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方青卓是辽宁省已故作协主席方冰的女儿,骨子里渗透着诗情画意·身上流淌着白俄血统,能歌善舞与生俱来。她自幼喜欢文学,拍片之余撰写了·0多万字的散文和诗歌,著有《中国影视圈》、《红蝴蝶》、《我眼中的同行》、《情坠洛杉矶》、《我是妈妈》等文学著作。
方青卓对自己的评价:“我的性格像火一样,可是我写的东西像水一样。”·“我基本是这样的,与生俱来的快乐。我是一个演员,是一个母亲,是一个妻子,是大家喜爱的演员,我不是装出来的,我的快乐在于我的宽容,我的快乐在于我的坚强。”
朋友们对她的评价:滔滔不绝的话痨、非常自信的舞蹈家、浪漫多情的诗人。
这次方青卓把目光聚焦到了育儿方面,因为喜欢孩子的她,在生活中也是一个好妈妈,出版这本书,方青卓是想要藉此机会和天底下的妈妈们分享自己的育儿经验,交流育儿感想,让我们不仅要做个称职的妈妈,更要做个好妈妈!
内容简介
方青卓邀吕丽萍、沈丹萍、鞠萍、刘纯燕等演艺明星一起,讲述自己的亲子经历。本书以广受欢迎的电视节目《明星妈妈育儿经》为基础,经过增补而成。明星妈妈们透过她们的亲身经历,交流在育儿过程中的疑惑、感悟、欣喜;并以种种育儿故事、交流育儿心得、展示自身魅力、抒发内心情感、传播育儿理念。
疑惑过、感悟过,担心过、感恩过,伤心过、快乐过……这不是明星的心路历程,而是妈妈的发现之旅!
本书内容新颖实用,可读性强,在育儿领域有独到见解。
作者简介
方青卓,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电影表演艺术协会会员,中央电视台、上海东方电视台、北京电视台栏目特邀主持人,中国第七届电视剧飞天奖最佳女主角、新世纪百位女杰。曾出演过多部影视作品,自幼喜欢文学,工作之余撰写了20多万字的散文和诗歌,著有《中国影视圈》、《红蝴蝶》、《我眼中的同行》、《情坠洛杉矶》、《我是妈妈》等畅销书。她热衷于亲子话题,曾出演过多位母亲,并主持谈话节目《明星妈妈育儿经》。
内页插图
精彩书评
做个好妈妈
--孩子的降生,让家庭的重心从夫妻间移到了母子间,做妈妈不难,但要做一个好妈妈,可就不那么容易了。女人从怀胎十月,到肩负起养育孩子的重任,有多少辛苦是不为人知的?做个好妈妈到底有多难?
好妈妈的标准
给孩子留一点空间
健康的孩子,快乐的妈妈
“辣妈”的坚守与放手
好孩子?坏孩子?
--如果好孩子是父母培养出来的,那么孩子学坏了,全是孩子自己的错吗?没有天生的坏孩子,给孩子留一点空间,让孩子懂得什么是错误,犯错将是孩子变好的开始。
友善的孩子受欢迎
将调皮进行到底
你家有个捣蛋鬼吗?
说谎的小孩
与孩子沟通
--只要妈妈说的话孩子听了,这就是沟通吗?如果妈妈的关心与叮咛,反而让孩子感到厌倦和逆反呢?到底是什么原因阻碍了母爱的传达?
跟你说,听你说
对不起,我爱你
对自己负责
白脸妈妈,黑脸爸爸
孩子的烦恼
--孩子烦心事,妈妈知多少?让孩子有一个快乐的童年是天下所有妈妈的心愿,可是谁的成长道路都不是一帆风顺,面对孩子的心事,孩子的委屈,孩子的恐惧,作为妈妈的你,要如何替孩子分忧呢?
解构虚荣心
压力!压力!
孩子受欺负,妈妈好担心
妈妈,我从哪里来?
妈妈和孩子一起成长
--做妈妈,可以说是女人一生最大的幸福,和孩子一起成长,也是每个妈妈最大的心愿,带给孩子快乐,孩子也会带给你快乐。
不只是游戏
幼儿园的力量
珍藏成长的记忆
独生子女之我见
目录
做个好妈妈
好妈妈的标准
给孩子留一点空间
健康的孩子,快乐的妈妈
“辣妈”的坚守与放手
好孩子?坏孩子?
友善的孩子受欢迎
将调皮进行到底
你家有个捣蛋鬼吗?
说谎的小孩
与孩子沟通
跟你说,听你说
对不起,我爱你
对自己负责
白脸妈妈,黑脸爸爸
孩子的烦恼
解构虚荣心
压力!压力!
孩子受欺负,妈妈好担心
妈妈,我从哪里来?
妈妈和孩子一起成长
不只是游戏
幼儿园的力量
珍藏成长的记忆
独生子女之我见
精彩书摘
第一章 做个好妈妈
好妈妈的标准
给孩子留一点空间
健康的孩子,快乐的妈妈
“辣妈”的坚守与放手
好妈妈的标准
——世上只有妈妈好,但是,怎样才算是真正的好妈妈?好妈妈的标准,你又占几条?你了解自己的孩子吗?你能和孩子以心换心吗?你的孩子快乐吗?你为孩子做的事能让他真正感觉到快乐吗?
本档好妈妈:沈丹萍、麦玮婷
沈丹萍,她是二十年长开不败的百合花。金鸡百花双料影后。《被爱情遗忘的角落》中的荒妹,《一盘没有下完的旗》中的阿惠。她是生活中的小女人,温柔、善良、质朴,更是孩子心中的好妈妈。
麦玮婷,台湾著名歌手,也是三个孩子的妈妈。
孩子,妈妈一定全心全意爱你
沈丹萍:我先生是德国人,最早中国人跟欧洲人通婚要做婚前检查,婚检发现我的生育条件特别差,大夫还说,你也许不会生育。我当时正和我先生在热恋的阶段,但是这个问题我总不能隐瞒人家,因为有的男人很看重女人的生育能力,他并不是因为爱你而和你在一起,而是要你帮他传宗接代。
方青卓:不能断了香火。
沈丹萍:正因为这样,所以当时我对我先生说,感谢你爱我,但是我也许不能生孩子。他的回答让我很感动,他说,我爱的是你这个人,不是因为你能帮我生孩子,只要我们俩相爱就够了。结婚后我们俩很想试试生孩子。虽然经过很长时间都没有结果,但我和我先生的感情还是很好。
后来有一天我竟真的怀孕了。这对别人来说很寻常,但是对我这样一个不知道自己能否怀孕的女人来说,是多么大的惊?!我当时特别激动,我觉得孩子不再单纯代表传宗接代,更是两个人爱的结晶,是生命与爱的交融。
方青卓:孩子对母亲来说,不仅是自己身上掉下来的一块肉,更是生命与爱情的升华。
沈丹萍:我第一个孩子来得特别不容易,先兆流产出血,要保胎,所以我一直卧床。保胎是非常痛苦的,什么都不能吃,只能吃黄瓜、西红柿,我整个人瘦得像火柴一样。临盆时小孩还难产,就快要分娩的时候,小宝宝的胎心没了,于是赶快上手术台,做手术把孩子取出来。
方青卓:生孩子对你来说,真是人生一个重大的考验。
沈丹萍:也是我思想上的一个重大的转折。当时有一个环节,对我的影响特别大。孩子刚生出来的时候浑身都是血,而且当时天气很冷,婴儿因为没有胎心所以没有哭声,医生就抓住她的腿倒提着拍打她。我产前那么痛苦都没有掉眼泪,当看到医生用力拍打她,把她打哭的时候,我流泪了。原来孩子就是这样来到这个世界上的。我还要在手术台上缝合伤口,没有办法抱她,但心里其实特别想抱抱我的孩子。
方青卓:这就是母亲的爱,每一个母亲都想把全部的爱留给孩子。说到大夫打孩子,我妈妈生我的时候也是这样,我妈妈当时很瘦,心脏也不好,大夫一直劝她不要生孩子,免得会有生命危险。可是妈妈还是不顾一切要把我生下来。我刚生下来的时候,浑身发紫,没有呼吸,医学上管这个叫轻度假死。
大夫于是拍我,拍到我“哇”的一声哭出声来,大夫就告诉我,孩子很健康。谁能相信刚出生的我,体重只有五斤二两,因此我妈妈对我日夜精心喂养,除了给我吃母乳之外,每天还给我喝一次胡萝卜汁,让我变得很健康。
沈丹萍:孩子对我来说,真的来之不易,我生孩子的时候很年轻,但是我的母爱特别强烈。很多个夜晚我都不曾睡觉,两只眼睛就一直看着孩子,为她换尿布,给她喂奶,盯着她的小脸。我和天下所有的母亲一样,喜欢用我的目光去接触孩子的目光,我发现孩子的目光是明亮纯洁的,他无时无刻不在流露出对这个世界的好奇。
方青卓:妈妈都爱自己的孩子,可是像你这样爱的,还真不多见。
沈丹萍:因为我不相信,我会突然有了孩子,这对于我来说是个奇迹,一个生命的奇迹。我每天都要从她的头亲到小脚丫。而且我亲她的时候,我想她是有感觉的。后来我知道,小孩子出生后三天就有自尊心了,有的产妇很急躁,在月子期就打孩子,因为月子里的孩子是最爱哭、最爱闹的。有的妈妈见到孩子越哭就越打,其实打他就是羞辱他,虐待他。因为他太小了,还不具有能力来反抗。
……
在线试读
《让我们做更好的妈妈》 第一章 做个好妈妈
——世上只有妈妈好,但是,怎样才算是真正的好妈妈?好妈妈的标准,你又占几条?你了解自己的孩子吗?你能和孩子以心换心吗?你的孩子快乐吗?你为孩子做的事能让他真正感觉到快乐吗?
《静待花开:寻觅育儿的优雅与智慧》 育儿,是一场温柔的革命,一次静默的修行。 身为母亲,我们肩负着生命中最神圣的使命——孕育、 nurturing,并最终放飞。然而,这条铺满鲜花与荆棘的道路,常常让我们感到困惑、疲惫,甚至怀疑自我。我们渴望成为更好的自己,以更从容、更智慧的方式引导孩子成长,但现实中的种种挑战,让我们不得不陷入一场又一场的“战役”,精疲力竭。 《静待花开:寻觅育儿的优雅与智慧》并非一本急功近利的“育儿秘籍”,更不是一套简单粗暴的“成功法则”。它是一次真诚的对话,一次深入内心的探索,旨在陪伴每一位母亲,在育儿的旅途中,寻觅属于自己的优雅与智慧。我们相信,真正的育儿,并非一味地追赶潮流,并非一味地汲取技巧,而是一种内在的成长,一种与孩子共同绽放的过程。 拥抱不完美,接纳真实的自己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被无数“完美母亲”的形象所包围,被各种“科学育儿法”弄得眼花缭乱。媒体的宣传,社交媒体的比较,无形中给我们施加了巨大的压力。我们开始苛责自己,对孩子的每一个细微的反应都心生不安,对每一次的“失误”都耿耿于怀。 本书的开篇,将邀请你放下那副沉重的“完美母亲”面具。我们坦诚地剖析,育儿从来都不是一场毫无瑕疵的表演,而是一段真实而动人的经历。我们会分享那些不为人知的脆弱时刻,那些偶尔的失控,那些关于“我究竟是不是一个好妈妈”的内心独白。通过这些真实的故事,我们希望能够疗愈你心中对“完美”的执念,让你明白,不完美,恰恰是真实而动人的印记。 我们将引导你审视那些关于“好妈妈”的定义,探讨我们是如何被社会文化所塑造,又如何从中挣脱出来,找到属于自己的育儿节奏。我们会鼓励你倾听内心的声音,相信自己的直觉,而不是盲目地追随外界的声音。拥抱自己的不完美,接纳自己此刻的状态,这才是走向更从容育儿的第一步。 理解孩子,看见未被看见的“心” 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特的宇宙,他们的行为背后,往往隐藏着丰富而复杂的情感和需求。我们常常因为孩子哭闹而烦躁,因为孩子叛逆而头痛,但我们是否真正理解过,他们为何会如此? 本书将深入探讨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从不同年龄段的孩子的认知特点、情感需求、行为模式入手,帮助你搭建起一座理解孩子的桥梁。我们不会提供生硬的心理学理论,而是通过生动的故事、鲜活的案例,将复杂的心理学概念融入其中,让你在潜移默化中,掌握观察和解读孩子行为的钥匙。 我们会关注那些“被忽略”的情绪,例如孩子的焦虑、沮丧、委屈,以及他们渴望被看见、被理解的内心呼唤。我们将探讨如何用同理心去回应孩子的情绪,如何帮助他们建立健康的情绪管理能力,而不是简单地压制或忽视。 同时,我们也将探讨亲子依恋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通过建立安全、稳定的亲子关系,为孩子未来的健康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本书将为你提供切实可行的建议,帮助你在日常生活中,与孩子建立更深层次的连接,让孩子感受到无条件的爱与支持。 沟通的艺术:让倾听与表达成为爱的语言 “好好说话”,这看似简单,实则蕴含着深刻的智慧。在亲子关系中,沟通是连接心灵的纽带,更是传递爱意的桥梁。然而,我们常常因为沟通不畅,而让误解和冲突蔓延,让本应温暖的家庭氛围变得剑拔弩张。 本书将聚焦于亲子沟通的艺术。我们将探讨如何成为一个真正的“倾听者”,如何放下评判,用心去感受孩子想要表达的。我们会分享一些实用的倾听技巧,例如积极回应、复述确认、提问引导,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孩子的想法和感受。 同时,我们也将探讨如何用更积极、更有效的方式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期望。我们将学习如何用“我”的信息来表达感受,而非“你”的指责,如何用清晰、温和的语言来引导孩子,而非命令或威胁。 本书还将触及如何与青春期的孩子进行有效的沟通,如何在这个充满挑战的阶段,保持连接,建立信任。我们将分享一些关于设立界限、处理冲突的策略,帮助你在维护原则的同时,不伤害亲子关系。 滋养心灵:在育儿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光芒 育儿之路,是一场漫长的马拉松,身心的疲惫在所难免。我们常常将自己的需求、梦想、甚至个人成长,都暂时搁置,全身心地投入到孩子的世界里。然而,一个被掏空的母亲,又如何能够给予孩子充盈的爱与力量? 本书将重点强调“自我关怀”的重要性。我们并非鼓励自私,而是倡导一种平衡的生活方式,一种在照顾孩子的同时,也能滋养自己心灵的智慧。我们将引导你审视那些让你感到枯竭的因素,并探索那些能够为你注入能量的源泉。 我们会分享一些简单易行的自我关怀方法,例如如何利用碎片时间进行放松、如何与朋友建立支持系统、如何重新拾起自己的兴趣爱好、如何设定合理的期望,以及如何在忙碌的生活中,为自己保留独处的空间。 更重要的是,我们将引导你重新审视“自我价值”的来源。育儿并非我们唯一的身份,我们依然是独立的个体,拥有自己的闪光点和生命价值。通过这本书,我们希望能够帮助你看见并珍视自己在育儿之外的光芒,让你的生命更加丰盈,也让你的育儿之路,充满更多的可能性。 静待花开:耐心、信任与爱的力量 “静待花开”是一种育儿的态度,也是一种生命的哲学。它意味着我们相信每个生命都有其自然的生长轨迹,我们只需要提供适宜的土壤、阳光和雨露,然后给予耐心和信任。 本书将贯穿“静待花开”的核心理念。我们将鼓励你放下对孩子“速成”的焦虑,尊重他们个体的发展节奏。我们会探讨如何通过观察和陪伴,发现孩子的潜能,并给予他们施展的空间。 我们将分享如何用信任来浇灌孩子的心灵,让他们敢于尝试,不怕失败。我们会探讨如何将每一次的“挫折”视为成长的契机,如何引导孩子从中学习,而不是一味地保护或替代。 最后,本书将回归爱的本质。我们相信,一切的育儿技巧,都应建立在深厚的爱之上。这份爱,是无条件的,是包容的,是引领的。它让我们在面对挑战时,能够保持坚韧;在感到疲惫时,能够找到力量;在迷失方向时,能够重拾初心。 《静待花开:寻觅育儿的优雅与智慧》邀请你踏上一段发现之旅,发现自己内心的力量,发现孩子成长的奇迹,发现育儿生活中那些被忽略的美好。让我们一起,用耐心、信任与爱,静待每一朵生命之花,温柔地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