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28包邮 聪明宝贝健康成长餐1688例

满28包邮 聪明宝贝健康成长餐1688例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康佳 著
图书标签:
  • 婴幼儿营养
  • 儿童食谱
  • 健康饮食
  • 包邮
  • 满减
  • 聪明宝贝
  • 成长餐
  • 1688例
  • 育儿
  • 亲子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梅凯瑞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中国纺织出版社
ISBN:9787506461399
商品编码:29944665795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0-01-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聪明宝贝健康成长餐1688例

定价:29.80元

作者:康佳

出版社:中国纺织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01-01

ISBN:9787506461399

字数:

页码:239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2开

商品重量:0.540kg

编辑推荐


《聪明宝贝健康成长餐1688例》:感谢读者选择了妇幼保健专家&专业的书业策划团队合力打造的孕婴类书籍。

内容提要


《聪明宝贝健康成长餐1688例》根据0~6岁宝宝的生理发育特点,从次添加架不住开始,有针对性地给新手妈妈提供科学的下厨指南,为宝宝打造成长益智美味大餐。宝宝的茁壮成长依赖于你的精心喂养。《聪明宝贝健康成长餐1688例》的主要内容有0~6岁宝宝的营养需求及食谱举例:1~2个月纯乳食期、3~4个月流食期、5~6个月吞咽期、7~8个月、蠕嚼期、9~10个月、细嚼期……补充营养、预防疾病的特效食谱:DHA、ARA,健脑益智好帮手、钙与维生素D同补,健齿强骨身体壮、铁、叶酸、维生素B12,预防贫血好搭档……烹制宝宝餐常用的12种食物:香蕉、奶酪、菠菜、豆腐、鸡蛋、鸡肉、橄榄油、牛肉、三文鱼、虾……

目录


作者介绍


康佳,国家“十一五”攻关科研项目专家
  北京市东城区妇幼保健院院长、主任医师
  北京预防医学会妇女保健学会副主任委员
  北京市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专家委员
  大型母婴类杂志《妈咪宝贝》 特邀专家
  医学学术杂志《医学》 编审
自1982年大学毕业后一直从事妇产科临床及妇幼保健工作。26年的职业生涯,专攻妇产科.擅长围孕期、围产期保健及症、妇科肿瘤、内膜异位症诊治。
国家“十一五”攻关科研项目、首都发展基金科研项目主要负责人之一,参与多项各级科研项目.先后发表文章十余篇,主编了《中医妇科临床与实践》、 《健康孕产500问》等图书。

文摘


Part 1 0~6岁宝宝的营养需求及食谱举例
本期宝宝的饮食特点及营养需求
0~28天的宝宝被称为新生儿。这个时期宝宝的消化、吸收和代谢功能都还没有完善,而且这一时期宝宝的胃容量也比较小,一般都在50毫升以下,所以这个时期好采用母乳喂养,而且是多次、少量地进行喂养。当宝宝长到2个月大的时候,就进入了一个快速生长的时期,这时他们对各种营养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其中对热量的需求大。所以建议妈妈如果乳汁足够丰富,好仍采用母乳喂养。
新妈妈喂养知识扫盲
喂奶的正确姿势
喂奶的基本姿势是,将乳房放在宝宝容易吸乳的位置让宝宝的嘴和乳成垂直状,严格说来,乳房位置较高或略微下垂的妈妈要根据乳房的实际位置来调整宝宝的位置。如果乳房过于鼓胀,就需要在抱宝宝的姿势上下点工夫,调整姿势,务必让宝宝能舒服、顺利地含住乳头吸乳。
夜间喂奶,为了让妈妈能解除白天的疲劳,躺着是比较轻松的姿势。或者可以在双膝之间夹一个抱枕,腰部的压力就会减轻。需要注意的是,枕头不要太高,而且不要用手撑着头部喂奶,这样会加重颈部的负担。
……

序言


Part 1 0~6岁宝宝的营养需求及食谱举例
0~2个月纯乳食期
还不能食用任何辅食,但要注意补水了
3~4个月流食期
辅食应以流质食物为主,不能有任何的块状残渣及食物纤维
推荐食谱
浓米油
西瓜汁
胡萝卜山楂汁
卷心菜西红柿菜汤
鲜菜汤
水蜜桃汁
5~6个月吞咽期
宝宝能吞咽了,稀糊状辅食更合适
推荐食谱
蛋黄泥
鱼肉泥
十倍粥
胡萝卜鳕鱼粥
萝卜蛋黄土豆泥
木瓜泥
猕猴桃汁
木瓜牛奶汁
芹菜米粉汤
米粉青菜糊
苹果泥
橘子泥
大枣泥
三色粥
牛奶大米粥
饼干粥
糖水樱桃
鳕鱼拌毛豆
高汤红薯泥
酸梅饮
香蕉奶粉糊
各色蔬菜汤
7~8个月蠕咀期
舌兴能帮助咀嚼食物,略稠的糊状、泥状、小细块的辅食都能接受了
推荐食谱
芋头玉米泥
胡萝卜豆腐泥
青豆土豆泥
西兰花煮豆腐
南瓜通心粉
南瓜排骨汤
玉米鸡汤
胡萝卜水果
肉泥米粉
鱼泥豆腐
丝瓜坚果汁
香蕉燕麦粥
西瓜西米露
大枣粥
南瓜牛奶汤
牛奶香蕉
毛豆西式粥品
双色咬胶
蛋黄荷兰豆糊
南瓜面包粥
鲜香豆腐脑
香菇鸡肉粥
9~10个月细嚼期
软烂的米粥、短而小的面条、小块的蔬菜水果也可以添加了
推荐食谱
豌豆糊
碎牛肉细面汤
疙瘩汤
肝泥银鱼蒸鸡蛋
根茎菜汤
豆腐丸子烩青菜
豆腐蛋黄泥
樱桃银耳粳米粥
综合蔬菜粥
小白菜玉米粥
奶油通心粉
红薯蒸糕
什锦豆腐
西兰花粥
山药羹
鸭蓉米粉粥
胡萝卜橘子泥
彩椒蔬菜
西红柿猕猴桃豆腐泥
鸡肉粉丝蔬菜汤
酸奶香米粥
肉末菜粥
11~12个月咀嚼期
宝宝学会咀嚼了,但乳牙还未长全,食物还是应做得软烂一些
推荐食谱
水果蛋奶羹
果仁黑芝麻糊
蔬菜牛奶汤
绿豆苹果汤
南瓜软饭
玉米牛奶肉丸
虾仁土豆
五色甜粥
鸡丝面片
鱼泥馄饨
奶香面条
香菇油菜
奶香生菜
酿西红柿
白菜面条
奶油烩青菜
吐司布丁
苋菜龙须面
凉拌鸡肉
菠菜蛋黄泥
双米银耳粥
蒸红薯芋头
1~3岁向大人食物过度的时期
对大人的食物跃跃欲试,可以锻炼一下宝宝的咀嚼能力了
推荐食谱
肉末拌丝瓜
水果沙拉
鸡肉拌南瓜
玉米油菜心
橙汁茄条
和风鲑鱼沙拉
香煎茄片
黄豆芽炒韭菜
蜜饯胡萝卜
甜发糕
鸡蛋饼
素蒸冬瓜盘
鸡汤小饺子
双菇炒丝瓜
紫菜饭卷
蔬菜蛋饼
鲜鱼汤
奶香玉米土豆汤
七彩香菇
芹菜焖豆芽
软煎鸡肝
海米炒油菜
姜汁甘薯条
豆腐肉糕
什锦炒饭
西红柿饭卷
鸡肉沙拉
水果布丁
3~6岁食物更趋向于成年人的时期
向大人的饮食靠拢,烹调应更加考究,防止偏食,应加强营养
推荐食谱
营养炒菜
秀菊苦瓜
胡萝卜丝炒韭菜
爽口黄瓜
草菇炒瓜片
土豆冬笋炒鸡块
醋熘白菜
黑木耳炒苦瓜
虾仁炒白菜
黑木耳什锦菜
银耳炒菠菜
西红柿炒鸡蛋
西红柿炒香芹
素炒什锦
荷叶莲藕炒豆芽
奶油银耳炒西兰花
清炒双花
西兰花炒百合
金针菇炒丝瓜
两香山笋
肉丝炒黄豆芽
茭白炒金针菇
胡萝卜黄瓜炒鸡蛋
黑木耳卷心菜
西兰花凤尾虾
黑木耳炒山药
酸甜洋葱
银鱼肉碎四季豆
四季豆炒粉丝
虾仁黄瓜炒豆腐
美味汤品
苦瓜瘦肉汤
肉片南瓜汤
南瓜海带猪肉汤
芋头荸荠汤
苹果鲜蔬汤
鲫鱼黑豆汤
山楂大枣瘦肉汤
西梅小西红柿甜汤
毛豆浓汤
水果莲子汤
冬瓜赤小豆汤
大头菜排骨汤
苘蒿香菇银鱼汤
桂圆山药汤
西红柿牛腩汤
家常紫菜汤
健康香粥
生地粳米粥
桂圆小米板栗粥
核桃木耳粳米粥
绿豆粳米粥
蔗浆粳米粥
双黑粥
鸡蛋生菜玉米粥
荔枝粳米粥
玉米粉粥
葡萄干核桃粥
胡萝卜菠菜粥
生姜山楂粥
椰子山楂粳米粥
小麦糯米粥
松仁粳米粥
韭菜粳米咸味粥

Part 2 补充营养、预防疾病的特效食谱
DHA、ARA,健脑益智好帮手
推荐食谱
鱼肉果汁汤
鱼肉橙泥
银鱼青菜蛋黄粥
猪肝绿豆粥
花生酱拌青菜
黑木耳银鱼馒头糊
萝卜鱼肉泥
三鲜蛋羹
钙与维生素D同补,健齿强骨身体壮
推荐食谱
草莓羊奶粥
虾粥
海鱼粥
鹌鹑蛋奶
玉米片牛奶粥
紫菜瘦肉汤
什锦粥
苦瓜鱼片汤
牛奶蔬菜面包汤
虾米油莱炒蘑菇
香芋豆皮卷
芝麻小鱼
虾米煎玉米
什锦虾仁蒸蛋
茄汁鳕鱼
丝瓜虾皮粥
鳝片爆虾球
铁、叶酸、维生素B12,预防贫血好搭档
推荐食谱
蛋黄米粥
蜜枣汁
风味奶酪
西红柿大枣羹
黄瓜鸡肉蛋花汤
豌豆胡萝卜粥
红薯粳米粥
参枣莲子粥
葡萄干粥
四季豆炒山药
菠菜甜蛋汤
排骨炖莴笋
雪梨粳米粥
猪肉炒南瓜
水果炒蛋
西湖牛肉羹
鸡汁豆腐烧青菜
适量补锌,维持宝宝正常的生长发育
推荐食谱
牛肉泥
鱼肉苹果泥
三色肝泥
猪肝糊
蔬菜羹汤
牡蛎鲫鱼汤
番茄汁鱼丸
口蘑扒鱼脯
蚝油素什锦
蒜黄炒豆干
充足的硒,让宝宝身体更健康
推荐食谱
肝酱土豆泥
青豆翠衣粥
洋葱拌牛肉末
豆腐粉丝牛肉汤
菠菜拌鱼肉
紫米大枣粥
菜花拌鳕鱼
鸡腿菇炒虾仁
南瓜炒鸡米
鲑鱼海苔盖饭
蛋白质,机体发育不可缺少的支柱营养
推荐食谱
彩豆饮
豆腐蛋黄羹
牛奶蔬菜粥
苹果汁拌鸡肉
胡萝卜牛奶饮
豆腐泥
小白菜拌牛肉末
丝瓜瘦肉粥
肉蛋羹
……
维生素A,促进宝宝的视力发育
补充维生素C,提高宝宝免疫力
B族维生素,增强宝宝体质
补充能量,碳水化合物不可少
不要忽视牛磺酸、乳酸菌和卵磷脂

Part 3 烹制宝宝餐常用的12种营养食物
Part 4 消除宝宝4大常见不适的饮食方案
Part 5 买来的辅食这样吃


精选家教智慧:构建儿童全面发展蓝图 —— 一部面向现代父母的育儿宝典,涵盖早期启蒙、情商培养、习惯养成与亲子沟通的深度实践指南。 【图书概述】 本书并非侧重于特定食谱或营养配比的专业书籍,而是聚焦于0至12岁儿童心智发展、社会性融入及学习能力塑造的综合性指南。它深入探讨了在信息爆炸时代,父母应如何放下焦虑,以科学、尊重且富有远见的方式,陪伴孩子度过每一个关键的成长阶段。全书旨在提供一套可操作性极强的教育框架,帮助父母从“养育者”升级为“引导者”,真正实现“赋能式教育”。 【核心章节与内容详解】 本书内容结构严谨,逻辑清晰,分为五大核心模块,旨在构建一个立体、多维度的儿童成长支持系统: --- 第一部分:奠基与启动——0-3岁感官世界的构建 此部分重点关注婴幼儿大脑神经元连接的黄金期,强调环境刺激的质量而非数量。 1. 早期环境的“磁场效应”: 探讨如何设计一个安全、丰富且富有层次感的家庭环境,以自然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内容涵盖: 感官统合基础: 不仅仅是感官玩具的罗列,而是如何引导孩子通过触觉、视觉、听觉进行有效的信息处理,特别是对前庭觉和本体感的早期敏感性训练。 语言习得的“低语”艺术: 分析“高质量对话”与“有效倾听”在婴幼儿语言能力发展中的作用。强调父母的语速、语气和词汇的精准度如何影响孩子的早期语感建立。 自理能力的萌芽: 介绍“蒙特梭利式”的日常生活工作(Practical Life Skills)的初步引入,如抓握、独立进食的步骤分解,如何通过小小的成功建立初步的自我效能感。 2. 安全依恋与情绪沙盒: 深入解析依恋理论在现代家庭中的应用。 稳定性的重要性: 如何在充满变动的世界中,为孩子建立一个“可预测的安全基地”。详细阐述“回应式养育”(Responsive Parenting)的具体操作,即如何精准识别哭声背后的真实需求。 情绪的命名与接纳: 介绍情绪词汇库的建立,教导父母如何在孩子表达负面情绪时,不打断、不评判,而是充当情绪的“翻译官”,帮助孩子理解和接纳自身感受。 --- 第二部分:探索与规则——4-6岁社会化与规则的建立 此阶段是孩子从自我中心向社会关系过渡的关键时期,重点在于情商的初步塑形和规则的内化。 1. 规则的“非惩罚性”植入: 摒弃传统的说教式管教,引入“逻辑后果”和“自然后果”的引导方法。 界限的艺术: 如何清晰、坚定且温和地设定家庭底线,并让孩子理解规则背后的原因,而非仅仅服从于权力。 冲突解决的“三角模型”: 教授父母一套面对手足冲突或同伴矛盾时,引导孩子进行责任分担、表达需求和寻求双赢方案的实用步骤。 2. 想象力与执行力的平衡: 如何保护孩子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同时培养其基本的计划性和专注力。 游戏中的执行力训练: 通过角色扮演、搭建结构性游戏(如乐高、磁力片)等,引导孩子从“我想玩”到“我如何完成这个结构”的思维转变。 “延迟满足”的温和训练: 探讨如何在不挫伤孩子积极性的前提下,引导他们等待、排序和规划,这是未来学习能力和职业发展的基础。 --- 第三部分:认知与学习——7-9岁思维模式的养成 本部分关注小学阶段的学习习惯、思维深度拓展以及如何应对学业压力。 1. 成长型思维(Growth Mindset)的落地: 重点阐述卡罗尔·德韦克理论在家庭教育中的具体实践。 赞美“努力”而非“天赋”: 提供大量具体范例,指导父母如何重新措辞,将对智力的肯定转化为对过程和策略的肯定,从而培养孩子的抗挫折能力。 “失败”的重新定义: 如何将考试失误或项目失败转化为数据收集和策略调整的机会,引导孩子从“我做不到”转向“我暂时还没找到方法”。 2. 深度阅读与批判性思维的启蒙: 推荐了一系列适合不同年龄段的非虚构和经典文学书单(注:此书单聚焦于人文、历史和科学启蒙,不涉及育儿食谱或营养学)。 “提问”的引导技巧: 教父母如何通过开放式问题,引导孩子从文本中提取信息、进行比较分析、乃至质疑作者的立场,锻炼其逻辑推理能力。 时间管理与专注力的自我调节: 介绍“番茄工作法”的家庭版应用,以及如何帮助孩子识别并管理自身的“注意力漂移”现象,提高学习效率。 --- 第四部分:社交与自我——10-12岁身份认同的构建 青春期前夜,孩子开始强力探索“我是谁”,父母的角色需从管理者转变为咨询者和支持者。 1. 媒体素养与数字界限的协商: 面对电子产品的普及,本书提供了一套基于信任和契约精神的数字使用指南。 “屏幕时间”的意义而非时长: 强调内容质量优先于时长限制的原则,帮助父母与孩子共同界定哪些是“有价值的屏幕时间”。 网络伦理与数字足迹: 提前教育孩子关于隐私、网络欺凌和信息辨别的基本原则,培养其作为负责任的数字公民的意识。 2. 价值观的“潜移默化”: 探讨父母如何通过自身行为而非说教来传递核心价值观(如正直、同理心、责任感)。 家庭价值观的“仪式化”: 建议设计家庭会议、感恩日记等活动,让抽象的价值观在具体的家庭实践中得到巩固。 接纳差异与同理心拓展: 如何引导孩子理解并尊重与自己背景、观点不同的人群,为他们未来进入更广阔的社会做好心理准备。 --- 结语:父母的自我成长——教育的终极实践 本书的最后部分回归到父母本身,强调教育是一个持续学习、自我反思的过程。它提供了一套“父母倦怠自查清单”和“高压下的情绪复原技术”,鼓励父母在付出爱意的同时,也要优先照料好自己的身心健康。教育的成功,最终体现在孩子独立、自信地走向世界,而父母则能带着满足感,完成了为人父母的使命。

用户评价

评分

从我个人的阅读习惯来看,我更喜欢那些能提供“为什么”的解释,而不是仅仅告诉“怎么做”的书。如果这本书只是简单地堆砌食谱,那它的价值就大打折扣了。我非常希望它能在每个食谱前面或者后面,用简短的篇幅解释一下:这个食谱主要提供了哪种关键营养素?它对孩子身体的哪个部位发育有益?比如,如果一个食谱里用了深海鱼,我希望知道这背后的营养逻辑是为了补充DHA,从而支持视觉和神经系统发育。这种知识点的嵌入,能让家长在制作食物的过程中,更有目的性,也更放心。此外,这本书的“安全性”考量是否全面也让我很在意。比如,有没有对常见过敏原(花生、海鲜、牛奶等)的替代方案提示?在食材清洗和烹饪器具的选择上,有没有强调卫生标准和避免重金属污染的建议?毕竟我们都是在为“宝贝”的健康把关,任何一个细节的疏漏都可能带来麻烦。一本好的育儿食谱,应该是一个知识宝库,而不仅仅是一个操作手册。我希望翻阅后,能觉得自己不仅仅是学会了做一道菜,而是对儿童营养学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

评分

当我翻开这本书的目录时,我的第一个想法是:它是不是更侧重于某个特定年龄段?因为我家孩子正处于从流食向固体食物过渡的关键时期,既需要保证流质的摄入,又需要引入更多咀嚼和抓握的食物。我希望能看到针对“换牙期”和“学步期”的特殊食谱分类,比如一些有助于锻炼口腔肌肉、预防挑食的“手指食物”(Finger Foods)。我个人对一些传统的、有地域特色的宝宝餐不太感兴趣,我更期待的是能够融入现代健康理念的创新,比如如何巧妙地利用各种颜色鲜艳的蔬菜来“伪装”成孩子喜欢的形状,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吃下更多的膳食纤维和维生素。这本书如果能在调味方面多加引导就太棒了,孩子太小不能放盐和糖,但如何通过天然的香料(比如迷迭香、罗勒的微量使用,或者用洋葱、番茄的天然甜味来提鲜)来丰富食物层次,是非常值得学习的技巧。如果能附带一些针对常见儿童肠胃不适(比如积食、便秘)的食疗食谱作为辅助章节,那就更显贴心和专业了,毕竟我们做父母的总会遇到这些小问题,希望能有食谱作为后盾。

评分

拿到书后,我第一时间关注的是它是否提供了“灵活性”和“可调整性”。很多时候,我们并不能完全按照食谱上的克数来称量,有时候家里正好缺了某种特定蔬菜,或者孩子对某种食材就是不买账。我最欣赏的食谱书是那种能教会你“烹饪思维”的,而不是死记硬背的公式。比如,如果食谱要求用西兰花,我希望书中能提示我,可以用菠菜或菜花等其他绿色蔬菜进行替换,并且在替换后,口味和营养上会有怎样的细微变化。这种“举一反三”的能力,对于应对日常厨房的突发状况至关重要。另外,这本书在“趣味性”方面做了多少努力也令我好奇。毕竟,如果食物看起来平淡无奇,再有营养,孩子也可能拒绝。我期待看到一些关于如何用天然食材做成可爱造型的技巧,比如利用海苔剪出小动物的眼睛,或者用胡萝卜泥做出彩虹分层。如果能有一些关于如何让孩子参与到简单备餐过程中的小建议,比如让他们帮忙洗菜、搅拌,那就能将“吃饭”变成一种亲子互动,这对于培养孩子对食物的正面态度是极有帮助的。这本书如果能在实用性和趣味性之间找到一个完美的平衡点,那它对我来说就真的是一本高分推荐的育儿宝典了。

评分

说实话,我原本对这种名字里带有“1688例”的图书有点持保留态度的,总觉得数量多不一定代表质量高,很多时候是为了凑数。我更关心的是食谱的实用性和操作性。毕竟我们家是双职工家庭,每天能花在厨房里的时间非常有限,我最需要的是那些能在半小时内搞定的、并且食材容易采购的“快手营养餐”。如果食谱步骤过于繁琐,需要用到很多不常见的特殊调味料或者进口食材,那对我们来说就形同虚设了。我特别希望看到的是那种能提前备餐(Meal Prep)的方案,比如周末可以预先处理好一些基础的食材包,工作日直接组合加热就能上桌。另外,这本书的排版风格也让我很好奇,如果图片不够清晰,或者步骤描述过于口语化、不精确,那在制作过程中很容易出错,尤其是涉及到精确的食材配比时。我更倾向于那种图文并茂,步骤清晰到如同说明书一般的指导,最好能有成品图作为参考,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判断自己做得对不对。我更看重的是,它能否解决我日常生活中“今天中午给孩子吃什么?”这个永恒的难题,而不是仅仅罗列一堆听起来很美好的、但实际操作起来难度系数极高的“米其林级别”辅食。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真是让人眼前一亮,色彩搭配得非常和谐,那种温暖又充满活力的感觉一下子就抓住了我的注意力。我是一个非常注重孩子早期教育的家长,尤其是在饮食方面,总希望能给孩子最好的营养支持,看到“聪明宝贝健康成长餐”这个名字,我就立刻产生了购买的冲动。不过,坦白说,我更期待的是里面能有更多关于“聪明”的食谱,比如一些能提升记忆力、增强专注力的食材搭配建议。我希望它不仅仅是一本单纯的食谱大全,而是能结合一些儿童营养学的最新研究成果,毕竟现在的孩子们学习压力也越来越大,科学的饮食对大脑发育至关重要。如果能附带一些不同月龄、不同年龄段宝宝的营养需求指南,那就更完美了。我希望能看到一些创新性的食谱,而不是市面上随处可见的那些基础搭配,毕竟我们已经尝试过很多基础的辅食制作方法了,现在更需要的是能激发孩子食欲、又能达到特定健康目标的“高手级”食谱。这本书的装帧质量看起来很不错,纸张厚实,印刷清晰,这对于一本经常需要翻阅的工具书来说非常重要,毕竟做辅食的时候,厨房难免会有点湿气或者油污,良好的装帧能让它更耐用。总而言之,我对它的第一印象是专业、有活力,希望能尽快翻阅内容,看看它到底能给我带来多少惊喜和实用的指导。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