后,是酿酒师对细节近乎偏执的控制。本部分将聚焦于那些不常被提及,却对最终风味产生决定性影响的技术抉择。 第四章:整串发酵的玄机 黑皮诺的芳香复杂性往往来源于整串发酵(Whole Cluster Fermentation)。本章将深入探讨二氧化碳浸渍(Carbonic Maceration)的化学反应如何在低温下发生,以及这如何为葡萄酒带来独特的红色水果调性和香料感。我们会分析不同比例的梗使用对单宁结构的影响,并对比那些坚持100%去梗的酒庄,他们的酸度表现和陈年潜力有何不同。这不是一个简单的技术选择,而是酿酒师对“果味纯粹性”与“结构复杂性”的取舍。 第五章:橡木的语言——桶龄、烘烤度与木材的种类 橡木桶绝不只是一个陈酿的容器,它是葡萄酒风味的重要贡献者。我们将详细解析法国优质橡木(如Allier、Tronçais)的微观结构,以及不同程度的烘烤(Light、Medium、Heavy Toast)如何影响香草醛、丁香酚等化合物的释放。更进一步,本书将比较使用新桶比例与旧桶比例对葡萄酒细腻度的影响,特别是对霞多丽中“烘烤坚果”和“奶油感”的塑造,以及如何避免黑皮诺被橡木味掩盖。 第六章:时间的魔力——延迟装瓶与陈年潜力 许多顶级酒庄会选择延迟装瓶(Delayed Bottling),给予葡萄酒更长的与细微的酒泥(Lees)接触时间。本章将探讨这一过程如何通过酶促反应,稳定色泽,并构建出葡萄酒复杂的、如皮革、蘑菇和湿土般的陈年香气。同时,我们也会从化学角度解析不同酸碱度(pH值)下的勃艮第葡萄酒,其在瓶中氧化与还原过程中的动态平衡,以及如何预测一瓶酒的最佳饮用窗口。 第三部分:大师访谈录——理念的传承与创新 本书的最后一部分,我们将聚焦于几位在风格上截然不同,但都代表了勃艮第顶尖水准的酿酒师。这些访谈将展现个体意志如何在风土的框架内发挥作用。 我们将对话一位坚持传统、近乎固执的夜丘老庄主,探讨他如何应对气候变暖,依然保持其酒款的“清瘦骨感”;同时,也会访谈一位在伯恩丘推广生物动力法的革新者,解析他如何通过“停止耕作”来激发土壤微生物的活力,从而获得更具穿透力的矿物感。 这些对话不提供简单的“正确答案”,而是展示了酿酒艺术的多元性——风土提供了可能性,而匠人的哲学决定了最终的表达。 目标读者: 本书适合已经对葡萄酒有基础认知,渴望深入理解特定产区(尤其是勃艮第)复杂性,并希望将品鉴提升到哲学和科学层面探讨的葡萄酒爱好者、侍酒师和行业专业人士。它要求读者不仅要“喝懂”,更要“读懂”这片土地的故事。

用户评价

评分

我是一个非常注重实用性的人,买书一定要能学到东西,而且是立竿见影的效果。《葡萄酒品鉴一本就够》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它并没有让我去背诵那些密密麻麻的葡萄酒产区和酒庄名称,而是聚焦于我最需要掌握的品鉴技能。书中关于葡萄酒储存和侍酒温度的讲解,简直就是及时雨。我之前总是随意地把酒放在厨房或者客厅,结果有时候酒的味道就变得很奇怪。这本书详细地告诉我,为什么需要控温储存,以及不同类型的葡萄酒适合的侍酒温度是多少。我学会了如何通过观察酒的颜色、挂杯来判断酒的年份和酒体,虽然不是百分之百准确,但已经比我之前完全凭感觉要靠谱多了。更重要的是,它教会了我如何“盲品”!我从来没想过自己也能进行盲品,但书中的指导让我有信心去尝试,并且开始享受那种猜谜一样的乐趣。这种能够立刻应用到生活中的知识,让我觉得这本书的价值远远超过了它的价格。

评分

一直以来,我对葡萄酒的了解都停留在“红酒配红肉,白酒配白肉”这种粗浅的层面,总觉得葡萄酒配餐是一门高深的学问,不是我这种业余爱好者能够掌握的。但是,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的认知。《葡萄酒品鉴一本就够》非常巧妙地将餐酒搭配的原理融入其中,而且举例非常丰富,覆盖了各种常见的菜肴。它不仅仅告诉你“什么菜配什么酒”,更重要的是解释了“为什么”。比如,为什么辣的食物会让人觉得酒的酒精感更强,而酸性的菜肴会衬托出酒的果香。它用非常生动的方式讲解了味觉之间的相互作用,例如“风味互补”和“风味抵消”的原理。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它关于“重口味”和“轻口味”的搭配建议,以及不同酒体的酒和不同浓郁度菜肴之间的匹配。读完这部分,我感觉自己瞬间拥有了“点菜”和“点酒”的“超能力”,不再担心因为选错酒而破坏一顿美餐。而且,书中还给出了一些非常实用的“万能搭配”,让我即使在不确定的时候,也有了靠谱的选择。

评分

说实话,我对葡萄酒的兴趣,很大程度上源于那种“仪式感”和“社交性”。但是,我总是觉得在品酒场合,自己显得格格不入,不知道说什么,不知道做什么。《葡萄酒品鉴一本就够》在这方面给了我极大的帮助。它不仅仅是一本品鉴指南,更像是一位睿智的朋友,告诉我如何在品酒会上游刃有余。书中对于如何描述葡萄酒的礼仪、如何与人交流品酒心得、甚至是如何选择合适的杯具,都有非常细致的介绍。我学会了如何用更专业但又不失谦虚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如何去倾听别人的观点,如何去发现葡萄酒背后的故事。它让我明白,品鉴葡萄酒不仅仅是品尝味道,更是一种文化交流和生活态度的体现。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不仅仅掌握了品鉴技巧,更培养了一种对生活细致入微的观察力和欣赏力。下次再参加酒会,我不再是那个沉默的旁观者,而是能够自信地参与其中,分享我的发现,并且从中获得更多的快乐。

评分

这本书简直就是我进入葡萄酒世界的启蒙之光!一直以来,我都被五花八门的酒标、拗口的品种名称、以及那些看似神秘莫测的描述弄得晕头转向。每次去超市想选瓶酒,都像是踏入了一个雷区,生怕踩雷买到不满意的。这本《葡萄酒品鉴一本就够》就像是为我量身定做的指南,它没有上来就给我灌输那些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而是用一种非常平易近人的方式,从最基础的“为什么葡萄酒会有味道”开始讲起。它让我明白了,原来葡萄酒的香气和口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葡萄本身的特性,以及酿造过程中发生的各种奇妙变化。我特别喜欢书中对不同葡萄品种的介绍,不是简单地罗列,而是通过生动形象的比喻,比如把霞多丽比作“百变女郎”,把梅洛形容为“温顺的绅士”,让我一下子就对它们有了直观的认识。而且,它还很贴心地告诉我,在品鉴时,应该如何从颜色、香气、口感这三个维度去感受,并给出了一些实用的词汇来帮助我表达。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不再是那个只会在酒架前徘徊的“小白”了,而是有信心去探索,去发现,去享受葡萄酒带来的乐趣。

评分

我一直认为,品鉴葡萄酒是一项非常“精英”的活动,需要多年的积累和敏锐的嗅觉味觉。直到我翻开了这本《葡萄酒品鉴一本就够》,我才发现,原来普通人也可以玩转葡萄酒品鉴。它真的做到了“一本就够”,把所有关键的知识点都浓缩其中,而且讲解得非常清晰透彻。书中有很大一部分篇幅是关于如何“闻”和“尝”,这部分内容简直是我的救星!我之前闻酒,要么就是一股酒精味,要么就觉得“好像有点水果味”,但具体是什么水果,就一概不知。这本书给了我很多非常有用的技巧,比如如何通过“晃杯”来释放香气,如何分步骤去闻,从第一层(果香、花香)到第二层(橡木桶、香料)再到第三层(陈年带来的复杂香气)。在品尝方面,它更是把我从“好喝”和“不好喝”的二元论中解救出来,教会我关注单宁的质感、酸度的活力、酒体的饱满度以及余韵的长短。我开始尝试着去分辨单宁的“毛糙”还是“丝滑”,酸度是“爽利”还是“柔和”,感觉就像是打开了一个新的感官世界。这让我对葡萄酒的欣赏水平有了质的飞跃,不再是被动地接受,而是能够主动地去感受和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