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著名教育家,“家庭学校”(Homeschool)创始人,“家庭教育之母”,夏洛特·梅森一直在为创立一套行之有效的教育理论而勤奋工作,并在实践基础上,勤奋笔耕,最终形成了此套《夏洛特·梅森家庭教育》系列丛书。其核心观点,儿童是一个具备所有发展可能性和能力的“人”,教育的目的是尽可能多地把儿童置于与自然生活和思想的接触中。在这套书中向父母和其他教育者传授了应该怎样给孩子实施广博的、激励的、令他们兴奋的教育。在各国教育家的努力下,她的这套丛书又回到了人间,成为人们教育孩子的指南,并在美国和欧洲兴趣一股“梅森家庭教育运动”。
100多年前,意大利著名教育家蒙台梭利博士创立了一所“儿童之家”;在英国,另一位教育家夏洛特·梅森创建了“教育之家”,探索真正的人的教育。梅森是西方“家庭教育运动”发起人,被誉为“家庭教育之母”。在当时只有富人家庭孩子才能享受在家接受教育的背景下,梅森提出了“面向所有孩子的家庭教育”,这需要多大的勇气与坚定的信念!她终身从事家庭教育的探索与实践,并写作了一系列教育经典,让她杰出的教育智慧流传于世。
这套书与其他儿童教育书相比,可以说是一株奇葩,因为它的题材广泛,研究翔实。梅森的教育思想强调家庭和学校教育应该是儿童、父母和教师等人不断学习与成长的场所。读她的书,我们能够发现自我,懂得一个道理:如果我们想要成功地教育自己的子女,必须不断地理解自我教育。
梅森认为,孩子生下来就是人。他们不是生来就有好有坏,而是有成为好人或坏人的可能性。孩子有思考力,有情感,他们的灵魂能被点燃,而不是一个被填塞的容器。让孩子生活在一个孤立的儿童环境中愚弄的。本书从我们的灵魂、身体、智慧、爱、公正、良心、意志等方面进行了深刻的解剖。本书告诫我们,孩子和我们成人一样,具有同样的身心,应该受到公平的对待。
夏洛特·梅森(1842-1923)英国著名教育家、“教育之家”创始人。她毕生奉献于儿童教育事业之中,倡导“面向所有儿童的自由教育”理念。她写作的“夏洛特·梅森教育经典”一直成为西方父母的家庭教育指南。
梅森出生于英国北爱尔兰的班戈尔,儿童时代基本是在家庭接受教育。当她16岁,母亲离世,次年父亲病故。梅森开始就读于一所教师培训学校,获得一级证书。此后来到英格兰沃辛市戴维逊学校教书。从事教学期间,她一直探索其“面向所有孩子的自由教育”的教育理念。在当时的英国社会,她提出这种“自由”教育理念是何等可贵!
1880-1892年,梅森开始为学生们编写系列地理教材,受到学校的欢迎。她应邀请到英格兰南部奇切斯特市的一所教师培训学院进行演讲,并在那儿呆了五年多时间。这些年她不断演讲,倡导其自由教育理念,这些演讲,促成了《家庭教育》一书的诞生。她同时创办了一本期刊《父母评论》,与父母教育联盟的成员保持联络。
1891年,梅森来到安布尔赛德,创立了“教育之家”,专门培训女教师及其他儿童工作者。父母联盟推广至全英国,并成立了父母联盟学校。更多的家长得以充分理解和运用的梅森的教育理念和方法。
她不断总结自己的研究与发现,写作了更多教育图书,如《父母与孩子》、《学校教育》、《我们自己》、《性格的培养》、《自由教育的哲学》等,成为家长们必读的教育经典。
这些作品对父母、教师、学校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我相信我们需要再度思考生命、文化和历史的意义,如此我们的孩子才能被生命的养料而不是锯屑所滋养。夏洛特·梅森,亲爱的导师,欢迎你回来,我们的孩子从未像现在这样需要你。
——苏珊·马克琳(世界著名教育家)
第一篇 了解我们自己
有一个尊重的自我也有一个受到尊重的自我,有一个“知”的自我同时有一个“被知”的自我,有一个控制的自我也有一个受控制的自我。二元的自我也许是我们最为密切但又知之最少的意识。
CHAPTER 1 二元的自我
CHAPTER 2 人的灵魂的国度
CHAPTER 3 人的灵魂的危险
CHAPTER 4 人的灵魂是怎样建构的
第二篇 “身体议院”
“身体先生”有很大权力来决定人的灵魂的正确或错误的走向。他们的职责对于健康的“国家”(即身体)是必须的。他们建造体格,当体格死去时,将有新的灵魂取代旧的灵魂。如果每个官员各尽职责,一切都好;但是在政府中存在着竞争,每一个成员都试图使首相认为人的灵魂的快乐依赖于他。如果每个成员都把权力集于一身,一切都会乱糟糟的。
CHAPTER 5 不要成为“贪食先生”
CHAPTER 6 品尝水的原味
CHAPTER 7 运动和休息是良善的仆人
CHAPTER 8 保持身体的圣洁
CHAPTER 9 五种感官各司其职
第三篇 “智慧议院”
先让我来介绍“才智之主”,他是我们的外交部长,因为他处理涉及外邦的事务并与之建立联系。通过他,人类灵魂能够获取富足省份和强大城邦的自由。
CHAPTER 10 让灵魂摄取富足的养分
CHAPTER 11 驱除妨碍我们思考的敌人
CHAPTER 12 培养丰富的想象力
CHAPTER 13 怎样运用理性
CHAPTER 14 驾驭我们的欲望
第四篇 “心之议院”
当人的灵魂降临到这个世界,智慧之殿的官员们就聚在了一起,他们带来了快乐的权柄。同样,心之殿的官员们也来到了这里,他们的职责是带来幸福。心之殿的两个高层官员是爱和正义。
CHAPTER 15 爱的方式
CHAPTER 16 怜 悯
CHAPTER 17 仁 慈
CHAPTER 18 同 情
CHAPTER 19 友 善
CHAPTER 20 慷慨大方
CHAPTER 21 感 谢
CHAPTER 22 勇 气
CHAPTER 23 忠 诚
CHAPTER 24 谦 逊
CHAPTER 25 喜 乐
CHAPTER 26 普遍的公正
CHAPTER 27 公正对待他人
CHAPTER 28 言语上的公正
CHAPTER 29 说真话
CHAPTER 30 杜绝撒谎
CHAPTER 31 正 直
CHAPTER 32 思想上的公正
CHAPTER 33 动机上的公正
CHAPTER 34 对自己公正
第五篇 良心的功能
良心似乎仅有一个职责,使我们认罪——即我们的过错。所有人的良心要求他们对陌生人友善、对朋友忠诚。即使是最卑劣的人,也有自尊感,尽管他们形成的是一些低俗的概念。我们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导师,谴责我们的罪行;但我们胸怀中的导师仅依据他所知道的恶行来下裁决,正如我们所知,良心等待多方的指导训练。
CHAPTER 35 认 罪
CHAPTER 36 诱 惑
CHAPTER 37 良心是一个法官
CHAPTER 38 使良心成为习惯
CHAPTER 39 学会克制
CHAPTER 40 保持灵魂的圣洁
CHAPTER 41 有序的友谊
CHAPTER 42 不圣洁的结局
CHAPTER 43 坚忍不拔
CHAPTER 44 谨 慎
CHAPTER 45 未经训练的良心
CHAPTER 46 训练有素的良心
CHAPTER 47 以诗歌、小说和散文来训练良心
CHAPTER 48 以历史和哲学来训练良心
CHAPTER 49 以自然、科学、艺术来训练良心
CHAPTER 50 以社会和自我认识来训练良心
第六篇 意 志
人类灵魂的这种无政府状态,能靠意志得到改变,他住在我们心里,下命令给灵魂的其他成员,尽管我们不知道他是如何做的。
实际上,生活是很简单的,许多可怜的灵魂生老病死,拥有人类的产业,但生活受制于习俗与习惯,从未用意志决定过什么。他们的想法、行为、感觉都与芸芸众生毫无差别,从未发现真正的自我。
CHAPTER 51 缺少意志的生活
CHAPTER 52 意志和任性而为
CHAPTER 53 意志不存在道德与不道德
CHAPTER 54 意志力及其同僚
CHAPTER 55 意志的功能
CHAPTER 56 意志力的范围
CHAPTER 57 自制、自我约束、自我命令与自我否定
CHAPTER 58 决 定
CHAPTER 59 意图、目的与决心
CHAPTER 60 意志之旅
CHAPTER 61 自由意志
CHAPTER 1 二元的自我
有一个尊重的自我也有一个受到尊重的自我,有一个“知”的自我同时有一个“被知”的自我,有一个控制的自我也有一个受控制的自我。二元的自我也许是我们最为密切但又知之最少的意识。
“自我”,一个仍未开发的广大领域 当想到我们的身体和它们所拥有的权柄和能力时,我们会赞叹道:“它们的工作多么伟大奇妙。”仍有许多奇妙的自我还没有展示出来,但无论这些是好是坏,是快乐是悲伤,请让我们都来感谢、赞美上苍。我们常说,内在的自我像一个仍未开发的广大的领域,像一个迷宫式的房子,我们不能找到出路。人们常用“自我”这个词称呼身体、智慧、心、灵魂的组合,这样的称呼便于我们的描述。“太阳6 点升起9 点落下”的说法比“随着地球每日绕太阳转,我们生活的这部分地球在3 月份的早上6 点首先进入太阳的射程”的说法简单明了。这种说法,即“太阳升起与落下”是一种更好的描述事物的方法,不仅是因为它的说法简单,而且还因为能使我们理解和明白。同样,每个人都知道他有心,有灵魂,有智慧,尽管事实上它们没有被分成部分,但我们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权柄和能力,在不同的时间做不同的事。
二元的自我 自治、自我感知的问题意味着二元的自我。有一个尊重的自我也有一个受到尊重的自我,有一个“知”的自我同时有一个“被知”的自我,有一个控制的自我也有一个受控制的自我。二元的自我也许是我们最为密切但又知之最少的意识。我们对形而上学有点恐惧,对自我意识则更为恐惧,我们并没有费神去解析我们的恐惧。
我们害怕涉入我们无法测量的心智的区域,这是很正常的,我们没有能力从心智的研究中产生任何有益的东西。我们惶恐自我意识的形式,它使我们敏感、胆怯、骄傲,意识到我们个人的独特性,这也不足为奇。但是,由于对六头女妖和大漩涡(喻腹背受敌)的恐惧,我们避开了能引导我们去避难所的途径。
目前我们的职责不是试图对我们每个人所意识到的两个自我作出心理上的解释,而是得到一个清晰的概念,即“客观自我”和另一个令人生厌的“主观自我”,我们很少意识到,客观的自我受控于主观的自我。
“可怕”的自我 儿童和青少年的一种痛苦根源于这个可怜的、爱出风头的自我。以自我为中心的儿童是易怒的、笨拙的、粗暴的和“骇人”的。没有人喜欢他们。如果做母亲的喜欢他们,那一定是因为她没有看到他们多么令人不快。显示自己以博得别人称赞的虚荣是每个人都可能有的,甚至脾气最柔和的孩子也有。但是我怀疑是否每个人都会自满, 其表现为:满足于将自己对事物的看法,甚至包括对自己的看法,错当成是周围人的看法。对年轻不安的心灵来说,他们的首要任务是学会装备和驾驭知识,这不仅使其自身(即心灵)受惠而且可以使另一个令人生厌的自我,即主观的自我,免于沉沦的危险。当我们品尝知识之果的那一刻,我们意识到自我,因而,离开了无忧无虑的乐园。我们每个人都会有这次觉醒,从我们有罪的天性来说,这次觉醒并非必不可少,但它是忧虑、自我贬低的根源。
伟大的自我 对二元自我的界定困扰着我们。我们无从判断两个自我的分界点、起始点。但经过思考,我们确信我们是一个整体,我们意识到我们自己有两个。也许一个是不令人满意的自我;另一个,充满伟大和美丽的可能性的自我,是我们整体的一部分,我们所能做的是把握我们的这种生存状况。人类心灵是最大的产业,有赖于我们去实现。所谓“心灵”,意即我们,包括我们的身体,有思考、了解、爱、判断、欣赏、意愿、成就的能力。人类心灵的宏大仅有一个权威堪与之媲美。虽然我们的心灵与世界一一对应,但荣耀美丽的世界却无法与人类心灵相比。
自我控制、自我认知、自我尊重 我们似乎有两个内在的“我”,一个“我”想做错误和不明智的事,但另一个“我”却说“你不能做。”我们必须学习何时、何地、如何运用另一个“我”,我们把它称为自制。在拥有真正的自制之前,我们必须了解自己,即我们必须有自知。许多人认为自己不同于其他人,这个观点是错的。自知告诉我们,对每一个人真实的东西,对我们也是真实的。当我们知道人的灵魂的奇妙功能和不可测度时,我们就被自尊充满,而不是被骄傲充满了。自尊指对最卑劣的人表示尊重和同情,因为他们也有一颗伟大的灵魂,尽管这颗灵魂被忽视、被蹂躏、被毁坏。
爱米莉· 勃朗特 我们感激比利时的圣徒马塔林克,他对伟大的灵魂进行了论证。他的论证很有说服力,因为他没有从宗教的立场阐发开来,而实际上是从外部切入的。他也许没有为哲学增加内容;但是我们极需要反思那些原本属于我们生活中的事情,这是我们的职责。马塔林克用爱米莉·勃朗特作为范例,来说明人类灵魂的宽广。他的观点在我看来是公正的:一个在偏远之地的牧师家庭里孤独地成长起来的瘦弱女孩也能表达人类深沉的情感,描写人间悲剧,采集人类智慧之果,这正是高贵灵魂的真实写照,尽管无论从美德或成就方面,她都没有跻身伟人之列。当我们把目光从无名的爱米莉身上转到像莎士比亚、牛顿、但丁、达尔文、霍华德这样的人物身上时,我们可以了解灵魂的广大,它测度万物、认识众人的能力,但是我们会很快就停止欣赏我们自身的伟大。我们羞于认识我们自己,因为在自身(灵魂)的无限中我们发现了一些类似于他们(伟人)的品性。有几乎一无是处的人吗?也许没有。灵魂的所有属性存在于每个人中,只是存在已经发展和未被发展、程度高些和低些之别。
但是,有一种情况,强者受弱者控制。我们每一个人的现实自我都是令人沮丧、贫弱无力的,然而依靠它的洞察力和对伟大自我的拯救,它就可以无所不能。用比喻来说,它们的关系正如国家与政府的关系。国家比政府大些,但为其发展,前者必须依靠后者。
指导的力量 人类行动所依靠的指导力量是什么?我不会到心理学中寻找答案,因为心理学仍在是否有精神的问题上徘徊。我也摒弃了古老的向导,即哲学,只因为直觉告诉我这样做。人们能洞悉真正的自我,是因为他们认为我们的内在生活遵从一定的规律,正如太阳定时升起和降落,我们据此安排我们的外在生活,这是明智的做法。
由于我们不知道是否有一些推荐给父母读的书,使他们能对孩子日常生活中的行为有所帮助。我冒昧地提供一种教导,在形式上,它可能适用于8 岁或9 岁以上的儿童和青少年。
如何使用这本书 母亲应在孩子自己愿意得到教导的时候教育他们,可通过周日闲谈的方式。大一些的孩子也许更愿意自己阅读,一些难度大的著作可与父母一起读。他们会影响他们的弟妹,把爱传递给他们。
……
有时候,当我们审视过去时,会挖掘出一些具有独特价值的珍宝。夏洛特·梅森是20 世纪初英国著名的教育家,“家庭学校”(Homeschool)创始人,被誉为“家庭教育之母”,教育界的“斯波克博士”。她的著作流传广泛,影响深远。在上层社会的儿童在家中接受教育的年代里,梅森的见地改变了他们的生活。她的教育思想为儿童发展创设了一个非同寻常的起点,给许多学校(特别是私立学校)带来了生机。
这套丛书与其他儿童养育书相比,可以说是一株奇葩,因为它的题材广泛,研究翔实。梅森的教育思想强调家庭和学校应是儿童、父母、教师等人不断学习与成长的场所。读她的书,我们发现了自我,知道了如果我们想要成功地教育自己的子女,必须不断地理解自我教育。
夏洛特·梅森是一束明亮的光,为我们照亮了儿童思维的艺术。她的思想是面向实际的,她发现了问题并提出了经得住检验、富有创造性的解决方法。她为我们提供了教育能做什么、应该是什么的视野,并对我们忽视、滥用责任和权威提出警告。
尽管梅森的著作写于几十年前,但她勇敢地向我们今人提出了挑战。许多父母对家庭教育一片茫然,许多教师、学生在我们的教育体系中踉跄挣扎。这个体系仍在寻求如何排除父母和文化的影响来教育我们的孩子,这个体系让我们的孩子学会考试而不是学会生活。
变化的社会使我们对混乱的、陈腐的、狭隘的教育感到失望,其中“首要的失败”是生命教育和儿童性格的养成。现在难道不是我们寻求教育失败根源以及重新开始的时候吗?经过艰难的找寻,这些原著终于重见天日,传世之作再一次被发现。
这些作品对父母、教师、学校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我相信我们需要再度思考生命、文化和历史,只有这样,我们的孩子才能被生命的养料而不是锯屑所滋养。
夏洛特·梅森,亲爱的导师,欢迎你回来,我们的孩子从未像现在这样需要你!
希望这套丛书能给父母、教师和儿童带来新的转变,正如夏洛特所说:“为了孩子的缘故”!
陆有铨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全国教育哲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近期阅读了一本关于儿童社会性发展的著作,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一直关注孩子在学术上的进步,却忽略了他们在人际交往和情感管理上的成长。这本书以大量研究数据和真实案例为基础,详细剖析了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关键阶段和影响因素。它强调,情商和社交能力同样是孩子未来成功的基石。书中提供了许多行之有效的策略,帮助家长理解和引导孩子的情绪,教会他们如何与他人建立积极的关系,如何处理冲突,以及如何培养同理心。我尤其欣赏书中关于“情绪管理”的讨论,作者用通俗易懂的方式解释了情绪的本质,并提供了一系列实用的方法,让孩子能够认识、接纳并有效地管理自己的情绪。在实际应用中,我发现这些方法真的能帮助我的孩子更好地与同伴相处,也更愿意与我分享他们的感受。这本书让我认识到,培养一个全面发展的孩子,社会性和情感的成长同样不可或缺。
评分一本关于如何培养孩子独立性的书,让我受益匪浅。一直以来,我都有些过度保护孩子,生怕他们吃亏或遇到困难。这本书却从另一个角度,让我看到了独立性对孩子长远发展的重要性。书中详细阐述了独立性在孩子认知、情感、社交等方面的积极影响,并提供了一系列循序渐进的方法来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承担责任的意识。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关于“放手”的章节,作者用生动的语言和具体的例子,告诉我如何才能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给予孩子更多的尝试和犯错的机会。我开始尝试让孩子自己完成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整理房间、准备午餐便当,虽然一开始会有些手忙脚乱,但看着他们越来越熟练,脸上洋溢着自信的笑容,我感到由衷的骄傲。这本书不仅指导了我如何去做,更重要的是,它让我改变了对孩子能力的看法,相信他们能够独立成长。
评分最近读完一本关于儿童早期读物的书,简直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我之前一直觉得孩子早期启蒙就是识字、算数,再就是一些简单的绘本故事。但这本书完全颠覆了我的认知。它深入浅出地讲解了不同年龄段孩子对于阅读材料的选择和接受程度,以及如何通过精心挑选的读物来培养孩子的想象力、理解力和逻辑思维。书中列举了大量的经典童书,并详细分析了它们之所以能够流传至今的原因,以及它们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扮演的重要角色。我以前总是随手抓一本孩子感兴趣的绘本就读,现在才意识到,原来“读什么”比“怎么读”更重要。作者的分析鞭辟入里,让我看到了阅读在塑造孩子品格和心智上的巨大力量。这本书的阅读体验非常棒,语言生动有趣,一点也不枯燥,即使是普通家长也能轻松理解。我强烈推荐给所有正在为孩子阅读启蒙而烦恼的家长,这本书会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启发。
评分最近拜读了一本关于儿童艺术启蒙的书籍,真是受益匪浅。我一直认为艺术对于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但苦于自己没有艺术功底,不知道如何去引导。这本书恰恰填补了我的空白。它从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出发,讲解了不同年龄段孩子在艺术感知和创造力方面的差异,并提供了非常详细的艺术活动建议。从最简单的涂鸦、橡皮泥,到后来的绘画、雕塑、音乐欣赏,书中的每个活动都设计得既有创意又易于操作。作者强调艺术不应该只是技巧的学习,更重要的是情感的表达和想象力的释放。我尝试着按照书中的方法和我的孩子一起进行艺术创作,发现孩子在过程中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专注和热情。看着他们用自己的方式去感知和表达世界,我由衷地感到欣慰。这本书让我明白,艺术教育不应该局限于专业领域,而是应该成为每个孩子童年生活的一部分。
评分读了一本关于如何激发孩子学习兴趣的书,感觉自己之前在引导孩子学习上走了不少弯路。这本书的核心理念是“玩中学”,它强调学习应该是快乐而充满探索性的,而不是死记硬背和机械训练。书中提供了非常多切实可行的游戏化学习方法,从科学实验、手工制作到角色扮演,涵盖了各个年龄段孩子的学习需求。我尤其喜欢其中关于“好奇心”培养的部分,作者详细阐述了如何保护和引导孩子与生俱来的好奇心,让它成为驱动孩子主动学习的强大动力。以前我总担心孩子玩得太多会耽误学习,现在才明白,真正的学习能力恰恰是在玩耍中打下的坚实基础。书中的案例也非常有说服力,我看到了很多孩子因为运用了书中的方法而变得更加积极主动,学习成绩也得到了显著提升。这本书不仅是给孩子学习方法上的指导,更是给家长一个全新的育儿视角。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