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素食小煮意
定價:38.0元
作者:梅依舊
齣版社:中國輕工業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5-10-01
ISBN:9787518401956
字數:200000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1000萬人次點擊率新浪美食博主
精心挑選超美味健康素食
1500張圖片一步一圖教會你
這裏的素食絕不是你腦海中印象的選擇瞭健康就意味著寡淡,挑選的都是你耳熟能詳的,看到照片就知道它有多美味瞭。
作者梅依舊是20位值得訂閱的新浪美食專欄作者之一,此書她精挑細選,精良製作,用自己的十足誠心,迴饋熱愛她的美食愛好者。
翻開這本書,你就會有走進廚房大顯身手的衝動。
內容提要
現在是追求健康的年代,而素食以其清新、少油脂等特點受到瞭越來越多人的喜愛。本書主旨是教會讀者如何做齣時尚的健康素食。
全書從涼拌、熱炒、主食、湯羹等多方麵介紹素食的各類做法,作者是新浪知名美食博主,將自己多年來的素食製作經驗傾囊相告,內容豐富,一步一圖,圖片精美。
本書為特16開流行開本,全彩印刷。
目錄
作者介紹
梅依舊,本名劉偉,1000萬人次點擊率新浪美食博主,20位值得訂閱的新浪美食專欄作者,好豆網的簽約作者。
美食專欄作者,美食作品見於《健康與營養》《explore發現》《飲食科學》等雜誌專欄。
湖南衛視美食欄目《快樂購&佳廚房》的美食天團達人。
著有美食書《超人氣傢常菜》《幸福就是迴傢吃飯》等。
一個愛美食、愛行走的美食撰稿人、美食達人。美食融入在生活中,心情寄居在文字間。
文摘
素菜烹飪小妙招
每天吃多少蔬果纔健康
如果想達到養生的目的,一天至少要攝取5份蔬果:蔬菜3份,水果2份。每份蔬果約100剋,其中包含一種深綠色或深黃色蔬菜。上限一般是蔬菜每天食用500剋,水果400剋。
做湯如何不破壞蔬菜裏的維生素
蔬菜一經加熱一部分維生素就會被破壞掉,要想不破壞維生素,做蔬菜湯時,要等水燒開後再放青菜,放入青菜後我會倒入一些米湯,讓米湯包裹住青菜,如果需要勾芡的湯,也可以用米湯來替代水澱粉,無需再加水澱粉,米湯有保護蔬菜中所含維生素的作用。
烤素雞串——想起老口味炸串
記憶中,這是學校門口的美味,在學校門口,都會有賣這種食品的小攤販, 裏麵有麵筋、年糕、豆腐乾等,反正能下鍋的材料都能炸,慢火炸得酥酥透透的素雞是我的愛。
這道烤素雞串,說是油炸其實是加少許油烤齣來的,隻需淋上少許油就可以瞭,並且是用電餅鐺做的,無需掌握火候的大小,簡單易做。
材料:
素雞400剋。
調料:
豆瓣醬30剋,孜然粉20剋,蠔油10剋,白糖5剋,辣椒碎8剋。
1素雞洗淨,切厚片。
2取乾淨竹簽,每根穿3片。
3小碗中放入豆瓣醬、蠔油、白糖、辣椒碎。
4再放入孜然粉,拌勻成醬汁。
5電餅鐺預熱後,淋少許食用油,放上素雞串。
6烤至兩麵金黃,刷上調好的醬汁稍烤即可。
廚房小語
醬料可以根據傢裏的醬料品種而定。想吃嫩的,烤的時間可短些;想吃焦些的,烤的時間可長點。
序言
如何做齣時尚的健康新素食
曾經的記憶中,吃素多是從外婆那裏得知,外婆愛拜佛,初一、十五是要吃素的,那時,我也要跟著吃素。這也是很多人對素食的印象。
素菜可分為:寺院素菜、宮廷素菜、民間素菜三種。佛門弟子吃素如蔬,是在於戒殺護生,而後養成大慈大悲的佛性。宮廷素菜,是皇帝在祭祀先人或遇重大事件時食素,使心地純一誠敬。民間素菜不是一種戒律,隻是在樸素的菜品中,崇尚清淡質樸,健康的生活方式罷瞭。
素食,如何獲得更好的營養
素食是植物性飲食,包括五榖雜糧、豆類及其製品、種子、堅果、蔬菜、水果、菌類、海藻等。
糧榖類中除米麵外可多選用燕麥、蕎麥等,日常可以全麥麵包、胚芽麵包、糙米飯等代替部分白米飯、精製麵食。
豆類及其製品是替代肉製品的選擇。黃豆、毛豆、黑豆或豆腐等豆類加工品含豐富的蛋白質,可補充因未攝食肉類而缺乏的部分營養,且多吃豆類無膽固醇過高之憂。
蔬果要多樣化,肉類所含鐵質可多從含高鐵質的蔬果中攝取,如紅莧菜、番茄、獼猴桃、葡萄等。
菌菇因維生素B12含量超過瞭所有肉類而名冠天下,維生素B12是體內多種代謝過程中所必需的輔酶,參與蛋白質、脂肪、碳水化閤物的代謝,對於素食者來說,往往容易缺乏維生素B12,食用菌菇類食物是補充維生素B12很好的途徑。
以上這些食物確保瞭人體足夠的、必需的營養素:蛋白質、脂肪、碳水化閤物、礦物質、維生素、膳食縴維等。
素食的烹調方法也很關鍵,要避免過油、過甜、過鹹的烹調習慣。由於少瞭肉類,不少人在烹煮時,往往不自覺地加入過量的油、糖、鹽,以增加食物的味道,這樣做不隻對健康無益,亦讓營養失衡。至於調味品,例如奶油、奶酪等,也是少用為妙。
有人說:明智者都吃素。這句話讓我想起古人說過:肉食者鄙,素食者智。如今,人們崇尚儉樸素淡的生活方式,而對素食的追求更多的是一種健康的飲食方式、一種生活狀態的取嚮,更深層次的是關注自己的健康與生活。
這本書的敘事風格,有一種奇妙的魔力,它不像傳統食譜那樣嚴肅刻闆,反倒像是老朋友在廚房裏跟你分享心得。我讀那些關於“如何對待季節更迭”的篇章時,感覺自己不僅僅是在學習做菜,更是在學習如何與自然和諧相處。作者似乎把植物的生命周期,以及它們蘊含的能量,都融入到瞭文字之中。閱讀的過程是緩慢而享受的,我經常會放下筆,走到窗邊,思考一下今天應該選擇哪種“當季”的食材來迎接明天的陽光。這種強調“心境”和“儀式感”的錶達方式,讓烹飪從日常的勞作,升華成瞭一種冥想。特彆是關於“如何處理挫敗感”的那一小節,她提到即便是經驗豐富的廚師也會有失手的時候,重要的是從中學習,而不是苛責自己。這種包容和理解,讓我在麵對那些不那麼完美的嘗試時,也能保持一顆平和的心態。這本書真正做到瞭“由內而外”地滋養,不隻是填飽肚子。
評分如果從更深層次來看,這本書的價值絕對不僅僅停留在“教你做幾道菜”的層麵。它構建瞭一個非常完整的素食生活的美學體係。比如,她對“食器”的選擇和搭配有著獨到的見解,雖然沒有專門開闢一個章節來討論,但從她使用的圖片和配圖文字中,你能明顯感受到那種對“器物承載食物之美”的追求。她會建議用粗陶來搭配口感厚重的湯品,而用白瓷來襯托色彩鮮艷的沙拉,這無形中提升瞭用餐的整體體驗。而且,書中還穿插瞭一些關於傳統素食文化背景的介紹,但處理得非常巧妙,不會讓人感覺是在上曆史課,而是通過這些背景知識,讓你更理解為什麼某些食材的搭配方式被沿用至今。這使得我每次做飯時,都會多一份對傳統的尊重,也讓我對素食的理解不再局限在“不吃肉”這一個簡單的定義上,而是擴展到瞭一種更豐富、更有文化底蘊的生活方式。
評分這本書的裝幀設計真是讓人眼前一亮,那種帶著淡淡的復古氣息的封麵,配上簡潔卻又不失韻味的字體,一下子就抓住瞭我的注意力。我通常對外錶不太講究的書籍會比較猶豫,但這一本,光是放在書架上就覺得賞心悅目。拿到手裏,紙張的觸感也相當不錯,微微的粗糙感,讓人覺得這不僅僅是一本食譜,更像是一件精心製作的藝術品。我尤其喜歡扉頁上的那句引言,它仿佛在輕聲低語,邀請你一同走進一個充滿植物力量與生活美學的世界。那種對食物本身抱有的敬畏與熱愛,透過這些細節便能清晰地感受到。翻開內頁,排版布局非常舒服,留白恰到好處,既不會讓眼睛感到疲憊,又能清晰地展示齣每一道菜的步驟和所需的食材。這對於一個喜歡邊做飯邊參考食譜的人來說,簡直太重要瞭。而且,那些穿插在文字間的,關於食材産地或者烹飪心境的短文,更是錦上添花,讓整個閱讀過程充滿瞭溫度和故事感,而不是乾巴巴的教條。整體來說,初次接觸這本書,它帶來的視覺和觸覺體驗,已經遠遠超齣瞭我對一本“素食指南”的預期。
評分坦白說,我最欣賞這本書的地方,在於它對“平衡”的拿捏。它既有足夠的新穎創意,保證瞭資深素食者不會感到乏味,但同時,它也絕對不會把新手晾在一邊,而是給足瞭基礎知識的支撐。比如,針對蛋白質的補充,它不是簡單地列舉豆類,而是會詳細解釋不同豆類在氨基酸構成上的差異,並給齣幾種簡單、快捷的組閤方式,確保營養的全麵性。這種兼顧理論深度與操作便捷性的能力,是很多食譜難以企及的。更難得的是,這本書沒有陷入那種“過度健康化”的陷阱,它沒有一味地推崇生食或極簡,而是承認“偶爾的放縱”也是生活的一部分,並提供瞭一些更具儀式感的“小零食”做法,讓素食之路走得更持久、更快樂,而不是變成一種自我約束的枷鎖。這種既專業又充滿人情味的寫作態度,讓我對作者産生瞭深深的信賴感。
評分說實話,我嘗試過很多號稱“簡單易上手”的素食食譜,結果往往是裏麵充斥著各種我根本找不到,或者處理起來極其復雜的稀有香料和進口蔬菜,讓人望而卻步。但這本書的厲害之處,恰恰在於它的“接地氣”和“實用性”。裏麵的很多食材,都是我在本地市場就能輕易買到的時令蔬菜和豆類。作者的講解方式非常直接,沒有太多花哨的辭藻,而是用一種非常清晰、邏輯性極強的方式來分解每一個步驟。比如,她對火候的掌握程度描述得極其精確,不是簡單地說“中火加熱”,而是會具體指齣“當你聞到堅果的香氣開始散發時,轉小火”。這種對細節的把控,對於素食烹飪新手來說,簡直是救命稻草。我依照其中一個關於根莖類蔬菜的燉煮法試做瞭一次,成品口感的層次感是我之前從未體驗過的,那種蔬菜自身的甜味被完美激發齣來,完全不需要過多的調味來掩蓋食材的本真。這讓我對自己的廚藝産生瞭極大的信心,感覺自己真的可以駕馭“素食哲學”這件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