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管理(下册)(华章管理大师经典之德鲁克系列)
原价:49.00元
作者:(美)德鲁克,(美)马恰列洛 修订,辛弘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01-01
ISBN:9787111285175
字数:
页码:323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599kg
编辑推荐
启蒙中国现代管理**人,当今中国一切活跃着的组织*迫在眉睫的问题,正是德鲁克向我们描述的如何管理的问题。
集德鲁克思想之大成,沉淀两位大师60多年管理实践之精髓。
时空的德鲁克,管理者永恒的导师!
他称自己是“社会生态学家”,他对社会学和经济学的影响深远,他的著作架起了从工业时代到知识时代的桥梁。
href='#' target=_blank>
内容提要
彼得·德鲁克的《管理:使命、责任、实务》初出版于1973年。在该书出版之后,德鲁克继续从事写作、教学和管理咨询工作长达32年。作为《管理:使命、责任、实务》的修订版,本书在原著的基础上,融入了德鲁克于1974-2005年间有关管理的著述,所使用的材料。几乎全都来自德鲁克的作品。约瑟夫A.马恰列洛把新材料糅进原著,以新替旧,删除了原著中一些已经过时的内容。对其中的具体事例做了尽可能多的更新。
本书配套书《德鲁克经典管理案例解析》可以帮助解决如何将本书中的原理运用到解决实际的管理问题当中去。
本书更加充分地论述了
·管理的三项责任:
管理者所服务的机构的业绩;
使工作富有效率与让员工有所成就:
管理社会影响和社会责任。
·管理者为了履行自己的职责必须承担的任务和必须采取的实践。
·管理者的责任以及组织当中的领导群体的责任。
·管理者为了履行责任必须承担的各种错综复杂的任务和必须采取的实践。
·信息革命和知识型社会对管理者和管理当局提出的各种新要求。
目录
推荐序
译者序
德鲁克的遗产
修订版简介
前言
第六部分 管理者的工作与职责
第22章 为什么需要管理者
第23章 管理职务的设计与内容
第24章 管理与管理者的开发
第25章 目标管理与自我控制
第26章 从中层管理到信息型组织
第27章 绩效精神
第七部分 管理技能
第28章 有效决策的构成要素
第29章 怎样做人员决策
第30章 管理沟通
第31章 控制指标、控制与管理
第32章 管理者与预算
第33章 信息工具与信息概念
第八部分 创新与创业
第34章 创业型企业
第35章 新创企业
第36章 创业战略
第37章 利用机会窗进行系统的创新
第九部分 管理组织
第38章 战略与结构
第39章 以工作和任务为中心的组织结构
第40章 团队的三种类型
第41章 以成果和关系为中心的组织结构
第42章 联盟
第43章 新千年的首席执行官
第44章 养老基金对公司治理的影响
第十部分 对个人的新要求
第45章 自我管理
第46章 管理上司
第47章 自我激发——七段亲身经历
第48章 受过良好教育的人
结语 未来的管理者
跋
参考文献
德鲁克著作简介
作者介绍
彼得·德鲁克(1909-2005),管理学科开创者,他被尊为“大师中的大师”、“现代管理学之父”,他的思想传播影响了130多个国家;他称自己是“社会生态学家”,他对社会学和经济学的影响深远,他的著作架起了从工业时代到知识时代的桥梁。 1909年彼得-德鲁克生于维也纳的
文摘
序言
在翻阅《管理(下册)》(华章管理大师经典之德鲁克系列)的过程中,我被一种宏大的视角所吸引。这本书不是零散的知识点集合,而是系统性地构建了一个关于现代企业如何运作的整体图景。德鲁克大师在论述“决策”这一核心管理职能时,其深刻的洞察力令人惊叹。他不仅仅讲解了决策的步骤,更强调了决策的“风险性”和“非重复性”,以及决策的“有效性”如何体现在其“成果”而非“过程”。他反复提及“没有完美的决策,只有更好的决策”,这句话极大地消解了我对于追求绝对完美的执念,转而关注于如何在有限信息和时间内做出最符合实际情况的选择。同时,书中关于“组织结构”和“沟通”的论述,也让我受益匪浅。德鲁克没有提供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组织模型,而是引导读者去思考“什么样的组织结构最适合当前的战略目标”,并强调了信息如何在组织内部顺畅流动的重要性。这种“道”的层面上的阐释,远比具体的管理工具更为宝贵。它促使我从更高的维度去审视自己团队的组织方式和沟通模式,思考如何才能构建一个既高效又能适应变化的有机体。这本书给我带来的,是一种思维的升华,一种对管理本质的更深层次的理解。
评分读完《管理(下册)》(华章管理大师经典之德鲁克系列),我最大的感受是,这本书给我提供了一种“战略性的思考框架”。德鲁克大师在探讨“企业使命”和“核心竞争力”时,其视角之高远、分析之透彻,让我肃然起敬。他并非仅仅停留在企业“做什么”,而是引导读者去思考企业“为何存在”,以及“如何才能持续地、独特地创造价值”。他对于“可持续竞争优势”的阐释,让我认识到,真正的竞争力并非来自于短期优势,而是来自于组织深层次的基因和能力。书中关于“市场”的讨论,也颠覆了我以往的认知。德鲁克强调,“顾客定义了市场”,这意味着企业必须时刻关注外部环境的变化,倾听顾客的声音,并根据这些反馈来调整自身的战略和产品。这种以市场为导向、以顾客为中心的思维模式,对于任何希望在激烈的商业竞争中生存和发展的企业而言,都至关重要。辛弘的修订和翻译,让德鲁克那些深刻的思想得以清晰地传递,使得这本书成为我案头必备的管理参考书。它不仅仅是一本读物,更是一座指引我进行战略决策的思想灯塔。
评分每一次阅读德鲁克大师的作品,我都能从中汲取到新的养分,《管理(下册)》更是如此。本书对“管理者的责任”的阐释,让我深刻反思了自己在职业生涯中的角色定位。德鲁克明确指出,管理者的核心责任在于“使人有所长,而使长处得以发挥”。这远比追求效率最大化或利润最大化更为重要,也更为艰难。他描绘了一个理想的管理场景:管理者不仅是资源的分配者,更是员工潜能的发掘者和培养者。这种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在当下强调“人才”的时代背景下,显得尤为契合。我尤其欣赏书中关于“领导力”的讨论,德鲁克并没有将领导力神秘化,而是将其置于“服务”和“贡献”的框架下进行阐释。一个真正的领导者,其职责是为组织和社会创造价值,并通过激发他人的潜能来实现这一目标。辛弘的修订让这些思想更加深入人心,使得阅读过程充满启迪。它让我意识到,管理不仅仅是策略和工具的运用,更是一种对责任的承担,一种对未来的愿景,以及一种对人性的理解。这本书是一份宝贵的精神财富,值得反复品读和实践。
评分坦白说,最初是被“德鲁克系列”这个名号吸引,以为又是一本堆砌理论、晦涩难懂的学术著作。然而,《管理(下册)》的阅读体验远超我的预期。辛弘的翻译流畅自然,使得德鲁克大师那些精妙的思想能够以清晰易懂的方式呈现。这本书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它对“创新”和“企业家精神”的独到见解。德鲁克并非将创新视为偶然的灵感闪现,而是将其视为一种系统性的、可以学习和实践的能力。他将创新分解为一系列可识别的来源和方法,这极大地降低了创新在读者心中的神秘感,同时也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路径。他强调,企业家精神并非只存在于初创公司,而应贯穿于任何规模、任何类型的组织之中,成为推动组织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读到这些章节时,我脑海中不断浮现出自己工作中所面临的各种“瓶颈”和“困境”,德鲁克大师的理论如同拨云见日,让我看到了突破的可能。他对于组织如何拥抱变化、如何从变化中寻找机遇的阐释,尤其发人深省。在瞬息万变的商业环境中,这本书无疑为我们提供了一套应对挑战、驱动增长的强大思维框架。它不仅仅是关于管理,更是关于如何在不确定性中找到确定性,如何在变革中保持领先的生存哲学。
评分读完这本《管理(下册)》(华章管理大师经典之德鲁克系列),我感觉像是经历了一场思维的盛宴。德鲁克大师的文字,经过辛弘的精心修订和翻译,如同一面明镜,映照出企业管理的深层逻辑和挑战。本书并没有停留在“如何做”的浅层技巧,而是着力于“为何如此”的根本原因探究。它让我开始重新审视那些我们习以为常的管理实践,比如关于目标设定,德鲁克提出的“目标管理”并非仅仅是层层分解的任务,更是一种关于组织成员如何理解并贡献于共同愿景的哲学。他深刻地指出,只有当个体的工作与组织的整体目标产生内在联系时,真正的效率和员工的积极性才会被激发出来。这种超越具体工具的智慧,使得这本书在信息爆炸的今天,依然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教会我,管理首先是一门关于人的艺术,是一门关于决策的科学,而这一切都建立在对商业本质和人类行为深刻洞察的基础上。我尤其欣赏作者在论述中那种不动声色的批判力,他鞭辟入里地揭示了许多管理误区的根源,让我不禁反思自己在过往工作中可能犯下的错误,并思考如何才能避免重蹈覆辙。这本书的价值,不在于提供一套立即可用的“秘籍”,而在于它能够点燃读者独立思考的火花,引导我们走向更为成熟和深刻的管理认知。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