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匠人精神
定价:36.00元
作者: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页码:168
装帧:精装
开本:16
ISBN:9787508656151
秋山利辉,日本“秋山木工”创办人、代表理事。1944年出生于奈良县,1971年成立秋山木工有限公司。“秋山木工”的订制家具常见于日本宫内厅、迎宾馆、国会议事堂、知名大饭店等。由于重视人才品格的独特工匠培养制度,在业界及海内外受到瞩目。
陈晓丽,旅日华侨企业家、日本徽商协会副会长。致力于中日企业间的经贸交流与合作,热衷于中日文化的交流与传递。
推荐序一 孝育天下 梁正中
推荐序二 全心全意投入,终有修成正果的 严长寿
推荐序三 企业生命力 智然
前言 的匠人,人品比技术更重要 秋山利辉
首章 有的心性,必有的技术
培育匠人
独特的匠人研修制度
让八年育成的匠人独立的理由
学徒制是培育人才的摇篮
进入工房的学徒,无论男女一律留光头, 并且禁止使用手机、谈恋爱 19
植下“之根”的“匠人须知30条”
附:职人工具 刨刀
正章 “匠人须知30条”
匠人须知 1 进入作业场所前,必须先学会打招呼
匠人须知 2 进入作业场所前,必须先学会联络、报告、协商
匠人须知 3 进入作业场所前,必须先是一个开朗的人
匠人须知 4 进入作业场所前,必须成为不会让周围的人变焦躁的人
匠人须知 5 进入作业场所前,必须要能够正确听懂别人说的话
匠人须知 6 进入作业场所前,必须先是和蔼可、好相处的人
匠人须知 7 进入作业场所前,必须成为有责任心的人
匠人须知 8 进入作业场所前,必须成为能够好好回应的人
匠人须知 9 进入作业场所前,必须成为能为他人着想的人
匠人须知 10 进入作业场所前,必须成为“爱管闲事”的人
匠人须知 11 进入作业场所前,必须成为执着的人
匠人须知 12 进入作业场所前,必须成为有时间观念的人
匠人须知 13 进入作业场所前,必须成为随时准备好工具的人
匠人须知 14 进入作业场所前,必须成为很会打扫整理的人
匠人须知 15 进入作业场所前,必须成为明白自身立场的人
匠人须知 16 进入作业场所前,必须成为能够积极思考的人
匠人须知 17 进入作业场所前,必须成为懂得感恩的人
匠人须知 18 进入作业场所前,必须成为注重仪容的人
匠人须知 19 进入作业场所前,必须成为乐于助人的人
匠人须知 20 进入作业场所前,必须成为能够熟练使用工具的人
匠人须知 21 进入作业场所前,必须成为能够做好自我介绍的人
匠人须知 22 进入作业场所前,必须成为能够拥有“自豪”的人
匠人须知 23 进入作业场所前,必须成为能够好好发表意见的人
匠人须知 24 进入作业场所前,必须成为勤写书信的人
匠人须知 25 进入作业场所前必须成为乐意打扫厕所的人
匠人须知 26 进入作业场所前,必须成为善于打电话的人
匠人须知 27 进入作业场所前,必须成为吃饭速度快的人
匠人须知 28 进入作业场所前,必须成为花钱谨慎的人
匠人须知 29 进入作业场所前,必须成为“会打算盘”的人
匠人须知 30 进入作业场所前,必须成为能够撰写简要工作报告的人
“匠人须知30条”总结
附:职人工具 凿子
末章 匠人的成长之路
守破离 通往的道路
每个人都拥有成功的潜质
对高学历者说“当一次傻瓜”
诚挚地打招呼,是成为人才的首要条件
要无愧于“木之道”
不孝顺的人无法成为
和家长一起齐心协力培养孩子
人生全部都是自己的时间
不是培养“会做事”的工匠,而是要培养“会好好做事”的匠人
为社会、为他人工作,生命将会熠熠生辉
结语 给各行业的匠人
★秋山木工是日本首屈一指的家具厂家,“秋山木工”的订制家具常见于日本宫内厅、迎宾馆、国会议事堂、知名大饭店等。由于重视人才品格的独特工匠培养制度,在业界及海内外受到瞩目;
★“三十条”匠人须知传达真正的“匠人精神”——所谓“执着”,就是对事情“不放弃”;所谓“不放弃”,也是一种“思想的深度”,从而淬炼心性,养成自己,唤醒每个人的精神。
《匠人精神》为“秋山木工”代表秋山利辉关于如何培养具有日本特色的合格“匠人”的著作。书中秋山利辉通过列举“秋山木工”的“匠人须知三十条”,阐释了其心目中人才培养的核心:即对一个人品格的重视远高于对其技术的要求。同时,通过讲述自己从进入木工行业,努力自我培养,直到成长为一名行业的人生历程,秋山利辉现身说法:在现代社会中,一个人若想实现真正的自我,社会若想恢复凝聚力,重拾失落的“匠人精神”势在必行。
的匠人,人品比技术更重要。
所谓“执着”,就是对事情“不放弃”;所谓“不放弃”,也是一种“思想的深度”。为自己,为他人,为社会工作,生命将会熠熠生辉。
——秋山利辉
透过磨砺心性,使人生变得丰富多彩的日式工作法。
——稻盛和夫
秋山先生四十余年的探索,把做人的基本功,根据“老僧常谈”,总结出了“匠人须知三十条”。培养人品和“匠人精神”的根本下手处,正是中国古圣先贤的“绝活”:圣人之治,孝悌而已矣。真是大道至简。
——梁正中
在这个一味讲求速效、刺激,追求创意、美学的现代社会里,能够看到秋山利辉先生以八年时间训练一名家具匠人的种种精神、观念与做法,实在令人万分惊艳、佩服不已!
——严长寿
秋山师父,在企业经营及管理过程中,培育了一批“通人”,并形成完善了一套造就“达人”的成熟方法。培育“通人”,首先与父母通,百善孝为先。其次,与师父通。师道尊严,严师出高徒。再次,与同事通,与客户通,与邻里通,与工具通,与所制作的家具通,跟徒弟通。培育“能通能达”的传人,“秋山木工”方向明确,方法正确,反复练习,故“师徒制”功到自成。
——智 然
(本文作者为稻禾国际餐饮集团创办人)
进入作业场所前,必须成为有时间观念的人
—时间永不停息,要紧的是思考自己现在能做的事,不浪费每一瞬间。
总是在意时间的人,一定也是走在前面的人。
时间并不是永远都用不完,从出生那一刻起,人就一秒一秒迈向死亡。如果能够意识到这件事,我们就不会再无忧无虑。
一个人的学习时间也是有限的,但如果能以两倍的速度学习,就能在一年内获得两年的成长;如果能以四倍的速度学习,就能在一年内获得四年的成长。二十四个小时,都是我们自己的时间,没有多余的时间出神发呆,一秒钟也没有。
想“从工作中学习”,就要非常认真地过好每。
唯有对每件事全力以赴、从不后悔、坚持到底的人,才能成长为的人才。那些认为“只是”、“只有一个小时”、“才一分钟”、“一秒就好”而不懂珍惜时间的人,是无法成长的。
因为这些“仅仅”累积起来,就变成巨大的差异。
珍惜时间的人,会随时做好投入工作的准备,所以总是能够遵守时间,信守承诺。
守破离
通往的道路
大家听说过“守破离”这个词吗?它的原型来自于确立了日本传统戏剧“能乐”的世阿弥之教导,泛见于艺术、茶道、武道、体育等领域。
一开始忠实于“守护”师傅传授的形式,然后“打破”这个形式、自己加以应用,“离开”形式开创自己的新境界。所谓“守破离”,正是奠基于师徒关系、通往的道路。
我们家具工匠的成长阶段,也正好符合这个“守破离”。
首先是“守”。
从跟着师傅修业,“守”就开始了。要模仿作为工匠的心理建设,以及学习生活态度、基本训练、程序、心得、技术等作为工匠必须具备的所有一切。在这个阶段,对于师傅所说的事情,要全部回答:“是,我明白了。”忠实、全力地吸收师傅所传授的知识。
其次是“破”。
所谓“破”,指的是将师傅传授的基本形式,努力下功夫变成自身本领的阶段。通过一边摸索、一边犯错,在师傅的形式中加入自己的想法。此时,如果没有坚实的基础,自己擅加修改也是行不通的。
是“离”。
所谓“离”,指的是开创自己新境界的阶段,也就是从师傅那里独立出来。在“秋山木工”,工匠从第九年开始独立,迈向崭新的道路。
读完秋山利辉的《匠人精神》精装版,我最大的感受是,这本书与其说是一本提供“速成秘籍”的励志读物,不如说是一本引导读者深度反思自身职业生涯和人生追求的哲学指南。它没有直接告诉读者“你应该怎么做”,而是通过一个个看似朴素却极富洞察力的“法则”,不动声色地叩击着我们内心深处对“价值”的定义。这本书让我开始重新审视那些被我们习以为常的“工作”和“职业”,思考它们背后是否承载着更深沉的意义。我尤其对其中关于“耐心”和“坚持”的论述印象深刻。在当下这个追求效率和即时满足的时代,这两点显得尤为珍贵,但也尤为难以实践。秋山利辉的文字,没有丝毫的夸张和煽情,只是平静地陈述着一个事实:真正的卓越,从来都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打磨与沉淀。这让我意识到,许多时候,我们之所以感到停滞不前,并非能力不足,而是因为内心缺乏一种“慢下来”的勇气,缺乏一种不被外界噪音干扰,专注于打磨自身技艺的决心。这本书让我开始重新思考,我所追求的“成功”,究竟是外在的认可,还是内在的充实?这种思考,本身就是一种巨大的成长。
评分这本书给我的感觉,更像是一次心灵的洗礼,一次对职业态度的深度反思。我尤其喜欢秋山利辉在书中提到的关于“失败”的态度。他并没有回避失败,反而将其视为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强调,关键不在于不犯错,而在于如何从错误中学习,如何将失败的经验转化为前进的动力。这种积极、开放的心态,让我对过去的许多挫折和失误有了新的认识。我不再将它们视为终点,而是看作是宝贵的经验积累。书中关于“团队合作”的论述也让我受益匪浅。他没有强调个人英雄主义,而是着重于团队成员之间的默契配合和相互支持。他描绘的那些团队,虽然各有分工,但都朝着同一个目标努力,形成了一种强大的合力。这本书让我明白,真正的成功,从来都不是一个人的单打独斗,而是需要依靠集体的力量,需要懂得如何与他人协作,如何发挥团队的整体优势。它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的职业发展道路,更加注重培养团队意识和协作能力。
评分秋山利辉的《匠人精神》是一本需要静下心来细细品味的著作。我喜欢它那种不疾不徐的叙事方式,没有冗长的理论铺垫,也没有浮夸的成功学说辞。它只是平实地勾勒出一个职业生涯的理想图景,并通过一系列的“法则”,引导读者去探索和实践。其中关于“沟通”的法则,对我触动很大。他没有强调复杂的沟通技巧,而是回归到最根本的“倾听”和“理解”。他指出,很多时候,问题的根源不在于表达不清,而在于我们没有真正听懂对方。这种对沟通本质的深刻洞察,让我开始反思自己在人际交往和团队协作中的不足。我们常常急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却忽略了去倾听和理解他人的想法。这本书让我明白,真正的“沟通”,是一种双向的流动,一种相互的尊重和理解。它让我意识到,要成为一个真正“一流”的人才,不仅需要过硬的专业技能,更需要拥有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而这一切,都始于那份真诚的倾听。
评分说实话,我最初是被“一流人才育成”这个噱头吸引来的,期待能从中挖到一些立竿见影的“干货”,能够瞬间提升我的工作效率,或者让我掌握什么神秘的成功法则。然而,这本书的阅读体验却出乎意料地“安静”。它不像市面上很多励志书籍那样,充斥着“鸡血”式的鼓舞和“成功案例”的堆砌,而是以一种非常平和、甚至略带朴素的语调,娓娓道来。我反复咀嚼了其中关于“责任感”和“使命感”的部分。秋山利辉提出的观点,并不只是停留在空泛的口号上,而是深入到工作中的每一个细节。他强调,每一个岗位,无论大小,都承载着一份责任,都应该带着一份敬意去完成。这种对工作本质的回归,让我反思自己在日常工作中,是否常常因为追求“更快”、“更好”而忽略了最基本、最本真的“负责”。这本书让我意识到,所谓的“一流”,并非来自于炫目的技巧,而是源于脚踏实地的态度和对工作的尊重。它让我重新认识到,真正的价值,往往隐藏在那些最不起眼的角落,等待着我们用耐心和专注去发掘。
评分这本书给我的感觉,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匠人,在夕阳下,静静地向你讲述他的故事,讲述他一生都在追寻的“道”。我特别喜欢他关于“学习”的论述。他没有强调死记硬背或者快速学习新技能,而是强调了一种“沉浸式”的学习,一种将学习融入到血液、融入到呼吸中的状态。他描绘的那些学徒们,日复一日地重复着看似枯燥的动作,但正是这种重复,让他们对材料、对工具、对技艺有了近乎本能的理解。这让我联想到自己过去的学习经历,常常急于求成,想要一步到位,结果却收效甚微。秋山利辉的书,让我明白,真正的掌握,来自于长期的实践和细致的观察,来自于对每一个细微之处的极致追求。这本书没有提供给我“如何快速成为专家”的捷径,反而让我明白,专家之路,本就没有捷径可言。它像一股清流,洗涤了我浮躁的心,让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对“成长”的定义。
评分这个符合传统文化的敬业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评分趁着中信书店搞活动屯了几本书,印刷不错值得购买!
评分挺好的,是正版的,赶上京东做活动,十个赞!
评分趁着中信书店搞活动屯了几本书,印刷不错值得购买!
评分好书,实用
评分书很好,就是发货太慢,周末是不是没人上班,周一才发货
评分给侄女买的,老师强烈推荐的
评分书还没看,包装很好,很喜欢
评分还行,还行,还行,还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