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启功先生的《论书绝句百首》是一部集大成之作,在诗歌、书法、书法理论方面都堪称不朽。此论书绝句百首,前二十首为启功先生二十余岁时作,後八十首为五十岁後陆续所作。一诗阐明一个问题,涉及数以百计的碑帖、书作、书家、书法理论家,其诗信手拈来、深入浅出而见解深刻,可谓是厚积博发、博观约取。此诗一经人知,竞相传抄,以为谈助。对于长期练习书法但始终感觉难以突破瓶颈的人来说,这本《论书绝句百首》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和解决问题的思路。我个人在临帖时,常常陷入“形似”的泥潭,总想着如何把每一个点、每一笔横竖撇捺都模仿到位,却忽略了作品的神韵和气韵。启功先生的论述,特别是那些关于“神采”和“气韵生动”的诗句,像一记重锤,敲醒了我。他巧妙地引导读者将注意力从外在的形态转移到内在的精神上来。书中对“时代气息”和“个人面貌”的强调,也让我意识到,盲目地追随古人并不可取,书法终究是个人的表达。这种强调“我”在书法中的主体性的观点,对我产生了巨大的鼓舞作用。它教会我,在学习古人优秀法度的同时,更要积极地去探索和提炼属于自己的审美趣味和时代印记。书中的结构安排也很有匠心,虽然是百首,但读起来并不感觉冗长,反而像是一步步带领读者走入一个精妙的书法迷宫,每走一步都有新的发现和感悟,让人不由自主地想要拿起笔,立刻去实践和验证。
评分这本书的价值绝不仅仅停留在书法技巧层面,它更是一部关于中国文人精神的缩影。启功先生的学养深厚,使得他对书法的评论常常能跳脱出单纯的笔墨技术,上升到对人格、学识、乃至时代氛围的考量。在阅读过程中,我时常会感受到那种老一辈知识分子对文化传承的责任感,以及他们那种融汇中西、贯通古今的广博视野。虽然全书的主题是论书,但字里行间流露出的那种对生活的热爱、对世事的洞察,同样令人动容。这种“书为心画”的境界,是很多现代理论著作所缺乏的温度和深度。我特别喜欢那些诗句中体现出的谦逊与自信的平衡——既肯定前人的伟大成就,又不盲目自卑,而是鼓励后学者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创作的挑战。这本书读完后,我没有觉得压力倍增,反而产生了一种“今后写字的目标清晰了许多”的踏实感。它更像是一盏指引方向的灯塔,而不是一本厚厚的工具书,指导着我如何以更全面的素养去对待书法这件事。
评分启功先生的《论书绝句百首》,光是这个名字就带着一股浓厚的文人气息,让人忍不住想一探究竟。我拿到书时,首先被它的装帧吸引了,那种素雅的米黄色纸张,配上启功先生遒劲有力的墨宝题签,仿佛能触摸到一种历史的沉淀感。作为一名痴迷于书法艺术的业余爱好者,我一直对书法的理论探讨抱有极大的兴趣,市面上很多理论著作往往晦涩难懂,堆砌着佶屈聱牙的术语,让人望而却步。然而,这本《论书绝句百首》的独特之处在于,它选择了以“绝句”这种极富诗意的形式来阐述深奥的书法精髓。这种形式上的创新,极大地降低了阅读的门槛,使得那些原本只属于书家内部的“行话”和“心法”,被巧妙地融入到了朗朗上口的诗句之中。初读时,我像是在品味一首首精妙的小诗,节奏感极佳,读完一句,脑海中便会浮现出相应的书法形态和笔墨意境。这与我过去阅读那些长篇大论的理论书籍的体验是截然不同的,它更像是一次心领神会的交流,而非枯燥的灌输。我尤其欣赏其中对“意在笔先”的阐释,启功先生没有直接去界定“意”是什么,而是用非常生活化的场景去比拟,让人恍然大悟。这本书带给我的,不仅仅是技法上的启发,更是一种对传统文化保持敬畏与热爱的态度。
评分我必须承认,第一次接触《论书绝句百首》时,对其形式的“轻巧”抱有一种保留态度,总觉得如此重要的理论,用诗歌来承载,是否会失之于轻浮?然而,阅读的深入让我彻底打消了疑虑。启功先生的绝句结构,往往是“起、承、转、合”的完美展现,短短四句,却将一个复杂的书学观点交代得清清楚楚,逻辑严密,毫不拖泥带水。这种高度凝练的表达方式,体现了极高的艺术控制力。它就像是把一碗浓汤提炼成了精华的汤汁,去除了所有的水分,只留下最醇厚的味道。对于我这种工作繁忙的读者来说,这种高效的信息传递方式简直是福音。更难能可贵的是,书中对“法度”与“自然”关系的探讨,提供了极具辩证性的思考。它没有简单地把两者对立起来,而是展示了如何在严谨的法度中,发掘出属于自我的自然天性。这本书不仅提升了我的书法鉴赏力,也潜移默化地提升了我对文字本身美感的敏感度,让我对“言简意赅”的艺术追求有了更深刻的体会。
评分这本书简直是一股清流,它完全颠覆了我对传统书法理论著作的刻板印象。我原本以为,既然是“论书”,那必然是严肃、刻板、充满学院派气息的。但翻开后,那种扑面而来的洒脱和机智,让我完全沉浸其中,甚至忍不住笑出声来。启功先生的文字功力毋庸置疑,他能用最精炼的语言,描绘出最复杂微妙的笔法变化和审美取向。其中很多“绝句”,读起来简直是妙语连珠,字字珠玑,透露出一种豁达的人生哲学。比如他对某些流派的评价,不是简单的褒贬,而是带着一种温和的戏谑,让你在会心一笑的同时,也深刻理解了作者的立场和鉴赏标准。我感觉自己不是在读一本理论书,更像是在一位学识渊博又极富幽默感的前辈的客厅里听他娓娓道来。这种亲切感,使得原本高悬在庙堂之上的书法“至理”,一下子变得触手可及。而且,由于是绝句的形式,每一首都能独立成章,即便偶尔走神,重新拾起也能很快进入状态,非常适合碎片化的时间阅读。它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对“传统”的理解,原来传统也可以如此鲜活有趣,而不是僵硬的教条。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