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啓功先生的《論書絕句百首》是一部集大成之作,在詩歌、書法、書法理論方麵都堪稱不朽。此論書絕句百首,前二十首為啓功先生二十餘歲時作,後八十首為五十歲後陸續所作。一詩闡明一個問題,涉及數以百計的碑帖、書作、書傢、書法理論傢,其詩信手拈來、深入淺齣而見解深刻,可謂是厚積博發、博觀約取。此詩一經人知,競相傳抄,以為談助。啓功先生的《論書絕句百首》,光是這個名字就帶著一股濃厚的文人氣息,讓人忍不住想一探究竟。我拿到書時,首先被它的裝幀吸引瞭,那種素雅的米黃色紙張,配上啓功先生遒勁有力的墨寶題簽,仿佛能觸摸到一種曆史的沉澱感。作為一名癡迷於書法藝術的業餘愛好者,我一直對書法的理論探討抱有極大的興趣,市麵上很多理論著作往往晦澀難懂,堆砌著佶屈聱牙的術語,讓人望而卻步。然而,這本《論書絕句百首》的獨特之處在於,它選擇瞭以“絕句”這種極富詩意的形式來闡述深奧的書法精髓。這種形式上的創新,極大地降低瞭閱讀的門檻,使得那些原本隻屬於書傢內部的“行話”和“心法”,被巧妙地融入到瞭朗朗上口的詩句之中。初讀時,我像是在品味一首首精妙的小詩,節奏感極佳,讀完一句,腦海中便會浮現齣相應的書法形態和筆墨意境。這與我過去閱讀那些長篇大論的理論書籍的體驗是截然不同的,它更像是一次心領神會的交流,而非枯燥的灌輸。我尤其欣賞其中對“意在筆先”的闡釋,啓功先生沒有直接去界定“意”是什麼,而是用非常生活化的場景去比擬,讓人恍然大悟。這本書帶給我的,不僅僅是技法上的啓發,更是一種對傳統文化保持敬畏與熱愛的態度。
評分對於長期練習書法但始終感覺難以突破瓶頸的人來說,這本《論書絕句百首》提供瞭一種全新的視角和解決問題的思路。我個人在臨帖時,常常陷入“形似”的泥潭,總想著如何把每一個點、每一筆橫竪撇捺都模仿到位,卻忽略瞭作品的神韻和氣韻。啓功先生的論述,特彆是那些關於“神采”和“氣韻生動”的詩句,像一記重錘,敲醒瞭我。他巧妙地引導讀者將注意力從外在的形態轉移到內在的精神上來。書中對“時代氣息”和“個人麵貌”的強調,也讓我意識到,盲目地追隨古人並不可取,書法終究是個人的錶達。這種強調“我”在書法中的主體性的觀點,對我産生瞭巨大的鼓舞作用。它教會我,在學習古人優秀法度的同時,更要積極地去探索和提煉屬於自己的審美趣味和時代印記。書中的結構安排也很有匠心,雖然是百首,但讀起來並不感覺冗長,反而像是一步步帶領讀者走入一個精妙的書法迷宮,每走一步都有新的發現和感悟,讓人不由自主地想要拿起筆,立刻去實踐和驗證。
評分這本書簡直是一股清流,它完全顛覆瞭我對傳統書法理論著作的刻闆印象。我原本以為,既然是“論書”,那必然是嚴肅、刻闆、充滿學院派氣息的。但翻開後,那種撲麵而來的灑脫和機智,讓我完全沉浸其中,甚至忍不住笑齣聲來。啓功先生的文字功力毋庸置疑,他能用最精煉的語言,描繪齣最復雜微妙的筆法變化和審美取嚮。其中很多“絕句”,讀起來簡直是妙語連珠,字字珠璣,透露齣一種豁達的人生哲學。比如他對某些流派的評價,不是簡單的褒貶,而是帶著一種溫和的戲謔,讓你在會心一笑的同時,也深刻理解瞭作者的立場和鑒賞標準。我感覺自己不是在讀一本理論書,更像是在一位學識淵博又極富幽默感的前輩的客廳裏聽他娓娓道來。這種親切感,使得原本高懸在廟堂之上的書法“至理”,一下子變得觸手可及。而且,由於是絕句的形式,每一首都能獨立成章,即便偶爾走神,重新拾起也能很快進入狀態,非常適閤碎片化的時間閱讀。它讓我重新審視瞭自己對“傳統”的理解,原來傳統也可以如此鮮活有趣,而不是僵硬的教條。
評分這本書的價值絕不僅僅停留在書法技巧層麵,它更是一部關於中國文人精神的縮影。啓功先生的學養深厚,使得他對書法的評論常常能跳脫齣單純的筆墨技術,上升到對人格、學識、乃至時代氛圍的考量。在閱讀過程中,我時常會感受到那種老一輩知識分子對文化傳承的責任感,以及他們那種融匯中西、貫通古今的廣博視野。雖然全書的主題是論書,但字裏行間流露齣的那種對生活的熱愛、對世事的洞察,同樣令人動容。這種“書為心畫”的境界,是很多現代理論著作所缺乏的溫度和深度。我特彆喜歡那些詩句中體現齣的謙遜與自信的平衡——既肯定前人的偉大成就,又不盲目自卑,而是鼓勵後學者以積極的心態去麵對創作的挑戰。這本書讀完後,我沒有覺得壓力倍增,反而産生瞭一種“今後寫字的目標清晰瞭許多”的踏實感。它更像是一盞指引方嚮的燈塔,而不是一本厚厚的工具書,指導著我如何以更全麵的素養去對待書法這件事。
評分我必須承認,第一次接觸《論書絕句百首》時,對其形式的“輕巧”抱有一種保留態度,總覺得如此重要的理論,用詩歌來承載,是否會失之於輕浮?然而,閱讀的深入讓我徹底打消瞭疑慮。啓功先生的絕句結構,往往是“起、承、轉、閤”的完美展現,短短四句,卻將一個復雜的書學觀點交代得清清楚楚,邏輯嚴密,毫不拖泥帶水。這種高度凝練的錶達方式,體現瞭極高的藝術控製力。它就像是把一碗濃湯提煉成瞭精華的湯汁,去除瞭所有的水分,隻留下最醇厚的味道。對於我這種工作繁忙的讀者來說,這種高效的信息傳遞方式簡直是福音。更難能可貴的是,書中對“法度”與“自然”關係的探討,提供瞭極具辯證性的思考。它沒有簡單地把兩者對立起來,而是展示瞭如何在嚴謹的法度中,發掘齣屬於自我的自然天性。這本書不僅提升瞭我的書法鑒賞力,也潛移默化地提升瞭我對文字本身美感的敏感度,讓我對“言簡意賅”的藝術追求有瞭更深刻的體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