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南星科观花植物

天南星科观花植物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王凤祥 编
图书标签:
  • 天南星科
  • 观花植物
  • 植物学
  • 园艺
  • 花卉
  • 植物图鉴
  • 观赏植物
  • 科普
  • 植物分类
  • 园林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林业出版社
ISBN:9787503854712
版次:1
商品编码:10422674
包装:平装
丛书名: 花卉栽培养护新技术推广丛书
开本:大32开
出版时间:2010-0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76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花卉业作为一种高效农业产业,在农业及农村经济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北京农业生物技术研究中心组织编辑出版这套花卉栽培养护新技术推广丛书,由工作在花卉生产、研究、教学、应用、管理一线的科研、技术专家以问答的形式,对读者提出的各种问题给予解答,通俗易懂,针对性强。该套丛书的出版,对于普及花卉栽培养护知识、提高花农素质,对花斤产业的发展,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必将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目录

一 形态篇
1.怎样识别马蹄莲形态?
2.怎样分辨常见的两种花烛?
3.怎样识别银苞芋?
4.怎样识别魔芋?
5.怎样识别独角莲?
6.常见栽培的犁头尖属植物有哪几种?如何区分?

二 习性篇
1.马蹄莲在什么环境下能良好生长?
2.在什么环境或条件下,彩色马蹄莲才能良好生长开花?
3.花烛的习性是怎样的?在什么环境中长势最好?
4.火鹤芋在什么环境中长势最好?
5.请详述多花银苞芋栽培需要什么环境?
6.栽培好魔芋需要什么环境?
7.犁头尖的习性如何?什么环境才能良好生长?
8.在什么环境中,独角莲长势最健壮并能良好开花?

三 繁殖篇
1.马蹄莲怎样分株繁殖?何时分株最好?
2.马蹄莲怎样播种繁殖?
3.栽培马蹄莲已多年,从未结实是什么原因?
4.彩色马蹄莲怎样分株繁殖?
5.花烛、火鹤等能否分株繁殖?怎样实施?
6.银苞芋怎样分株繁殖?
7.魔芋类如何分株繁殖?
8.独角莲怎样分株?何时分株最好?
9.犁头尖怎样分株繁殖?何时分株最好?
10.新年旅游时去看望老同事,见窗前一盆马蹄莲生长得朝气蓬勃,几朵花皓自如雪。盆内壁处有多株2~3片叶的小苗,能否掘苗带回栽培?
11.入秋邮寄来的马蹄莲块根无叶也无新根,老根也被剪除,这样的球根能否成活?会不会影响当年开花?
12.朋友赠送的马蹄莲块茎有似地下害虫啃咬过的痕迹,是否需要处理后栽植?
13.马蹄莲块茎先端分成2~4芽,由接连处向上高只有1~2厘米,能否按单芽切分?
14.南方老友于10月份寄来一批黄绿色魔芋果实,开箱后果实鲜活无损,应怎样贮藏?
15.塑料面温室环境,冬天播种邮寄来的几种天南星科观花类种子,为什么经过冬季、春季到秋季仍不出苗?怎样才能出苗?

四 栽培篇
1.自建小花圃温室中,秋季分株余下来的马蹄莲小块茎怎样在容器中养苗?2.在简易温室中,成形块茎的马蹄莲,如何容器栽培才能良好开花?
3.楼房环境,秋季分栽的马蹄莲在东向阳台养护长势很好,入冬后移至南向封闭阳台,出现花蕾后,叶片变暗、内卷是什么原因?
4.家庭条件栽培的马蹄莲因追光,老叶片弯向一侧,花友说不能转盆,一旦转盆就不能开花了,是真的吗?怎样既能良好开花又保持株冠圆整?
5.邻居送给的马蹄莲小苗,原只有1株苗,目前有七八株苗了,年年秋后长叶,夏季落叶,但一直不见开花是什么原因?
6.家里栽培的马蹄莲需要脱盆换土,市里没有园土,花卉市场也无供应,有栽培其它花卉的旧盆土是否可用?
7.前几年由一个小花圃选购的马蹄莲,一盆中有3株苗。第一朵花开放时发现为重瓣(即2个佛焰苞片),第二朵花仍为重瓣,以后开的花渐小均为单瓣。第二年脱盆换土后,直到现在再无重瓣出现,是什么原因?怎样才能使其再出现重瓣花?
8.怎样容器栽培马蹄莲,在水池中越夏?
9.怎样批量在温室平畦中栽培马蹄莲小块茎苗?
10.家庭养花施肥,因有异味,不便应用常规有机肥。除应用蹄角片外,怎样选用市场供应的小包装有机肥栽培马蹄莲?
11.在花卉市场怎样选购盆栽开花马蹄莲?
12.大厅、会议厅需要口径50厘米左右大盆栽培的马蹄莲丛株,市场又无供应。怎样自己组合?
13.马蹄莲陈设观赏期间如何养护?
14.自建小花圃,左临河岸,右靠小公路,地带狭长。建有十几栋塑料薄膜面温室,其中有两栋平畦栽培马蹄莲小块茎,土壤为沙壤土,因当时条件限制,基肥应用的是复合有机肥,也曾追施氮、磷、钾肥,也不缺水,但长势弱而矮小,叶片伸展不开,经查也无病虫害,是什么原因?
15.如何在市场上选择马蹄莲块状茎?32
16.容器栽培的马蹄莲成品植株如何运输?
17.塑料薄膜简易温室内怎样生产马蹄莲切花?
18.花烛及火鹤分株苗在温室内怎样栽培养护才能良好生长?
19.楼房条件怎样栽培火鹤芋?
20.春节由花卉市场选购瓷盆栽培的红鹤芋,株丛紧密,每盆有开放的花朵十余支,还有不少尚未开花的花蕾,陈设于会议报告大厅。十余天后,部分花朵枯干,叶片变黄,并开始千枯,是什么原因?
21.冬季在家中庭院的蔬菜温室中,夏季在荫棚下盆栽火鹤芋已经有6年之久,虽然每年能开花,但不见株丛变大,叶片越养越少,是什么原因?
22.国外引入的彩色马蹄莲成熟块茎,如何作切花栽培?
23.简易温室中,如何容器栽培彩色马蹄莲及红花、黄花马蹄莲?
24.怎样在花卉市场选购彩色马蹄莲块茎?
25.中国新年(春节)由花卉市场选购盆栽彩色马蹄莲。已开花的株丛如何选购?怎样短途搬运?运回后怎样栽培养护?
26.彩色马蹄莲能否在同一温室内连续多年栽培?
27.简易温室环境怎样栽培白鹤芋类分株苗?
28.陈设于单位客厅、大堂、会议厅及四季厅的容器栽培白鹤芋类怎样养护管理?
29.花友栽培的大白鹤芋,夏季放在浓荫树下,因树冠大,枝繁叶密,几乎没有直射光照射。场地地面潮湿,开花后洁白如玉,端庄美观。开放一段时间后,由先端及叶缘开始变绿,而后变为绿色,且保持时间很长,是否发生突变或其它原因?我在封闭阳台内栽培,开花后是否也能变绿?
30.住楼房,有封闭阳台。由花卉市场购买的白鹤芋开花丛株应怎样栽培养护?
31.在距我家约30千米左右的山中,辽东栎、小叶椴疏林下有一种脚踏时软绵绵、多年积累的腐叶土,用木棍下扎测量约有1米多厚。地表面无乔灌木,只有为数不多的一二年生草本植物。表土多为黄褐色碎叶,10厘米下为黑色腐熟的烂叶状腐叶土。能否取来作自鹤芋类、马蹄莲类、红鹤芋等栽培的腐叶土应用?
32.家庭环境栽培的白鹤芋,春季分株后苗很好,进入炎夏后,放在封闭阳台长势减弱,叶色变暗。放置在北向阳台,株丛明显健壮,是什么原因?
33.室内栽培的白鹤芋,第一年是带花选购的,以后2年始终不见开花,是什么原因?
34.怎样栽培犁头尖才能良好生长开花?
35.业余爱好栽培奇花异草。住楼房3层,有南、北、东三向阳台,阳台有护栏,护栏有防雨罩。南方老朋友送来几盆犁头尖,他说当地称灯台花,倒也形像。在哪个方向阳台栽培最好?怎样栽培养护?
36.露地栽培魔芋小球根苗,怎样养护才能加速球茎长大?
37.魔芋成熟大球怎样上盆?怎样栽培养护才能既观花又赏叶?
38.楼房阳台、平台、护栏内怎样栽培魔芋?
39.绿地要求片植独角莲,应怎样施?
40.怎样在庭院中容器栽培独角莲?
41.顾来栽培红鹤芋、孔雀竹芋的旧盆土,已经堆放3年多了,能否加一些肥料用来栽培魔芋及独角莲?
42.容器栽培魔芋、犁头尖、独角莲,追肥时想用磷酸二氢钾或磷酸二铵时应怎样施用?
43.单位花房大修,想借此机会将花房内及前边部分栽培场地建地下贮水池,贮存雨水供缺水时应用,是否可行?应考虑哪些事项?
44.土山、林缘或疏林下片植独角莲,应怎样栽植养护?
45.十几年前堆积在土山北坡有两三米厚、几十平方米面积的废弃鸭粪、臭蛋、死鸭、稻草等混合物,目前已经呈黑色粉状,表面光秃秃的不生任何杂草,附近有发酵味。能否运回作肥料应用?对花卉有无害处?
46.早春由花卉市场选购的红鹤芋,有几支花朵已经开放,尚有几支花蕾,摆放在封闭走廊花架上,未开放的花蕾全部干枯,是什么原因?
47.切花彩色马蹄莲多长时阆轮作1次?
48.魔芋球茎干藏与沙藏对发芽生长有无区别?

五 病虫害防治篇
1.栽培彩色马蹄莲、红鹤芋等用的基质如何高温灭菌灭虫?
2.栽培:匕壤或混合基质怎样暴晒灭菌?
3.栽培土壤怎样用福尔马林消毒灭菌?
4.彩色马蹄莲块茎发生腐烂病应如何防治?
5.怎样防治马蹄莲枯萎病?
6.马蹄莲生长期间发生腐茎病如何治疗?
7.马蹄莲发生灰霉病如何防治?
8.发现细菌性软腐病如何防治?
9.有红蜘蛛危害如何杀除?
10.有蚜虫危害怎样杀除?
11.有蓟马危害怎样防治?
12.窗台上栽培的马蹄莲、犁头尖等盆内土表,常有蚯蚓排泄物,盆底孔处也有漏土现象,应怎样杀除?
13.温室中有蛞蝓及蜗牛危害,如何防治?
14.发现有椭圆形、灰黑色、多足的潮虫子,在花盆四周及盆底下爬来爬去,非常厌恶,应怎样彻底消灭?

六 应用篇
1.马蹄莲怎样应用?
2.花烛类怎么应用?
3.白鹤芋类如何应用?
4.魔芋类如何应用?
5.犁头尖怎样应用?
6.独角莲怎样应用?

前言/序言


璀璨花海:地球的绚烂馈赠 在广袤无垠的自然界中,有这样一群植物,它们以其令人惊叹的色彩、多样的形态和奇特的结构,吸引着无数目光,也丰富着我们对生命之美的认知。它们不是以果实诱人,也不是以香气迷人,而是以自身绽放出的夺目光彩,谱写着一曲曲生命赞歌。它们是地球赐予我们的绚烂馈赠,是隐藏在平凡绿色中的惊艳艺术品。 本书将带领您深入探索那些以“观花”为主要观赏价值的植物世界。我们不局限于单一的植物科属,而是以更广阔的视野,搜寻那些为世界增添色彩的杰出代表。从庭院中娇艳欲滴的玫瑰,到悬崖边孤傲挺立的龙胆,再到热带雨林中神秘莫测的食虫植物,它们都以独特的方式诠释着“花”的含义。 第一章:花之语——花的奥秘与艺术 为何有些花朵色彩斑斓,而有些却朴实无华?为何有的花朵结构复杂精巧,有的却简单大方?在本章中,我们将揭开花的神秘面纱。我们会探讨花的色彩是如何产生的,哪些色素参与了这场色彩的盛宴,以及色彩对植物生存的意义——吸引传粉者,抑或警示捕食者。 我们还将深入研究花的形态。从最基础的花瓣、花萼、雄蕊、雌蕊的结构,到各种奇特的变态,如合瓣、离瓣、辐射对称、两侧对称,甚至是无对称的花朵。我们会解析这些形态是如何适应不同的传粉机制,如何帮助植物在复杂的生态环境中繁衍生息。例如,管状的花朵如何吸引蜂鸟,碟状的花朵如何迎合蝴蝶,而幽深的花筒又隐藏着怎样的秘密,等待着特定访客的到来。 花的香气,也是构成其魅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将了解植物产生香气的化学成分,以及这些香气在吸引传粉者、驱赶害虫,甚至在植物繁殖后期向种子传播者传递信号方面的作用。有些香气如蜜糖般甜美,引人陶醉;有些则如野性的呼唤,充满力量;还有些,甚至能模仿腐肉的气味,以其独特的方式吸引特定的传粉者。 第二章:色彩的交响——世界知名观花植物巡礼 本章将是一场穿越时空的视觉盛宴,我们将带领读者领略来自世界各地的经典观花植物。 蔷薇科的华丽与优雅: 玫瑰,这位花中皇后,自古以来便是爱情与美丽的象征。我们将追溯其悠久的历史,从古老的野蔷薇到现代园艺培育的千姿百态,深入了解不同品种的玫瑰在花型、花色、香气上的微妙差异,以及它们在世界各地的文化意义。除了玫瑰,我们还将介绍蔷薇科的其他明星,如月季、梅花、樱花等,它们各自以不同的风姿,在春天或秋天,点缀着大地。 菊科的顽强与多样: 菊科植物以其数量庞大、分布广泛和适应性强而著称。从我们熟悉的菊花,到非洲菊的明快,再到向日葵的阳光,以及那些隐藏在野外,不为人熟知却同样美丽的野菊,它们展现了生命力顽强的另一面。我们会探讨菊科植物独特的头状花序结构,以及它们如何通过紧凑的排列,最大限度地展示自己的魅力,吸引传粉者。 豆科的温婉与实用: 很多人可能将豆科植物主要与食用豆类联系起来,但实际上,豆科家族中也蕴藏着众多美丽的观花植物。紫藤那如瀑布般垂落的花串,金链花的串串金铃,以及紫色的鸢尾,都以其独特的姿态,为我们的生活增添色彩。我们将了解豆科植物的蝶形花结构,以及它们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的重要角色。 百合科的纯净与高贵: 百合,以其纯洁无瑕的姿态,象征着高雅与纯真。我们将探索不同品种的百合,从唐菖蒲的挺拔,到郁金香的优雅,再到风信子的芬芳,它们都属于百合科大家族,各自拥有着独特的魅力。我们会了解百合科植物的鳞茎结构,以及它们如何储存能量,为来年的绽放做准备。 兰科的奇特与精致: 兰花,以其变幻莫测的花型、绚丽多彩的色彩和独特的繁殖方式,被誉为“植物界的皇后”。我们将深入探索兰科植物的奥秘,从附生兰、地生兰的生长习性,到各种形态各异的花朵,如蝴蝶兰的翩翩起舞,石斛兰的玲珑剔透,以及各种奇异的“虫形”兰花,它们都展现了自然界令人惊叹的创造力。 其他绚丽的角落: 除了上述几大科属,我们还将目光投向更多令人惊艳的植物家族。例如,锦葵科的蜀葵、芙蓉,马鞭草科的马鞭草,伞形科的各种野花,以及那些令人惊叹的食虫植物,如猪笼草、捕蝇草,它们以其独特的生存策略,和同样绚丽的花朵,吸引着我们的目光。 第三章:花的生存之道——适应与繁衍 植物的生存并非易事,每一朵花的绽放,都凝聚着无数的努力与智慧。在本章中,我们将从更深层次的生物学角度,探讨观花植物的生存之道。 传粉的艺术: 绝大多数观花植物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繁衍后代,而传粉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我们将详细介绍各种传粉方式,包括风媒、虫媒、鸟媒,甚至水媒。我们会深入研究植物如何通过色彩、形状、气味,以及花蜜等方式,吸引特定的传粉者,并与之形成共生关系。例如,某些兰花会模仿雌性昆虫的气味,吸引雄性昆虫前来“求偶”,并在过程中完成授粉。 抗逆的智慧: 花朵的绽放也面临着各种挑战,如干旱、寒冷、病虫害等。我们将探讨观花植物如何在不同的环境下生存,以及它们进化出的各种抗逆机制。例如,某些植物的花朵能在严寒中绽放,某些则能在干旱的土地上顽强生长,它们的生存智慧,值得我们学习。 季节的韵律: 每一朵花的绽放,都遵循着自然的节律。春天的生机勃勃,夏天的热情奔放,秋天的沉静绚丽,甚至冬天的坚韧绽放,都构成了自然界独特的季节韵律。我们将了解不同观花植物的开花时间,以及它们如何适应不同季节的生长需求。 第四章:人与花的对话——历史、文化与应用 人类与花的缘分,早已贯穿古今。在本章中,我们将探寻花在人类历史、文化和生活中的地位。 历史的长河: 从古代文明的壁画、诗歌中对花的描绘,到中世纪的植物图谱,再到近现代的园艺发展,花朵始终是人类艺术创作和生活美化的重要元素。我们将回顾花在不同历史时期的象征意义,以及它们如何影响了人类的审美观念。 文化的多彩: 在世界各地的文化中,花都有着独特的象征意义。例如,在中国,牡丹象征富贵,梅花象征坚韧;在日本,樱花象征短暂的美丽;在西方,玫瑰象征爱情。我们将一起领略不同文化背景下,花朵所承载的丰富内涵。 生活的点缀: 观花植物早已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成为美化环境、陶冶情操的重要方式。从家庭的盆栽,到公园的绿化,再到节日的庆典,花朵无处不在。我们将介绍各种观花植物的栽培技巧,以及它们在园林设计、艺术插花等领域的应用。 未来的展望: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观花植物的认知和应用也在不断深化。新的品种被培育出来,新的栽培技术被开发出来,它们为我们带来了更丰富的色彩和更美好的生活。我们将对观花植物的未来发展进行展望,以及它们在环境保护、生态修复等领域可能发挥的作用。 本书旨在通过系统而生动的叙述,带领读者走进一个五彩斑斓、充满生命活力的观花植物世界。我们希望通过这本书,激发您对自然的无限热爱,以及对生命之美的深刻感悟。愿每一位读者,都能在这片璀璨的花海中,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宁静与喜悦。

用户评价

评分

读完《天南星科观花植物》后,我发现我对“观花”这个概念有了全新的理解。过去我总以为天南星科的重点在于叶片,这本书却用大量的篇幅和精妙的插画,展示了它们的佛焰花序和肉穗花序是如何在形态上和功能上实现惊人的多样性与进化适应。作者对不同属间花部结构的比较分析非常到位,比如对球芋属和马蹄莲属花序的对比,体现了植物演化上的微妙差异。其中有一章专门讨论了它们如何吸引传粉昆虫——气味、颜色甚至是热带温室效应的模拟,读起来像是在看一部微观世界的生态纪录片。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颜色光谱与昆虫视觉”的章节,它解释了为什么有些天南星科的花朵会呈现出我们人眼难以察觉的深紫色或近乎黑色的调子。这本书的学术深度和信息密度令人印象深刻,绝对适合那些想从“养花爱好者”进阶到“植物观察家”的读者。

评分

这本《天南星科观花植物》简直是园艺爱好者的福音!我一直对天南星科植物的奇特花序和热带风情着迷,但市面上很多书籍都过于学术化,看得我云里雾里。这本书的编排非常贴心,从基础的植物形态学讲起,深入浅出地剖析了海芋、滴水观音、花烛等大家熟悉的物种,以及更多罕见品种的习性。图片质量极高,每一个物种都有精美的彩图和详细的解剖图,让我这个初学者也能清晰分辨不同种类的特征。尤其是关于光照、水分和土壤酸碱度的详细推荐,简直就是一本实战手册。我根据书中的指导,成功地将我那盆总是黄叶的龟背竹养得绿意盎然,新叶蹭蹭地往外冒。对于想要打造室内雨林景观的朋友来说,这本书提供的物种选择和养护技巧,绝对是不可多得的宝藏。它不仅仅是图鉴,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老花农手把手在教你如何与这些迷人的植物和谐共处。书的装帧也很精美,拿在手里沉甸甸的,翻阅起来非常享受。

评分

这本书的排版和设计简直是视觉享受,每一页都充满了匠心。我平时阅读这类专业书籍容易感到枯燥,但《天南星科观花植物》采用了大量的线条图与高清摄影作品的穿插布局,使得复杂的结构描述变得直观易懂。尤其是那些关于幼苗期和成熟期形态对比的插图,对于需要长期追踪观察的园丁来说太重要了。此外,作者在书中穿插了一些历史轶事,比如某些天南星科植物在古代医药或文化中的地位,这为冰冷的植物学知识增添了人文色彩。我个人非常欣赏书中对不同栽培环境下植株形态变异的讨论。比如,在不同湿度下,某些种类叶片和花序的油润度会如何变化,这些细微的观察点,只有真正长期投入时间和精力的栽培者才能体会到。这本书的优点在于,它不仅告诉你“是什么”,更告诉你“为什么会这样”。

评分

坦白说,我购买《天南星科观花植物》是带着一点点怀疑的,毕竟市面上同类书籍很多,很容易雷同。但这本书的视角极其独特,它没有将重点放在流行的室内观叶品种,而是聚焦于那些在特定地理区域内才能见到的、花朵形态极为怪诞或色彩极为鲜艳的物种。例如,书中对喜马拉雅山脉和东南亚热带雨林中一些稀有芋属植物的野外记录和栽培难度分析,简直是开拓了我的眼界。我尤其佩服作者在野外调研时所做的细致记录,包括它们在特定微气候下的生长记录和授粉成功率的统计数据。这不仅仅是一本植物识别手册,更像是一部结合了植物地理学和生态学的深度报告。如果你已经厌倦了千篇一律的“龟背竹养护指南”,这本书会带你进入一个更广阔、更具探索性的天南星科世界。它的价值远超其标价,是植物学爱好者的必备藏书。

评分

我是一个资深的植物分类学爱好者,平时主要研究的是兰科植物,这次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入手了《天南星科观花植物》。这本书最让我惊喜的地方在于其严谨的分子系统学分析与传统的形态学描述相结合的方式。作者对属下物种的划分和命名进行了细致的梳理,很多我原先认为是同一物种的,在书中根据最新的DNA测序结果被重新归类或提升为独立的种。这对于做学术参考或者进行物种鉴定的人来说,无疑提供了极高的准确性。书中提供的检索表非常详尽和专业,即便是花朵结构高度相似的物种,也能通过特定的苞片脉络或雄蕊排布的细微差异来区分。这本书的深度和权威性,已经达到了可以作为大学植物学课程参考教材的水平。它清晰地展示了现代植物分类学是如何运用多学科工具来描绘天南星科这个庞大而复杂的家族的演化历史。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